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河北石家庄高二(下)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 2、图1、图2是中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新建工业分布示意图。这两幅图反映当时我国(     

    A.工业的区域分布重心已经发生转移

    B.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实行战略调整以应对严峻国际形势

    D.调整工业布局以期推进西部大开发

  • 3、德国著名法学家叶林格说:“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文中的第三次征服是指

    A.罗马法成为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工具

    B.罗马法对后世各国影响深远

    C.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D.罗马法成为资本主义各国的立法规范

  • 4、马克思说,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亲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叶剑英元帅1979年故地重游,感慨系之,写下“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其中“内战吟成抗日诗”是指(       

    A.抗日游击战争

    B.北伐战争

    C.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反蒋抗日

  • 5、1926年,一位父母早亡的电车公司司机结婚时,兄嫂腾出卧房改设礼堂以助其完婚。新娘自行乘车至新郎居所,并未举行“亲迎”之礼。在婚礼之时,新娘着红袍、戴凤冠,行三拜之礼。这从侧面反映了

    A.年轻人尚未认同西式婚礼

    B.婚俗因家庭条件而发生变异

    C.新旧婚姻观念的尖锐对立

    D.传统的婚恋价值观趋向崩塌

  • 6、赫胥黎晚年出版的文集,其中第九卷是《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节选自第九卷,在译文后面他添加了大量案语,表达自己的维新立场。1898年,《天演论》出版,产生巨大影响。该书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意义在于(       

    A.睁眼看世界

    B.宣传民主共和

    C.思想启蒙

    D.托古改制

  • 7、下图为安徽蚌埠市境内的钓鱼台遗址发掘现场,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制圈足豆、鬲、爵以及砺石、石锛等生活器具,还出土了青铜镞、石镞和陶制纺轮、网坠等,其中两枚西周时期的玉璧,给考古专家带来意外和惊喜。(据蚌埠新闻网2014年10月23日讯)蚌埠钓鱼台考古发掘印证了(   

    A.淮河流域的文明历史悠久丰富

    B.今蚌埠地区是西周的重要封国

    C.西周时期蚌埠境内开始有人类居住

    D.该地区在西周时期青铜制造很发达

  • 8、从康熙朝开始,清廷建立了“密折奏事”的制度。到了雍正朝,更规定科道等官(中级官员)每天一人以密折轮流奏事,事无大小,都可照实奏告,即使没有什么事可说,也须说明为什么没有事可说。密折的内容主要是各地粮价、雨水、收成、民间舆论、官员的清贪。据此说明密折制度

    A.降低了行政决策的效率

    B.反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突出

    C.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D.益于皇帝治理国家决策的制定

  • 9、1985~1988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3年的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高达16.5%.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遍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 10、观察下边示意图,A、B两处可填入的最合适内容是

    A.东周、开放与融合

    B.战国、分裂与融合

    C.东周、分裂与融合

    D.战国、开放与融合

  • 11、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毋口请”,并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还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秦朝的这种做法(  )

    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实现了思想统一

    C.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D.导致了暴政统治

  • 12、下面材料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秦朝

    以郡统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道、州、县三级制

    A.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中央政府对地方分层的决策存在矛盾与困局

    D.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 13、《史记》载:武王灭商之后“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又“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河南准阳),大禹之后于杞(河南杞县)”。此举旨在 (     

    A.强化对落后边缘地区控制

    B.笼络监视殷商贵族

    C.彰显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D.弘扬儒家仁政思想

  • 1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 15、严复选择用文言翻译西方书籍。他的文言书写是使其译本在士人阶层流行开来的一块敲门砖,而且历史表明他的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他的翻译作品在晚清风行二十年之久。这表明(     

    A.西学成为社会主流

    B.民主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D.语言认同助推思想传播

  • 16、有学者评价民国的某时期:时间虽不长,却“完成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模式”,也原则上完成了“以争取独立、民主为主要任务到以建设现代化的中国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性转变”。下列事件,属于该时期的是

    A.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B.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C.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

    D.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17、对比日本“大化改新”前后的统治结构示意图(大王后来改称“天皇”),可以看出“大化改新”后

       

    A.政府机构更加精简

    B.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建立

    C.豪族地主转化为政府官僚

    D.武士集团力量不断壮大

  • 18、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探索与实践。在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201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B.民族觉醒、民族复兴、民族独立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复兴

    D.民族复兴、民族觉醒、民族独立

  • 19、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在游说君主时,往往强调“祖仁者王,立义者伯,用兵穷者亡”的观点,即是将仁、义视为“王、伯(霸)之道”的根本。这说明(     

    A.诸子百家存在相互借鉴

    B.儒家治国理念成为共识

    C.社会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D.思想领域呈现百家争鸣

  • 20、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化

    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D.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

  • 21、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不少菜肴的做法来自外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政权更替频繁

    B.封建国家分裂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交融加强

  • 22、观察如图,结合所学,下列对1893-1920年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国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③西方国家对华进口总体呈下降趋势

    ④欧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持续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3、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弃儒生建议的简单质朴的原始祭山仪式而不用,而是亲自登上泰山(位于今山东)之巅 ,并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由此开创了中国古代封禅泰山的祭天大礼。秦始皇意在

    A.打击儒生推行文化专制

    B.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

    C.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

    D.加强对山东地区的统治

  • 24、“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这种变化表明

    A.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冲突消失

    B.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

    C.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

    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1954年参加________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主要是解决印度支那和朝鲜问题。

     

  • 26、明清时期甘肃各民族有:回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________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 28、科技兴邦

    近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崛起之路,虽条件各异、情况不同,但都离不开科技革新。

    (1)1782年,英国人   研制了   。英国率先进入蒸汽时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2)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的工业革命在   地区展开。初期主要仿制   国的机器,不久即开始独立设计和制造。

    (3)19世纪30、40年代,德国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90年代,实现了经济起飞。到   ,德国工业仅次于   国,居世界第二位。

    (4)日本的工业革命基本与欧美国家   革命同步。   时期引进欧美科技,国家工业生产实力迅速增强。

    (5)通过科技革新增强国力,融入近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流的国家还有    

     

  • 29、1909年,旅美华侨_______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 30、中国的抗日战争为________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3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 32、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________,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二是________,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 3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放   、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 34、  ____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经济政策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的调整。20世纪30年代以来,面对社会的动荡或剧变,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都相继进行了改革。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30年代,当西方世界陷入危机之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采取了哪些措施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枝独秀”?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什么样的理论成果?

  • 36、基督教会的地位和表现是怎样的?

  • 37、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有哪些?(从经济、社会、思想等方面思考)

  • 38、促进科学技术新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39、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从印度洋贸易、大西洋贸易和太平洋贸易的表现思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