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语,注意不写相同的词语。
(______________)的语文学科 绘声绘色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中国画展 坚持不懈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科幻故事 情不自禁地(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组词。
磨( ) 辨( ) 胡( ) 幻( )
蘑( ) 辩( ) 葫( ) 幼( )
3、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本学期我们积累了很多名句,关于敢于提问的名句有“好问则裕,______”:有关送别的诗句有“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
(2)本学期,我们结识了一些令人敬佩的名人,有具有民族气节的京剧表演艺术家______,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______;领略了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神话人物,开天辟地的______,锲而不舍地填海的______。
4、组词。
侣(_______) 娱(_______) 盒(_______) 豫(_______)某(_______)
吕(_______) 误(_______) 盆(_______) 预(_______)谋(_______)
趟(_______) 诵(_______) 零(_______) 编(_______)
淌(_______) 涌(_______) 雾(_______) 篇(_______)
5、按音序查字法的要求填空。
(1)查“春(chūn)”,从“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里面找到大写字母“( )”,再找到“( )”,在正文的第××页,翻到正文第××页,找到“( )”,接下来就可以找到“春”字了。
(2)查“风(fēng)”,从“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里面找到大写字母“( )”,再找到“( )”,在正文的第××页,翻到正文第××页,找到“( )”,接下来就可以找到“风”字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甲】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两首诗出自同一位诗人之手,且主题相似,都是关于_____的。
【2】两首诗的情感不同:【甲】诗紧扣“_____”字,【乙】诗则紧扣“_____”字
【3】两首诗,用词都非常精准:
①【甲】诗中,一个“______”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_____”字令人满目凄然。
②【乙】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从“巴峡”到“巫峡”,因为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故用“______”;从“巫峡”到“襄阳”,顺流疾驶,故用“_____”;从“襄阳”到“洛阳”,改换陆路,故用“_____”。
【4】【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首诗都写到了“泪”,下面对这两首诗中的“泪”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中,诗人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充满怅恨
B.【乙】诗中,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自然喜不自胜,高兴地哭了
C.【甲】诗中,原本美好的花儿,却使诗人看到后落泪,更反衬出作者的伤心之情
D.【乙】诗中,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痛定思痛,悲从中来
7、背一背,填一填,选一选。
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离离原□□,
□□□□荣。
野□烧口口,
□□□□□。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 )
A.李白。 B.白居易。
【3】诗中“岁”的意思是 ( )
A.岁数。 B.年。
【4】这首诗赞美了 ( )
A.春风的温和。
B.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8、课内阅读。
雪梅
卢鉞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 )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未肯降:_______________
(2)骚人:______________
(3)阁笔:____________
(4)评章:_______________
【2】从“差、欠、逊、少”四字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的空白处。
【3】本诗后两句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一段描述梅或雪的文字,把事物的特点描述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乌鸦不再上当了
乌鸦落在一棵树上,狐(hú)狸(lí)来到树下说:“你好,我的朋友。”“你好。”乌鸦说。狐狸装(zhuāng)作没听见,说“我没听见你说什么,请你飞到草地上来吧。”乌鸦说:“我害怕到草地上去。”狐狸说:“你是怕我吗?”乌鸦说:“不是怕你,我怕狗跑来。”狐狸一听到狗,就逃跑了。
【1】短文写了(______)和(______)的对话
【2】狐狸为什么叫乌鸦“飞到草地上来”?( )(填序号)
A.想吃掉乌鸦。 B.想和乌鸦一块儿玩。
【3】乌鸦为什么说“我怕狗跑来”?( )(填序号)
A.狗常来,乌鸦害怕。 B.为了把狐狸吓跑。
10、快乐阅读
白鹅下河
东边一条河,
西边一群鹅.
鹅儿鹅儿唱着歌,
一只狐狸跑过去,
鹅儿飞快跳下河。
【1】按要求从儿歌中抄写音节。
三拼音节:
整体认读音节:
【2】河在______边,鹅在______边。
【3】鹅儿为什么要跳进河里( )
A.因为他们想游泳
B.因为狐狸跑过来了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凝红叶(有删减政动)
一位正在着手写赵一曼传记作品的作家,随手采了一片鲜红的柞(zuò)叶,沉重地讲起一段悲壮的历史来:
赵一曼同志在战斗中左腿被打断,跌倒在地,不幸被俘。在哈尔滨,她惨遭百般折磨,受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敌人把她押送到亮珠河杀害。在赴刑场途中,赵一曼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唱着歌向人们诀别:“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透了旗帜……”她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口号声中,她倒在了血泊(pō)里,①她才三十一岁!
我们都沉默着,谁也不说话,静听着这位作家的讲述。②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sà)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yì)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我们每个人都肃然起敬,心里燃烧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火焰。情不自禁地想从洒着赵一曼鲜血的地方捡点什么,从而带走我对英难的思念。我采撷了一片柞叶,珍惜地夹在我带着的笔记本里……
【1】文中带点的词“坚贞不屈”的意思是:___________ 。我是用___________的方法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
【2】她高喊着:“打倒日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对赵一曼的( )
A.动作描写
B.神态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3】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用了“!”号,读起来却有区别,第①句要读得( ),第②句要读得( )。
A.坚定利落,表现赵一吴同志的英雄形象与英雄气概。
B.缓慢沉重,表现出对赵一是同志英年早逝的惋情。
【4】我为什么要在洒着赵一曼鲜血的地方采撷一片柞叶珍藏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风趣可亲的鲁迅
①年近九旬的俞芳老人,七十多年前曾与鲁迅先生一家同住在北京的砖塔胡同61号。对鲁迅先生的风趣、善良及平易近人,她都有亲身的感受。∥
②鲁迅先生表面上看,神情严肃(sù shù),不苟言笑,其实是个很会说笑话的人,尤其是对他的母亲和我们三姐妹。他只要有空坐上一阵,屋子里便会笑声不绝。
③鲁迅先生讲笑话很有特点,讲起来娓娓动听,有时又把双眼一瞪,这使得听讲的人笑得前仰后合,可他自己却一本正经,像没事儿一样。∥
④有人说,鲁迅先生性格乖戾(hù lì),一般人很难与之相处(chù chǔ),但事实上,鲁迅先生给我的印象却是非常平易近人。
⑤有一次,夜已深了,伏案写作一天的鲁迅先生刚刚睡下,同住西屋的鲁迅家的帮工王妈和我们家的帮工齐妈发生口角,夜深人静,越吵越响,以致鲁迅先生整夜失眠。第二天,他精神不支生病了。我们三姐妹去探望,谈到口角的事,鲁迅先生问:“你们听到没有?声音可响啦。”我们便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去‘喝止’(hē hè)呢?其实只要你咳嗽一下,她们就不会吵了。”鲁迅先生摇摇头说:“她们吵嘴,彼此心里都有气,若制止她们,虽然不会再吵,但心火不消,恐怕也要失眠,与其三个人都睡不着,不如我一个人睡不着。所以还是让她们吵一吵,等话说清楚了,心里气也就消了。”
⑥鲁迅先生的平易近人还体现在对待人力车夫上。有一个叫二秃子的人力车夫,住在附近的一个破庙里,鲁迅先生经常坐他的车。每次回来,鲁迅先生给他的车费总是最多的。鲁迅先生常说,人家是要养家糊口的。又说,一个人平时用钱不可浪费,能节省的地方,应该尽量节省,但克扣劳力的钱是不应该的。∥
【1】划掉文中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动听 不苟(______)(______)
一(______)正(______) 前(______)后(______)
【3】结合下面的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成语。
(1)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_______)
(2)不随便说笑,形容人态度庄重严肃。(______)
(3)形容大笑时身体前后晃动。(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_ 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5】联系文章内容选出正确的说法。(多项选择)(____)
A.鲁迅先生神情严肃,不苟言笑,所以是一个性格乖戾的人。
B.加点的词“其实”在句中起到转折的作用。
C.鲁迅先生是一个非常体谅和同情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人。
D.鲁迅先生没有制止帮工之间的口角,是他遇事退缩。
【6】文章已用“∥”分成了三部分,请分别概括第二、三部分的意思。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一部分与第二、三部分的关系是( )
A.先总后分 B.先分后总
【8】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生活中的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白鹭》,回答问题。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⑩——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⑪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白鹭的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的“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用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一句诗来代替。
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重点是赞美白鹭,为何要在文中插入对朱鹭、苍鹭的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第⑦段写白鹭站在小树绝顶,人们猜测“它是在望哨”,作者同意这样的猜测吗?根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赞美白鹭,表现了作者爱寻常之美、爱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B.作者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从白鹭的外貌、形态特点着眼的。
C.作者在文章最后又说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写出了白鹭易被人忽视的内在的、质朴的美,这样由里及表,使文章更富有哲理。
D.选文的第⑤段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主要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谐调的色彩。
【6】白鹭是美的,作者的语言更美。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很优美的歌”,那么在你看来白鹭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荷兰鼠
不久前,我姑姑从北京带回来一只荷兰鼠。你看它,浑身毛茸茸的,白得出奇;三角形的脑袋上有两只薄而小的耳朵,直挺挺地立着,红而透亮,连上面的小血管都看得一清二楚;两颗红珍珠似的小眼珠闪烁着光芒;两条粗而有力的后肢支撑着整个身体。它小巧玲珑,十分可爱。
一天放学后,我发现荷兰鼠正用细而短的前爪捧着一颗花生在津津有味地吃着。它的两腮不停地蠕动着,还不时发出“咯咯,咯咯”的声音,银白的胡须也在不断地抖动。我想它大概是饿极了吧,不然,为什么会这样狼吞虎咽呢?
荷兰鼠( )吃东西有趣,( )也很爱清洁。它吃饱后,就用前爪擦擦脸,用头蹭蹭身上的毛。
饱餐后,荷兰鼠静静地休息了。它半闭着眼睛有些神往的样子,刚才还不断抖动着的胡须现在也不动了,大概它已经进入甜蜜的梦乡了吧。荷兰鼠醒后,就做起游戏来。这时如果你从远处看,一定认为是风吹着一个小白球在滚动,走近仔细一看,才知道是一个小生命。
这是一种多么惹人喜爱的动物啊!
【1】在文章第三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3】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描写了荷兰鼠的外貌,表现了荷兰鼠____、____的特点。
【4】为什么说“如果你从远处看,一定认为是风吹着一个小白球在滚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从外貌、____、____、____、____这几方面描写了荷兰鼠,表达了作者对荷兰鼠的___________之情。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妇人想起了乔依。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民解放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家的财产被消防队员抢救出来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人被杰克逊大叔留在庄园里。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我给父亲当帮手。
扩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考试结束了他首先第一个走出教室。
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天上的星星那么多,你数得清吗?(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劲,怎能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柿子树上结满了柿子。(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谁也不能不承认你写的字漂亮。(不改变原意,换个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红军说服了陈赓,陈赓只好向前走去。(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得更生动。
例: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老师在批改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看图写话。
自己一个人时,你喜欢做什么?和好朋友一起时,又喜欢做什么?想一想,写下来吧! ( 可以参考图片,也可以自由发挥)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