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tān lán zhī chēnɡ tuò mo
( ) ( ) ( )
fēnɡ zhenɡ chǔ jī fēnɡ shuò
( ) (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慢慢地升起来。 ( )
(2)各种各样的感触,感慨交织在一起。 ( )
(3)各种旗帜飘动。 ( )
3、辨字组词。
瞪________ 谊________ 侮________ 臂________ 涯________
凳________ 宜________ 诲________ 壁________ 崖________
4、我会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伟大——( ) 刁难——( )
景象——( ) 厌恶——( )
沉睡——( ) 温暖——( )
希望——( ) 仍然——( )
5、给山起名字。
象鼻山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6、小 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1】选出下列词语在古诗中的意思。
(1)惜:_____A.可惜 B.珍惜 C.爱惜 D.痛惜
(2)尖尖角:______A.蜻蜓尖尖的尾巴 B.还没有展开的嫩荷的尖端 C.尖尖的树枝 D.尖尖的莲蓬
【2】诗中描写到了哪些景物?在后面的括号里画“√”;没有描写到哪些景物?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泉水( ) 柳枝( ) 树荫( ) 荷叶( ) 荷花( ) 蝴蝶( ) 蜻蜓( )
【3】这首诗清新自然,写的景物虽不多,却勾画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景图。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或者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一读,做一做。
, 。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
, 。
, 。
【1】补充诗句,并用“﹏﹏”画出中心句。
【2】“千山”在诗句中指的是 、 和 。“万水” 指的是 、 。
【3】这首诗是的作者是_____。这首诗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和___精神。其中表现红军把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8、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独坐敬亭山
[唐]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并写出作者。
【2】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字把读者引入“静寂”的境界。
【3】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9、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列那狐诱捕公鸡尚特克勒(节选)
“啊,尚特克勒,这太可怕了,你得提高警惕啊!尽管你不愿相信篱笆那边藏着敌人——我是亲眼看到他的眼睛的——我们也该回牧场去躲一躲才好。
“否则,尚特克勒,我担心在中午前,不管你愿不愿意,你就会穿上这件皮袄了。”
“你疯了,潘特。”尚特克勒耸了耸肩膀说,“这儿,这个花园是我们的安全地带。我记住了你的话,怎么也不到大路上去,在那里或许会遇上想害我们的那只野兽。谢谢你,潘特,我的美人,感谢你给我这番说明,使我受益不浅。”
随后,尚特克勒就离开了。他走到稍远的一堆厩肥上,想在那里再睡一觉。
虽然尚特克勒认为没有危险,潘特和别的母鸡还是决定回鸡舍去。她们一边叫着,啄着食物,一边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回去了。只留下公鸡在那里睡觉。
躲在篱笆后面的列那狐清楚地听到了他们刚才的谈话。他觉得这番话很有趣。想到尚特克勒竟用那种办法穿皮袄,他的喉头不禁快活地收缩了几下。
篱笆不太高。他从上面望过去,就可以看到在厩肥上打盹的尚特克勒的几根漂亮的羽毛。
他心里盘算着:敏捷地一跳,也许一下就能扑到公鸡身上,按他梦中的方式把他吃掉。
列那狐后退了几步,目测一下距离,然后一股猛劲跃到空中,噗的一下,却落到了公鸡的身旁。公鸡顿时惊醒,腾空飞起,发出了被宰割般的叫声。
列那狐是惯于花言巧语的:“我的亲爱的表弟,”他说,“真高兴能在这里遇见你!我非常熟悉你的爸爸,他是我爸爸的表兄弟。因此,能和你相识,我真感到荣幸!”
尚特克勒被这几句漂亮话迷惑住了。能说出这样甜言蜜语的人怎么会有恶意呢?显然,他不再把列那狐当成梦中遇到的穿赭红色皮袄的那个陌生人了。听了这位新表兄的奉承话,尚特克勒不再去想还会遇到什么灾祸了。
“你长得真是漂亮极了,”列那狐一本正经地说,“比你的爸爸还要漂亮。你爸爸当时是鸡埘和饲养场里的明星。可能你还继承了他那百听不厌的歌喉吧?”
尚特克勒轻轻咳了一下,清一清嗓子,想让这位行家听一听。
他尖声地唱了几个音调,列那狐点头表示赞赏。
“对,对,就是这样!”他说,“但是,你能不能也像你爸爸那样歌唱,也就是说,你爸爸认为只有闭上眼睛才能发出最动听的歌声。这很奇怪,是不是?可是正是这一招使人人都惊叹不已。你也能这样做吗?”
啊,潘特,你的明智的忠告真是多余的!难道骄傲和虚荣心一定使人失败吗?
尚特克勒听了列那狐的话便不再犹豫了。他已经完完全全打消了对列那狐的最后一丝疑虑。
他于是闭上眼睛,唱起了他最美的歌。
列那狐乘机下手,扑上去把他擒住了。
【1】根据选段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公鸡尚特克勒有一身漂亮的羽毛。
B. 列那狐为了接近尚特克勒谎称是它的表哥。
C. 列那狐后退了几步,目测一下距离,然后一股猛劲跃到空中,噗的一下,落到了公鸡的身上。
D. 潘特忠告过尚特克勒,但尚特克勒没有听取忠告。
【2】联系选文内容回答:列那狐梦中把尚特克勒吃掉的方式是什么?它做到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段,你觉得列那狐是一个___________的狐狸。
【4】下面关于公鸡尚特克勒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公鸡尚特克勒之所以会被列那狐抓住,这是因为它爱慕虚荣,被列那狐欺骗。
B. 公鸡尚特克勒闭上眼睛,唱起了他最美的歌。列那狐乘机下手,扑上去把他擒住了。
C. 可怜的公鸡尚特克勒,最后被列那狐咬死,成为了列那狐孩子的美餐。
10、阅读提升。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诗题“我爱这土地”中的“土地”指的是__________。
【2】用“ ”画出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首诗表达了苦难年代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真挚的爱。
B.诗人把自己比作一只鸟,表达了他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C.诗中的“河流”“ 风”代表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预示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D.作者赞美了风雨中顽强唱歌的小鸟。
11、阅读分析
“数”说雷电(节选)
雷电是大自然神秘而壮观的现象之一,很早就被人类观测到并记录下来。《周易》中记录了发生在公元前1078年的一次球形雷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雷电记录。我们所说的雷电,( )包括内电,( )包括雷声。关于雷电的一些数字是非常有趣的。
通常情况下,雷电多是在人们没有防备的一瞬间发生并完成的,难怪古代典籍对雷电有这样的描述:“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从当代科学的角度来说,真正称得上“快”的是闪电,而非雷。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米/秒。闪电的速度则远非这个量级。很多人认为, 闪电的速度就是光速,也就是3×108米/秒;但实际上,它的移动速度受到空气电导率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与光速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确定的是,闪电的速度远低于光速,同时又远高于雷声的速度,美国能源部给出的闪电速度为1.5×108米/秒,大致为光速的一半。
一提到雷声,人们也许马上就能想到“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等词语,雷声是自然界产生的最大的声音之一。
那么 ,雷声到底有多大呢?雷声最高可以达到 120分贝。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声音达到70分贝时,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很吵的,而且开始损害听力神经;而100~120分贝,比一列火车从身边呼啸而过的声音还要大,正常人如果在这样高分贝的空间内待1分钟左右, 就会暂时性失聪。所以,用“震耳欲聋”来形容雷声,实不为过。
【1】下列对雷声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雷声最高可以达到210分贝。
B.当声音达到70分贝时,人们可以承受,对身体没有损害。
C.正常人可以在100至120分贝的空间内待1分钟,没有任何问题。
D.人们通常用“震耳欲聋”来形容雷声。
【2】判断题。
(1)雷电是大自然神秘而壮观的现象之一。______
(2)闪电的速度就是光速。______
(3) 因为雷电的速度快,所以多是在人们没有防备的一瞬间发生并完成。______
【3】在文章括号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关联词造句。
【4】文章主要是从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介绍了雷电这一大自然神秘而壮观的现象。
【5】文中说“一提到雷声,人们也许马上就能想到“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等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雷声的成语呢? 把它们写下来吧。(至少2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
我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师们都很看重我,同学们也很佩服我,使我不禁有些飘飘然,滋长了骄傲情绪。上学期发生的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使我认识了自己。
一次,班里要评选优秀少先队员。我曾连续几年都被评上了,今年一定是我的,我心里美滋滋地盘算着。可是提名的时候,一连提了五、六个人,还没有听到我的名字,我不禁有些发慌了。这时,忽然听见夏萍说:“老师,我选苏怡。”我兴奋极了,心想,夏萍不愧是好朋友,够意思。出乎意料的是,经过举手表决,我的票不如夏萍的多,落选了。我的泪水顿时充满眼眶,是委屈,还是悔恨,我觉得两者都有。我仿佛听见同学们在讥笑我,邻居们在议论我,爸爸妈妈在责备我。
“大家还有意见吗?”老师微笑着问。“老师,我有意见。”突然有人站起来说,又是夏萍。她不等老师说话,便滔滔不绝地讲下去:“苏怡虽然在自觉遵守纪律方面以身作则不够,而且有骄傲情绪,但这些是可以改正的。除此之外,她敢于批评班里的不良现象,有工作能力。特别是她学习努力,成绩一贯优秀。她符合优秀少先队员的条件。”
班里安静极了,很久才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最后表决,三十只胳膊齐刷刷地举起来,同意夏萍的意见。
我不由得又落泪了,这是高兴的泪,也是惭愧的泪。我心胸多么狭窄,只顾想自己怎样,不能正确地对待荣誉。而夏萍心胸宽广,品德高尚,能当面指出我的缺点,这才是优秀少先队员。想到这里,我猛然站起来说:“我不够格,真的!”我又加重了语气,“到现在,我才感到我不如夏萍!”老师听完笑了□语重心长地说□你在这次评选中确实长大了□要记住□正确地认识自己□就是进步的开始□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给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处加上标点。
【3】短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先写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然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让作者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5】“我不由得又落泪了,这是高兴的泪,也是惭愧的泪。”作者落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你从短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培优阅读。
公孙仪谈吃鱼
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他非常喜欢吃鱼。在他任职期间,许多人买了鱼给他送礼,可是公孙仪从来不收。
“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公孙仪的学生向公孙仪笑着问,“现在有这么多人给您送鱼,您都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公孙仪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オ不收人家的鱼。如果我收了人家的礼,就要按人家的意愿办事,就难免要犯法,一个正直的人不应该这样做。试想,如果我犯了法,就成了罪人,还能吃到鱼吗?现在爱吃鱼自己去买,不是一直可以吃到鱼吗?
从此以后,公孙仪的学生也照着老师的话严格要求自己。
【1】与文中画“___”句子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
B.老师,您应该很喜欢吃鱼。
【2】别人为什么要给公孙仪送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爱吃鱼自己去买,不是一直可以吃到鱼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
A.要吃鱼,花钱买。
B.只吃自己买的鱼,不吃别人送的。
C.不收别人送的礼,秉公办事,就能生活得平安幸福。
【4】短文体现了公孙仪_______________的好品质。
【5】如果一名官员因为一时心动,收下了别人给他送的礼,根据短文来看,他会有怎样的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
春回大地,到处是一片绿,绿的草、绿的树、绿的林、绿的世界……
我抓着春姑娘绿色的衣裙,轻轻地、默默地走在绿色的大地上。正在这时候,只听得“啾啾……”几声,两只小燕子从头顶飞过去,只见它那剪刀似的尾巴抖了两下,飞快地落在电线杆上。瞧,那情形多么像正在等待演奏的五线谱呀。
我走着,走着,来到田野旁。这时一阵阵的牛叫声把我吸引住了,抬头望去,只见田地里一只小牛正在那里耕地,田地上还有歪歪斜斜的脚印。我看到这情景问它:“喂,可爱的小牛,这么小,为啥不趁这美好的春光玩一玩呢?”小牛把头摇得像拨榔鼓似的,说“不,朋友,我要趁着这大好时光学耕地的本领呢。”
我继续向前走,前面出现了一片幼林。那光秃的树枝上又长出了绿叶。瞧,这绿叶,翠生生的,还闪着光亮,真是春意盎然。我问:“你们在春天里做什么?”幼林回答:“我们要趁着春天吸足大自然的养料,我们要将牢牢地扎在大地上,将来要成为参天大树、有用之材。”
我走在这大地上,小牛、幼林的回答给我启示。我正处在人生的春天,难道我就应该悠闲吗?
【1】本文采用______方法,使文章充满儿童情趣。( )
A. 比喻 B. 拟人 C. 借物喻人
【2】短文是以______为线索,展开全文的。( )
A. “我”在春天里漫步的行踪。 B. 按事情发展顺序。 C. 按方位。
【3】短文最后一句话是( )
A. 疑问句 B. 设问句 C. 反问句
【4】短文通过“我”与小牛,幼林的对话,表达了______中心。( )
A. 春天是美丽。
B. 爱春天,就应该珍惜大好春光,勤奋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C. 小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5、我会照样子,写句子。
例:天上有一个月亮。
天上有一个弯弯的月亮。
1.田地里长着蔬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买来两个西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句子。
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一点儿也不奇怪。(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改写句子。
示例:那时没有电视、收音机、汽车和飞机。
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也没有飞机。
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水和人烟。
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3)大娘,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记?
19、连词成句。(填序号)
(1)①在 ②工作 ③妈妈 ④认真地
________________
(2)①小鸟 ②树上 ③欢快地 ④可爱的 ⑤在 ⑥唱歌
_________________
20、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意思不变。
(1)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二十年后的家乡
要求:
1. 大胆合理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 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3. 字迹工整,语句通顺,情感自然,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