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词语找朋友。(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郑重(_________) 蜿蜒(__________)
执着(_________) 萦绕(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胆怯------(_________) 镇定-------(______) 恐慌-------(________)
茂盛———(__________) 安静————(______) 热闹————(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__, _________。”唐代诗人 _________在《寒食》一诗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4、我可以它们区别开来并能组词。
练( ) 啄( ) 棕( ) 瑰( ) 缝( )
炼( ) 琢( ) 踪( ) 魂( ) 烽( )
悔( ) 厨( ) 峻( ) 概( ) 蓬( )
诲( ) 橱( ) 竣( ) 溉( ) 篷( )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淡淡的(_________) 缕缕的(_________) 平平淡淡的(_________)
暖暖的(_________) 柔柔的(_________) 简简单单的(_________)
6、课内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代的_____。体裁是___,“卜算子”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
【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这句既写送_____,又送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的留恋,对_____的深情。
【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 把山比喻为____,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1】“雨后全无叶底花”中“全”的意思是_______。
【2】后两句诗中的“_______”二字运用得很好,在诗中起转折作用,将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以“好雨”开头,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是从什么感觉来写春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huàn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猛摔猛砸东西。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 ,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不,我不去!”我狠命地chuí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qiáo悴的脸上现出 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地像个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她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根据拼音写汉字。
瘫huàn_____ chuí_____打 qiáo_____悴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子横线上。
(1)当一切恢复______(A.沉寂 B.寂静),她又悄悄地进来。
(2)她憔悴的脸上现出______(A.期待 B.央求)般的神色。
(3)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______(A.潇潇洒洒 B.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3】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整整一天,我一直(凝视 注视)这海面上的那个东西,不久便发现它一直停在原处不动。于是我(断定 判断)那是一艘大船。我急于想弄清真相,于是就拿起枪向岛南边跑去,跑到我前次被激流冲走的那些岩石前面。到了那里,天已经完全晴朗了。我一眼就看到,有一只大船撞在暗礁上失事了。
我看到这一情景,心里忽然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求伴求友的(热烈 强烈)欲望,有时不禁脱口而出大声地疾呼:“啊!哪怕只有一两个人,或者是只有一个人能从这只船上逃出来也好!那样他就能到我这来,与我作伴,我就有人说话交谈了,那该多好啊!”我多年来过着孤独(寂寞 寂漠)的生活,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地渴望与人交往,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切地感到没有伴侣的痛苦。
我多么希望那只船上能有一个人逃出来啊!“啊,哪怕只有一个人也好!”这句话我至少重复了上千次。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2】对文中画“ ”的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情景”指的是“我”急于弄清真相的情景。
B.画“ ”的句子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我”求伴求友的想法。
C.通过画“ ”的句子说明了“我”急于离开荒岛。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佩服鲁滨逊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低碳生活
①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是你愿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我们应该积极实践并去提倡低碳生活,要做到节电、节水、节油、节气。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
②转向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计,超市电耗大约有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升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千克。由此看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1】阅读相关文字,说说什么是“低碳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含有一个病句,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列举了一系列数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也应该做“低碳生活”的实践者,文中提到,“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在实际生活中,你还能够做到哪些事情来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近些,只见________,形成一堵________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地飞
奔而来;那声音如同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近些,只见________,形成一堵________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________,________地飞
奔而来;那声音如同________,好像________。
【2】写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________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________
13、课外阅读
贝多芬练琴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闭目欣赏楼上优美的钢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中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在震撼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一滴水滴在了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瞧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睛里,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来人哪!来人哪!”
什么事先生服务员,院慌张张地跑进来
“楼上是谁?怎么往地板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
服务员看看漏下的水 答道 上面住的是德国当代的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哦!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样好!”旅客一听这名字,怒气立刻消了一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漏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旅客轻步上楼去,透过门缝,只见贝多芬全神贯注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旅客正在纳闷儿,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水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水冷却一下。因为过于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楼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离开,当他下楼时,不禁暗暗感叹道:“真努力啊!怪不得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1)给第3、第5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用“ ”画出描写琴声的句子。
(3)用“ ”画出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4)文章的第一句话“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为什么强调旅店是“简陋”的?联系短文内容,你认为下面的哪种理解是合适的? 你认为下面的哪种理解是合适的?在括号里画“√”。
①因为是乡下的旅店,所以必然非常简陋。( )
②因为旅店简陋,条件差,地板漏水,才能引起后面故事的发生。( )
(5)读了这篇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4、抄写《春蚕》中表现母亲养蚕很劳累的其他三个句子,标出重点词语。
15、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____________________
16、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缓缓到来。(仿照句子写一句表现景物变化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写句子,要求不改变原意。
1.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鲁智深把那大王打得乱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给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
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玛丽”号剖开了一个大口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我爱写作。
在课堂内外,我们感受到许多惊险的、感人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如:鲁滨逊流落荒岛,张思德为了人民利益而牺牲,疫情下钟南山爷爷80岁高龄挂帅出征……它们或让你尊敬,或让你仰慕,或让你成长……选择最能打动你的事,以《________深深地打动了我》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详略得当,把打动你的原因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