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2025年高考模拟(四)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1)高粱喝醉了,摇着黑红的大脸,在嗬咧咧、嗬咧咧地唱。 _________

    (2)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射出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_________     

    (3)轻舟已过万重山。_________

    (4)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_________

    (5)大禹难道不是值得人们称颂的英雄吗?________

  • 2、给加点字注音。

    ##dot##截 ( )       ( )        ##dot##分 ( )

    ##dot##惶 ( )       ##dot##僻 ( )        ##dot##觉 ( )

  • 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词语。

    1、完全跟过去一样。   (___________

    2、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___________

    3、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___________

  •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句意选词填空。

    ______  ______不足   生灵______

    ______  ______如生   ______

    1.画儿上的鸟儿________,似乎要展翅飞翔。

    2.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________

    3.会场上发出________的掌声。

  • 5、下面每组成语有什么特点?照样子,各写一个。

    (1)面红耳赤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________________

    (2)三心二意       四平八稳       七上八下        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白桦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 )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  )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  )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 )的光华。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补全诗句。

    2读了这首诗,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

    A.诗人对冬天的赞美之情。

    B.诗人对像白桦一校报事物的喜爱之情。

    C.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下列对诗的理解,正确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诗,以白桦为描写对象,从一个角度描写了它的美。_______

    (2)“披了身雪花”“雪绣的花边”“晶亮的雪花”等表现了白桦的一种高洁之美。_______

    (3)这首诗对白桦的描写,既有色彩上的鲜明变化,也有动态上的变化。______

    (4)这首诗在描写白桦时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_______

    4读了这首诗,白桦给我留下了______________的印象。

  • 7、课内阅读。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此诗的作者是 _______,这是一首 _____(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

    (2)此诗使用 _________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者具有 _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所体现的石灰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岁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4】对这首诗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上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了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了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了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上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理解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日: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靠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______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明月几时有”;______劝君更进一杯酒”;______漫卷诗书喜欲狂”;______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半开玩笑地回答。(  )

    (2)比喻像潮水一样起伏的心情,难以抑制。(  )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中横线上。

    A.中秋时  B.清明时  C.过年时

    D.喜悦时  E.慷慨时  F.送别时

    3仔细读短文,回答问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有的答案不止一个)

    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

    A. 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B. 又整齐又灵动,适宜表达一种微妙、诗意的情感。

    C. 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D. 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文字。

    4 仔细读短文,回答问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有的答案不止一个)

    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   )

    A. 汉字的形   B. 汉字的义   C. 中国古典诗词   D. 汉语拼音

    5日积月累。(把诗句补充完整)

    (1)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

    (2)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

    (3)劝君更进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大熊猫》,完成习题。

    大熊猫

    ①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新中国成立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习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了。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②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③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的动物。

    【1】画横线句子主要用的说明方法是(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D.分类别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大熊猫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B.大熊猫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

    C.大熊猫完全不显露食肉的本性,不捕食竹鼠之类的动物。

    D.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

    【3】请你说一说科学家称大熊猫为“猫熊”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熊猫食量很大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句子“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中“最少”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森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挽救______ 摇晃______

    庇护______ 剧烈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挓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选文相关内容把句子写具体。

    小麻雀十分无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问题。

    (1)“一种强大的力量”使老麻雀飞了下来,这是一种什么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猎狗愣住了”,它是因为害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读下面的两个片段,完成练习。

    【A】

    秋天最美是黄昏。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急急匆匆得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

    【B】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先把A段文字按原文填空。

    (1)_____ (2)_______ (3)______ (4)_________

    【2】读上面两段文字,填空:

    (1)两段文字都描写了秋天落日下的黄昏,A段文字的黄昏是叫人________的,B段文字中的黄昏则是让人感觉______________的。

    (2)A段文字的作者抓住了夕阳、______________这些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还写到了______________等声音来表达作者情感。而B段文字则描写了枯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阳等多种景物,来呈现作者的心情。

    (3)A段文字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段文字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天净沙·秋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其中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

    B.断肠人指的是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游子。

    C.“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D.全曲重在描写景物,没有一句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

    【4】请用自己的话写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

    《海滨小城》节选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裁   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   茸)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蔗   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   缝)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用“√”画出来。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笼罩:______________

    密不透风: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重点描写了初夏时节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文中“一棵棵、一顶顶”可以换成“一棵、一顶”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时我们要关注有特点的句子,请规范抄下描写榕树枝叶茂密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冰雪人民币

    她在冰天雪地里提着包等出租车。一辆一辆从她眼前开过去的车都没有空车标志,这样的天气打车很难,她手里的包越来越沉。

    她在几个人的争夺中胜出。拉上她的司机一开口,她就听出他是郊区农民,车上还散发着浓浓的烟味和汗味混合的气味。放在平时,她一定要换一辆车。冰雪阻碍了车的速度。车用了比往日多一倍的时间才到达。她以要投诉车内气味为理由少给司机十元钱。司机和她激烈争吵了十分钟。她像一个受害者又像一个获胜者。车在冰雪中继续爬行。一种快感让她感到轻松。轻松时刻她才发现她的包随着被她骂的司机走了。她呆住了,包里的人民币有十万元!

    她找她能找的所有人,别人说你没记住车号光凭气味恐怕是找不到了。想碰碰运气,可以站在原地等。夜比以前任何一天早来了许多。冰雪几乎要把她变成冰雕。一道光柱熄灭,真的有辆车在冷得透不过气的夜里停在她面前。车门里飘出她熟悉的气味。司机递给她的是她的包,包还是那么沉。她用冻僵的手从包里颤巍巍地抽出一沓人民币给司机。司机不要。她的泪流出来,在脸上结成了冰。司机向她伸出手:“你把刚才少给我的十元钱还给我。”

    雪又下大了。

    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这篇小说发生的环境是__________,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

    (2)小说主要讲的是一个女子打车时跟出租车司机______而忘记拿装有十万元的包,结果司机______的故事,赞美了司机_______的品质。

    (3)“车门里飘出她熟悉的气味”这句话是对车内__________的描写。“熟悉的气味”是指________,表现了她看到巨款失而复得的希望,体现了她内心的__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司机递给她的是她的包”是对司机的动作描写,一个“递”字说明了司机需要的是别人的尊重,而不是鄙视。______

    (2)“这样的天气打车很难,她手里的包越来越沉”句中“这样的天气”指冰雪天。这句话写出了长时间等不到车时女子内心的焦急。______

    3对题目“冰雪人民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十万元巨款展开故事情节。

    B.巨款的失而复得,突出了司机的高尚品质。

    C.“冰雪”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

    D.“冰雪”渲染出极端恶劣的环境氛围。

    4“她的泪流出来,在脸上结成了冰。”她当时会怎么想呢?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这座海滨小城真是美丽整洁。(用带点的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

  • 16、依照例句,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转述句。

    例: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完成句子。

    (1)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被孙中山这一问吓呆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仿照例句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3)只要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知道他的这根胡子长了多长了。(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2.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改为肯定句)

    3.树上的知了不住地叫着。(改成拟人句)

     

  • 19、王老师急直跺脚。(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用加点的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走进快速办公室。(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难道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希望小学要在7月9日(星期五)上午组织全校三年级师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要求全体三年级师生早晨8点在学校操场集合。请帮助希望小学少先队大队部写一个通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