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名青少年正在用自己的电话发送电子文件时,被突如其来的火车撞成重伤。
B.他一看到食物就迫不及待地塞入口中,完全忘了应该先洗手。
C.这对大熊猫在树上晒着太阳睡大觉,样子憨态可掬,惟妙惟肖。
D.爷爷退休后,潜心研究花草种植技术,每天也怡然自得,快乐无比。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省(xǐng) 严竣 挑拨离间(jiān ) 前呼后拥
B. 棱角(líng) 浩劫 分崩离析(xī) 不修边副
C. 羁绊(jī) 演绎 垂珠联珑(lóng) 格物致知
D. 两栖(qī) 束缚 安营扎寨(zài ) 纷至踏来
3、下面文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遗憾的是,人们________很少从这些书中________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________,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________,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
A.仍 吸取 缺陷 装腔作势
B.却 汲取 缺陷 矫揉造作
C.仍 汲取 缺失 装腔作势
D.却 吸取 缺失 矫揉造作
4、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牛虻máng 诣王yì 驾驭yù 怫然fú
B. 提防dī 亵玩xiè 滞涩dài 效颦pín
C. 袅娜nà 睥睨bì 悬宕dàng 俯瞰kàn
D. 鸫鸟dōng 恪守 kè 一绺liǔ 憬悟jǐng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你就是你所经历的一切。你面对考验的 、面对责任的 、面对困难的 、连成你的人生 ,造扰你的真实存在。
A.担当 抉择 坚守 足迹
B.抉择 担当 坚守 轨迹
C.坚守 担当 抉择 轨迹
D.抉择 坚守 担当 足迹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归省(xǐnɡ) 行辈(hánɡ) 撺掇(cuān) 戛然而止(jiā)
B.糜子(méi) 亢奋(kànɡ) 羁绊(jī) 销声匿迹(nì)
C.翩然(piān) 连翘(qiào) 褶皱(zhě) 风雪载途(zài)
D.龟裂(ɡuī) 陨石(yǔn) 雾霭(ǎi) 肆无忌惮(dàn)
7、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冠冕 嗔(chēn)怒 箴(zhēn)言 心无旁骛(wù) 鸠占雀巢
B.流盼 亵(xiè)渎 宽宥(yòu) 矫(jiǎo)揉造作 相得益彰
C.濡养 拜谒(yè) 瞥(pié)见 面面相觑(qù) 自惭形秽
D.聒躁 存恤(xù ) 愧赧(nǎn ) 间(jiàn)不容发 箪食壶浆
8、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余幼时犹及见之,尝求睹其技。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面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如是者七、八度①,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②中。酒酣,共立河岸。友曰:“能越此乎?”一士应声耸身过。友招使还,应声又至。足甫及岸,不虑岸已将圯③,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下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数四,力尽,竟溺焉。
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④。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注释)①度:次。②酒肆:酒店。③圮:坍塌。④恃:倚仗,依赖。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求睹其技(观看)
B.足甫及岸(刚刚)
C.不虑岸已将圮(料想)
D.力尽,竟溺焉(却)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
B.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
C.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
D.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一士强壮敏捷很有力气,兼会格斗、轻功的武艺。
B.在朋友的要求下,丁一士轻而易举在两岸飞跃了一个来回。
C.丁一士误踏将要坍圮的河岸,掉到河里淹死了。
D.故事告诉我们:有所依仗,就会敢于冒险,所以祸患往往是有所依仗招致的。
【4】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2)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歌以描写“杨花”“子规”起笔,有什么用意?
【2】对于诗歌的最后两句,清代沈德潜评论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分析这两句“新”在何处。
10、语文实践活动。
(1)读新闻资料,回答问题。
在2018年江都区中学生田径比赛中,武坚中学的运动健儿们怀揣着梦想,通过不懈拼搏,如大鹏展翅,奋力一飞,以团体总分131分6银8铜区排名第四的喜人成绩,荣获初中组团体总分二等奖,一飞冲天,一鸣惊人!该校高明老师荣获“优秀教练员”称号。
具体战果如下:七年级陈张扬荣获200米第二名和100米第三名;七年级陈嘉怡荣获800米第二名和400米第三名;七年级赵哲旭荣获1500米第四名;八年级唐倩荣获100米栏第四名;八年级张芸荣获标枪第二名和铅球第五名;八年级周志涛荣获1500米第三名和800米第五名;九年级周州荣获三级跳远第二名;九年级闵雷震荣获110米栏第二名;九年级蒋伟业荣获110米栏第二名和200米栏第三名。
体育竞技,拼的不仅是体力,拼的更是一种体育精神,也即运动员们身上不怕吃苦、拼搏进取、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团结合作的精神。相信经过此次比赛,武中的运动健儿们不仅收获了奖牌,更透彻地领悟了体育精神的真谛。
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著阅读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务——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他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
该语段节选自_____(国籍)________写的《__________》。文中的“他”是______(人名),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班上正在举行“引经据典话诚信”活动,你打算讲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________》,讲故事的过程中你打算引用一句关于“诚信”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______,若出其中;______,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描绘的是大海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壮丽景象,抒发的是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乙】陶渊明的诗最大艺术特点是自然美,他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为题材,如宅院、草屋、鸡鸣、狗吠、树林、小溪、春风、冬雪、菊花、飞鸟等极普通的田园景物,反映了诗人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和悠然自得的超脱心境。
【丙】登上泰山之巅,借着晚霞在天边洒下的最后一缕光,我一睹了泰山的风采。不禁想起杜甫的两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山腰间云雾缭绕,真是欲界之仙都。
(1)请在甲段文字空缺处填上相应的诗句
(2)乙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可以使我们联想到《饮酒(其五)》(陶渊明)中的诗句“______,______”。
(3)丙段文字中,加点的句子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课文中的名篇《______》。
12、初一(2)班举行《海底两万里》读书会,主题是“我心中的尼摩船长”,主题是“我心中的尼摩船长”,同学们热烈地分享读书心得。晓舟说:“他是勇敢的人。”张斌道:“他是无畏的探索者。”黄姗则认为:“他是智者。”子耀又言:“他其实是个善良的人。”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观点呢?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13、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学生时间管理中的困境和应对
①“新学期”这个重要的时间标记点具有动力效应,能够促进中小学生萌生新的学习目标并下定决心实现目标。中小学生在时间管理中常常陷入矛盾:在主观意愿上他们希望管好时间,实现高效率学习;但在实际行动中由于时间管理能力有限,在计划、执行和反思这三个关键环节中均存在明显的发展困境,从而易陷入拖延、磨蹭等低效率行为之中。
②中小学生本能上喜欢快反馈模式,而不喜欢慢反馈模式,他们在目标设定中会渴望快速达成目标。尤其是学期之初,使用“学期”这个时间词去设定目标时会给中小学生带来时间假象,一方面觉得“一个学期”时间很长,足以让自己完成任何一个心动的目标;但另一方面又觉得“一个学期”时间很短,感觉目标达成就在眼前,在想象中感受到愉悦和满足而不会客观评估后面长时间咬牙坚持的困难。这会使得他们在学期初设定时间目标时易犯“理想化”的错误:将目标设定得太高而难以达成。
③时间管理行为本身属于慢反馈模式,需要在努力中看到自己微小的进步,并在微小进步中不断强化自己的努力行为,这样行为才能逐渐坚持下去。所以,时间管理行为形成的核心在于“微小的进步”,这样在设定目标时须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依据现有发展水平设定可达成的目标。比如,之前是每天9点半左右完成作业,这是现有发展水平,将目标确定为“一周五天里有两天或三天把完成时间提前到9点”,这样目标就有可能完成。
④大脑神经元有两个功能:兴奋和抑制。神经元的抑制功能依赖于大脑额叶的发展,而额叶需要在青春期之后才能发育完全,这就意味着整个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大脑额叶还未发育完善,很难做到有效抑制。神经抑制能力弱使得学生的神经兴奋难以集中于学习任务,因此产生拖延、磨蹭等问题。
⑤时间管理能力是一种可成长的能力体系,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用成长性思维去进行系统的培养。比如当学生“进入不了学习状态”时,我们要用心培养他们“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系列能力。比如可以帮助他们在玩耍和学习中间设置过渡环节,将原来玩耍中兴奋的神经冲动冷却下来;可以提醒他们养成学习前喝水、上厕所、准备文具等习惯,养成动力定型以增加神经启动中的流畅性;可以用桌面整理法将桌上的无关物品清空,使学习任务成为注意力的聚焦点;可以用清单法将学习任务可视化,减轻大脑负荷和心理负担,在清单中找到最简单、最感兴趣、最易执行的任务开始启动,减少神经启动中的压力。
⑥元认知能力是指在行为过程中,对行为进行自我觉察、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的能力。中小学生元认知能力发展水平不高,使得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较多关注学习任务本身,而难以对学习过程中的时间管理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他们会倾向于采用“快/慢”“好/差”这种二元对立的结果性评价,这种评价会让他们在得到积极结果时很高兴,但无法将行为与结果建立联系,难以把好的经验复制下来并在未来学习中使用,甚至会给自己贴上“拖延”的人格标签。
⑦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将教育者的评价方式进行学习和内化。因此,教育者在帮助学生进行时间管理过程的复盘时,要提高认知的复杂性,舍弃简单的二元对立评价,用过程性评价将关注点从学习结果拉回到学习过程之中。当学生做得快时,要看清楚学生到底做了什么行为带来了这样高效率的结果,用“我看到……”“我观察到……”的过程性评价句式将具体的行为讲给学生听,引导他们看到行为与结果间的联系,将行为经验保持下来形成能力。
(《光明日报》2023年02月14日,有删改)
【1】下面对“学生时间管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生在时间管理中希望管理好时间,但在实际管理中往往没有达成意愿。
B.学生在实际行动中由于时间管理能力有限,因此易出现拖延、磨蹭等行为。
C.学生对“学期”认识不同,有的认为一个学期长,有的认为一个学期短。
D.学生在学期初设定目标时要依据实际情况,若目标设定得太高就难以达成。
【2】下面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设置过渡环节帮助学生在玩耍中兴奋的神经冲动冷却下来。
B.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做好准备工作,提高学习中神经的流畅性。
C.将桌面上与学习无关的物品清空,将注意力聚焦到学习任务。
D.用学习清单法将学习任务可视化,减少神经在任务启动中的压力。
【3】作者认为怎样才可以应对学生时间管理中的困境?请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老家的柿子
①立秋过后,老家的柿子也开始由青转红。只是,真正红透需要一两个月时间的等待。时间就像一个画家,它似乎每天都在为柿子上色,不见其红却日有所红。渐渐地,它终能将其摇曳成秋日里最绚丽的天然锦绣。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母家,对于柿子有着比常人更深挚的感情。这不仅因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严重匮乏之时,柿子曾做过果腹的食物,更因为它几乎是老家唯一的水果。那些年里,尽管柿子也可以上街去卖,但集市路远、价格又贱,所以村民们大多都是自我消费。
③平日里,柿子树是最不起眼的树种。到了春天,虽有芽绽出,有叶初展,肯定也难与开满花的桃树、梨树媲美。但是,柿子树的静寂与低调都是积蓄和等待。当树叶长成长足时,尤其当青青的小柿子包在密密的叶子底下的时候,这满树凝翠的柔波,便开始招引人了。
④当柿子还是青涩一片的时候,若哪天突然有红柿子横空出世悬挂枝头的话,小伙伴们惊喜的目光总是会齐刷刷地聚焦其上。只怨树太高,大家不敢随便攀爬,只能望洋兴叹。玩耍时瞟下它,走路时盯着它,心里默念它能早早地自己从树上掉下来。
⑤一天,我与伙伴们突然发现水井旁的柿子树顶上挂着一只熟透了的红柿子。禁不住伙伴们的百般怂恿,我脱掉外衣,以最快的速度爬上树去摘,结果居然还被树上的一群大头蚂蚁咬了,不得不跳到树下的水井里“救命”。祖父母见我一身湿漉漉的,问到了真相,既批评我不该偷摘隔壁大妈家的柿子,又责备我不该不顾危险爬树、跳树。隔壁大妈闻讯赶来,不仅没有嗔怪,反而宽慰我:“你呀,如果喜欢我家柿树上的红柿子,你尽管去摘,都说‘亲不亲,邻居情’,你大妈家的柿子树,就是你们家的柿子树。不过,你不要随便去爬,很危险,得借专用工具。”大妈的这番热心话,反而说得我满脸像那红柿子了。
⑥当年柿子树都是分到各户的,柿子挂红的时候,村民们总会全家总动员采摘柿子。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棵树上都会被刻意留下三五只柿子。村民们说:“马上就要进入冬季了,鸟雀们觅食困难。留下一点柿子,也是为了帮助它们过冬。这可是咱祖上传下来的做法呵!”
⑦结束寄养生活以后,我回到了城里父母身边。每当柿子上市的季节,小叔先行送上的一大筐柿子,总是让我们全家喜出望外。其实,我的父亲比我更喜爱老家的柿子。父亲因贪吃柿子患了柿石症,动了生平第一次大手术。面对手术取出来的足有四公分直径的“柿石”,全家人便开始轮番“教训”:今后千万别再贪吃柿子了。然而,父亲依然照吃不误,他给出的理由是:“老家柿子的滋味谁挡得住?”
⑧我已经好多年没回老家了。去年,正当柿子上市的季节,应小叔之邀,终于回来了。深秋时节,是老家一年中最美的时候。从房前屋后到田园山麓,除了柿子,还多了游客——有的手拎一筐柿子返程,有的一边吃柿子一边笑呵呵地交流着,有的在与家门口摆摊的老妇讨价还价,还有的爬上树去亲自体验采摘……小叔说:“咱村里的柿子而今人见人爱,市场上特别走俏。为了满足外地客人的需求,村里好多人家还搞起了电商……”村民们的小康生活如同当令的柿子一样红火起来。
⑨我看着当年爬过的邻家那棵柿子树,除了树身稍稍变粗,它还是那个模样,带着一抹秋日的暖色,另有一番诗意。
(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文章⑤-⑧段围绕“老家柿子”讲述的事情。
①“我”冒险偷摘隔壁家的柿子,邻居大妈宽慰“我”;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去年回老家,发现老家柿子变成了村民致富的美食。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
玩耍时瞟下它,走路时盯着它,心里默念它能早早地自己从树上掉下来。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语。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棵树上都会被刻意留下三五只柿子。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
我看着当年爬过的邻家那棵柿子树,除了树身稍稍变粗,它还是那个模样,带着一抹秋日的暖色,另有一番诗意。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15、命题作文
追寻理想目标的过程中,总有一种力量支撑人走下去,它能使人面对险境不慌乱,面对风雨也能勇敢。勇气、信心、坚持……这些都是真正制胜的力量。
请以“真正的力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要抄袭;④不少于8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