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江西瑞金成立。1937年10月,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称陕甘宁边区银行,并收回苏维埃纸币,改用国民党统治区域流通的法币。这一做法( )
A.旨在活跃敌后根据地经济
B.打破了国民党经济封锁
C.推动了国共合作再次实现
D.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2、有学者痛陈:“当20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经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①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②北京东交民巷被侵华列强划为“使馆界”
③美国商品借资本输出完全垄断中国市场
④侵华列强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开始出现私人法律学校;公元2世纪末,法律学校在帝国范围内已普遍存在。这些法律学校主要培养公民的法律素养,以使其在行政和法律方面谋取职位。这一状况反映出( )
A.罗马法已形成完备法律体系
B.学校的设立符合社会需要
C.罗马法具有浓厚的阶级色彩
D.古罗马确立依法治国原则
4、《瀛寰志略》出版后,在朝的统治者、满汉官员、理学家、社会士绅,无不为《瀛寰志略》所展示的世界所惊诧,无不为大清帝国只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天下之尊”的事实所震骇。《瀛寰志略》的发行( )
A.引导传统地理观变革
B.推动社会各阶层力量的重整
C.削弱了封建专制统治
D.极大冲击了传统礼教价值观
5、下图是曲辕犁与直犁受力分析图。据此推断,曲辕犁的使用( )
A.改进了农业生产动力
B.提高了农业耕作效益
C.推动了租佃关系发展
D.加重了土地兼并现象
6、“五四”前后,国内创办的进步刊物犹如雨后春笋,多达150种。这些报刊,在大量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同时,还程度不同地宣传和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这表明当时中国( )
A.白话文书刊成为主流
B.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C.救国思想出现新变化
D.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7、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货币集团
货币集团 | 成员国 |
英镑集团 | 英联邦各成员国(加拿大除外)以及瑞典、挪威、丹麦、葡萄牙、埃及、伊拉克、阿根廷、巴西等 |
法郎集团 | 法国本土以及法属殖民地和托管地 |
美元集团 | 美国、加拿大以及中美洲一系列国家 |
这些货币集团的出现( )
A.确立了世界货币体系
B.冲击了美国经济霸权
C.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D.加深了世界经济危机
8、1857年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一文中写道: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这一切都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英国人控告中国人一桩,中国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国人九十九桩。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论证( )
A.中国抵抗英国侵略者的正当性
B.英国的侵略受到国际普遍指控
C.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正义性
D.英国和中国相互指控是合理的
9、南宋乾道五年(1168年),朱熹借鉴青苗法,创建由民间自主经营的社仓。淳熙八年(1181年),政府诏行“朱熹社仓法”于诸路。社仓、义仓的建立,弥补了常平仓等官仓设置于城市的不足,成为乡村粮食安全的重要制度保障。南宋政府此举旨在( )
A.维护社会稳定
B.增加财政收入
C.保障市民利益
D.推广程朱理学
10、公元 713 年,北庭都护郭虔瑾进驻都护府后,将所率军队编为田卒,开荒种地,屯垦戍边。紧接着,朝廷又在北庭设立节度使,统领瀚海、天山、伊吾三军,有镇兵万余人。这 ( )
A.有利于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B.标志着西域和内地实现一体化管理
C.体现出唐朝民族政策的开明
D.使藩镇割据的局面扩展到边疆地区
11、明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下列选项中,对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前所处的经济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
A.商品经济已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
B.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C.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解决了明朝府库空虚问题
D.通过清丈全国土地,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得到根本遏制
12、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后,定期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全球金融稳定报告》等。这些报告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指标并对世界经济进行了科学分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参考。这说明该组织( )
A.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形势变迁
B.顺应了经济多极化趋势
C.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
D.实现成员国的同步发展
13、王夫之说:“天下之治,统于天子者也。以天子下统乎天下,则天下乱。故封建之天下,分其统于国;郡县之天下,分其统于州。州牧刺史,统其州者也,州牧刺史统一州而一州乱,故分其统于郡。郡守,统其郡者也,郡守统一郡而一郡乱,故分其统于县。上统之则乱,分统之则治者,非但智之不及察;才之不及理也。”这表明王夫之主张( )
A.扩大君主权力
B.恢复西周时期分封制
C.健全监察制度
D.反对权力的高度集中
14、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疫病大范围流行,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卫生委员会采取了建立卫生防疫机构、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动员群众开展卫生清扫运动、实行防疫注射与隔离治疗相结合等措施。据此可知,这些措施( )
①推动了解放区基层组织建设 ②为社会治理积累了经验
③有利于群众建立科学卫生观 ④以支援前线作战为主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要了解清代必须先了解明代,现代中国大体是由明代开始的,可惜的是西方这一阶段是进步的,中国是退步的。下列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A.明清时期中国的优势地位丧失
B.明清时期中国近代科技有突破
C.明清时期中国繁盛与危机并存
D.欧美国家均已完成国家工业化
16、古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法发展开始处于停滞甚至衰退的状态,西欧各国普遍以“日耳曼法”为自己的法律标准。直到6世纪,伴随着《罗马民法大全》的颁布,罗马法再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由此可知,中世纪的西欧( )
A.法律体系逐渐走向了统一
B.法律制度开始趋于完善
C.罗马法取代了“日耳曼法”
D.罗马法得到传承和发扬
17、两河流域著名的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史诗》最早由苏美尔人创作,在大约公元前12世纪由巴比伦人整理汇编成册,相继产生了史诗的赫梯语版本和胡里安语版本。其中,史诗中所记载的大洪水故事,后来被犹太人和希腊人所借用,演变成为著名的“诺亚方舟”和“丢卡利翁”的故事。这( )
A.说明西亚是世界文明最早起源地
B.表明古代西亚文化传播推动世界文明发展
C.体现出古西亚文明发展最为发达
D.反映出战争加强了区域文明间的相互联系
18、唐代的两税法“将租庸调以及户税、地税、青苗钱等合并,统一开征两税,纳税项目减少,缴纳时间集中,省去了原来的‘旬输月送’的麻烦和税吏催缴的痛苦”。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
A.大大减轻百姓税额负担
B.降低了赋税征纳的成本
C.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
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19、下图分别是秦朝半两钱、唐朝开元通宝铜钱和北宋交子,这三种货币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便于大宗商品远距离交易
③有利于降低交易的成本④由政府组织正式统一发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下表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 史实 | 结论 |
A | 俄国农奴制改革 | 彻底废除封建制度 |
B | 王安石变法 | 核心内容是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 |
C | 日本明治维新 | 大力发展私人企业,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
D | 戊戌变法 | 是从学习西方技术向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尝试 |
A.A
B.B
C.C
D.D
21、汉至晋初的文章,倾向于将多种实用文体写成小短文,一般仅长数十字或百余字,文字简约。东晋南朝以来,文士将注意力倾注到布局谋篇,长文逐渐增多。这一变化得益于( )
A.书写载体的变化
B.门阀士族的推动
C.世俗文学的繁荣
D.选官制度的变革
22、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四月戊子,于“邺城毁五层佛图,于泥像中得玉玺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魏所受汉传国玺’。”另据考古发现,北魏迁都洛阳后其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与魏晋一致。这反映出当时( )
A.国家治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B.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C.统治者注重强化政权的正统性
D.实行民族平等与团结政策
23、1854年英国公布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要求成立文官事务委员会,确立公开竞争考试制度。其中高级文官考试内容,具体如下,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必考科目 | 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 |
选考科目 (任选6门) | 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 |
A.考查内容借鉴了中国科举制
B.凸显了政务官的专业化要求
C.推动了英国政党政治的形成
D.高级文官侧重综合知识考查
24、下表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变迁的7个阶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 阶段特征 |
1949—1958年 | “一边倒” |
1959—1968年 | “反帝必反修” |
1969—1978年 | “反对苏联社会帝国主义” |
1979—1988年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
1989—1998年 | “韬光养晦 有所作为” |
1999—2008年 |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
2009—2019年 | “积极进取互联互通” |
A.新中国的外交长期受到意识形态严重影响
B.国内外形势影响外交政策的制定与调整
C.建国初期的外交急于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
D.独立自主始终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目标
25、社会生活的变化:
(1)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以______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________,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3)________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________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4)______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地位;
(5)人口增加明显。
26、郡县制________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________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
分封制________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科举制________打破贵族垄断,提高官员素质
察举制________以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27、
|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 农业出现的意义 |
采集和渔猎时期 | 使用____________ 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在一 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 __________ 的生活 。 用火取暖 、烧烤食物。 | (1)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 人类开始从食物采 集者转变为食物_________。 (2)促进了 ____________的变化。 (3)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_____________ 、数学和其他相关 学科获得发展 。 |
原始农耕和畜牧的出现 | 西亚: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东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洲: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一一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1) 简要回答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及成就
材料二:(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恩格斯
(2) 据此回答罗马法的阶级本质是什么?
按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 和
按其适用范围可以分为 和
29、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十月革命后开始的,北京与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2)在《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________》,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3)1920年,李大钊又发起了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________研究会,把一批经历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
(4)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________。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30、历史空间
请将下列图片反映的史事与其发生地相匹配(填写数字)
31、军事斗争
①游击战:上海太原失手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________。敌后战场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本。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________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儿以上的兵力
②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________领导下发动百团大战,摧毁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打破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32、背景
_______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33、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条件: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发展概况
①文明出现: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里出现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②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3)文化成就
①文字与文学:西亚的____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②环境与数学: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____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34、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年—前323年)
(1)扩张概况: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____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击败波斯军队的抵抗,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灭亡了波斯帝国,并进一步向东扩张,征服了印度河流域,继波斯之后再次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制度的承袭: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____,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35、简述实行国有企业改革的积极意义。
36、三国干涉还辽是什么事件?
37、分析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及其成败得失,谈谈对中国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
38、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局限在哪里?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雅典还一度盘剥附属国居民……甚至对退盟国公民进行大屠杀。
材料二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以上材料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三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四法律是化解社会危机的“稳压器”,罗马法正是在一波波社会矛盾斗争中逐渐走向完善的。正如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所说:“罗马法治文明的进程是循序渐进的;罗马法对罗马国家发展和强盛起到过巨大的推进作用;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原则,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1)据材料一,雅典民主存在的不足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体现出罗马法的什么特点?
(3)材料三的内容出自哪部法律的规定?结合材料一所示内容和你学过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部法律的看法。
(4)根据材料四,举例说明罗马法制文明建设是怎样“循序渐进”的。对罗马法具有的推动作用和“永恒价值”,你是如何理解的?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