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将“foreignaffairs”译为“夷务”;1895年,林乐知等人增补的《增广海国图志》中将“foreignaffairs”译为“交涉事务、洋务、外务”;到1908年,颜惠庆在《英华大辞典》里将“foreign”翻译为“外人、异国人、客民、侨民、外国人”。这些翻译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近代国人开眼看世界
B.传统“华夷观念”的转变
C.近代外交转型的艰难
D.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
2、下图是“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此图反映世界古代文明的特点是( )
A.多元一体
B.分布于沿河或者沿海地区
C.兼收并蓄
D.集中于交通条件便利地区
3、如表所示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湖北黄州府课税种类构成情况。由此可推知,当时黄州府( )
种类 | 主要征收形式 | |
夏秋赋税 | 夏税 | 小麦 |
大麦 | ||
秋粮 | 米 | |
随粮丝 | 生丝(以斤为单位) | |
丝绢 | 纺织品(以匹为单位) | |
诸色课钞 | 纸币及铜钱 |
A.赋税征收货币化趋势明显
B.“一条鞭法”得到贯彻落实
C.租庸调制因地制宜地实施
D.男耕女织经营方式占主体
4、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这四个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华帝国的强大
B.中西交往频繁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新航路的开辟
5、元朝实行行省制度,采用圆署会议决策某一事项。圆署会议即行省官员集体参与的会议,会议结果以议者押署的形式成为某种议定。同时,行省官员还要朝觐述职和不定期迁调。由此可知,行省制度的确立( )
A.实现了对少数民族的直接管理
B.防止了行政官员的腐败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6、王阳明发挥了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理”,“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外无物”,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朱熹所说的绝对至上的“理”,被王阳明移植到每个人的心中去了。这一主张( )
A.是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表现
B.动摇了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C.激励了人们格物致知以求理
D.有利于激发人们的进取意识
7、2008年,针对农民工进城生活状况,某记者在江苏昆山采访了来自安徽、四川的共400名农民工(见下表)。据此可知
进城生活满意度占比 | 14%很满意 | 62%基本满意 | 21%不满意 | 3%很不满意 |
满意的主要原因占比 | 38%认为收入高于种田 | 34%认为可以接触新事物 | 21%认为利于子女教育 | 7%认为生活好于农村 |
A.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B.农业产值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C.市场经济改变以往生活习俗
D.择业情况折射价值取向变化
8、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下列哪些科技成就是由于战争的需要而诞生的( )
①原子弹 ②电子计算机 ③电话 ④轮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1932年,胡佛政府为拯救经济通过了紧急救济和建设法,其中包括为公共建设项目提供资金和成立重建金融公司等内容。重建金融公司的目的是向金融机构、铁路和农民提供政府担保的贷款。 这一机构在建立初期并未产生太大效应,但罗斯福保留了其设置,并将其大幅扩大为新政的一部分。这说明了
A.新政实质上是旧政的一种延续
B.新设机构普遍具有一定软弱性
C.干预主义主导胡佛政府的决策
D.自由经济政策在美国趋于中止
10、“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根据中国历史发展实际,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如出现社会分工;明显阶级分化;都邑性城市;区域性政体和国家。下列考古发现符合“文明社会”标准的是( )
A.北京山顶洞遗址发现人工用火遗迹
B.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
C.山西陶寺遗址大小墓随葬品差别大
D.河南仰韶遗址出土几何图案的陶器
11、在12世纪初的欧洲,基督教主教可以直接充任法官,也可指派若干名教会的神职人员在教区内任专职教会法官,每个教区设一名大法官,审理上诉案件。教皇在罗马教廷设立教皇法庭,作为最高法院。这说明当时欧洲( )
A.宗教伦理和法律合为一体
B.司法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C.教会法是唯一的法律依据
D.教会法庭审判一切案件
12、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分封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
13、汉唐盛世皆是帑藏丰实,充斥汉武太仓的是“陈陈相因”的粟,玄宗开元时的公私仓廪则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储粮从“粟”到“稻米、粟”这一变化的主要条件(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交通运输不断发展
C.洲际物种交流的影响
D.政府均田成效显著
14、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了唐代商人石染典买马契,契约明确记载了买卖双方的个人信息、商品状况、交易细节、违约责任及3位保人做证情况。另一份出土于吐鲁番的《石染典过所》中还记载了唐政府在瓜州、沙洲等地的地方官员批准石染典过境经商的情况。以上材料反映当时( )
A.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
B.政府积极鼓励商品经济的发展
C.东西方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D.契约有效保护交易双方的权益
15、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胡汉文化相互吸收
B.中华文化多元发展趋势
C.佛教文化影响扩大
D.国家分裂导致文化分裂
16、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明确规定奴隶“不具备法律人格”,完全受主人支配。到了帝国后期,罗马法则对奴隶主的权利进行了诸多限制,禁止奴隶主随意杀害、虐待奴隶。这一调整( )
A.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B.扩大了罗马帝国的基础
C.旨在维护奴隶的利益
D.反映了罗马法律的完备
17、“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战略成为社会热点。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希波战争、罗马征服东地中海、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D.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18、橡皮股票风潮,是指发生在1910年前后中国上海的橡胶公司股票炒卖行为及其导致的金融危机。上至重要官员,下至难以计数的各地钱庄人员、各业的一般商人乃至一般职员均有介入。此次危机最终引发天津、广州等地的钱庄大规模倒闭。这反映出( )
A.政局动荡影响清王朝金融调整
B.条约体系阻碍中国金融发展
C.清政府对市场缺乏管理监控
D.金融投资风气充斥各个阶层
19、有学者指出,孔子以“信而好古”的执着发掘历史真知,并以返本开新的历史发展观宣告古代之声、重建古代文化、损益古代文明,汲取管子思想,探求富民强国智慧和救世道路,将源自古代且渐成轮廓的华夏哲学伦理思想以及道德文明推向成熟。该学者意在强调孔子思想的特征是( )
A.还原历史真相
B.强调礼法结合
C.重建伦理秩序
D.承古而又萌新
20、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不但接受了今文经学中疑古的一面,而且抛弃尊孔的立场,又把古文经学中的考据法与西方的怀疑主义、实用主义结合起来,进而提出一套新的研究方法。由此可见,胡适( )
A.完全否定先秦儒学
B.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C.客观评价孔子地位
D.猛烈抨击专制统治
21、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由此可见( )
A.三省六部制不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B.政事堂的设立削弱了宰相权力
C.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强化皇权的诉求
D.行政中枢调整服务于现实需要
22、隋朝时期,通过大运河,南方地区所产橘子被运往北方,北方所产的梨送到南方销售。这说明大运河有利于( )
A.经济作物普及
B.海外贸易发展
C.农业结构优化
D.南北经济交流
2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以下能体现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史实是( )
A.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B.孝文帝学习汉文化进行改革
C.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
D.文成公主入藏促进汉藏交流
24、如表为西汉至五代后周时期的户口变动表,这一变动体现了( )
朝代 | 年度 | 公元纪年 | 户数 | 口数 |
西汉 | 平帝元始二年 | 2 | 12233062 | 59594978 |
隋 | 炀帝大业五年 | 609 | 8907000 | 46019956 |
唐 | 天宝十四年 | 755 | 8914709 | 52919309 |
唐 | 宪宗元和十五年 | 820 | 2375400 | 15760000 |
五代后周 | 世宗显德六年 | 959 | 2309812 | — |
A.经济衰颓的时代景象
B.政局影响人口的变迁
C.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D.社会治理的渐趋松弛
25、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1941年国民党突袭新四军,制造了________
26、革命的历程
某同学在“四史”学习的过程中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部分史事,请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补充。
27、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____________的目标。
近年来,日本积极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
28、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废旧布新,改用________颁布________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革除________,接受________的新习俗、新风尚
29、美国文化
(1)独立战争前
①特征:_________。
②表现:北美居民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_________。
a.他们使用的英语已经发展为美式英语;他们的饮食文化、艺术生活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
b.地方自治、勤俭务实、_________和创新精神等,成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
c.到独立战争前,“_________”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
③局限: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2)独立战争后
①特征:_________与美利坚文化形成。
②原因:1787年的联邦宪法,使北美大陆出现了第一个以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为指导建立的联邦制共和国。
③表现:_________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④局限:发展种植园经济和继续实行奴隶制,是与_________相违背的。
30、上海、太原失守后,_______、_______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_______战争。根据地军民依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_______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31、东北民众抗日的救亡运动
(1)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在深重的________面前,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2)由游击队改编而来的东北_________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共产党员___是主要领导人之一。
(3)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_________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32、音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渡江战役
(1)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________的千里战线上,分3路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长江防线。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________,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2)解放军各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胜利大进军,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国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终于赢得了________的胜利,这是人民创造的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
3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________即________的国家,实行________领导的、以________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________专政,反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35、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36、西欧人为什么要进行远洋探险,开辟新航路?
37、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过程和标志是什么?
38、学校教育发展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39、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
A. 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 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 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 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