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样子,写词语。
1.例:(拍)皮球
____游戏 ____故事 ____害虫 ____音乐
2.例:苹果(又大又甜)
星星______ 杨树______
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表。
查画横线 的字 | 音序 | 音节 | 部首 | 再查 几画 | 选正确的解释 画上“√” |
好学 |
|
|
|
| ①.喜爱。②容易。③便于。 |
禁止 |
|
|
|
| ①拘押。②避忌。③不许;制止。 |
3、看拼音写词语。
chèn shān lián peng zī shì qiān xū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fēng lì jiāo ruǎn shuāng lóng xì zhū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慈祥—— 温柔—— 暖和——
反义词:痛苦—— 精致—— 漂亮——
5、照样子,写词语。
安安静静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又大又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古诗阅读
渔 歌 子
西 | 塞 | 山 |
|
| 鹭 |
| , |
桃 | 花 |
|
| 鳜 |
| 肥 | 。 |
| 箬 | 笠 | , |
| 蓑 | 衣 | , |
斜 | 风 | 细 | 雨 |
|
|
| 。 |
【1】把词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
【3】这首词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 )、( )、( )。
【4】查字典,写出下面汉字的读音。
鹭_____ 箬_____ 笠___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词)?选一首写下来。
7、补充古诗,并完成练习。
鹿柴
[唐]王维
____,但闻人语响。
____,复照青苔上。
【1】“鹿柴”中的“柴”读( )
A.zài
B.cáai
C.zhài
【2】“但闻人语响”中的“闻”的意思是( )
A.用鼻子嗅
B.听见
C.看见
【3】“复照青苔上”中的“复”的意思是( )
A.又
B.反复
C.恢复
【4】请你补充古诗。
8、山 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理解下列词语。
寒山:________________ 径:________________
坐:________________ 于: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诗句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远”和“斜”两个字分别写出了山路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作者按照由________及________的顺序,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学过杜牧的哪首诗?请写出其中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加油站。
卡 罗 纳
卡罗纳的母亲病得很厉害,卡罗纳很多天没来上学了。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今天上午,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1.卡罗纳很多天没来上学了,是因为卡罗纳的母亲 ,昨天 。
2.用横线画出描写卡罗纳回到学校后外貌的句子。
3.“屏息凝神”写出了大家对卡罗纳 和 的心情。
10、课内阅读。
黄山奇松(节选)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 居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_______,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_______,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 _______。
【1】用“__”把文段中括号内恰当的词画出来。
【2】文段中画横线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 )。
A. 特定称谓 B. 引用文句 C. 特殊意义
【3】把下面的三个句子还原到文中A、B、C三处,只填序号。
⑴、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⑵、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
⑶、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
A: ______ B: ______ C: ______
【4】迎客松和送客松的枝干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送客松这黄山三大奇松,期中写的最详细的是________。
【6】黄山奇松的代表是什么呢?
________
11、 儿科大夫的手
年轻的讽刺小说作家冷凌抱着出世才20天的儿子,顶着寒风,匆匆来到儿童医院。诊室靠窗处设两张桌子。一男一女两大夫面对面坐在桌旁。男大夫生得魁伟粗壮,肤色黎黑。“像个铁匠”冷凌心里说。女大夫生得娇小玲珑,一脸孩子气。“医学院来的实习生。冷凌判断。他本来希望给儿子看病的大夫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太太。
这会儿女大夫正埋头写处方。男大夫刚看完一个患鹅口疮的新生儿。
“下一个——梁虾仔。黑大夫嗓音洪亮,与他的个头很相配。
一个衣衫单薄的农村妇女赶忙上前就坐。她怀里抱着一个用黑粗布裹着的婴儿。铁匠模样的大夫朝那妇女看了一眼,皱着眉说:“天这么冷,怎不多穿件衣服?你也病倒怎么办!”语气粗暴,像个爱摆架子的大夫。
“不吃奶……哭了一夜,怎么哄也不行……”妇女开始诉说孩子的病情。
“铁匠”表情平淡,“嗯、嗯”地应着,一边搓着手。
他的手大概患了某种奇痒难熬的皮肤病吧!冷凌暗想道。
终于,“铁匠”停止了搓手,从脖子下的衣服里掏出听诊器的听头,夹在两手掌间又搓擦了几下,然后探进病婴的衣服下。听完后,他把听头插回原处,又搓了搓手掌,才伸手摸病婴的肚子。
“下一个……”“铁匠”喊完病人的名字,又把手搓起来。搓呀,搓呀……讽刺小说作家看着眼前这位手掌痒痒的大夫,职业习惯使他马上进入艺术构思。该用什么题目?《搓手》不行,不够尖刻,太一般化……
“铁匠”的大嗓门把作家召回现实,他喊了冷凌儿子的名字。
冷凌抱着儿子在那张就诊椅子上坐定,一边描述儿子的病状,一边注视那双搓动的大手。距离近了,看得真切。那双大手很正常,看不出有什么异样。
大概是一种怪癖。这怪癖占了多少时间!假若他急病人之所急,假若他全心全意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他肯定不会这样毫无意思地搓手不止!
终于,停止搓手,开始听诊和按摸肚子了。这时“铁匠”的目光离开冷凌儿子的脸,像聆听美妙的小夜曲那样侧扬起头。就在他的目光移到对面女大夫身上的时候,他突然说:“不要这样!你的手指和听头都很凉。会把孩子惊吓的,还会受凉呢。孩子的肚皮又嫩又薄,经不起你的突然袭击……先把手搓暖……听头不要吊在胸前,该藏进衣服里……”
女大夫连声应诺,脸也红了。
冷凌的脸也悄悄地红了。儿科大夫的手……自己刚才构思的文章……
“谢谢!”讽刺小说作家临离开诊室的时候向那位铁匠模样的儿科大夫致意,一点也不舍讽刺的味儿。
【1】小说发生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个故事,冷凌的情感变化是( )
A.焦急—遗憾—不满—羞愧—敬意
B.焦急—不满—遗憾—羞愧—敬意
C.痛苦—遗憾—不满—敬意—羞愧
D.痛苦—不满—遗憾—羞愧—讽刺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恰当,恰当的打“√”,不恰当的打“×”。
(1)本文用大量篇幅描写冷凌对男儿科大夫“糟糕”的印象,使文章充满悬念。(_____)
(2)“像聆听美妙的小夜曲那样侧扬起头”突出了男儿科大夫的漫不经心。(_____)
(3)文段用“铁匠”指男儿科大夫,表达了冷凌对男儿科大夫的嘲讽。(_____)
【4】用“ ”画出文中与“讽刺小说作家向那位男儿科大夫致意,一点儿也不含有讽刺的味儿”相照应的内容。
【5】女儿科大夫的脸红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冷凌的脸红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仰望布达拉宫
进入拉萨,车窗外的林梢上空闪出一座宫殿的剪影:两侧是白宫墙,中间是红宫墙,顶部的喇嘛灵塔、宝瓶、经幡等鎏金饰物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布达拉宫!”心中一声惊呼。我强烈地感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与崇高。
布达拉宫耸立在拉萨市中心的红山顶上。宫前是拉萨最宽阔、最漂亮的北京中路。站在铺着长方形花岗岩的路上仰望布达拉,只见一片青绿的草坪后面,横着一堵高高的围墙,围墙后面便是红山及其山顶上的雄伟宫殿。底部和东西两侧的宫墙为灰白色,称作白宫,正中顶部是褐红色,称作红宫。( )白宫( )红宫,一排排窗口四周都涂了黑色,窗头那白色布帘在高原的劲风中波浪般猎猎飘动。
巍峨、雄伟、神圣、庄严,布达拉犹如伫立在世界屋脊上的一位长者,一位哲人。
从红山西侧眺望,透过北京中路旁那三座白色佛塔金黄色的塔尖,看到的是布达拉宫的西侧,它屹立在巍巍山崖上,显得更为高峻、雄奇。
绕到红山北麓的宗角禄康,在一个宽阔的人工湖北岸眺望布达拉,看到的是布达拉背后的宫墙,雄踞于陡峭的崖壁顶部。
倘若站在八廓街头中心大昭寺的金顶上,放眼望去,又可看见布达拉雄伟的宫殿远远地耸立在寺前广场的西北方,耸立在连绵的群山下。
在拉萨,几乎随处都可以望见布达拉。布达拉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文中跟“看”有关的词有“仰望”“眺望”,我能再写出两个表示“看”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透过________看到布达拉宫的剪影,接着是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仰望布达拉宫,后来又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不同的角度眺望布达拉宫。
【4】读了这篇短文后,布达拉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摘录文中相关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如何理解“布达拉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类文阅读。
谁动了我的奶酪(节选)
[美]斯宾塞·约翰逊
迷宫中有许多曲折的走廊和好像蜂窝似的房间,其中的一些房间里藏着美味的奶酪,但更多的地方则是黑暗的角落和隐蔽的死胡同,任何人走进去都很容易迷路。
两个老鼠,嗅嗅和匆匆,总是运用简单低效的反复尝试的办法找奶酪。他们跑进一条走廊,如果走廊里的房间都是空的,他们就返回来,再去另一条走廊搜寻。没有奶酪的走廊他们都会记住。就这样,很快地他们从一个地方找到另一个地方。嗅嗅可以用他那了不起的鼻子嗅出奶酪的大致方向,匆匆则跑在前面开路。然而迷宫太大太复杂,如你所料,他们经常会迷路,离开正道走错了方向,有时甚至还会撞到墙上。
而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则运用他们思考的能力,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他们靠复杂的脑筋,搞出了一套复杂的寻找奶酪的方法。
哼哼和唧唧的方法比他们的老鼠朋友要高效,因此他们走进死胡同和碰壁的机会要比小老鼠们少得多。他们也为此而时常沾沾自喜,很是得意,甚至有些看不起低智商的老鼠朋友们。
但是不管怎样,这四个家伙——奥嗅和匆匆、哼哼和唧唧,都以他们各自的方式不懈地追寻着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最后,终于有一天,在某个走廊的尽头,在奶酪C站,他们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奶酪。
【1】短文第5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声音的延长。
【2】嗅嗅和匆匆运用_____________的办法找奶酪,哼哼和唧唧运用_______的能力找奶酪。
【3】你认为小老鼠和小矮人谁寻找奶酪的方法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积极思考,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片段,回答问题。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用小标题的形式概况上文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本段中说明“张冠李戴”意思的一句话。
【3】读句子,选出最正确的理解,将标号填在括号中。
(1)伯父笑着说的“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的含义是( )
A.伯父夸自己的记性好。
B.表面是夸自己,实际上是幽默而委婉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C.伯父是一位很有幽默感的人。
(2)“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这说明了( )
A.“我”感到伯父是在赞扬他自己。
B.“我”觉得伯父记性好,而“我”的记性差。
C.“我”听懂了伯父的话,感受到伯父对“我”读书学习的关心。
(3)“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意思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是在暗示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容易碰到墙壁。
B.这是用反问句在说夜色漆黑,走起夜路来人很容易碰到墙壁。
C.伯父幽默的话幽默的话暗示自己的遭遇,经常受到挫折与迫害。
【4】鲁迅走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很多,有怀念,更有深深的思考。正如臧克家所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请仿照《有的人》中的写法,补充句子。
有的人,面对险情退缩不前;有的人,在危难面前________。有的人,一心想着自己,留给别人的是寒冷与苦涩;有的人,有意隐去自己,留给别人的是_______。有的人,_______;_______。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②这样的玻璃其实早已问世了。
16、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1、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娘,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大虫大吼一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瓦蓝瓦蓝的天空飘着一朵朵美丽的白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太阳升起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样的美景,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祖国的土地宽广、美丽。
改写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动人事迹令人难忘。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1)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一边看,一边走,路已经走了不少,却还恋恋不舍,不想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改写句子,意思不变。
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这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1)在太空中生活,难道没有趣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问题难道能说明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我爱写作。
年后的____
写作题目是开放的。写多少年后的什么都可以,可是地点、人物、事物,如,五年后的机器人、三十年后的我、一百年后的地球等。先补全题目,再展开想象,想象若干年后发生的变化。可先列提纲,再分段叙述。要突出重点,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