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7年10月,毛泽东致电华野陈毅、粟裕:“现应确定一个月至两个月内,只打小仗不打大仗。各纵应划定地境,每纵几个县••••••建立政权,实行土改••••••此种工作看似不甚重要,实则具有伟大战略意义。”这说明我党( )
A.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作准备
B.力图巩固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C.动员群众推进民主革命的进程
D.积极推进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2、东汉桓帝时,出身望族的李膺因敢于打击当权的宦官,被太学生敬为“天下楷模”。灵帝时,面对宦官搜捕的“党人”,好多百姓“破家相容”。据此可知,当时的反宦官专权斗争( )
A.推动了“清议”之风的兴起
B.具有一定社会基础
C.遏制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D.反映了皇权的衰落
3、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历经曲折,风雨兼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列研究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858—1911年新设民用工矿企业及其创办资本统计表(资本数单位:万元)
| 1858—1894年 | 1895—1911年 | ||
总数 | 年均 | 总数 | 年均 | |
家数 | 153 | 4.14 | 800 | 47.06 |
资本数 | 3803 | 102.78 | 16578 | 975.18 |
每家资本 | 24.86 |
| 20.72 |
|
①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 ②民族工业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城市手工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 ④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国立太学。太学中的教师是经学博士,太学的学生学习一年后要经严格考核,并按照学习的等次分派到皇帝身边做郎官,或被委派到中央一些机构和郡国首相下做属吏,学习不及格的罢除。由此可见,太学的兴办( )
A.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B.强化了儒学的主流地位
C.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
D.实现了诸子百家的融合
5、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来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这一措施的推行( )
A.减少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B.保证了社会公平的实现
C.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消弭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7、下图为元帝国构建示意图。据图可知,元朝( )
A.实行中书省总领全国军务的制度
B.边疆治理呈现与内地差异化特征
C.蕴含了多元统一的国家治理智慧
D.行省制是对中央行政制度的创新
8、1956年8月1日,中国第一届音乐周在北京拉开帷幕,这场本计划以“周”为单位的汇演,足足进行了24天,参加演出的单位共有37个之多,演员总数超过4500人,共演出了41台节目,上演了94场次,观众数以万计。不仅挖掘了大批民间艺术和艺术人才,也拓展了群众视野。音乐文化周的举办( )
A.落实了“双百方针”精神
B.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C.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
D.调动了广大群众生产积极性
9、史学家范文澜在论述周代井田制时说道:“经授土授民以后,土地臣民名义上仍是王土王臣的一部分,事实上授土授民的人有权割让或交换,等于私有了……领主们的所有权,天子是不该无故侵犯的。”其意在说明周代井田制( )
A.弱化了宗族内的凝聚力
B.成为分封制瓦解的根源
C.蕴含着土地私有的成分
D.动摇了周天子统治基础
10、如表所示是与中国古代农业相关的史料。据此得出的历史结论最合理的是( )
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未;未耨之利,以教天下 | 《周易》 |
古者垂作耒耜,以振民也 | 《说文解字》 |
后稷,播时百谷 | 《尚书》 |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 | 《史记》 |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中国农耕文明植根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C.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农作物的国家
D.原始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原始农业的兴起
11、据乾隆年间县志记载吴江县(属于苏州)丝织业情况:“绫稠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洪熙、宣德)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成弘(成化、弘治)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乃尽逐绫稠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从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
①商品经济在我国居主导地位 ②江南地区的农民从事副业生产
③手工业中有新的经营方式 ④新型的工商业市镇开始出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南倭北虏”,即东南沿海倭寇侵扰和北部边境蒙古骑兵袭扰,是长期困扰明朝廷、危及大明江山社稷的两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明朝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 )
①修长城防御蒙古骑兵南下 ②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③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 ④派郑成功收复台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1830年,记者威廉·科贝特在谢菲尔德写道:“没有什么比这些熔炉顶不断涌出的黄色烈焰更壮观、更可怕的东西了”,“人们称这座城市为‘黑色谢菲尔德’,这毫不夸张;但是全世界使用的刀具中,有十分之九都来自这个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由此可见,威廉·科贝特( )
A.揭露了化工厂造成的环境污染
B.认识到英国社会制度存在弊端
C.反对谢菲尔德城市化快速发展
D.报道了工业革命下的社会景象
14、早期雅典民主制度中“神谕”在决策时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后来知名演说家的见解和看法又直接影响国家决策……无秩序和法律的不断变更在雅典的历史舞台上不断上演。这反映了( )
A.雅典民主制度程序复杂多变
B.人民参政与议政的热情高涨
C.民主制度隐藏潜在矛盾危机
D.“神谕”使民主制更具权威性
15、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根本原因是( )
A.儒家思想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B.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落后
D.儒家思想维护封建
16、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分封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
17、下表所示为唐朝中后期关于赋税的部分言论。据表格内容可知,唐朝中后期( )
人物 | 言论 |
第五琦 | 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赋之所出,江淮居多 |
唐宪宗 | 天宝以后,戎事方殷,两河宿兵,户赋不入,军国费用,取资江淮 |
王式 | 国家用度尽仰江、淮,若阻绝不通,则上自九庙,下及十军,皆无以供给 |
A.江南逐渐成为经济重心
B.大运河的战略意义凸显
C.中央集权体制遭遇挑战
D.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危机
18、图1、图2分别是隋唐时期运河图与元代运河、海运图。这一变化反映了
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不断加强
C.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
D.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交通发展
19、一战后,束缚腿脚的霍布尔裙,逐渐被可以让女性更加灵活行走的钟口裙替代。女装舍弃了奢华风格,加入更多的军装风格,斜纹卡其布和灯芯绒流行起来,使衣服更加合腰身,显得硬气十足,而女装的上衣也第一次加入了男性特有的插手口袋。这表明( )
A.女性推动法国社会现代化
B.男女平等逐渐成时代主流
C.实用性成为主要设计潮流
D.战争扭转了人们思想观念
20、吕思勉在《中国简史》中说:“秦汉之世,是我国对内统一的时代,亦是我国向外扩展的时代。中国……的统一,完成于此时。历代开拓的规模,亦自此时定下。”汉武帝“向外扩展”的史实是( )
①任用卫青、霍去病对匈奴发动三次较大战争 ②设立中朝
③推行均输平准 ④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从甲骨文卜辞来看,商代的“王臣”大致为商王所有,商都以外之地和商王以外之贵族的臣不能称之为“王臣”。而西周时期“王臣”的内涵在社会阶层的范畴里向纵深不断延伸,逐渐形成“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的局面。这一转变可以用来说明西周( )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管理的直接化
B.血缘关系与政治结合更紧密
C.王室对地方的统治力度有所加强
D.职官具有明显的世卿制特色
22、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比较发达,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却暴露了一些问题,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注重市场竞争和大投入背景下的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优势的获得和维持,而不是公民的医疗福利与公平。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美国( )
A.医疗技术的创新受政治体制的影响
B.医疗体系具有明显的霸权国家特征
C.“自由、平等、人权”思想的虚伪性
D.医疗科技创新成果与疫情防治脱钩
23、图1、图2是近代中国发生的两场战争的示意图,这两幅图中的历史信息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中国( )
A.内地边疆安全遇到严重危机
B.进出口贸易被西方列强完全垄断
C.逐渐受制于不平等条约体系
D.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4、如表中,历史结论与材料相符的是( )
| 材料 | 结论 |
A | 国共双方代表签署《双十协定》 | 国共两党均真正主张“和平建国” |
B | 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 全面内战爆发 |
C |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 | 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
D | 百万雄师迅速突破长江防线 | 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
A.A
B.B
C.C
D.D
25、赫鲁晓夫针对粮食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把 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26、古代交通的代表性成就
(1)陆路交通
西方 |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________”的盛况。 |
中国 | ①秦朝:修筑驰道、直道和________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②汉代:________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③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④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________,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
(2)水路交通
中国 | ①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②秦朝:秦始皇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________,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③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④元朝:________,全长近1 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
西方 | ①17世纪开通的法国________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 ②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________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
27、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中央的直接管控。请把以下机构与它实施的朝代相匹配。
A.行省制度B.设政事堂C.废丞相、权分六部D.设三公九卿E.设军机处F.郡国并行制
(1)秦朝______
(2)汉朝______
(3)唐朝______
(4)元朝______
(5)明朝______
(6)清朝______
28、“文景之治”
(1)汉初与民休息: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________思想,采取“________”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2)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________”。
29、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_______与_______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30、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_______,迈出了中国_______历程的第一步。
31、灭亡
(1)原因: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________,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概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32、原始社会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氏族成员成果共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________已经产生,________日益明显。龙山文化时代史称“万邦”时代。有专家认为此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3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开始改变国际格局)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________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4、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条件:(暂不背诵)①经济基础的发展;②阶级基础力量壮大;③思想基础思想的传播;④组织基础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时间地点领导年,日本________,总理为________
(3)政治纲领:“________”
(4)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________。
35、近代民族工商业诞生后举步维艰,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1)结合史实分析“春天”到来的原因。
(2)列举这一时期民族资本发展涌现出的著名实业家。
(3)简析这一“短暂春天”的历史影响。
36、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
37、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的思想在古代是如何体现的?
38、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什么作用?请举史实说明之。
39、《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唐朝、北宋、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其方式和结果如何?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