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终于有一天,雪儿___________飞起来了。啊,我为__________!你看它那双翅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蓝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再组词。
鹊( ) 蝉( ) 稻( )
鹤( ) 弹( ) 蹈( )
3、重点句段。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____耻: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
这是好学者对于学习的正确态度。
(2)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宋代_____的读书心得,对我们读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为我们读书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方法。
(3)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这句话是作者的___________。阅读可以了解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开阔视野,扩充知识面,提升语文素养。阅读能让人感到幸福,从书中作者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4)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句意:读书很好、很有益处,应该大量地读书,并且选择有积极意义的书来读。
这句话从读书的______讲到读书的_______,既是作者对自己读书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儿童的殷切期望。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缓慢 —(_____) 舒畅 —(_____)
快乐 —(_____) 潮湿 —(_____)
5、照样子,给下面的汉字组词,并写一句话。
例:星 星星 我喜欢在晴朗的夜晚,看天上闪闪发光的星星。
1.直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课文《画》,完成练习。
远看 有色,近听 无声。
春 花还在,人 鸟不惊。
【1】在诗中田字格里写出正确的字,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诗中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
【3】用横线画出诗中写“人走近了,小鸟也不惊慌,不会飞走”的诗句。
【4】这首诗的内容是一个谜面,它的谜底是________。
7、古诗阅读
悯 农(其一)
____种一粒粟,____万颗子。____________,农夫犹饿死。
【1】补充古诗,再做题。
【2】诗句中“种”的读音是____。“种”的另一种读音是____,可以组词: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①李白 ②李绅)。(打“√”)
【4】诗句中“万”的意思是(____)。我们通过诗中“一”和“万”的对比,可以体会到(____)。
①很多 ②一万 ③农民劳动很辛苦 ④农民大丰收很高兴
【5】用“√”选出与古诗相对应的图。
( ) ( )
8、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把诗句、题目和作者用线连起来。
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 《过故人庄》 陶渊明
_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 《饮酒》 孟浩然
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 《入若耶溪》 王维
蝉噪林逾静,_______________。 《山居秋暝》 王籍
9、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因此许多人纷纷猜测: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②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未来,海藻可能成为我们餐桌上的一道重要食物。海藻加工的食品能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此外,它品种丰富,单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③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计算过,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④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多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⑤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读第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这样说的理由是( )。(多项选择)
A.海藻能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B.海藻的品种丰富
C.海藻的产量正在不断增加
【2】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下列观点与短文相符的一项是( )
A.地球已经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B.大海可以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C.人类培育出的藻类新品种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大豆。
D.海洋能提供给人类传统意义上的粮食。
【4】第①自然段加点词语“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三轮车夫
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
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辆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
“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
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
“别啰唆,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这个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
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
“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容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
她还要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1】第一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表面上写街灯带来温馨,从全文看,它的含义还有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句子,写出人物的内心想法。
(1)“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把心一横:“20就20。”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你从前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至少两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
【5】如果你是文中的“她”,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会怎样想,怎么做?请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冬
金色的秋天过去了,冬天迈着沉重的脚步到来了。冬给我们带来另一番情趣。
那不畏严寒的青松,昂着头屹立在风雪中,它的叶子仿佛更加翠绿了;蜡梅也在隆冬时节开出它那嫩黄的花朵,散发着清香。
早晨一觉(jué jiào)醒来,所有窗户的玻璃上都结了一层冰花,那一簇簇的冰花组成了一幅(fú fù)幅奇异的图案。有的像群山,有的仿佛(fó fú)是奔驰的骏马,还有的酷似活泼(bō pō)可爱的小动物……
外面是一片冰清玉洁的天地,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纷纷扬扬地从空中飘落下来。地上积满了厚厚的雪。雪渐渐地停了,太阳露出了笑脸,金色的阳光映着白茫茫的雪地,大地和万物融为一体,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一群群的孩子在雪地上快乐的玩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是寒冷而漫长的,然而它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景色和无穷的欢乐。
【1】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松——( ) 温暖——( ) 短暂——( )
【3】窗户的玻璃上结了一层冰花,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短文中分别把这些窗花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我观察到的冰花有的像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_____。‘
【4】孩子们会在雪地上怎样的玩耍?请在第五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5】读了文中划线的句子,你会想到哪些描写梅花的诗句?选择一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字旁
木字旁,好风光,青青杨柳一行行。
果树林,花果香,采下鲜果众人尝。
桃子杏子大鸭梨,樱桃柿子紫李子,
还有杨梅甜荔枝,水果分给大家吃。
【1】儿歌写了很多水果,请在儿歌中用“○”画出四种。
【2】儿歌中有许多以“木”作偏旁的字,请按以下要求各涂一个。
“木”字在左:用红色涂一个
“木”字在上:用黄色涂一个
“木”字在下:用蓝色涂一个
【3】这首儿歌一共有__________句话。
【4】儿歌中有两句话的意思是要和别人一起吃水果,请你用“__________”画出其中一句。
13、阅读与欣赏
三角梅
在百花中,我最爱三角梅。
三角梅有紫色的、洁白的、金黄的。尤其是校园门口那一株,它爬上墙头,舒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叶,在春风中欢笑着,十分惹人喜爱。
气候转暖以后,三角梅的枝条上便开满了花。三角梅的花很小,苞片呈叶状,三枚苞片就像三个卫兵守护着小花。小花虽然不起眼,但是常常引来蜜蜂和蝴蝶围着采花粉。
三角梅的叶子是绿色的,有点像桃子形。当缺水时,叶子就把水让给花儿,让花儿依旧争相开放,自己却因缺水低垂着。多么可贵的自我牺牲的精神啊!
三角梅粗壮的茎是棕色的。茎上、枝条上长有小刺。如果谁敢欺负它,它就会毫不客气地扎谁。
三角梅有很强的适应性。不论在苗圃、墙角或石缝中,它都能顽强地生长。在花盆里,它还可以塑造成绮丽多姿的盆景。
三角梅是在20世纪40年代从南美洲的巴西引进厦门的。厦门的自然条件似乎适宜它生长。现在三角梅已遍布在世界各地,但据说很少见像我们厦门这里长得这么好的。厦门人民十分喜欢它,认为它象征着团结和友谊。
我爱我们厦门市的市花——三角梅。
【1】短文中介绍三角梅的颜色不包括( )。
A.紫色
B.白色
C.黄色
D.红色
【2】三角梅赢得厦门人民喜爱的原因是( )。
A.三角梅有自我牺牲精神。
B.三角梅有很强的适应性。
C.三角梅在厦门长势特别好。
D.三角梅象征团结和友谊。
【3】短文第六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______”画出。
【4】短文第三至五自然段,依次介绍三角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七自然段中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
①塞内加尔的玫瑰湖,盛开着奇丽的颜色,充溢着浪漫的情调。
②从巴黎出发的拉力车队经过几千公里的长途跋涉,横渡地中海,穿
越了撒哈拉大沙漠,终于到达了大赛的终点——西非塞内加尔的达喀尔。
在佛得角的绵绵沙丘中,车轮滚滚、黄沙漫天,发动机轰鸣、人声嘈杂,
到处是一片喧嚣。
③然而在沙丘的另一边,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粉红色的椭
圆形湖泊宁静地安卧在金色的沙漠之中,与碧蓝色的大西洋近在咫尺。皮
肤黝黑的男人赤膊驾着小舟在粉红色的湖水中打捞作业,身着艳丽衣裙的
女人在岸上成片的白色盐丘边忙碌,空中隐隐约约飘荡着节奏舒缓的民歌
旋律,到处是一片宁静恬然。
④玫瑰湖是一个面积只有3平方公里的盐湖,它位于非洲大陆的最西
端——塞内加尔的佛得角。佛得角像一弯尖钩从非洲大陆伸向浩瀚的大西
洋,玫瑰湖就安卧在与大洋一线之隔的地方。从空中俯瞰,一道细细的金
色沙滩将碧蓝色的海水与粉红色的湖水分隔开来。湖与湖都镶嵌着银白色
的花边——海是浪花,湖是盐晶,色彩完美搭配,大自然不愧是丹青妙手。
⑤在每年的12月到1月期间,玫瑰湖就会出现一种神奇的景观,由于
阳光和水中的微生物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湖水就变成了玫瑰
花般的粉红色,当劲风吹来,波翻浪卷,如同一片红色的火焰,蔚为壮观;
随着阳光照射的增强,湖水还会变成紫红色,似乎是在欢迎胜利归来的勇
士们。
1.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等,分别用“ ”“ ”
画出一个相关的句子。
2.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第③段文字,重点写了玫瑰湖的“宁静恬然”,采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
用“ ”画出有关句子。第②段和第③段形成_____________。
4.玫瑰湖“奇丽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缩句 (4分)
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脑海中闪现。
16、这清闲的生活还有什么能够代替?(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①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
②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仿写对比句)
_________,比不上_________。
(3)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给使用它的人类带来了诗的灵性。(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助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写一写“久别重逢”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努力,他作文里的病句大大进步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乐园。
1.我们祖国很强大。(改写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亲们长年累月地为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挑水。(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批改作业。(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跑的很快。(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师对我说:“我教你写毛笔字的写法。”(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1)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吗?
(2)难道小明还没回家吗?
(3)我明天不得不去姑姑家。
20、完成句子练习。
1.表演吸引了观众。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维也纳是古典音乐的摇篮。
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音乐家都在维也纳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乐章。
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双减”后,我们的作业量减少,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同学们可以尽情徜徉于书海,开阔视野;可以培养音乐、舞蹈等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可以加入运动行列,增强体质;也可以参与家务劳动,成为“生活达人”;周末,全家人还可以出去玩……真可谓丰富多彩,妙不可言。“双减”后,你的生活一定也特别精彩,选择其中一二事写下来。
要求:1.题目自拟。2.事例具体,表达真情实感。3.字迹工整,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