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这种变化表明
A.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冲突消失
B.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
C.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
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
2、古代西方的医学理论中有著名的“四体液”学说,它认为人体是由血液、黏液、黄胆液、黑胆液组成的。到17世纪,“四体液”学说遭到猛烈抨击。该学说遭到抨击的主要原因是( )
A.细胞学说的确立
B.中西医学的结合
C.实验科学的发展
D.放射技术的应用
3、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4、《尚书》云:“封,元恶大憨,别惟不孝不友。”其意思是,最大的罪恶是不孝敬父母、不恭敬兄长。对于上述“罪行”,“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化崇尚( )
A.民本思想
B.严刑治国
C.家族伦理
D.道法自然
5、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致使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在反洋教斗争中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该运动( )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色彩
B.粉碎列强瓜分中国企图
C.深受西方宗教思想影响
D.加速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6、在中华文明史上,唐代是一个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朝代。唐代因多种文化汇聚而导致文化昌盛,富有生机。下列史实中,不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
B.贾思勰著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
C.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带回多部佛经
D.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7、宋代的绘画,提倡“以物观物”,反对“以我观物”。李公麟(1049~1106年)画马,对名马细心观察、研究,甚至有人疑其取走了马之魂魄;文同(1018~1079年)画竹,于竹林之间,朝夕游走。由此可知,宋代绘画艺术( )
A.反映出士人顺应自然的思想倾向
B.受到了程朱理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C.改变了文人画派注重写意的技法
D.满足了民众对艺术多样化的需求
8、下表为1842—1844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列强通过这些条约( )
年份 | 条约 |
1842年 | 中英《南京条约》 |
1843年 | 中英《虎门条约》 |
1844年 | 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
A.获得了一些殖民特权
B.可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C.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D.派军驻扎中国战略要地
9、下图所示为中国红色旅游人数及其占国内旅游人数比重的情况。据此推知,我国( )
A.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
B.红色旅游成为民众首选目标
C.公民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D.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0、甲午战后,植物油出口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异军突起。1898年跃居出口商品的第七位,1913年居第九位,1918年居第二位,1919年至1937年间,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仍在上升。这现象体现了中国( )
A.植物油生产技术得到显著提高
B.卷入世界市场的程度逐渐加深
C.扭转了对外贸易中的入超地位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获有利条件
11、这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全书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看如图,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
①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书籍之一 ②口号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③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 ④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伊斯兰文明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阿拉伯帝国地域辽阔,涵盖了诸多古文明地区,加之阿拉伯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历代哈里发的促进,阿拉伯文化成就灿烂辉煌。下列选项中,属于阿拉伯涵盖的“诸多古文明地区”的是( )
A.小亚细亚
B.巴尔干半岛
C.伊朗
D.非洲东部
13、杭州亚运会的奖牌“湖山”将良渚文化的精美方形玉琼和圆形的奖章融为一体,体现了鲜明的良渚文化特色,而考古学证明中原地区无论早期的仰韶文化还是后来的龙山、二里头文化,都不精于玉器,多事彩陶、青铜文化为主。这表明( )
A.良渚文化与中原文化未发生碰撞
B.良渚文化比中原文化发达许多
C.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D.中华远古文化具有多元一体性
14、1947年石家庄解放时,饱受战火的大兴纱厂处在崩溃边缘。人民政府接管后,大力扶持,纱厂规模猛增。1949年春夏,大兴纱厂董事会要求将工厂发还资方。经过调查和协商,人民政府将纱厂移交资方私营。这一移交反映出( )
A.新民主主义政策的运用
B.三大改造运动的试点
C.城市管理效率亟待提高
D.民族资本主义的兴盛
15、梁启超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不敢自承,何则?感情所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这表明
A.历史记述不可避免夸大其词
B.辨析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
C.亲历者的记述最为史家看重
D.谦虚谨慎是史学家必备品质
16、1948年1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由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党内指示,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自己动手,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3月25日又进一步发出《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补充指示》,作了三项补充规定。请示报告制度的建立( )
A.表明中共认为决战时机成熟
B.说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C.推动民主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D.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17、五四运动时,北京学生向民众分发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写道:“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此宣言内容( )
①体现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 ②表明工人阶级已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③有利于推动民众思想的觉醒 ④揭示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下列选项中,能集中代表公元前2000年左右欧亚各地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是当时农耕社会、草原社会和森林社会的资源与技术交流相结合的产物是( )
A.楔形文字
B.青铜技术
C.马拉战车
D.制铁技术
19、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20、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表体现了中华武术蕴含的独特魅力,由此可知中华武术( )
技击观一 |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制、性命双修 |
健身观 | 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内养性情、外练筋骨 |
意境观 | 形意统合、形神兼备、天人台、物我两忘 |
抱拳礼 | 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 |
A.浸润着传统文化理念
B.凸显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
C.根植于传统佛道思想
D.决定国人精神品格的形成
21、1883年3月,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一讲话蕴含的历史学科素养是
A.时空观念
B.唯物史观
C.历史解释
D.家国情怀
22、钱乘旦在《世界现代化历程》中说:“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下列事件符合文中“现代化”特征的是( )
A.英国议会讨论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
B.德意志人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提出“因信称义”。
C.法兰克王国丕平将罗马周围地区送给教皇,奠定了教皇国基础。
D.荷兰人格劳秀斯出版《战争与和平法》,指出君主应接受约束。
23、1948年8月,蒋介石颁布财政经济处分令,要求整理财政并加强管制经济以稳定物价。同年10月,物价的批发指数比8月高涨35.6%,这可用于佐证( )
A.解放区的军事封锁阻断物资供应
B.美国的经济掠夺造成财政紧张
C.官僚资本主义发展已经陷入绝境
D.国民党倒行逆施加剧经济困局
24、有历史学家认为,辛亥革命“在缺少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忽然到来,匆匆催生了民主共和,却不可能为这个崭新的共和国准备下新型的官员和现代公民,仍然上演着皇帝时代为王牧民的官员与千百万草民的旧戏”。这一观点意在说明( )
A.君主专制制度仍留有残余
B.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
C.彻底批判旧思想的必要性
D.革命并未带来社会的变革
25、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秦朝的民族关系: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端于何时?秦朝是怎样处理民族关系的?
(1)发端:________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端
(2)处理民族关系: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管理民族事务。北击________,修筑________;南抚________、________,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郡。
26、全面内战开始时, _______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27、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1930年,蒋介石调集重兵,向以________为重点的各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到1933年,红军先后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围剿”。
(2)蒋介石自任总司令,调集军队“围剿”各革命根据地。由于________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________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隋唐以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机制的沿袭与变革情况:
朝代 | 特点 | 地方 | 沿革情况 |
秦 | 传承开创 | 郡县制 | 秦朝建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
汉 | 汉承秦制 | 西汉初年: (1) _________(制度名称); 东汉:州、郡、县 | 汉初(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汉武帝颁布(3)“_____” ,_______。 东汉时“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政区。 |
隋 | 承前启后 | 州、县 | 隋废郡,由州直辖县。 |
唐 | 发展完善 | 道、州、县 | 州的行政权力萎缩; 监察区“道”(4)________________。 |
29、1900年12月,列强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由于各国利益不同,谈判旷日持久,________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组成联军的8国及西、荷、比3国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________》
30、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953年,中印两国政府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举行谈判。周恩来代表中国首次提出,两国应根据互相_______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解决两国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
(2)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周恩来在同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确认了这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________的广泛承认。
31、劳作方式的发展: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
(1)古代有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以及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____和____作坊。
(2)手工业者世代相传,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32、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______,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了革新,其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唐朝出现了______,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33、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是_____。
34、国民大革命功绩________。
35、现代埃及文化的特点和表现是怎样的?
36、列举6项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简答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的贡献。
37、你认为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人思想还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为这个思想体系的形成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38、渔业也是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出一种古代渔业工具并加以说明。
39、如何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