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对联是祖国语言文字中的瑰宝,也很有意思,你来试试看。
①将成语补充完整:精兵________政 ________机妙算 文质________
②成语加减法:________顾茅庐+________步登天=________海为家
十全十美-________上________下=________心________意
③对对子:稻草捆秧父抱子________
2、豆蔻年华,指的是人生哪个时期?________
3、写一条名人名言,讲的是有关真正的友谊与知音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下面的汉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斤___( )___( ) 井___( )___( )
马___( )___( ) 土___( )___( )
5、句子积累。
(1)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寒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明了这一点。
(2) 传说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能会面。《迢迢牵牛星》写两人虽然只隔着一条银河,却只能相顾无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五夜望月》中委婉的表达作者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这样类似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马上要上初中了,他想用《长歌行》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座右铭,时刻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以免长大了后悔。我还知道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三首古诗都是关于传统节日的,我还知道关于传统节日的其它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答:这两句诗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词句,并完成练习。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词句。
【2】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B.唤取:呼唤,询问。
C.啭:鸟婉转地鸣叫。
D.因风:因为风势。
【3】词的上阕,一个“_______”字直接道出了词人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来与自己同住。词的下阕,通过黄鹂“___________”,写出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___之情。
【4】在这首词中,运用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将__________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__________的喜爱。
【5】美好春光的流逝总是让人感到无限惋惜和伤感,请你再写出两句类似的诗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鉴赏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①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①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蜿蜒曲折。
【1】根据诗歌内容,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至少写出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军长征的胜利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首诗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联和其他几句诗的关系是什么呢?试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选文中体现作者心情的短语是______________,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我”很孤单,很寂寞,渴望找一个玩伴。
B.院子里的小孩子都躲着“我”,不喜欢跟“我”玩。
C.院子里居住的都是大人,没有小孩子。
【3】“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写出“我”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母亲买菜的这段时光,作者是怎么挨过去的?怎样理解此时作者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农历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的天文气象历法。它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同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农历二十四节气也逐步演化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风俗。
②首先,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为360度,即为一个回归年。按照天文学的惯例,以春分点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 15 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 360 度,全年即分为二十四个节气。
③其次,二十四节气实现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的完美结合。二十四节气在镌刻着农耕文明印记的同时,还跳动着传统文化之脉。在中国广袤的地域空间和悠长的历史岁月里,二十四节气衍生出纷繁多样的民间文化。谚语、歌谣、诗词、传说、曲赋等文学样式,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以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等等,共同为二十四节气注入了奔流不息的文化生命力。
④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民间谚语,多带有传统农耕文化的意味。例如,“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春分,春分,麦苗起身”、“芒种忙栽”、“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等等。歌谣方面,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诗词曲赋方面。描绘二十四节气的精品佳作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最早的一首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歌是《诗经》里的《七月》。宋代陆游所著的《时雨》也是不可多得的一首节气诗佳作:“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香,处处菱歌长。”戏曲方面更是有令人拍案叫绝的优秀作品。如苏州著名弹词艺人马如飞所著《节气歌弹词》。词人将二十四节气名和二十六戏目名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语意双关、丝丝入扣、浑然一体。这些依托二十四节气创作的文艺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 分。
⑤与二十四节气相生相伴的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头伏、二伏、三伏”“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无不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⑥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些节气已逐步成为大众欢庆节日,并与民俗相结合,发展为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节日文化。例如冬至节,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饺子、吃羊肉等习俗。现在,我国台湾地区依旧保存着冬至时节用九层糕祭祀祖先的传统,以示不忘祖先,不忘自己的“根”。
【1】文中加点字注音、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广袤(mào) 丝丝入扣
B.惊蛰(zhí) 拍案叫绝
C.祭祀(sì ) 浑然一体
D.浸透(jìn) 纷繁多样
【2】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请你推算一下“一九”是从哪个节气算起的。 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答:__________________
【3】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一项是( )
A.立春 B.端午 C.立冬 D.清明
【4】根据二十四节气的童谣,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节气名称。二十四节气(节选)
东风解冻鱼上冰(_____) 冰雪融化桃花开(雨水)
草木萌动鸿雁来(惊蛰) 芽茶播种燕飞舞(春分) 细雨放飞柳飘絮(清明) 雨生百谷春盎然(_____)
【5】根据字谜,猜节气。一百减二
答:__________________
【6】依据全文,请你写出第⑥段“以示不忘祖先,不忘自己的‘根’”中“根”字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新视野。
那年,调到一所新的学校,临时住在一间闲置的会议室。朝外的墙壁呈半圆形,几个大大的窗户,将窗外的绿树、青草、红花摄做美丽的风景。
一天,见绿化工在窗外的绿化地里挖了一个深坑,栽上一棵叶儿细小的树。树朝东的枝丫格外茂密,工人怕树倾倒,便从旁边一棵叶儿阔大的树上砍来一根又粗又长的树枝支撑在树的东侧。
初冬,草木凋零,工人用草绳将树干缠绕起来,给它穿上寒衣。我在屋子里也冻得直跺脚时,望着窗外寒风中光秃秃的树,心想,它能经受住严冬的考验吗?
终于能隐约听见春姑娘温柔的脚步声,春风、春雨将冬眠的世界唤醒。
一天清晨,我跑到树前,想看看它是否从沉睡中苏醒,竟没发现一丝生机。正要失望的离开,却发现了一个让我惊喜的奇迹——那根支撑着树的棍子,竟然长出了几粒细小的嫩芽!
此后,我常常情不自禁的来到树旁,看那根棍子上的嫩芽越长越多,越长越大,长成绿绿的树叶。
工人肯定那棵树是死去了,遗憾的把它拔掉。那根棍子便笔直的站成一棵树。很快,树叶密密叠叠,在春风中快活的摇曳。
站在树旁,我便不由沉浸于那碧绿的智慧——你无法主宰别人把你当成树来栽培还是支撑树的棍子来使用,但你仍然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关键是要深深扎根于脚下的土地,不断成长自己。只有如此,人生之树才会青枝绿叶充满生机。
【1】请你用换词语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凋零: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面句子中意思与“它能经受住严冬的考验吗?”相同的是( )。
A.它不能经受住严冬的考验。
B.它能不能经受住严冬的考验?
C.难道它能经受住严冬的考验?
【3】读一读短文,请你给它加上题目。
【4】短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不做“啃小族”
文/王国梁
①母亲老了,我本来打算把她接到城里一起生活,她不肯,说是乡下自由,而且离不开左邻右舍的老姐妹。
②我说“:既然您不愿意来城里,我每个月给您一千块钱的零花钱,行不行?”
③母亲摇头说“:你买了房子,每个月还得还贷款,我再成‘啃小族’,你的日子还咋过?”
④我被母亲逗笑了,说“:妈,您还知道‘啃小族’这个词儿呀?”
⑤母亲笑着说:“我听电视上说的,说是有的老人老了什么都不干,就知道‘啃小’,我才不当那样的人呢,给儿女添麻烦。”
⑥就这样,母亲在乡下过着自由的生活,我在城里为自己的小家打拼,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回老家看望母亲。
⑦上次我回老家,看到家里摆满插花,满床满地都是零零碎碎的花枝。我疑惑不解地问母亲“:这是怎么回事?”
⑧母亲说:“我从绢花厂里拿来这些,平时做些零活儿。这活儿一点也不累,我想做就做,不想做就歇着。别小看这点活儿,我一晚上能挣五十多块钱呢!”
⑨我有些生气地说:“妈,您是不是没钱花了?没钱您就说,我给您。谁让您这么大年纪了还做这些,快七十岁的人了,早该好好歇歇。”
⑩母亲笑着说:“我才不做‘啃小族’呢。我干这活儿一点也不累,还挺乐和呢。我不跟别人比,就当个消遣,能做多少做多少。每次,我把做好的绢花交上去,领回工钱,心里就美滋滋的,觉得自己还不老,还能干活儿。你让我整天闲着,我就浑身不自在。”
⑪我只好由着母亲。
⑫母亲过日子精打细算。除了平时做点零活儿挣钱,她还打理了一个小菜园,种了各种蔬菜,除了自家吃,还带到集市上去卖。母亲种的菜非常好,一到集市就被顾客一抢而光,很多人都认识这位卖菜的老太太。
⑬是的,老人多动动没什么不好,我见过很多老人呈现出老气横秋的状态,而我母亲是充满活力的。
(摘自《中国老年》2019年第1期)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邻右舍(住处接近的人家)
B.疑惑不解(分开)
C.一抢而光(完,一点儿不剩)
D.精打细算(计算)
【2】下面一段话作为独立的自然段,放在第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自然段之间最合适。母亲的话不假,她一生勤劳,在我的印象中,她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真的让她什么都不做,她会更难受。
【3】母亲为什么不做“啃小族”?请你分条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我们可以用 的语气。
A.嘲笑
B.自豪
C.惭愧
D.同情
13、请细心阅读,完成练习
某小学五年级某班开展了以“读书与交流”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对该小学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统计表。
调查项目:学生最喜欢阅读哪类读物
读物 | 漫画类 | 小说类 | 百科类 | 其他文学作品 |
占总人数比例 | 45% | 31% | 10% | 16% |
【1】分析上面的表格,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不少于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上面的表格,关于阅读,请你给下列对象提一些建议。
对教师,你会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学生,你会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现在,他们兄弟俩终于都过世了——一个画家和一个医生。
画家一直自以为有绘画的天才。他自大、骄傲而且易怒,向来看不起他兄弟那副庸俗、多愁善感的德性。然而,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才气,如果不是他兄弟的接济,他早就要三餐不继了。
奇怪的是,尽管他的画从技巧、内涵各方面看来都是极粗俗、拙劣的作品,他还是持续地画着。偶尔举办几次画展,总是刚好卖出两幅画,每次都是如此,一幅不多一幅不少。终于,医生也绝望地认清他兄弟的“天分”了。在不断地接济和支持之后,医生发现自己的兄弟天生就只能当个二流的画家,心里着实十分难过。可是他一直隐埋在心里。
医生去世的时候留下所有的遗产给他的兄弟。画家在医生的房子里发现了二十五年来他卖给那个匿名者的所有作品。起初他疑惑不解,最后他给自己找到了解释——这狡猾的家伙终于做了一次正确的投资。
【1】给短文起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支持—( ) 骄傲—( )
持续—( ) 正确—( )
【3】画家的特点是 ,医生的特点是 。 靠 的接济度日。
【4】二十五年来医生为什么一直匿名买自己兄弟的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个小故事,你喜欢这俩兄弟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兵工厂。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也会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我知道这是一个___________句,我能把它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昨天一夜几乎完全没合眼。(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妈妈都出差了,我只能自己学着做饭、收拾房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这幅奔马图是徐悲鸿的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刚吃过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春风吹绿了田野。(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惭愧地低下了头。(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2.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笑声从远处传来。(改为比喻句)
4.天气太热了,简直叫人受不住。(改为夸张句)
5.人人都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改为双重否定句)
21、快乐习作。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各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请以“_________的春节”为题,写一写你家乡是如何庆祝这个喜庆、团圆的节日。
要求:抓住重点,写出你心中的春节的特点,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