1、按要求填空。
带点字 | 音序 | 部首 | 除部首外有几画 |
有趣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大吃一惊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2、课文围绕____写了姐姐和“我”为了给父母分担责任,而牺牲掉自己_____ 的事。
3、品人物。这半个学期,我们认识了不少杰出的人物,如_________的武松,_______的方志敏,______的刘伯承(填合适的词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_。填合适的词语,因为_________。(写明具体理由)
4、填空。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________。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____家、____家、___家、_________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_______》《______》等。
5、规范书写词语。
wěi gǎn zhù cáng tuǒ yuán fā jiào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某人
(印度)泰戈尔
你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芒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
爱之神发现了你
【1】这首诗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的“有的人”有哪些相似的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和《有的人》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课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首诗写了什么时间,谁在那个地方的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佳节,________的思想感情,因此朗读时语速要(慢 快)________,声音应稍(低缓 高昂)________。假如你的亲人在外地工作,春节即将来到,你把自己最想对亲人说的话浓缩为一句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诗中哪句诗描写了黄河的全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哪句写到了优美的神话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dié)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tān)痪(huàn)的威廉•马修。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xiàn)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马修说:“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shū)神经发出“痛”的信号。 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过去马修经历过无数没有任何知觉的日夜。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yuán)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当然,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nuè)狂,他把痛楚作为契(qì)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
早晨如期到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以手掩面:
契机:
2.你对“生之喜悦”这个题目的理解。
3.马修为什么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
4.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写下来。
10、课外阅读
奇怪的花
一张糖纸被一降风刮(guǎ guā)上了天空,在天上飞了一圈,打了几个旋儿,最后被树枝拦腰“抱”住了。
冬天的太阳照着那张五颜六色的糖纸,照得它发出夺目的光彩。一个人看见了,以为是严冬里开了一朵奇怪的花。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争相(xiāng xiàng)赶来,仰着脑袋欣赏那朵奇怪的“花”。那张糖纸呢,还以为自己真变成了一朵花,站在高高的树枝上,洋洋得意地俯视着树下的人们。
这天,飞来一只金丝雀,落在树(捎 梢)上。它好像没有看见那张糖纸似的。“怎么,你不认识我?”糖纸生气了,对着金丝雀大喊起来,“我是一朵漂亮的花呀!”说着,扭了担身姿。
“你不就是一张糖纸嘛!看把你给美的!”金丝雀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春天来了,天空中有许多五颜六色的风筝在飞,一只风筝飘飘悠悠,一不小心栽下来,挂在了树技上。糖纸看见了,连忙说:“怎么?你也想变为一朵花吗?”
风筝正为挂在树上着急呢,便不耐(繁 烦)地说:“我才不像你那样鼠目寸光呢!我要飞向高空!”
糖纸“哼”了一声,这时跑来一个小男孩,他爬上树解下了风筝。树枝被震动了一下,糖纸脱离了树枝,随着风飘落到地上。
这时再看那张糖纸,经过这段时间的风吹日晒,已变了样。它就是一张褪了色的糖纸!
【1】用“/”划去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和不恰当的汉字。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洋洋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鼠目寸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画“ ”部分的意思是__________
【4】糖纸为什么会被当作一朵“奇怪的花”?用“﹏﹏﹏”在文中画出来。
【5】为什么金丝雀和风筝不欣赏“奇怪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以下散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3分)
带白蘑菇回家
①妈妈爱吃蘑菇。
②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③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④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
⑤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姐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放进去。
⑥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⑦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⑧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⑨我一筹莫展地说,那可怎么办?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那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⑩我束手无策。(A)青海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⑪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了一方洁净的桌面。
⑫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
⑬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⑭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B)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⑮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1】本文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白蘑菇回家”可谓是一波三折,请简要概括故事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A)(B)两处使用了两种称呼“青海大汉”和“青海汉子”,请说说作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大汉”和“汉子”怎样不同的性格特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如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结尾“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这句话该如何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歌颂人与人之间宽厚无私的帮助。
B.表达了为人子女者对母亲的孝心。
C.赞扬了质朴而又美好的社会风尚。
D.体现孝母之心对人们心灵的触动。
12、课内阅读。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1】在短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小马说的话用了省略号,它的作用是( )
A.说明小马跑得很急,气喘吁吁。
B.说明小马说话吞吞吐吐,不好意思。
【3】什么是难为情?小马为什么难为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小马妈妈的话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 )
A.遇到事情,光听别人说是可以的。
B.做事情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光听别人说,得自己去尝试。
13、剥 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 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 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想到这里,我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儿子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转念一想:“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我剥豆的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敛声息语 :____ 瞻前顾后: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其中的原因。
(1)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我”为什么喜悦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1】选文共有( )句。
【2】作者为什么要画一个绿绿的太阳呢?在正确答案后面画“√”。
①太阳是绿色的。( )
②绿色的太阳好看,人们喜欢。( )
③因为夏天非常炎热,“我”画个绿绿绿的太阳,让大地一片清凉,人们就不会再感到炎热了。( )
【3】你觉得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比喻的的修辞手法把“雨点儿落在窗玻璃上”的情景写出来。
雨点儿落在窗玻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他们之中有的居然能够朝夕与共,和睦相处。(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一会儿,乌云和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用加点词语造句)
2.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改为“把”字句)
3.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改为陈述句)
18、我会用关联词语连句子。
(1)亲自来到意大利。切身地体会到它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是亲眼所见。我不会相信一个14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游欧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翔脚受了伤。刘翔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获得了110米栏的冠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__________________
(2)裁缝对顾客说:“我不会让您穿上这样难看的衣裳。”
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营。(8分)
(1)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话。
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从“终于”这个词中,我读出了 。
我来写一句:
(2)加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九月九日是重阳日。
人们把九月九日叫做“重阳节”。
(3)给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21、看图写话。
结合图中的情景,发挥想象,写一段完整的话,把图中的故事告诉大家。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