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①经过一番紧张的救援,在废墟中挣扎了三天的一名男孩被救了出来。
②经过一番紧张的救援,在废墟中挣扎了三天的一名男孩终于被救了出来。
通过比较,我发现②句比①句多“ ”一词,这样更能突出中国国际救援队
2、默写古诗《出塞》。
出塞
________朝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
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__。
3、名著阅读。
(1)请默写诗人杜甫描写成都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水浒传》中,“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
4、根据意思写名言警句。
(1)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局促忧愁,正所谓“______,_____”。
(2)哪些为非作歹的人最终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就叫____,______。
(3)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5)______________,仁之端也。
(6)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 bào fā( )。面对如此 yán jùn( )的考验,我们没有 jīng huāng shī cuò( ),而是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病毒的qīn xí( )。来自 wŭ hú sì hăi( )的朋友,也纷纷慷慨解囊。医护人员更是不分zhòu yè( ),不怕xī shēng( ),奋战在工作岗位上。最终疫情得到有效kòng zhì( )。
6、课文理解。
题西林壁
[宋]苏轼
,
。
,
。
【1】把诗句填写完整。
【2】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看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4】俗话说:“当局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你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背景】1935年春天,毛泽东率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腊子口天险,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挺近。
【注释】六盘山:指的是甘肃、陕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接处的六盘山山脉,海拔3500米,山势险峻,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前征服的最后一座高山。
望断:向远处望直到望不见了。
屈指:弯着指头计算。
长缨:这里指的是人民军队和工农红军武装力量。
【1】“屈指行程二万”指的是___,“苍龙”指的是___。
【2】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画面。
_________
【3】读这首诗,我感受到了毛主席表达出了_________。
8、延伸阅读。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①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②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③。
(注释)①砌:台阶。②回廊:回旋的走廊。③看花:赏花。
【1】解释下列词语。
(1)胧月:______________
(2)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诗描写的是清明节夜晚的景色。(_____)
(2)“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清明节的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有青石的台阶、红色的栏杆,这里是刺史的府宅。(_____)
(3)作者在这美丽的夜晚唱歌跳舞,听音乐,赏桂花,心情特别愉悦。(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天地。
蝴蝶谷
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台湾的山多,山谷也多。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人们就把这些山谷叫作蝴蝶谷。
蝴蝶谷里的景色非常迷人。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 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人们一到这里,立刻就会被翩翩起舞的蝴蝶团团围住。这些小精灵是在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哩。
【1】用“ ”画出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蝴蝶动作的词语。
【2】照样子,写一写。
翩翩起舞(AABC式)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1)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______________)
(2)轻快地跳起舞来。 (______________)
【4】人们为什么把这里叫做蝴蝶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5】“这些小精灵是在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哩”,这句话采用了_____修辞手法。
【6】请你夸一夸蝴蝶谷,让更多的人到这里旅游观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自己建造的房子
①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去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②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 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细料,做出来的却是 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③ 这是你的房子 他说 我送给你的礼物
④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 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⑤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正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⑥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一根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获得优美、高贵,墙上的铭牌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消极应付(____________) 粗制滥造(____________)
【2】“无地自容”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木匠无地自容的原因是____。
【3】给文中第③段的句子加上标点。
【4】画“___”的句子是______句,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5】文章已用“‖”分成两段,请概括第一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第一大段中的“房子”指_________,所以没有加引号;第二大段中的“房子”指_____,所以加了引号。
【7】这篇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联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森林歌星”小麻雀
森林里的小黄莺和小麻雀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森林里举行音乐会,小黄莺获得了歌唱冠军。小黄莺出了名以后,小麻雀便经常对大家自我吹嘘说:“小黄莺的冠军,全是我的功劳。因为他是我的徒弟呀!”不明真相的动物将这一新闻传了出去。于是小麻雀身价百倍。
有一次,小麻雀对八哥说:“小黄莺有什么了不起,他的歌还不如我唱得好呢。”小八哥知道小麻雀在吹牛,便邀请了森林中的鸟儿一起去找小麻雀,故意央求小麻雀唱一支歌。小麻雀自知嗓子不好,就推辞说:“我今天感冒了,不能唱。”小燕子就说:“你的徒弟小黄莺都唱得这么好,你做师傅的客气什么呢?”小麻雀无可奈何,只好扯开破嗓子,喳喳地唱了起来。只唱了几句,小鸟们就偷偷地笑起来。再唱几句,_____。整个森林里,只孤零零地留下了一只会吹牛的小麻雀。
【1】“央求”的近义词是_____,“推辞”的反义词是_____。
【2】联系后面的“小黄莺得冠军,全是我的功劳”一句,可猜测“自我吹嘘”的意思是_____。
【3】第二段中的“这一新闻”指的是什么?请用“_____”画出来。
【4】猜测文中空行处,小鸟们会怎样?请在横线上写下来。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A.麻雀会自我吹嘘。
B.小麻雀原形毕露。
C.要实事求是,不能自我吹嘘。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鳝鱼骨里有妈妈的味道
林清玄
小时候,我家门前的“亭仔脚”(就是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远远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浓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香味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为什么要低着头呢?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不要说炒鳝鱼,连鳝鱼面也吃不起,我们家兄弟姐妹很多,一人吃一碗面,恐怕是一星期的饭钱了。
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布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就丢到大锅里熬煮。为什么洗也不洗?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
熬过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完,汤水变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关火。鳝鱼骨汤熬成时,夜已经深了。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在锅里烤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
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
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有时会用豆腐红烧,或与萝卜同卤……固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布满了美味的魔术。
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鳝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了油锅时忽然被拉直了,一条一条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
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头,一直到我到外地念书。偶然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熬的汤,总是觉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妈妈把深情与爱熬进了那平凡的汤里,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的,总会点两道来吃,一边吃一边怀念那一段艰苦的岁月。
只要有爱,就是无价的。
【1】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香味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画出文中一处细节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道“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请发挥想象写出妈妈当时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鳝鱼骨里有妈妈的味道”为题,有什么好处?( )(多选)
A.新颖别致。鳝鱼骨里怎么会有妈妈的味道?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揭示文章中心。鳝鱼骨不仅美味,更体现了妈妈对孩子的爱。
C.点明文章线索。本文以鳝鱼骨为线索,写妈妈用鳝鱼骨熬制骨汤、炸鳝鱼骨做美味的事。
D.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点明文章内容与鳝鱼骨有关。
13、阅读。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医生,我有责任”……我们看到( )是党员干部,还是广大群众,( )坚定一个信念,到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去,到抗疫最前线去。用行动书写初心篇章,用生命答好使命答卷。我们看到了一架架专机、一趟趟专列、一支支专业队伍星夜兼程,都往同一个方向和地点铿锵前行。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夜以继日的值守,感天动地的驰援,争分夺秒的救治,爱心涌动的奉献。所有这一切无不体现了14亿中国人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文中“一架架”“一趟趟”“一支支”能改成“一架”“一趟”“一支”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短文时,在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国人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再次品读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一定发现,这四个短句的后面,藏着疫情期间国人无数的感人画面,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个感动你的瞬间。(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这次防疫抗疫中,作为小学生的你,是怎么做的?写出两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大巴。
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晩,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像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儿冷,她想,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四天以后来取。过了四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像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重做一件,又给她量了尺寸,让她再过四天来取。过了四天,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儿,像只核桃。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更漂亮,可惜连套也套不进去。
【1】读一读,用“ ”画出文中的三个比喻句。
【2】“衣服做得真漂亮”,为什么“连扣子也扣不上”呢?
因为月亮姑娘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句子。(12分)。
(1)刘邓大军向西南方向奔去。(改成比喻句)
(2)小红军很可爱。(改成感叹句)
(3)我们上课时要认真听讲。我们上课时要积极发言。(用关联词连句)
(4)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改病句)
16、照样子写句子
例:绿的喜欢及时雨。
(1)我喜欢 _____________。
(2)_______喜欢_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后羿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从窟窿里叼走了小羊。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彩带在空中飞舞。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面句子改为“被”字句。
1.雾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鼠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把大象赶上了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沙粒会把浅水洼里的水吸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不小心弄丢了一把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看图写话。
提示:发试卷时,领到卷子后,老师和男孩洋洋有什么表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