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写出下列古诗词的上句或下句。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
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_(于谦《石灰吟》)
_________________?前门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2、写出相对的字、词
有( )同享,有( )同当 ( )有所思,( )有所梦
( )无双至,( )不单行 当局者( ),旁观者( )
( )则改之,( )则加勉 ( )枪易挡,( )箭难防
( )之即( ),( )之即( )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当我们泛舟西湖时,看到西湖的美丽景色,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苏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船在三峡游玩,看着两岸飞快后退的群山,我会大声吟诵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篱笆三个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暖于布帛;______________,深于矛戟。
(3)众皆弃去,_______________,水迸,儿得活。
(4)当_______________拂过,那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____________;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____________起来,合奏出一首____________的乐曲,那声音充满________________,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______________。
4、把有关“三国故事”的歇后语填完整。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_______)
徐庶进曹营——(__________)
关公赴会——(__________)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____)勤奋学习,(____)能提高成绩。
2.(____)明天爸爸不上班,他(____)会带我上公园。
3.为了祖国边疆的安全,(____)忍受寂寞,(____)是值得的。
4.鲁迅(____)是伟大的文学家,(____)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5.(____)时间是宝贵的,(____)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
6.(____)河道纵横交错,(____)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6、古诗阅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随着_______的变化,人们看到的庐山景色也各不相同,这表现了庐山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读了前两句诗,我们明白了一个与“观察”有关的道理( )
A.经过反复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B.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会有不同。
C.观察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经过连续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3】诗人因为__________,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那么,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哲理,可以用俗语概括为“_________”。我们从中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在线。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解释词语。
社林:_________________ 见: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所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作者联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理解正确的有(_______)(多选)
A.“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明月”和“半夜清风”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B.词的下阕以轻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以及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
C.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的所见所闻,描绘出江南山乡夏夜的优美景色。
D.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贯穿全词。
8、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风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白居易的诗《暮江吟》中也含有“可怜”这个词,试比较两首诗中的“可怜”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的难题
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他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田径鞋,因为他要参加学校明天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A.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已经听过好些遍了,实在叫人腻味。
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慢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B.保罗的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看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着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
爸爸心中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我没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傻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与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会睡觉。”爸爸坚持道,“它是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
小保罗把两只小手的手指勾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是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能跑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跑不过兔子!”
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1】请从文中找出与A句中“又唠唠叨叨”的“又”字相呼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看画线的B句中“呆望了一阵”的“呆望”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一阵”能否改为“一眼”?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保罗的父亲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而小保罗则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致使父亲遇到难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故乡的芦苇
①多年来最令我魂牵梦萦、永远不能忘怀的,却是故乡的芦苇一一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一片片,一簇簇,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碧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瓢逸。
②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被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③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寒意还未散尽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④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_________,_________。
⑤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盒上剪下小片片当成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叶。我们个个光着小脚丫,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把各自的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嘐!开船罗!”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⑥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⑦啊,故乡的芦苇!因为你给过我不少童年的欢乐,所以我一直对你怀有一种特殊的亲切之感。每每想起你,我就会沉浸在童年美好的回忆中。
【1】读第①段画线句子:
芦苇的样子如_________,如_________,这景象真是太美了。“飘拂”的意思是_________,表现出了芦苇的动态之美。
【2】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中用“吹谢”一词写春风用得很妙,古诗中就有运用此法写春风的诗句。你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④段后面补写两句子,使之与“快乐地奔跑着”构成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乡的芦苇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这篇文章的题目改为“童年的欢乐”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着作者笔下的芦苇,想象芦苇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让我感受到( )(多选)
A.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B.作者对童年的留恋之情。
C.努力建设家乡的豪迈之情。
11、延伸阅读。
神奇的纳米技术
有一位脑瘤病人走进一间漂亮的病房,躺到一张舒适的床上。医生给病人头上套上一个按照病人的尺寸用速凝塑料制成的头罩,接着将一针试剂注入病人体内,然后吩咐道:“所有人退出病房,手术开始。”
此时,病房里只剩下病人,这里既听不到医生的吩咐声,也看不到控制台上的信号灯闪烁。此时,病人意识清醒,可并未感到疼痛,只不过有点儿紧张。当然,这是难免的,因为手术部位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大脑,确切地说是脑垂体。半小时以后,手术已经完毕,医生把病人领到“术后病房”。病人外表无任何异常,手术的效果很好,病根被彻底清除,而且是在细胞水平上被除掉的。这就是神奇的纳米技术。
也许你心里会纳闷儿,医生们是如何完成这“不流血的手术”的呢?其实,这次手术最关键的就是医生给病人注射的那一针。注射器里装的既不是麻醉药,也不是其他任何药剂,而是一个小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型机器人——纳米机器人。这种纳米机器人能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通过血管,进入人体内部,对指定部位进行修复、切除等,从而使病人的病情能够好转。这一次手术,纳米机器人就是顺着病人的血液,直入大脑脑垂体部位,对发生病变的脑垂体细胞进行大清除,把病变的细胞杀掉。很快,发生病变的细胞全都不见了。没有流血,没有疼痛,病人休息一段时间后很快就痊愈了。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________) 舒服(________) 病愈(________) 苏醒(________)
【2】本文通过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纳米技术的神奇。
【3】写一写纳米机器人的工作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 )肯离去。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这段话主要写了( )
A.行人走搭石
B.老人走搭石
C.人们摆搭石
【3】最后一句话是对老人________的描写,体现在_______________这几个词上,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遇见这样的老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走,我们去植树》片段,回答问题。
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
片片枝叶都是快乐的音符,
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
让每个人都 。
多栽一棵树,
就多增添一片新绿;
亿万棵树连起来,
就染绿了祖国 。
今天栽下 ,
明天长成参天的大树。
叫风沙乖乖低头,
让百鸟翩翩起舞。
【1】请把诗歌补充完整。
【2】为什么说“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叫风沙乖乖低头,让百鸟翩翩起舞。”这句话采用 的修辞手法,选取“ ”和“ ”表现树木的作用。
【4】照样子写句子。
例: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枝叶都是快乐的音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练习课文内容,说一说植树有什么好处?(至少二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远那么A( ),永远那么B( ),永远那么C( ),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不由你不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1】括号内应填词语的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A. 纯洁 鲜明 活泼
B. 纯洁 活泼 鲜明
C. 鲜明 纯洁 活泼
【2】这段话写出了大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文中“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中,这里的境界是________的意思。
【4】文中泉水“永远不感到疲乏”是指__________,使用的是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15、句子训练。
1.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后你们用同样的办法,就会把它赶跑的。(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大惊失色,仓皇逃跑了。(仿写句子,用上加点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当时足球被称为“鞠”。(改为“把”字句)
(2)他一边使劲地踢骨头,一边不停地咒骂。(用加下划线词语写句子)
(3)飞机不得不改到另一个小城市降落。(改为肯定句)
17、改成“被”字句。
(1)昨晚的雷电击倒了路旁的那棵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克服了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
18、太阳晒干了湿衣服。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19、用适当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话
(1)妈妈看电视。妈妈打毛衣。
(2)谢彬学习成绩很好。谢彬一点也不骄傲。
(3)这碗与=鱼汤没有加作料。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
(4)狼装出一副憨厚的模样。狼装出一副可怜的模样。
20、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垃圾填没了船与船之间的空隙。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正好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水淋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与表达。
根据下面提供的事物,任选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一个故事。
①斧头 森林 农夫 ②老虎 河水 小羊 猎人 ③白云 小鸟 风筝
要求:题目自拟,语言流畅;采用多种描写方法,要能突出人或物的特点;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