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再组词。
晒 (_______) 瞄 (_______) 较 (_______)
洒 (_______) 描 (_______) 饺 (_______)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积(____)成多 黑(____)相间 头(____)脚轻
思(____)想后 天罗(____)网 无中生(____)
异口(____)声 里应(____)合 左邻(____)舍
3、按要求写句子。
1.我会积累描写丁香的古诗词。
古人诗云:“__________________,同向春风各自愁”“青鸟不传云外信,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描写丁香的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仿照句子,描写一种植物的外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查字典的知识填空。
(1)“插”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___,再查_____。“插”字第六画笔画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爽”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再查__画。“爽”字在字典里有以下几种解释:①清亮,明朗;②直率,性格开朗;③舒适。“秋高气爽”里“爽”应选____。
5、照样子,写词语。
例:春种秋收 春____ 秋____ 春____ 秋____
如银如雪 如_____如____ 如_____如____
6、背一背,给诗句排序,再回答问题。
( )鱼戏莲叶东
(①)江南可采莲
( )鱼戏莲叶西
( )莲叶何田田
( )鱼戏莲叶间
( )鱼戏莲叶北
( )鱼戏莲叶南
【1】先给上面诗句排序,再说说下面哪幅图表现出了“莲叶何田田”的意思?( )
A. B.
【2】读了这首古诗,我的眼前浮现出________景象。( )
A.人们捉鱼
B.鱼儿嬉戏
7、课内阅读。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诗歌的第一、二句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看出来的。
【2】这首诗中的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A.披着威武的鞍具(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原野上吃草。
B.披着威武的鞍具(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3】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了自己热望建功立业却又不被赏识的愤懑之情。
B.希望自己像马一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8、日积月累我能行。
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 当午,汗滴 。
谁知盘 餐,粒粒皆辛苦。
【1】把古诗补充完整。
锄________ ________当午,汗滴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谁知盘________餐,粒粒皆辛苦。
【2】当你看到有人浪费粮食时,你可以用诗中哪两句来劝说呢?请用横线画出来。
9、课内阅读。
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1】选段中有许多表示颜色的词语,这些颜色可以用______、______等四字词语来概括。
【2】选段中的“小鸟”指的是____。
【3】选段生动地描写了小鸟的____美:____色的羽毛,带着一些____色的翅膀,还有____色的长嘴。
【4】你喜欢这只小鸟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答题
任弼时同志的整个生活里渗透着原则性。他是很喜欢打靶的。有一次,他住在陕北的一个乡村里,让警卫员给他(创造、制造)一个靶子。警卫员在老乡家里找到了一张芦苇席,做成一个靶子。他问清芦苇席的来历后,马上叫警卫员送回去,他说:“我们不能随便用老乡的一点东西。”他在北京养病时,常到景山散步,他的身体不宜走远路,警卫员建议从一个较近的小门进去。这个小门前面横着一条铁丝,挂着“游人止步”的牌子。他(反对、拒绝)了这个善意的建议,说:“这是园里的制度,我们不能违反。如果(必须、需要)这样做,也得和人家商量,得到(答应、同意)。”去年,任弼时同志的妹妹从湖南到北京来看他,临走的时候,请他写一封信给湖南省委,给他丈夫介绍一个工作。他觉得这样做不合乎组织原则,断然拒绝了。
①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②用“//”给这段话分层,层次间是( )关系。
③这段话写任弼时同志的( )件事。写出每件事的大意。
④写出中心句。
11、课文精彩回放。
那鞋的制作工序是:先是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
收罢秋庄稼,青铜家就已决定:今年冬闲时,全家人一起动手,要编织一百双芦花鞋,然后让青铜背着,到油麻地镇上卖去。
这是家里的一笔收入,一笔很重要的收入。想到这笔收入,全家人都很兴奋,觉得心里亮堂堂的,未来的日子亮堂堂的。
【1】说说芦花鞋的制作工序和鞋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家人一起动手编织芦花鞋这一情节,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外卖骑手群体研究报告
【材料一】截至2018年,全国各大外卖平台的外卖骑手注册数量已经超过700万人,其中92%为男性,8%为女性。此外,由于工作需要长时间在外奔波,所以外卖骑手主要是精力旺盛的“80后”和“90后”。
【材料二】77%的外卖骑手来自农村,另外23%是城市户口。其中河南、安徽、四川、广东、江苏是外卖骑手的重要来源地,一共贡献了全国43%的外卖骑手,尤其是河南省,贡献比例超过10%。
【材料三】85%的外卖骑手为高中及以下学历,15%拥有大学及以上文凭,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1%。辽宁、河南地区的大学生骑手比接近30%,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超过40%的外卖骑手表示他们非常注重学习和提升,在工作之余,会通过读书、在线学习和线下培训等方式来提升自我。
【材料四】29%的外卖骑手月收入5000元以上,只有1%的骑手月收入可以达到1万元,所以外卖骑手的薪资并没有一些人想象中那么高,也没有一些人想象中那么低。除此之外,35%的骑手拥有其他收入来源,他们可能同时是工厂的工人、企事业单位职工或者为自己打工的小老板。想要获得更高的薪水,骑手们就要去接更多的单。每个骑手的日接单量在21~30单,如果按照每天20单、平均里程3千米计算,那么这些外卖小哥一天要跑60千米。
(1)以上四则材料分别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外卖骑手?概括出小标题,填一填。
①人员组成
②_____
③_____
④_____
(2)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外卖骑手的收入与他们接单的数量有直接关系。_____
②超过43%的外卖骑手表示非常注重学习和提升。_____
③外卖骑手中男性多于女性,主要是“80后”和“90后”。_____
④大多数外卖骑手来自农村。各省相比,来自辽宁省的骑手最多。_____
(3)如果有人说“外卖骑手都是低学历、低收入的人”,我会根据这份报告中的_____和_____,这样答复他:_____。
13、(题文)拓展阅读实训
始终眷恋着祖国
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仓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兴奋极了。就在那年的中秋(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59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1950年8月,钱学森买好了机票,准备搭乘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飞机离开美国。9月中旬,他辞去了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这个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与此同时,他已将许多科学书籍和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终于回到了自己日夜思念的祖国。
【1】(小题1)说说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1)就在那年的中秋(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____)
(2)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何时”的感叹。(____)
【2】(小题2)钱学森为回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请简要概括出来。
【3】(小题3)听说钱学森要回国,美国海军次长大为震惊,这表明了什么?
【4】(小题4)钱学森情愿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历尽艰险回到祖国,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5】(小题5)你还知道哪些爱国的科学家故事?给同学们讲一讲。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松树的风格
我对松树怀有敬仰之情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还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树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第2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通过介绍松树的_________特点,赞美了松树___________的高尚风格,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之情。
15、按要求写句子。
(1)艾迪给一家杂志写了信,希望他们能帮忙找到费医生,结果却杳无音信。(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已经黑了,你怎么可以走着回家?(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艾迪把球鞋塞到德诺的手上。(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夕阳照着德诺的脸。(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永远也忘不了他当时看我的眼神。(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
17、例: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_________,_________?
18、体会下面句子中冒号的用法,再从词语中选一个,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例句】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勤劳的妈妈 尽职的班长 爱阅读的小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连这最简单的道理都不懂。(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谁都有父母兄弟,谁都有妻子儿女。(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敏捷的小猴子在树上愉快的玩耍。(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在给小明讲题。(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空中的小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工人师傅的努力下,产品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增加。(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看图写话。
请你认真观察下图,图画上是什么时间,同学们在做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通顺的话。要求:书写端正,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