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乎若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乎若_____。”伯牙的琴声只有______能听懂,怪不得锺子期死,伯牙____,终身_______,以为_____。
(2)杜处士对____的《____》特别珍爱,_______,常以自随。但当牧童指出这幅画中的错误时,他能_____。因为他知道,古语“______”,不可改也。
(3)_______被称为“乐圣”,《月光曲》一文讲述他因同情穷兄妹而为他们弹琴,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激发了他_____的激情,表现了他_____的善良品格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
2、猜一猜。
1、小小树,田里栽,金花谢了银花开。 谜底:( )
2、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蚜虫怕见它,棉花最欢迎。 谜底:( )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帮助了别人,别人的问题解决了,我也从中得到了快乐。这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急时______________。
(3)与其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_______________。
(4)小溪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抱着___________的孩子,_________蒙蒙的雨。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
(5)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看,一块______________的糕,经过________人的______________,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6)妹妹_________地跨上“马”,蹦蹦跳跳的__________向前去。等我们回到家时,她已经在门口_____________我们。
4、读拼音,写生字。
zǎo chén zuó yè hū rán bù tínɡ jiǎn qǐ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5、巧辨双胞胎。(比一比,再组词)
蓑(________) 祸(________) 胚(________) 卸(________)
衰(________) 锅(________) 杯(________) 御(________)
6、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请再列出三个词牌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词的上阕,填空。季节: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静中有动:明月________,喜鹊________,清风________。静中有声:宁静的夜里,________声,________声,________声不绝于耳。
3.读词的下阕,填空。星是________的,雨是__________的。“见”同“________”,应读作________。作者行走在__________道中,转过溪桥,看见了旧时熟悉的________。
4.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______________和对乡村生活的____________之情。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我真希望
我真希望烟囱里喷出来的不是黑,而是轻盈洁白的云彩;
我真希望烟囱里吐出来的不是浓烟,而是清澈晶莹的泉水;
我真希望烟囱里飘出来的不是难闻的气味,而是沁人心脾的芬芳;
我真希望啊,我真希望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树更绿,花更红,小鸟的歌声更动听悠扬……
【1】作者看到烟囱里喷出________,吐出________ 飘出________,所以产生了美好的希望。
【2】第四小节中,“我”希望什么?找出相关句子。
【3】诗歌表达的主题是( )
A.保护环境
B.爱护树木
C.保护小鸟
8、古文阅读。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光,__________________。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把诗填写完整。
【2】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石枕
作者:喊雷
小映九岁那年,在河边的乱石滩上跌伤了腿。
幸好小映的爷爷就是有名的游方郎中,他的腿伤才及时得到了治疗。无奈伤势不轻,拨筋接骨之后,只愈了外伤,关节、肌肉依旧疼痛难忍,即使扶了双拐,也难以行走,不得不卧床度日。
一天,小映看见爷爷在床前叹息落泪,便问:爷爷,你怎么哭了?
“你的腿已经废了。”
小映听罢,哇的一声哭了,当即跪在床上说:爷爷,你是医生,你救救我吧。我不能没有走路的腿呀!
爷爷思忖良久,说:“要根治腿伤,除非你能在三年之内找到碰伤你腿的那块条石。找到之后,把条石凿磨成石枕,用以醒脑镇痛,散血化瘀舒筋活络。如此,腿伤可不治而愈。倘若在这三年内你找不回那块条石,你爷爷就无能为力了。”
小映满怀信心地说:“碰伤我腿的是一块黑色条石,我认得它。我一定能找到它!”自此,小映无论风雨寒暑,每天一大早就拄着双拐,连走带爬地去到石滩,寻找那块条石。
一年过去了,小映没有找到那块条石。
两年过去了,小映还没有找到那块条石。
爷爷说:“河滩上的石头不会总留在原处,水涨水落会被冲往下滩的。你到下游去找吧。”
于是小映到下游的河滩上去找,然而总是找不到那块条石。
三年的最后一天,小映绝望地对爷爷说:“那块石头,我没有找到。”
爷爷说:“实在找不到,就不要找了。”
“为什么?”
“你的腿不是已经能走了么?还要那块条石干吗?”
“可我怎么也想不通?那么大的一块条石,怎么会被水冲得不见了呢?“
“三年前我就把它扔到河心深处,你在河滩怎么能找到?”
【1】“石枕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五段中小映哇地大哭,当即跪在床上爷爷救救他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此,小映无论风雨寒暑,每天一大早就着双拐,走带地去到石滩,找哪块条石。”读句子,圈出句子中写小映动作的词语,从中我体会到小映的精神品质,他为什么能有这种精神品质: 。
【5】文章最后才点明小映找不到条石的原因,这和我们学过的课文《桥》有些相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诚实的红石榴
①那还是孩提时代的事。
②上小学四年级时,我们的班主任姓胡,是个相貌平平的老头,脾气怪怪的,可心肠极好,教书也很有一套。那几天,我们的课文中第一次出现了“诚实”这个词,他便不厌其烦地旁征博引,反反复复地向我们这些刚刚十岁出头的孩子阐(chǎn)释它的含义,大讲特讲它对于人生的至关重要,完全不在乎我们是否听了进去,是否心领神会。
③这天上午有一节语文课。
④上课铃响之后,胡老师夹着讲义走上讲台,脸色严峻地说:“就在刚才课间十分钟,我们中有一个人从校门口那株石榴树上摘了一个大石榴。是谁摘的?有胆量承认吗?”
⑤全班同学面面相觑(qù),都没有吱声。“那好,我再问问同学们,谁有过那石榴好吃、想摘下一个尝尝的念头?”胡老师要求有这种念头的同学举起手来。
⑥我那时虽不是特别懂事,但也马上意识到在此刻举起手意味着什么——你动过摘的念头,那么石榴就是你摘的。我敢说,整个班里的同学肯定都意识到了举起手来的后果。所以,老师等了又等,还是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⑦“真的连想都没想过?”他又追问了一句。
⑧这时,有个个子很小的女同学怯怯地站了起来。她红着脸小声地说她想过,可是她的确没有摘……我们都屏(bǐnɡ)住呼吸,和那女同学一起等待老师的发落。
⑨出乎意料的是,胡老师不仅没有批评她,反而走下讲台,走到她前面伸出手无比慈爱地摸了摸她的发辫,并且变戏法似的从衣兜里掏出个大红石榴,放在她的课桌上。
⑩“石榴是老师摘的。我之所以这样对待大家,是想让大家理解‘诚实’到底是什么。”老师又望着我们,叹了一口气……
直到今天,我还无法忘记那个诚实的红石榴。
【1】读下面的句子,想想人物在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1)“我们都屏住呼吸,和那女同学一起等待老师的发落。”此时“我们”的心情是______。
(2)“老师又望着我们,叹了一口气……”此时老师的心情是______。
【2】石榴其实是胡老师摘的,他这么做是想让大家明白“诚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学期你学过哪些关于诚信的名句或者俗语?请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拓展阅读。
秋 景(节选)
“一叶知秋色”,落叶飘飘成为秋色一景。
秋天的风,吹走了春季的“湿”,吹走了夏季的“闷”,吹来了一阵清凉。人们都说,秋风是干燥的。我却不以为然,我喜欢秋风吹面的感觉:它可以让人头脑清醒;可以让身上的尘埃飞向远方;可以带我们的灵魂走进秋色。秋风一闪,万树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并跳着优美的舞蹈,那个热闹的场面,不亚于盛大晚会。叶子之间碰撞出的响声似乎在向大地母亲报喜,离家的孩子要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激动的心情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也不需要表达,因为秋风已经悄悄地告知大地。
秋天的叶,带走了春季的“绿”,带走了夏季的“壳”,带来了一段满天飞舞的动人场面。每一片落叶都是一个生命的结束,同时又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落叶在风中尽情地舞动着婀娜的身姿,时而翩翩下落,时而转圈,时而随风而行。身披黄衫的它们,此时是在以最优美的舞姿向大树告别,感谢大树母亲的养育之恩。秋天的叶铺满了世界各个角落,一走过,犹如在弹奏着动听的钢琴曲,此起彼伏,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气势,“余音绕梁三日”。
【1】作者为什么喜欢秋风?请用“横线①”画出相关语句。
【2】请用“横线②”画出描写秋叶飞舞的动态的句子。感受一下,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有几处引用的地方,请用“横线③”画出来。
【4】请模仿第二、三自然段中第一句的写法,描写秋天的一个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的小纸条
袁可涵
整理书房时,无意中翻到我曾经最喜爱的一本书,时隔多年,书页有些许泛黄,但保存还算完好。翻开扉页时,一张小纸片从书里滑落下来,我心头一震,思绪也随之飘散开。
初二时的分班考试前,班里的气氛异常凝重,同学们都铆足了劲儿地复习。我当然也不甘落后,每天除了吃饭和休息,其他时间都在做题。考完我觉得信心满满,胜券在握,可是成绩出来后,我却惊呆了,全班55人,我排在第46名,处于被分出去的10个人之中。握着成绩单,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很快,老师开始安排放假事宜了。望着台上老师一张一合的嘴唇,我的耳朵嗡嗡作响,一个字都听不进去。从下学期开始,我将不再属于这个班级了,我的心里充满了不舍和沮丧。
拖着沉重的脚步,我慢慢地走出校门,门口早已被来接孩子的家长挤满。我下意识地朝以往父亲常站的地方望了望,那天他并没有来。冬天的黄昏里寒风刺骨,我却一点儿也不想加快脚步,平日十五分钟的路程,我整整走了半个多小时。
忐忑不安地进了家门,家里的灯亮着,但父母并不在客厅。我内心暗自窃喜,做贼似的摸进卧室,迅速将成绩单藏了起来,偷偷抹去眼角的余泪,对着镜子努力调整情绪。我告诉自己,不能让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为我的不争气伤心。再次走回客厅时,我发现,桌上的晚餐早已准备好了,唯一与往日不同的是,我的碗下压着一张叠好的小纸条。我好奇地打开,几行用钢笔写的字映入眼帘:“儿子,分班考试的成绩公布前,班主任就已经和我联系过了,你的成绩我也已经知晓,我知道你的情绪肯定很低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我们,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如果事事都如你意,那还要努力干什么……”
读到这里,我泣不成声。没想到,对我一向粗暴、苛责的父亲竞有一颗如此细腻的心。从那以后,我知道,在人生的路上,我一直都不是一个人。
与其他的情感比起来,父亲的爱是那么沉默而僵硬。但于我而言,这张小小的纸条却有着特别的意义,只是轻轻地摩挲,就能感觉到无比的暖意。我轻轻地把它的边角抚平,仔细地夹在书页里,好好地珍藏起来。
【1】联系上下文,写出“胜券在握”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我”回到家时的细节描写的句子,这一描写写出了“我”__________
【3】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父亲和“我”一起走人生的路。
B.在人生路上,父亲一直关注着“我”,鼓励着“我”,开导着“我”,帮助“我”成长。
C.人生的路是漫长的,没有父亲的帮助是不行的。
【4】“我”为什么要把这张小小的纸条珍藏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草原》选段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小标题概括这段话描写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哪些句子是写作者的感受的?用“﹏﹏”划出来。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
【3】关注文中加点的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照样子,写句子。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我们该怎么吃
材料一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主食在膳食中的比例应占70%。目前,我们过分依赖高脂肪、蛋白质食物,使体内碳水化合物缺失,容易引起一些慢性疼痛和多发病。甚至有关专家指出,降低主食比例可能会直接影响人的寿命。
材料二
上海市儿童保健所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84名2——6岁营业不良的小儿中,粮食摄入量只占需要量的66%,营养严重不足的患儿粮食摄入量只占膳食热量的40.48%。换句话说,这些患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主食没吃够。
材料三
常有孩子以零食代替主食。他们的胃里常有食物进入,总不能被排空。这样,在吃主食时,他们就会缺乏食欲,吃得很少甚至根本不吃。由于正餐进食太少,很快又会出现饥饿,他们就要再吃零食。久而久之,人体消化系统正常的消化功能会被破坏,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1】从营养科学来说,主食在膳食中的比例应占( )
A.40.48%
B.66%
C.70%
D.80%
【2】影响我国营养不良患儿的主要原因是( )
A.缺水
B.缺蛋白质
C.膳食中少鱼少肉
D.主食没吃够
【3】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我们在“吃”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底该不该吃零食,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吃”关乎着每一个人的健康和生命。为了让每一位同学健康成长,请你为同学们提一些合理的关于“吃”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钱塘江大潮是伟大的奇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6、照样子,写句子。
(1)(细细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地)摆动。
( )的草地上开满了( )的小花。
(2)雪孩子变成了一朵云,一朵美丽的云。
我有一个妹妹,一个_________________。
(3)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
___________真像____________。
17、(重点题)按要求写句子。
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座海滨小城难道不美丽又整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天到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没有比一只小公鸡更美味可口的午餐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连续”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
19、仿照下面的例子,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寞里飞去。
湖中野鸭成群,白鹭翻飞。——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船长答应带他们愉快地回英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费了九牛一毛之力,总算爬了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一会儿,街上就挤满了欣喜若狂却衣衫不整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看图写话。
(想一想)图上的小猴和小狗在干什么?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怎么样了?
(选一选,用一用)用力 扔去 欢笑 飞快地 扑通一声 又大又深 灵机一动 伸长尾巴 拉住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