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
B.巡按: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巡按御史”的简称,负责考核吏治等事务。
C.致仕:仕途已经结束了,即被贬或流放。
D.盐引: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包括税款在内的盐价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官盐的凭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博鳌亚洲论坛不仅是兼具亚洲特色和全球影响的国际交流平台,而且是连接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桥梁。
B.该报通过形式创新、技术创新、平台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让新闻作品成为焕发和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强大力量。
C.文化自信强不强,思想解放够不够,敢领风气之先的魄力足不足,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发展。
D.金嗓子喉宝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其主要成分是由薄荷脑、金银花、西青果、罗汉果、石斛等配制而成的。
3、选出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 无乃尔是过与。 B. 又何求焉。
C. 夫晋,何厌之有。 D.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4、(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在保障弱势群体的食品安全以及城市低收入群体、农村留守人群的营养状况等方面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B. 终身教育制度的确立,不仅为那些因这因那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C. 在杭州召开的一场以“法律与网络”为主题的座谈会上,部分与会专家认为QQ聊天记录必须有其他证据予以佐证才可以作为诉讼证据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D. 虽然学校三令五申,要求学生自觉爱护学校环境,但是随手乱扔垃圾,人走关灯,损坏桌椅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恻隐(yǐn) 孝悌(dì) 邹周(zōu) 莅临(lì)
B.辟谣(pì) 觳觫(hú) 忖度(dù) 褊小(biǎn)
C.挟嫌(xié) 畜养(xù) 庖厨(páo) 庠序(xiáng)
D.鸡豚(tún) 便嬖(biàn) 商贾(gǔ) 胡龁(hé)
6、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金针花开最怡情
李娟
小区院子的花园里,冒出了几根长长的枝条,枝条顶端几朵橘黄色的花,鲜艳夺目。“金针花啊!”看见它的人表情里有太多的惊喜。
我和金针花是老相识了。老家属黄土高原,十年九旱,很多植物在那里难以生存。而金针花耐瘠、耐旱,不论什么地都能生长。每年盛夏季节,村子里,满山遍野开满的都是金针花,金橙色、橘红色、杏黄色。而勤劳的村民们,就在这些花海里播种、丰收,像是生活在童话里的人。
用它凉拌黄瓜,用它炒鸡蛋,那是用来招待客人的上等佳肴。吃臊子面,更是少不了它,喷香的汤上面,撒上一些金针花,鲜嫩的汤就多了一丝清新味,可以让人食欲大增。
当地人喜欢它,不仅仅是因为它好吃,而且还因为它带来经济收入。一斤晒干的金针花,那价格抵得上好几斤杏子,抵得上好多斤蔬菜。我的五婶,就是硬靠着三亩金针花,将儿子供上了大学。五婶对金针花的感情,那是亲人般的亲切。
当然,采摘金针花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金针花也称“太阳菜”,一见太阳就开花,但是,开花后的金针花就不太好吃了。所以,采金针花要早起,东边的地平线泛起一丝丝亮光的时候就要起床。那时,晶莹透亮的露珠还挂在狭长的金针花上,似乎因为你打扰了它们的美梦而不甘心。几亩地的金针花采下来,衣服肯定就会被露珠打湿。五婶采金针花时一身武装,雨衣、雨鞋、草帽子,煞是好看。
金针花采回来以后,要放在锅里轻轻蒸一下,除过留少量的随时吃,其他的是要晒成干菜,适合长时间保存,也可以运送外地。金针花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胡萝卜素的含量特别丰富;也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以降低胆固醇、清热利湿、健胃消食。
金针花历史悠久,古代还叫它忘忧草。《诗经》中说“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当孩子要远行时,做母亲的就会和他一起在北堂种一棵金针花,这样当孩子远去,母亲就靠这棵金针花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所以,它又被人们叫作忘忧草。
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金针花。”王冕《偶书》中写道:“今朝风日好,堂前金针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都是表达了对金针花的喜爱之情。
牡丹花鲜艳,但却只开花,不结果。无花果虽然好吃,但是却不开花。而只有金针花,它是绚丽的,也是素洁的,世间再没有花能像它那样,“千灼万簇展英华,只留清气满乾坤”,我感觉这是对它最好的写真。做人如果能到这个境界,那么人生就了无遗憾了吧!
(选自《花是快乐的种子》,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一二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人们的感叹与惊喜,表达了对金针花的赞美之情。
B.作者描述金针花的鲜艳夺目,重在突出金针花的观赏价值。
C.金针花耐瘠耐旱,什么地都能生长,表现其生命力的强大。
D.第二段强调黄土高原的十年九旱,主要是表现村民的勤劳。
【2】下列对五婶形象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五婶对金针花有着亲人般的感情,原因之一是金针花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收入。
B.五婶采摘金针花时的全副武装突出了五婶的勤劳,说明她看重金针花的价值。
C.五婶这一形象表现了黄土高原人民的善良,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
D.五婶这一形象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使人联想到金针花以及五婶的人生境界。
【3】下列对文章引用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诗经》的句子说明了金针花何以又叫忘忧草,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B.《游子诗》借金针花表达对游子的思念,《偶书》则借金针花表达对母亲深沉的爱。
C.人们常常用“只留清气满乾坤”来写梅花,而作者却借用它来赞美金针花的品质。
D.文章引用诗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人们的惊喜以吸引读者,使用倒叙的手法,起承转合顺畅自然。
B.写金针花上的露珠因其美梦受打扰而不甘心,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
C.本文语言口语化,不矫饰,不雕琢,朴实自然,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文章结尾用牡丹、无花果与金针花对比,充溢着作者对金针花的喜爱之情。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说勤劳的村民如同生活在童话世界里,意在表现村民生活的简单质朴。
B.作者喜爱金针花,不仅因为它有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更因为它有情感意义。
C.作者认为做人应如金针花,外表绚丽内心纯洁,于自然中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D.文章运用借物抒怀的方式,借常见的金针花写出了作者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对君王荒唐而不能理解自己的的抱怨。
(2)李白《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了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臣之辛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所共鉴。(李密《陈情表》)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
(5)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______”写水,“______”写山,境界辽阔高远,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在读者眼前。
(2)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到,如果六国“______,______”,秦国人必定寝食难安。
(3)古典诗词在描写景物时,常常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比如“______,______”就是声色兼备的佳句。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是一篇赠序,文中点出“赠序”这一文体特点的一句是“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起兴,引发感慨万千。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指出国家灭亡经常有其内外因,这两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燕歌行》作为一首边塞诗,气势昂扬,笔力矫健,其中描写大军出征时敲锣打鼓、军旗猎猎的雄壮场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__________”极力渲染了曹军战船首尾相接、绵绵不绝的盛况,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曹军却落得“_________”的惨败结局,令人叹惋。
(3)《蜀道难》艺术地表现了蜀道的峥嵘、崎岖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其中“______”写突兀而立的高山阻挡了太阳神的车驾,“______”则用轻疾敏捷的猿猴难以逾越反衬山势的高危。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②萧条戴鹖冠③。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诗人暮年漂泊潭州时所作。②隐几: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③鹖(he)冠:传为楚隐者鹬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
B. 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 节当饮、以饮浇愁的复杂心绪。
C. 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鹗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
D. 第二联传神地写出舟中所见所感。诗人因年迈多病、老眼昏花而产生了“天上坐”“雾中看”的错觉,给人感觉十分真切。
E. 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著。
【2】第三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穀,字秀实,邠州新平人。本姓唐,避晋祖讳改焉。十余岁,能属文,起家校书郎、单州军事判官。
穀性急率,尝与兖帅安审信集会,杯酒相失,为审信所奏。时方姑息武臣,穀坐责授太常少卿。尝上言:“顷莅西台,每见台司详断刑狱,少有即时决者。至于闾阎夫妇小有争讼淹滞积时坊市死亡丧葬必俟台司判状吏因缘为奸而邀求不已经旬不获埋瘗望申条约以革其弊。”从之。俄拜中书舍人。尝请教习乐工,及禁民伐桑枣为薪,并从其请。
契丹北归,胁穀令从行。穀逃匿僧舍中,衣布褐,阳为行者状。军士意其诈,持刃陵胁者日数四。穀颇工历数,谓同辈曰:“西南五星连珠,汉地当有王者出。契丹主必不得归国。”及耶律德光死,有彗光芒指北,穀曰:“自此契丹自相鱼肉,永不乱华矣。”遂归汉,为给事中。
世宗尝谓宰相曰:“朕观历代君臣治平之道,诚为不易。又念唐、晋失德之后,乱臣黠将,僣窃者多。今中原甫定,吴、蜀、幽、并尚未平附,声教未能远被,宜令近臣各为论策,宣导经济之略。”乃命承旨徐台符以下二十余人,各撰论策以进。其策率以修文德、来远人为意,惟穀与窦仪、杨昭俭、王朴以封疆密迩江、淮,当用师取之。世宗自克高平,常训兵讲武,思混一天下。及览其策,忻然听纳,由是平南之意益坚矣。
初,太祖将受禅,未有禅文,榖在旁,出诸怀中而进之曰:“已成矣。”太祖甚薄之。尝自曰:“吾头骨法相非常,当戴貂蝉冠尔。”盖有意大用也,人多笑之。
(选自《宋史》,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至于间阎夫妇小有争讼/淹滞积时坊市/死亡丧葬/必俟台司判状/吏因缘为奸/而邀求不已/经旬不获埋瘗/望申条约以革其弊/
B. 至于圆间夫妇小有争讼/淹滞积时/坊市死亡丧葬/必俟台司判状/吏因缘为奸/而邀求不已/经旬不获埋瘗/望申条约以革其弊/
C. 至于间阎夫妇小有争讼/淹滞积时坊市/死亡丧葬必俟/台司判状/吏因缘为奸/而邀求不已/经旬不获埋瘗/望申条约以革其弊/
D. 至于间阎夫妇小有争讼/淹滞积时/坊市死亡丧葬必俟/台司判状/吏因缘为奸/而邀求不已经旬/不获埋瘗/望申条约以革其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一般指由原来的平民身份初次担任官职。
B. 布褐,褐色的粗布衣服,为贫贱庶人的服饰,礼制规定,布褐衣长不得过膝。
C. 论策,又称策论,宋代科举考试项目之一。文中指陶穀等在科举考试中写文章。
D. 受禅,原指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后来王朝更替,也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陶毂性情急躁。他曾在聚会中酒后失言,被安审信奏报皇帝。恰逢当时朝廷宽待武臣,陶穀因而仅被降级授官太常少卿。
B. 陶穀长于进谏。他曾请求训练乐工,禁止百姓砍伐桑树、枣树做柴火,兴兵攻占江淮地区,皇上同意并施行了他的请奏。
C. 陶毂精通天道,他根据西南五星连成一串的天象判断契丹国君不能归国,根据彗星光芒直指北面认为契丹将会自相残杀。
D. 陶毂被人轻视。他很早就准备好太祖受禅的文章,太祖因此看不起他;他曾说自己应当被委以重任,遭到了时人的耻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莅西台,每见台司详断刑狱,少有即时决者。
(2)世宗自克高平,常训兵讲武,思混一天下。
14、写作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是不断地成为他自己,还是成为别人心目中的好人?”就此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