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冷空气来袭,呼啸的狂风和密集的雨点一起落了下来,一夜之间气温骤降至20度。
B. 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 假如我们幸运地读到真正的好书,那么,一生将受益无穷。
D. 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作用。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何陋之有 《陋室铭》
B.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D.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爱莲说》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复工复学后仍然要做好个人防护,才能避免不被病毒感染。
B.中国国家馆将科技与艺术巧妙结合,带给参观者新颖刺激的多维体验。
C.由于青少年缺乏分辨力,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
D.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结束了,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4、下列《骆驼祥子》中有关“虎妞”的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虎妞“下嫁”祥子 ②虎妞假装怀孕
③虎妞和父亲彻底吵翻 ④虎妞掏钱买车
A.③④②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子,和祥子一样十分要强,和祥子一样命运悲苦,最后悲惨地死在街头。
B.《骆驼祥子》大量运用了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典范。
C.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也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D.《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开往终年积雪结冰的南极圈,遇到了不可逾越的“大冰盖”。尼摩船长带领潜艇潜入水下800米深处,最终脱险。
6、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契约(qiè) 揽住(lǎn) 监督(dū) 悲天悯人(mǐn)
B.卸却(xiè) 赔礼(péi) 排解(pái) 如释重负(shì)
C.恩惠(huì) 缠着(chán) 循环(xún) 自投苦海(tóu)
D.坟墓(mù) 大抵(dǐ) 达观(guān) 心安理得(ān)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是物理学家杨振宁。
B.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C. 《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文章,作者通过叙写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形象。
D.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迁主持编写的一部国别体通史。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许多人喜欢“出淤泥而不染”这个句子,因为它写出了莲的高洁,借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你还喜欢文中描写莲的什么语句?说说理由。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通过记叙等来论说道理。
B.全文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的美德。
C.作者用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来反衬,以突显莲花的形象。
D.本文句式以散句为主,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9、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2)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5)《逢入京使》中表达诗人远涉边塞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竹里馆》一诗中,写夜深人静、明月相伴情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山谷里的花
于振坤
①早晨醒来,鸟啼树间。我洗漱完,走出山村,直奔山谷。
②山谷距山村五里路,但要翻过一个山头,再走上一段弯弯的小路。
③正是春末,晴朗的天。从山里吹过来的风,带着青草和野花的气味,轻轻地吹拂着我的面颊和胸襟,我心生惬意,脚底生风,一会儿工夫就到了山谷。
④站在山谷的边缘,看到山谷不深,虽有裸露的岩石,但没有悬崖峭壁奇石异峰,也没有雪浪翻卷飞瀑轰鸣。从谷底到谷顶,从眼前向纵深,绿是山谷的主旋律。那浓浓的绿、淡淡的绿,是树,是草,是野花的茎和叶。它们高低起伏,随着山谷而绵延。绿色的中间开着许多异样的花,有白色的老鸦瓣、照山白,黄色的龙牙草、刺五加,红或紫色的马兰花、益母草、锦地罗……
⑤这些花,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散落在山谷里,阳光一照,仿佛千万颗星星在眼前灼灼闪耀。微风一吹,它们像在跳舞,又像千万张稚嫩的小脸儿在向我微笑……
⑥我陶醉于山谷里,欣赏着这里的每一朵花。
⑦当走到山谷的底部,谷底的涓涓细流淙淙作响,浸湿了我的鞋子,我竟全然不知——我被小溪边上的一棵蒲公英吸引住了。它开了许多金黄色的花,绿油油的叶子,直挺挺的花茎,坚韧而苍劲。它的根像藤蔓深埋在小溪边的岩缝里。
⑧这是一朵最为普通、最为常见的花。但是,这朵花和我以前见过的有所不同,以前见过的是趴在地上的,可这朵花是向上的。也许,是因为它长在小溪边能吸取足够的营养又没有人来践踏。它那张开的小花瓣微微颤动,好像在和我说话:欢迎你,老朋友!是啊,相信我们这些50后以前的人,几乎所有的童年都曾与它邂逅过。它生长在路边、荒野、房前、屋后。那白白的小绒球,是它的种子。记得小时候,我常将那小绒球放在嘴边使劲地吹,每次吹,那小绒球都会四处分散,像天空中的降落伞。
⑨如今,在城里已经很难再见到它了——到处是柏油马路、水泥地面、高楼大厦……一想到这些,怜悯之心油然而生……
⑩我更爱这山谷里的花了。
⑪也许,你会觉得这山谷里的花,没有河南洛阳的牡丹花花大色艳( ),也没有福建漳州的水仙花叶姿秀美( ),更没有浙江金华的山茶花花姿绰约( )。
⑫是的,我不否认你的感觉。它们是名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⑬但是,这山谷里的花却是纯天然、纯野生的啊!它们不羡慕名花,不卑贱自己,按照自己的天性活得非常自然;它们远离城区、远离人群,习惯于无人欣赏,活得自在且清闲。
⑭我赞赏它们。
⑮人,有许多种活法。
⑯如何选择?
⑰也许,你选择像这山谷里的“花”一样,会生活得不累,且富有情趣。
⑱“智慧的人,永远不会活在别人的嘴里,或者眼里。”
⑲我站在山谷里,久久不愿离去。忽然觉得这山谷之大、野花之多,而我之渺小。我被花包围,仿佛是花中的一员,融入了大自然……
【1】第⑥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在文章第⑪段中的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花香浓郁 雍容华贵 端庄高雅
B.雍容华贵 端庄高雅 花香浓郁
C.端庄高雅 花香浓郁 雍容华贵
D.雍容华贵 花香浓郁 端庄高雅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的内容。
这些花,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散落在山谷里,阳光一照,仿佛千万颗星星在眼前灼灼闪耀。微风一吹,它们像在跳舞,又像千万张稚嫩的小脸儿在向我微笑……
【4】第⑧段画线句中的“这朵花”指的是文中的哪朵花?
【5】第⑭段中,作者说:“我赞赏它们。”作者为什么赞赏“它们”呢?
11、后生可畏
刘斌
①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
②我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实我们啥事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天天待着呢。”
③“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
④“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⑤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也是经常应景似得挺朋克,一会夹克上带钉,一会头发颜色又变了。
⑥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那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道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他爹差点没气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⑦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⑧一年以后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还记得那个玩摇滚乐的男孩吗?他又回来了!这次主动来求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
⑨“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⑩之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
⑾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他们去争取权利。
⑿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 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的索赔事务。这条很小的信息,却因为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⒀我立刻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确认道“没错,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
⒁“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⒂“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续说道。“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的爸说,常远在那生活的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⒃我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
⒄电话那头老李肯定地重复道:“后生可畏!”
(选自《新华文摘》2016年第13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画线句子生动地表现出看书备考的常远心不在焉,为下文“我”和老李对年轻人的感慨作铺垫。
B.文中第六段写到常远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当一名摇滚乐手,表明他很任性,不听父亲的教诲。
C.文章中写到矿难发生后,常远带领律师团队,义务为旷工打官司,这是一种不计名利、有奉献精神的体现。
D.文章结尾处反复写到“我”和老李说的“后生可畏”,既表明“我”和老李对常远的看法改变,也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2】文中写到常远的哪些经历?请按顺序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被迫备考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帮助穷人打官司
【3】第12段中划线句子为什么说“我”对常远的名字熟悉而又陌生?
【4】小说主人公是常远,作者却以大部分内容写“我”和老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2、题目:我的__________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要求突出“我”的特征;③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