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精彩的语文课堂,让我明白: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语文是绚丽多彩的画卷,语文是连绵起伏的高山。
B.有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
C.电影《中国机长》真实地再现了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的英雄事迹,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网友纷纷为专业素养的川航机组点赞。
D.《经典咏流传》告诉我们,古诗词本身有着无穷魅力,值得我们用心品读。
2、将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句意正确、合理的一项是( )
雨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春天的雨 ① ;夏天的雨 ② ;秋天的雨 ③ ;冬天的雨 ④ 。
A. ①清新而又娇媚 ②自然而又平静 ③端庄而又沉静 ④热烈而又粗犷
B. ①热烈而又粗犷 ②端庄而又沉静 ③自然而又平静 ④清新而又娇媚
C. ①清新而又娇媚 ②热烈而又粗犷 ③端庄而又沉静 ④自然而又平静
D. ①热烈而又粗犷 ②自然而又平静 ③清新而又娇媚 ④端庄而又沉静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 ,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B.我们要学习《论语》中的君子,做到心胸宽广,志向坚定,谦逊好学。
C.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漂泊》,作者是出自一位毛里求斯华裔作家之手。
D.一进运动场,同学们就看到迎风飘扬的彩旗和欢呼声。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雨果在《给巴特勒的信》中,先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神奇壮丽,然后才写侵略者的焚烧洗劫,这样以“美”衬“丑”,突出侵略者毁灭人类文明的丑恶行径可恨之极。
B. 老舍在话剧《茶馆》中,通过裕泰茶馆的盛衰,刻画了王利发、李石清、秦仲义等人物形象,反应了各阶层人物的生活变迁,揭示出黑暗的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C. 韩愈在《马说》这篇杂文中,借伯乐相马的故事,以马喻人,托物寓意,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表达了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D. 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描写了北京一座四合院里,演绎的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却纠缠交错的爱情悲剧。
5、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
B. 三、四两句写词人感时光易逝,怅亲爱分离,心中的烦恼无可化解,只好借酒浇愁,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无法使自己暂时解脱。
C. “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
D. “何处高楼雁一声”写室中人沉抑的情绪正凌乱交织之中,突然飞出一声高亢的哀鸣。让人心生亢奋,暂时忘却烦恼。
【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伤离别的复杂情感。
B. 词的上片, “多情”二字,总摄全篇。上片四句,从四个并列的层面,抒发不同的情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情震荡。
C. 词的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月色淡淡,雁声惊梦,作者难以成眠,相思之情更盛。
D. “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体物写意自然贴切。
6、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语境选择俗语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五·一”小长假,大家都回到爷爷家。姑姑老是抱着手机看,还说现在交朋友全靠微信。爷爷慢悠悠地说:“① ,你自己是啥样人,自然有对脾气的人跟你交往。各人有各人的路,② ,朋友圈再大,也省不下你的功夫,有看手机的时间,多长长本事才是正理儿。”
A.①有车就有辙,有树就有影 ②不分青红皂白
B.①丢下嘴里的肉,去等河里的鱼 ②出多少汗,吃多少饭
C.①有麝自然香,不用大风扬 ②出多少汗,吃多少饭
D.①有车就有辙,有树就有影 ②长叹不如慢磨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散文集,充满了他对往事的温馨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B.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消息是的结构一般包含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消息的三个特点是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C.《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茨威格,他是法国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D.《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东坡文集》,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散文家。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醉翁”、“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
B.《生查子•元夕》、《卖油翁》都是欧阳修的作品。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D.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都位于 “唐宋八大家” 之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3】选文中游人的“乐”指:__________ ;太守的“乐”指:____________ 。
9、【古诗词阅读】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作者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体现出诗人粗犷、豪放的风格。
【2】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适应“高铁 +互联网”模式,杭黄高铁沿途火车站售检票系统进行了升级,旅客可以持电子客票直接乘车。电子客票将原纸质车票承载的旅客运输合同、乘车、报销三个凭证功能分离,实现运输合同凭证电子化、乘车凭证无纸化,报销凭证按需提供,进一步提高旅客出行体验。市民们可以通过网上购票、自动售取票机或人工窗口购票。检票口闸机上分别有身份证识读区和人脸识别机,检票时持有效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旅客,扫描一下身份证,脸对准摄像头拍个照,仅需几秒钟就可通过人脸识别自助进站,通行速度明显提升。
【材料二】作业精灵、小猿搜题、作业通、快对作业、作业帮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
【材料三】躺在被窝里看书、玩手机,这种事很多人都做过。几年如一日这么玩,会导致什么结果?十一岁的小辛(化名)上小学四年级,就因为两年里常常躲在被窝里玩手机,眼睛里的腺体曲成了网状,眼龄进入“中老年”。
(1)请将【材料一】这段话编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
(2)班级准备进行“中学生如何对待网络与学习的关系”的调查,请你拟一个采访提纲,明确采访目的,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时间、地点 | 周五下午课余时间,校园内 |
采访目的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采访对象 | 七到九年级学生 |
采访问题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①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
②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④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⑤《木兰诗》中写木兰归心似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木兰诗》中写木兰艰苦的军旅生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名著阅读
这真是一片奇妙又少见的海底森林,生长的都是高大的木本植物,小树上丛生的枝权都笔直伸向洋面。没有技条,没有叶脉,像铁杆一样。在这像温带树林一般高大的各种不同的灌木中间,遍地生长着带有生动花朵的各色珊瑚。美丽极了!
我很快就看惯了这种奇特现象,也习惯了我们周围的昏暗环境。森林的地面上到处是尖利的石块,很难躲开。我认为,那里的海底植物品种相当齐全,甚至比北极地区或者热带地区的种类更多。但是,最初几分钟内,我不知不觉地混淆了这些生物的区分,把植形动物当做水生植物,把动物当做植物。谁又能不搞错呢?在这海底世界里,动物和植物非常相似!
(1)上述文字出自________(作家)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选文中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父亲的?为什么对背影描写得如此细致?
【2】“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和“我的眼泪又来了”,请你说说两次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3】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
【4】结合语境,从用词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5】在你的记忆宝库中,是否也留存着上文一样精彩瞬间?是否也有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母亲,父亲或其他)定格?请用你的笔告诉我们吧,那一定是很感动人的。
提示:描写一个小镜头,表现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含苞待放的叶片一同步入春天
艾克拜尔·米吉提(哈萨克族)
①自从1月24日,也就是大年三十没有出门以来,已经整整一月有余。这闲暇时间该怎样度过?应当有一种临危不惧的休闲生活。
②有一次,我行进在山区,不经意间看到公路中间偶或有一坨坨小鼓包,鼓包上还有不规则的裂痕。这当然是热胀冷缩原理所致。司机在谨慎绕过这些鼓包,有时候鼓包连绵,形成坑洼,司机不得不减下速来。但是,是什么力量能够让坚硬的路面鼓起,这让我陷入思索。当然是阳光、空气、雨雪风霜,是这些无形的手将路面扯起鼓包。原来,真正的力量是无形的,是一束光,一缕空气,一阵风雨,一片雪花,它们在无声无息地滋养着一切,也在不经意间改变着一切。你看那峭壁之下的一片碎石,那叫风化石带。连坚硬的岩石都可以风化,何况人乎。现在,一个隐形的冠状病毒,带着它诡异的鲜艳色彩,让人类如临深渊,因为渺小的它是人类共同的敌人。
③己亥岁末的一天,一位老友的老伴离世,我参加为她举行的头七凭吊祭餐。我看到那位老友上了火,下嘴唇生了泡,一直燎到左下巴颏,一片暗黑。这是真正的急火攻心。我只是瞭了那么一眼,心里很疼。生命中相依为命的另一半离去了,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孤独、苍凉。人生苦短。
④不过,这一天的北京天气晴朗,阳光从窗口投进来,有一丝冬日正午特有的温暖。我注意到,东边的窗户外,一棵柿子树梢还有几颗柿子。这是北京人,不,是整个北方农民一种古老的传统。他们认为大地之母恩赐了五谷杂粮和美味水果,人要学会分享,不能独吞。每年柿子熟了,不全摘尽,而是要在树上留下一些柿子,让鸟儿们分享。多么美好。此时没有鸟儿来啄食,我心想,在北京也就有喜鹊或灰喜鹊会来啄食吧。也许,这几颗柿子就这样会干瘪在树枝上,到开春时,随着地气上升,树枝发芽,就自然掉落呢。我正想着,忽然看到一只麻雀(老北京人叫家雀、老家贼),落在枝头,先是机警地环顾四方,没有发现危险,便一跃一跃地接近距主干最近的一颗柿子,在那里一小口一小口地啄食起来。这让我错愕不已,举起手机拍下了这一在我几十年人生中第一次相遇的珍贵镜头,让它定格。或许,在这样一个肃穆的场合,我这样的举动有所不适。但是,我们在缅怀一个生命离去时,一个鲜活生命让我内心深深触动。那只麻雀吃足了,略飞一下,落在一根横枝上,在那里左右搓了搓喙,心满意足地栖息片刻。这一切,都被摄入我的视频……
⑤前几天,戴着口罩走出家门到院子里挪车,忽然发现门口那棵玉兰树正在生成骨朵,毛茸茸的甚是可爱。这可是寒冬,本以为冬天树叶掉尽,所有的树木都在昏睡,没承想玉兰树即便在寒冬也在汲取地火,孕育着即将在春天含苞待放的骨朵。这是对生命的一种责任,玉兰树这种辛勤与恪守,令我深深感动。我对玉兰树投去真挚的注目礼。
⑥我想起初冬时分驱车行进在路上,适遇红灯,且这个路口红灯时间较长。我刹住车环顾左右,忽然发现左近旁的一棵山杨树枝头也孕育着千百颗骨朵。我明白了,山杨树枝条虽然在寒风中摇曳,那不是瑟瑟发抖,那是在呼吸,是为在春风中招展满树的枝叶蓄能。到了夏天,风声过处,我们便能听到哗啦啦的满树阔叶作响。绿灯亮了,我轻点油门,开始前行。常言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但我觉得,人活着不止要看到萧瑟落叶,更要看到春天的百木华发。能看到第二年的一片绿叶,这便是生命中最大的迹象。我们每一个人,应像一片树叶,在生命之树枝头吐芽。
⑦人类,其实就是生长在生命之树不同枝丫上的每一枚叶片。我期待着,人类尽快战胜疫情,我们与那一棵棵满树含苞欲放的叶片,一同步入春天。
(摘自2020年2月28日《人民政协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第一句用了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或短语交代了写作的背景。
B.路面会鼓起、岩石会风化,使我联想到隐蔽的冠状病毒对人类的攻击。
C.老友的老伴离世,麻雀惬意啄食,使我感到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
D.第⑤段中“投去真挚的注目礼”,表达了我对玉兰树发自内心的崇敬。
【2】文中写了三件事,请补充另外两件事。
(1)有一次,我在山区的公路中间看到有一坨坨小鼓包。
(2)
(3)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我只是瞭了那么一眼,心里很疼。(赏析加点词语)
(2)那不是瑟瑟发抖,那是在呼吸。(从修辞角度赏析)
【4】第⑤段中,“玉兰树这种辛勤与恪守”,如何理解这里的“辛勤”与“恪守”?请简要分析。
【5】作者用“与含苞待放的叶片一同步入春天”为标题,有哪些含义?请简要概述。
15、请以“这一次,我全力以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