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临汾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将下列四字词语的错字,用○圈出并在(            )中改正。

    A.不知所错       莫名其妙        重于泰山        张灯结彩                      

    B.目不暇接       随心所欲        无原无故        哄堂大笑                        

    C.铺天盖地       狂风骤雨        万象更新        安然无羔                        

    D.精兵简政       千均一发        惊心动魄        蜂拥而至                        

  • 2、我来给句中加点的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1.男孩坐在围墙上,这一切都听得一清二楚( )

    2.他垂头丧气地从牛棚里走了出来。( )

    3.他先得意扬扬地念了一阵经。( )

    4.他发现,光那样站着等待是无济于事的。( )

  • 3、“汲”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意思:________。词语:________________

  • 4、根据课文《三借芭蕉扇(一)》读一读,填一填。

    孙悟空________,说:“嫂(sǎo)子,请您把________借给我用用。”

  • 5、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妨碍——________ 明了——________ 风险——________

    鼓励——________ 慰藉——________ 新鲜——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   )   风雷(   )   万马齐(   )

    2解释下列同语。

    九州:                生气:            

    喑:                 抖擞: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

    4学了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不禁让人想起了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想起了陆游的诗句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万马齐喑究可哀深刻地写出了当时社会(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局面,表现出了诗人对此的强烈不满。(   )

    (2)“天公在诗中的意思是天帝、老天爷。(   )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共计315首。广为传诵的这首诗联想丰富、奇特,比喻形象,含意深刻,言辞恳切。(   )

  • 7、古诗阅读。

    九日登高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①,他席②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①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②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他乡:________________  那: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中华传统节日__________节的情景,请在诗中用波浪线画出这一天的习俗。

    3对诗的三四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心中已经厌烦了客居南方的各种愁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怎么还要从北方飞来呢?

    B.我已经厌倦了南方的人情,感到很困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是从北方哪里飞来的呢?

    4诗人用鸿雁从北方飞来与自己北归不得形成强烈对比,把内心情感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抒发自己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5因为一个援助项目,王小明的爸爸来到非洲工作,一到过节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念祖国和亲人,每当这时就会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歌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惋)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怜怜、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过了。

    1给开头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词。

    3“太阳他有脚啊”这句话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对“我掩面叹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叹息时间过得太快。

    B.叹息自己没有珍惜时间。

    C.叹息自己不知该干什么。

    5“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个句子中的“闪”字能换成“溜”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花灯(节选)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就热闹起来,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又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   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弄枪。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边。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抓髻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就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1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是_______

    2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的特点是_______

    3花灯是真正的艺术品,选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体现出来的。

    4用“____”在文中画出直接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

    5作者在选段中介绍了哪些花灯?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

  • 11、《匆匆》选段 (16分)

      去的尽管去了  来的尽管来着  去来的中间 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 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 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zhē  zē)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guà kuà)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把文段中缺了的标点补上。(3分)

    (2)找出括号内正确的读音。(2分)

    (3)写反义词。(4分)

    匆匆(   )   觉察(    ) 

    (4)概括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 分)

    (5)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是   句。(3分)

    仿照这一句的句式写一句话。

     

     

    (6)由于时间来去匆匆,请选一句珍惜时间的格言、名言送给同学。(2分)

       

     

  • 12、课内阅读。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石灰,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1给下面的字注音。

    (   )   ( )   糯(  

    2用横线画出描写客家民居的样子的句子。

    3写出选段中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这段话的叙述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人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 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空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钉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本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

    【1】请写出画横线句子中引号的用法:_____________

    【2】比较下面的句子,请写出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①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公正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②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⑤自然段,根据提示,请从第②至第④自然段中概括“人生第一课”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进行的。提示:①上课开始了,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请问在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孩子们的哪些表现说明了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灌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诸葛亮在五丈原死去。蜀军根据诸葛亮生前的安排,有秩序地撤退人马。司马懿(字仲达)听到这个消息后,在后边紧追不舍。追到一座山后,忽然听到一声炮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军回过头来,拉开了反攻的阵势。树影中飘出一面中军的大旗,上面写了一行字:“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司马懿大惊失色,定睛一看,只见军中数十名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车上坐的正是诸葛亮。司马懿大惊道:“诸葛亮原来没有死啊!我轻率地进入了重地,中了他的计了!”于是急忙往回走。蜀军大将姜维喊道:“贼别走,你中了我丞相的计了!”

    魏军一听,各个丢盔弃甲,只顾逃命。司马懿逃了五十里,有两员魏将在后边喊:“都督不可惊慌!”司马懿摸着自己的头说:“我的脑袋还在吗?”两员魏将说:“都督别害怕,蜀兵已经走远了!”

    过了两天,有人向司马懿报告:“前天车上坐的诸葛亮,原来是个木头人。这是诸葛亮死前就安排好的。”司马懿听后,叹息道:“怨我只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啊!”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前进——______ 慎重——______ 镇定——______

    【2】司马懿听说诸葛亮死后,对蜀军紧追不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贼别走,你中了我丞相的计了!”文中蜀军大将姜维说这句话的目的是( )

    A.让司马懿更加坚信自己中了计。

    B.阻止司马懿往回走。

    【4】文中描写树影中飘出写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的大旗后,司马懿有哪些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改写句子(4分)

    戴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拾起地上的碎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飞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火柴的小女孩难道不值得我们同情吗?(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祖国伟大。(改写成感情强烈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每题1分,共7分)

    1)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缩句)

     

    2)老人又一次梦见了狮子。(扩句)

     

    3)天安门广场红旗翻动。(改为比喻句)

     

    4)小鸟在树枝上唧唧喳喳地叫。(改为拟人句)

     

    5)看到数十只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我们懊悔极了。(改为反问句)

     

    6)铁路要经过许多高山,要开凿隧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7)蔺相如对秦王说: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改为转述句)

     

     

  • 17、按要求,改句子。

    (1)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难忘的是毛竹。  (修改病句)

     

    (3) 当年用自己的血汗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都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缩句)

     

    (3) 井冈山人自豪地说:我们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改为转述句。)

     

    (4)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改写成陈述句)

       

     

  • 18、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刑法这样没常规,岂不是让天下百姓手足无措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就是臣不敢奉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的原因,臣不能陷陛下于无道啊!(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宗生气了,板着脸说:权善才砍了昭陵上的树,是陷我于不 孝,必须杀他!(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

    (2)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

  • 20、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老农打死了狼。

      老农把狼打死了

    1.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纤绳勒红了红衣少年的肩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红军夺下了泸定桥。 泸定桥被红军夺下了。

      3.巨浪磨圆了岸边的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恶的草地吞没了老同志的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在学习本单元时,同学们一定在课下读了一些名著。你最近读过的一本名著是什么?请你给它写个梗概,把它推荐给你的同学吧。要求:内容清楚,字数在450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