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广西玉林高考三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马尔克斯创作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有着感人至深的力量,小说所讲述的长达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故事不堪卒读

    ②在真正的民主拆迁中没有“强制”二字,一切都在相互尊重与协商中解决;而在所有的强制拆迁中也根本没有“民主”二字,这就是两种拆迁方式的云泥之别

    ③汉武帝不顾人民疾苦,倾全国之力征伐匈奴,纵然战争的胜利成就了他的威名,也不能掩盖他穷兵黩武的事实。

    ④赛场上,他的演讲短小精悍;演讲中,他常常能用不多的语言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⑤我希望你们的工作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更多学者关注并参与到这一研究领域。

    ⑥刚刚结束高考,小明就要准备志愿填报,众多的专业选择使他莫衷一是,迟迟不能定夺。

    A. 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面对当前微信圈信息传播混乱和失实的现状,我们不得不说一些信息发布者推波助澜见风是雨的炒作力可谓登峰造极

    ②受地震影响的北川市一度人去楼空,重建后人们陆续返回家园,现在这座城市开始故态复萌,恢复了昔日的生活景象。

    ③运钞车里戒备森严,几名守押员在车内各就各位,借助4个先进的窥测孔可以探视车外的任何风吹草动

    ④当某些恶意行为严重伤害到司机的身心健康时,不能一味要求司机忍气吞声,而要鼓励其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⑤他总是改不了添油加醋的习惯,本来几句话就可以写清楚的问题,却洋洋万言,被大家称之为“大锅话”生产工。

    ⑥如果一部电影卖座,那么它的原著也可能攀龙附凤,成为畅销书,相关产品也会获得极大的商业利润。

    A. ②④⑥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⑤⑥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深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②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接踵而来

    ③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④公司能有今天的规模并在社会上享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是他苦心孤诣地经营的结果。

    ⑤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⑥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 4、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采用每十回集中描写一人余则略写的叙事谋略,首十回写董卓,次十回写吕布,第三个十回写曹操,如此层层推进,构成叙事大转折中的小转折。

    B.在《家》中,梅抑郁而死,瑞珏难产而亡,鸣凤被逼出嫁,婉儿无奈投湖,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都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

    C.在《孔乙己》《端午节》《兔和猫》等作品中,鲁迅的笔触集中到古老中国所培育出的知识分子身上,呈现出他们被封建专制文化扭曲、戕害的精神人格。

    D.《茶馆》打破了“三一律”的艺术法则,以裕泰茶馆为中心,分别写了清末、民初、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前这三个时代的旧中国生活。

    E.《哈姆莱特》中,乔特鲁德缺乏独立思考,贪图地位和享乐,为了虚荣和欲望伤害了自己的孩子,直到临死前,才醒悟过来。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日前举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专题研讨会,有专家认为墨西哥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季,这或许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的扩散。

    B. 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C.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D.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指出,房地产领域已成为政府、企业和居民利益博弈和冲突的一个聚焦点。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包括文学文化在内的各项事业发展的崭新历史坐标。对于文学来说,如何认识新时代之“新”的丰富内涵,如何认识“新时代”与“中国故事”之间的辩证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理论课题。

    ②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深刻认识“时代”之新变与“中国”之恒常之间的辩证关系。文学既存在于“时代”的变量中,也必存在于”民族文化”的常量中。对我们来说,这个常量就是“中国”。不能把握住时代的变量,文学就会在日新月异的新经验面前惊慌失措、孤芳自赏而故步自封,被时代所淘汰;不能把握住民族文化的常量,文学就会在瞬息万变的新事物面前方寸大乱、随波逐流而丧失初心,丢失了来路和根据地。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新生活、新技术和新矛盾正在打破原有的文学想象。越来越多的人们,乐于寻找新的文学观念装置,来显影新时代的文学之魂。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在趋时以应新变之余,也要守望来路以寻民族文化之根。对于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来说,“中国”不仅是当下的,也是历史的;不仅是变动不居的,也是具有坚韧根性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时代巨浪召唤定海神针。让我们在时代之巨变中始终成为我们的正是“中国”这一份精神共同体的认同。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不仅在变,也在常;不仅在新创,也在守望。只有不断将新时代中国故事编织进并充实于“中国”浩浩荡荡的精神河流中,才能更有效地“以中国为方法”,在中国的特殊性和历史性中诠释“新时代”的独特风采。

    ③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历史地呈现中国的丰富和纵深。历史地呈现“新时代”,意味着要在文化和时间的连续性表现流变;历史地表现中国,则意味着既要站在“新时代”观照历史,又要引几千年中国文化河流以灌溉“新时代”的精神园地,使“历史”成为照亮新时代的重要精神资源。我们不提供一个西方视野中的景观中国,我们必须提供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综合的中国。我们不但要阐释中国传统的浩荡江河,也要阐释这种传统江河的丰富构成。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精神,不应把传统作为一种僵硬的知识,而应讲透传统背后的幽微,触摸知识背后的人心。在这方面,李敬泽的《小春秋》《咏而归》等写作就提供了书写中国传统独特而有效的路径。而张定浩、黄德海等批评家,近年也深入到中国历史的腹地,去重新阐释中国复杂的文化精神。这种从中国表情到历史化的中国精神的对照和辩证,无疑也是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有益探索。

    ④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还涉及如何坚持现实主义立场的问题。无论是时代之新变还是中国之辽阔,都决定了其催生的经验必有驳杂含混及尚未获得充分理性观照的特点。因此,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并不是在一般意义上讲述发生在当下时代、当下中国的故事,而是要在形形色色的中国表情和来来往往的中国经验中由偶然抵达必然,有机地融合偶然与必然,从而提炼、捕捉和定格真正具有内在性的“新时代中国精神”。这既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现实主义的要求。

    (陈培浩《“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正确认识“新时代”与“中国故事”之间的辩证关系,是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重要前提。

    B. 在时代巨变中,正是有了“中国”这一精神共同体的认同,我们才不会迷失自我。

    C. 历史地表现中国,既要站在“新时代”观照历史,也要以中国文化涵养“新时代”的精神。

    D. 只有把握住时代的变量,与时俱进,文学才不会在瞬息万变的新事物面前随波逐流而丧失初心。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三个角度阐述了正确认识“新时代”与“中国故事”之间辩证关系的必要性。

    B. 文章既有充分的理论分析,也有典型的事实论据,有理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 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模式,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

    D. 文章第②段辩证地分析“变”与“常”、“新创”与“守望”的关系,逻辑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时代巨浪召唤定海神针,“变”和“新创”就是这样的定海神针。

    B. 身处新时代,人们容易认识到文学“新创”的重要性,但对于民族文化的“守望”可能会有所忽略。

    C. 如果能深刻认识“时代”之新变与“中国”之恒常之间的辩证关系,就能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D. 只有像李敬泽的《小春秋》《咏而归》等作品那样书写中国传统,才能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红楼梦》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淖陷渠沟”。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莲花虽处“污淖”但“质洁”不改的赞美。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表现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⑴《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得名缘由不传后世是因为:“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___,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____,自以为得其实。”

    ⑵《扬州慢》中的“________”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茂反衬城市的荒凉衰败。同样是面对万树凋零、江水流逝的景象,杜甫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达了内心的悲情,而黄庭坚在《登快阁》中则用“________”表达了从繁忙公务中脱身后的快意。

    ⑶《伶官传序》引用《尚书》“满招损,谦得益”,以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为例,得出了结论“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

  • 9、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辘辘远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扶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5)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6)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7)别裁为体亲风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8)仁者必有勇,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宪问》)

     

  • 10、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论语》有“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之语。而“山”“水”一直是文人笔下的宠儿。“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________________。”李白开篇即夸张地写出天姥山恢弘气势。(《梦游天姥吟留别》)“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________________。”水在苏轼笔下波澜不兴。(《前赤壁赋》)王安石游山感慨万千,“夫夷以近,_________;险以远,________。”(《游褒禅山记》)李煜运用比喻手法,寄情江水,将亡国之愁表达得淋漓尽致:“_________________。”(《虞美人》)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写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身为一介布衣时所持的处世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庄子在《逍遥游》中写了人生应达到的三种境界,其中两种是“至人”“神人”的境界,表现另外一种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吴文英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注】①试灯夜:元宵节前一夜为试灯夜。宋俗,农历十二月下旬即开始试灯,直至正月十四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卷尽”二句写试灯夜雨散云收之景,以“素娥”喻指月亮,以“新梳洗”形容月色明净。

    B.“凌波”语出《洛神赋》“凌波微步”,本指洛神亭亭玉立的姿态,此处指女子步履轻盈。

    C.“辇路”两句写词人故地重游,陷入回忆之中,“仿佛”一词感今怀昔,含物是人非之感。

    D.“小楼”“春梦”二句虚实相生,形成了惝恍迷离的意境,可谓“咳唾珠玉”余音袅袅。

    【2】本词与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都描写了灯市盛况,但角度不同,请结合两首词上阕加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景和传

    抱阳生

    赵使君者,讳景和,字万育,钱塘人,天启丁卯孝廉也。夙与相国史文忠公可法相友善,尝抵掌时事,相对唏嘘。每至泣下,文忠曰:“今沧溟正沸,清晏难期。设遇时危,常山睢阳,吾辈事也。”使君曰:“倘遇疾风,敢不为劲草乎!”

    初使君教谕于禾 ,作人为盛。后授泸州州守,张献忠方踞蜀,不得进。俄而李自成犯阙,鼎湖龙去,使君北面恸哭曰:“君死社稷,吾将安归?”欲自刭,偕行者夺之止。还赴留都。时马士英柄国,引阮大铖为大司马,日与众正为仇,史相国督师江北,尤为所忌。有荐使君才可大用者,马知其为史友,勿善也,久之,调为广德州守。时睢阳围急,宁南侯请清君侧之贼,大理院姚思孝等请救淮南。士英厉声曰:“君臣宁死于敌,勿死于左!此皆良玉余党,游说不可听也。”于是调黄、刘诸镇卫。石 头而北守易疏,文忠血书告急,弃勿顾。君阅邸报大愤曰:“惜吾友一腔热血,空付之马革矣。”扬城破,史相国立城上,拔剑自刎死。

    时弘光已出奔矣。士英惶急,惧宁南兵扼安庆,将走浙,挟母伪称太后,道由广德。其兵沿途杀掠,无复纪律;皆衣妇人衣,红紫绮绣,重袭一身,叠钏在臂,簪钿盈首。而犹涎州治传檄,谕守出库金以犒军,备法驾以迎太后。使君裂檄奋怒,因下令曰:“有不奉诏而南轶者,毋许入。”士英于城下请守见,诱以甘言,使君叱之曰:“尔为国元臣,不思报主,酿成覆败。国家何负汝,而若是邪?汝云保驾,驾今安在?不保上而保太后,人传若母,谁不知邪。汝速去,吾剑锋耻饮尔贼臣血。”士英命都督马锡腹背夹攻。民心甚固,州城旋毁旋筑;后力不支,为其乘而入。使君还坐厅事,士英至,不起迎。士英曰:“尔小吏敢抗我哉?”使君曰:“尔蛮獠,非人类。广德州守今日为国死,然恨不死外难,而死贼相耳。吾今得与亡友道邻践久要于泉下矣。吾且为厉鬼逐尔。”士英趋卒刺使君,使君挺身受创死。其妾秦氏死于井。是时其子苍璧方九龄,仆人钱义匿之,脱于难。

    当兵马蹂躏广德时,忽雷雨大作,恍见使君毅魄在云雾中;士英惧,即卷甲去,去而武林不容,会稽不受,宵遁于闽。卒父子伏法,骈斩延津云。

    (有删节)

    [注]禾:浙江嘉兴市古别称“禾城”,宁南侯:明朝将领左良玉的封号。石头:即石头城,今南京的别称。弘光:南明福王朱由崧的年号。道邻:史可法的号。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沧溟正沸,清难期 晏:安宁

    B.时马士英国 柄:执掌

    C.守出库金以犒军 谕:告示

    D.不死外难 恨:痛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为汉代察举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明清时成为对举人的雅称。

    B.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君主祭祀社稷以祈求五谷丰登、国家太平,后来被用来借指国家。

    C.马革,即马皮,古代在战场上包裹牺牲将士尸体的物品,这里表现赵景和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决心。

    D.厅事,古作“听事”,官员处理政事的厅堂,如“州治陋甚,厅事仅可容数客”后也指私人住宅的堂屋。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荐使君才可大用者,马知其为史友,勿善也,久之,调为广德州守。

    (2)吾今得与亡友道邻践久要于泉下矣,吾且为厉鬼逐尔。

    4请简要概括赵景和的形象特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某高三学生在选报志愿时,与父母意见不合,孩子坚持按照自己的意愿填报,父母要孩子相信长辈的选择是有经验有智慧的。请你拟一则短信劝告父母或孩子。不超过1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