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朝初年,朱元璋诏令“天下郡县并建学校,延师儒,招生徒,讲道论德”,规定生员要熟读经史、律诰、礼仪等书。学校定期举行“养老之礼”“视学之礼”等活动。这说明,当时( )
A.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
B.社会教化备受政府重视
C.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
D.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显著
2、10世纪开始,在英国、法国等地逐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种观念在17、18世纪达到高峰。这一现象说明( )
A.王权观念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B.欧洲医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C.英法民众卫生意识显著增强
D.启蒙运动对西欧影响有限
3、宁夏出土的北魏时期的一组漆棺画表现了虞舜行孝的故事,画中虞舜身着夹领小袖的鲜卑人装束,而且虞舜在两幅画像中都赤身裸体。这反映了( )
A.南方与北方文化不断交流融合
B.儒学正统地位得以巩固
C.鲜卑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生活
D.少数民族对汉文化认同
4、1910—1911年,长江中下游各省连遭大水,从湖北到江苏,灾民达数百万之巨;同时,东北三省爆发了20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行性鼠疫,死亡人数超6万。当时不少国内外知名人士都将灾情和疫情视为对清政府来说是生死攸关的考验。这可用于说明( )
A.系统的防御体系亟须建立
B.清政府亟须提高行政效率
C.灾情和疫情影响历史发展
D.传统中医学存在严重缺陷
5、春秋时期的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战国时期的荀子则主张隆礼重法。春秋时期老子主张退回小国寡民的时代,而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则主张顺应民时、轻徭薄赋。思想领域的这种演变( )
A.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B.体现了思想家理想化的社会诉求
C.得益于儒道两家的融合
D.集中体现了下层平民的内在要求
6、1959年,艾森豪威尔邀请赫鲁晓夫访问美国,会谈中,美国拒绝苏联提出的成本议题,苏联拒绝美国提出的核武器议题,但双方同意就柏林问题举行四国首脑会议。这表明( )
A.多极化趋势冲击两极格局
B.冷战进入苏攻美守阶段
C.美苏致力于终结柏林危机
D.美苏在对抗中寻求平衡
7、据居延(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汉简记载,汉代边防部队中从事耕作和兴修水利的士兵分别称为“田卒”和“河渠卒”。罗布泊出土的汉简中也有关于汉代戍卒从事农耕的记录。这可用来说明汉代( )
A.修建长城的必要性
B.西北边疆得到开发
C.北方农耕已经普及
D.民族关系较为融洽
8、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 )
A.利于加强控制地方
B.旨在终结丞相制度
C.有利于加强皇权
D.加速了西汉的灭亡
9、1935年,美国通过第一个中立法,正式宣布对埃塞俄比亚和意大利实行军火禁运。1936年,英、法纠集二十七个国家签订不干涉协定,禁止向西班牙运送武器和战略物资。1938年,英、法、德、意四国签署了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这些做法( )
A.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B.有效维护了欧美国家的利益
C.推动了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反映了欧洲经济的急剧下滑
10、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正式设立学堂选官制度。但在1908年底,为了庆祝翌年宣统帝即位,照例开设了举荐孝廉方正特科,1909年按惯例又举行了拔贡考试。这反映了( )
A.中体西用影响科举停废
B.传统观念制约官制变革
C.统治阶层无意推进改革
D.新式教育受到民众抵制
1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自行铸造货币,货币的形制各有特点,主要形成了四大货币体系,即布币体系、刀币体系、圜钱体系和楚币体系。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战国时期( )
A.重商主义十分盛行
B.货币流通受到阻碍
C.国家分裂局面加剧
D.区域经济获得发展
12、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全力“剿共”。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反复劝说蒋介石应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容纳抗日主张的努力失效后,发动“兵谏”。这一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
A.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B.中国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C.爱国民主运动达到高潮
D.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13、五四运动后,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中国青年竭力维护他们的人格和在社会中的权利,一种以更大的社会的结合代替家庭和民族约束的倾向逐渐表现出来。这表明五四运动
A.助推了家庭观念的变革
B.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C.有利于社会各阶级联合
D.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14、据学者研究指出:1973-198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围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只有2.4%,仅为1965--1973年年均4.7%的一半。在1973年进入“滞涨”时期后,通货膨胀就迅速发展成奔腾式的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A.全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放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扩大政府公共事业开支
15、下图中变化所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A.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B.疆域历经变动基本定型
C.民族间差异逐步消失
D.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
16、2006年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总则规定:“公务员制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这表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历程开启
B.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D.干部管理制度开始走上法制化轨道
17、18世纪后期,英国雇主在制定工厂纪律的时候,都会采取一些相似的方法,常见的有严格规定工作时间,禁止酗酒、打架,进行罚款、解雇、体罚和经济奖励等。这些做法旨在( )
A.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B.建立和完善工厂制度
C.保障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D.预防社会犯罪的发生
18、汉代甘肃敦煌郡的悬泉置遗址,是古代邮驿接待机构。这里发掘出的有字简牍中,有大量中西使节及人员往来及接待的记录。还有简牍记载,乌孙、莎车王使者进贡橐佗(骆驼);安息王“以大鸟(鸵鸟)卵及黎轩善眩人(魔术师)献于汉”。这说明汉代甘肃( )
A.维护了国家的大一统
B.邮驿道路系统较完备
C.保证了丝绸之路畅通
D.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
19、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后《人民日报》迅速予以转载,带动各地党报纷纷转载,从而形成了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民日报》的这一行为( )
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内的影响
B.营造了利于改革的舆论环境
C.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发生重大转移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0、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教科书包括国文、算数、格致、化学、修身、地理、历史、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心理学、英文等十余个科目,分编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和中学教科书。由此推断,这一时期( )
A.抛弃了古代中国的学校教育的传统
B.照搬西方的教育体制和模型
C.突破了以儒家经典教育学生的传统
D.废除科举考试的制度和形式
21、分析下图,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 )
2013年以来 税务部门累计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 超12万亿元 | 我国宏观税负 | 2013年至2021年 我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累计达 9315万户 年均增加逾千万户 |
A.消除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B.造成了市场主体活力的丧失
C.体现了关税制度法制化建设
D.推动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2、查士丁尼的《法学阶梯》写道:“每个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叫做万民法,它包括着各民族实际需要和生活必须制定的一些法则”。由此可知( )
A.罗马法律适用于世界各国
B.万民法即世界性法律体系
C.万民法注重维护公民利益
D.罗马法有应势而变的精神
23、商朝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周朝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天子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这一制度性变化说明了( )
A.周天子实现了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B.周天子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C.统治集团内部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D.“家天下”的局面正式形成
24、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不断解放。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以下哪一幅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
A.列强瓜分中国
B.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得住外来的狂风暴雨
C.经学难敌洋枪炮
D.南京大屠杀
25、评价
(1)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________中国的野心。
(2)局限性:存在明显的________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26、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27、宁汉合流: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________。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28、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汉朝对外交往:简述汉代对外交往的概况
(1)陆上:97年,班超派________出使大秦,到达________一带;166年,大秦王________派使者到达洛阳,标志着中西方文化交往的开始。
(2)海上:从________郡________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________南部。________国使臣到达东汉,________帝赐金印一枚。
29、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市场,掠夺原料的必然结果,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0、清朝中期,疆域西跨_______,西北达______________,北接_______,东北至_______和_______,东临太平洋,东南到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_____、_______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31、经过
(1)爆发:武昌首义【知识点136】
①时间:____年10月10日 ②革命后形势:各省纷纷响应,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但封建____、____投机革命,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2)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知识点137】
①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____成立,定都____,以____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____年为民国元年
②政权性质:____政府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知识点138】
①内容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____,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B.规定了国民的____权利一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
C.确立了____的政治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D.实行____制——限制____权利,防止专制独裁②性质:中国第一部____性质宪法。③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____制度的灭亡和____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____进程的一座丰碑
(4)清帝退位:____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清朝覆灭。【知识点139】
(5)失败:1912年3月,___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第八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四)国民大革命(____—____年)
32、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建立________
33、忻口会战1937年9月,日军逼近山西太原。八路军参加忻口会战,取得________大捷,这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11月初,太原失守
34、体系建立
(1)主要会议: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____和____。
(2)缔结条约:____和____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
(3)性质: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____体系。
35、城市自治对西欧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36、东周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1)东周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起因是什么?
(2)德治与法治之争体现在哪些方面?
(3)战国时期儒法思想面临着怎样的抉择?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王夫之
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三位思想家的什么共同思想?
38、东晋的士族专权 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邪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甚至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方才作罢。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继掌权。这几家士族都是在战乱中从北方移居到南方的。 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影响是什么?
39、拉丁美洲发展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