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
B.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C.在公共场所吸烟、乱扔东西等行为让人深恶痛绝。
D.当初他对妈妈的病不以为然,结果那次竟成了永诀。
2、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家国情怀深植人心。余光中将乡愁化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德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对国土沦丧的悲愤之情浓缩在了最后一节法语课中,引起无数共鸣。
B.古诗文中,伛偻、垂髫代指老人,提携、黄发代指小孩,烽火、烽烟、干戈代指战争。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驳论文,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
D.《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 都德。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与我们曾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出自冼星海先生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C.《陋室铭》与《爱莲说》中的“铭”与“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D.“飞来山上千寻塔”中“寻”是古代长度单位。“陈康肃公”中的“公”是对男子的尊称。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演讲稿的语言可以有不同的风格,或庄重严肃,或轻松活泼,但总体来说应该尽量避免口语化、大众化的特点。
B.梁衡的游记《壶口瀑布》具备游记的典型特征,作者以游踪(所至)结构全文的框架,选取写景的角度,以对景物的描写(所见)作为文章的主体,并自然生发出感想与思考(所感)。
C.庄子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和李清照的“九万里风鹏正举”均取义于此。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其“六义”。
5、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句( )
A. 时间真如行云流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的两鬓白发,他不由的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B. 崔颢《黄鹤楼》诗的首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还是“昔人已乘白云去”,自唐以来,评论家莫衷一是。
C. 他的作文向来是文不加点,不知该在什么地方断句,常常给人不知所云的感觉。
D. 行人体谅司机,司机礼让三分,彼此相敬如宾,那么城市的交通就会有序得多、顺畅得多。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学校对极少数不尊重教师、无理取闹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学校开设的社团选修课门类众多,不仅有文学社、小语种等学习研究类课程,也有篮球社、手工社等活动类课程。
C.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对初中生可能比较陌生,但对语文老师却是熟悉的。
D.经济是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出大量高水平的管理型人才。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嘶哑 天骄 形销骨立 相得益章
B.呢喃 轻觑 矫揉造作 彬彬有礼
C.濡养 脏物 鸠占雀巢 李代桃僵
D.飘逸 困厄 眼花瞭乱 自残形秽
8、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风雨游记①
裕瑞
是时也,夕阳已落,晚景苍茫,天北乌云叠起,势如怒马,色如泼墨。银条垂空,电光一掣,金蛇激射,殊令人骇魂眩目。土人②告余曰:“暴雨将至,早回步可也。”余曰:“雨行颇饶佳趣。兴未尽,安可言旋③?”遂登石桥。历数十级,始及其顶。俄而烈风大作湖水壁立老木欲拔。加以雷声殷殷④,长空若虎啸牛吼,吹人几不能立足。急雨倾盆,打头扑面,须臾路没矣。余与从者共联臂挟行,衣履湿透,路皆焦泥,滑而且陷。阴夜迷漫,复怀倾坠之危,踉跄归馆,状致淋漓。然一路笑语不绝,未觉其惫,心怡然有得于中。归后,不暇更裳,衫袜犹滴沥,灯下走笔为记,题其名曰《风雨游记》。
[注释]①这篇游记,记风雨中游北京昆明湖情形。作者裕瑞是清朝文学家、书法家。②土人:当地之乡人。③旋:返回。④殷殷:众多。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景不同 (《醉翁亭记》)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C.夕阳已落 亦若是则已矣(《北冥有鱼》)
D.笑语不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湖心亭看雪》)
【2】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2)雨行颇饶佳趣。兴未尽,安可言旋?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俄而烈风大作湖水壁立老木欲拔。
【4】两文都有关于风雨的景物描写,【甲】文中的“迁客骚人”和【乙】文中的作者面对此景,情感态度有何不同?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隐含的两个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描写了古寺的肃穆幽深和宁静,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综合性学习
黄河,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骄傲的词啊!她是中华大家庭里的巨龙,是中国的象征,是我们永远的母亲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去触摸她那历尽沧桑的面庞,去感受她博大的胸怀吧!
⑴请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你为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篇段积累——默写郦道元的《三峡》选段。
绝巘多生怪柏, , , , 。
12、连线题:把下列对应的作家、作品、出处用直线连起来。
《范进中举》 契诃夫 《呐喊》
《口技》 吴敬梓 《契诃夫小说选》
《孔乙己》 林嗣环 《儒林外史》
《变色龙》 鲁迅 《虞初新志》
13、妈妈的宿命
①一辆商务车停下来,车门打开,孩子们鱼贯而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六个孩子,大的不过十六七岁,最小的看样子不到两岁。高个子妈妈大步流星走在前面,小的跌倒了,她根本不管,哥哥姐姐们也不去扶,原地等他自己爬起来。那一两岁的小娃娃走路不稳却急急地想跑,不出十步必跌一跤,连跌几跤后,他哇地哭了。妈妈挥手让几个大孩子先进去,自己原地蹲下,冲孩子张开双臂。孩子止住哭,缓缓爬起来,像一颗炮弹一样射向妈妈的怀抱。
②作为旁观者,我几次欲冲上去扶起摔倒的孩子。妈妈亲了亲孩子的脸颊,放下,让他自己走,她跟在后面。300米的距离,孩子至少跌倒了七八次,妈妈一次都没有扶,那份淡定与冷静,让人觉得那孩子仿佛不是她的亲骨肉似的。
③老外爱孩子,天性与我们一样,但比较理智,不容易溺爱。绝大多数人家的孩子,到了18岁,就会脱离父母自立门户。给我家剪过草坪的埃文,他放暑假回父母家住了一个月,水电费、伙食费、房租父母跟他算得清清楚楚,分文不少。中国父母断做不出这样“残酷”的事。
④老外带孩子,比我们得心应手。表妹说她的邻居连生两个孩子,直到孩子出来学步时她才发现。她几乎听不到邻居家婴儿的哭闹声。后来,她自己有了孩子, 也学着美国人的方式带,才明白过来,老外带孩子真有一套,与我们完全相反:孩子一哭,立马放下不管;孩子乖乖地老实了,才抱抱以示奖励。这样训练过的孩子很少哭闹,又乖又好带。
⑤想起我当年生孩子,一个娃娃让全家累趴下,别说哭了,孩子哼哼两声,家人都会急忙抱起,又是拍又是哄。
⑥中国的家庭是一个孩子全家带,老外是一人带几个孩子,我见过不少家庭主妇一人拉扯两三个孩子的。这其实也是环境逼出来的,美国人一成年就跟父母拜拜了,美国父母也没有含饴弄孙的愿望。美国的人工费贵不说,保姆也是按时上下班的,不可能一天24小时给你服务,所以,美国家庭一旦有了孩子,甭管太太是哈佛博士还是耶鲁博士,统统回家当全职太太。
⑦这又催生了一种无奈,我的中学同学,成绩优异,千辛万苦读到麻省博士,专业是核物理,在我眼里,她可是距离诺奖仅几步之遥的人物。
⑧谁料,就这么一个人物,一结婚,一生娃,活动空间立马由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实验室转移到油烟屎尿娃娃闹的家庭小环境来了。
⑨我来美国后找她叙旧,她感伤地说,等孩子们大了,她辛苦读书追求到的真理也全部荒废过时了,早知道是当家庭主妇来的,读个大本就足够了。
⑩有意思的是,她反倒羡慕起我来了,说我玩文字的,笔头只会随着岁月的沉淀而越来越有分量,当十几年家庭主妇后,说不定一飞冲天,成绩斐然。而她,只能缓缓沉入永夜,不再有任何发光的可能。
都说中国妈妈为了孩子失去自我,美国妈妈又何尝不是?一样的牺牲,一样的放弃。
也许,这就是妈妈的宿命。
【1】阅读语段,说说什么是妈妈的宿命?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赏析“孩子止住哭,缓缓爬起来,像一颗炮弹一样射向妈妈的怀抱”这句话的妙处。
②说说“而她,只能缓缓沉入永夜,不再有任何发光的可能”这句话的含义。
【3】文章主要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老外对待孩子和我们有哪些不同?
【4】中外育儿观念差别很大,你赞成哪种做法,说说你的理由。
14、在“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小天同学查找资料时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人物,并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了他的故事。
走遍世界
有一种旅游叫足不出户,有一种交往叫一人独处。
——题记
①老朱在自家的客厅里支起了一顶小帐篷,每晚蜷缩其中,自称是野外宿营。
②三年前,他在地板上铺了一层厚厚的塑料布,上面印有世界地图,从此他便开始了足不出户的周游世界计划。
③客厅虽说不小,但相对于地球而言则微不足道。用地图铺成的地面,比例再大,也经不起脚的丈量。即使老朱脱了拖鞋,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在上面跳来跳去,就像在地雷阵中逃生似的,也难免一脚踩上若干个小国。每到此时,他都会产生极端的负面情绪,如同踩到地雷、针尖的感觉,会脱口而出:“呀,又偷越国境了。”
④出国需要签证,尽管在地图上行走没有海关的盘问,但老朱的心里还是有阴影,每当他想眺望地中海的迷人风景时,大脚趾伸到了乌克兰,小指头却碰到了罗马尼亚,脚掌的重心十有八九压在了白俄罗斯、波兰和立陶宛,这让他很不安。如果他脚踩西欧某些国家时,心情就会好一些,因为毕竟加入了申报协定,国与国之间游客可以自由往来,无须签证。
⑤为了避免此类麻烦的发生并消除对自己的旅游心情的不良影响,老朱会尽量在大国之间跳来跳去。他每天穿梭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偶尔也会去阿尔及利亚或南非,因为他把一个衣帽架塞到了墙角,那儿离南非很近。对面的墙角则竖立着一个小酒柜,那是阿根廷的地盘。小帐篷当然支在中国境内,老朱每晚都睡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他说:“睡在这里,关键是没有时差。”
⑥他把茶几摆放在澳大利亚,据说喝茶时能闻到从四面弥漫过来的海水味儿。小书桌安静地待在美国东部与加拿大交界处,在没有雾霾的日子,窗外的阳光会同时照到纽约和渥太华以及大西洋北部海岸。
⑦伞状小帐篷的北方,中间隔着蒙古,跨过这片淡蓝色的疆域时,老朱常常吸吸鼻子,说那股羊膻味让他想吐。要去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散步,每次都必须经过蒙古地带,淡蓝色遮掩了沙漠,也分不清森林、草原和河流,只有难以忍受的膻味儿刺激着老朱那敏感的嗅觉。他几乎每天一早都到西伯利亚地区打套太极拳,脚踩俄罗斯肥沃的土地,双手在半空中比比画画,不时会侵犯到他国领空。打完拳,老朱边擦汗边凝视窗外,伫立片刻,眺望北冰洋。然后一转身,奔向澳大利亚,在那里泡上一杯酽茶,再端着茶杯跨过印度洋或太平洋到非洲或拉丁美洲转转。杯中的茶水有时会一不小心洒到地上,老朱十分紧张,赶紧蹲下身子察看。若洒到非洲,他便嘿嘿地笑几声,情不自禁地喊道:“哈!又为沙漠地区解除了旱情!”若溅到了低洼之国荷兰,他便惊叫起来,立马找块抹布,擦干那水渍,生怕那里的人民遭受灭顶之灾。
⑧尽管当作地毯的世界地图巨大,但老朱的游览仍然受到限制,除了时时有偷越国境之嫌外,各国的名胜景观挤在一起不能一一驻足观赏。于是他又有了新的举措,他把每个国家的地图都放大至客厅地板的面积,逐一铺到地上,再根据他对这个国家的喜好程度,每过一周或十天半月换一次,这样便实现了他的“深度游”计划。老朱对自己的创意相当着迷,又添置了一把前后摇晃的躺椅和一把左右震动的按摩椅,分别摆放于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机场和火车站,经常躺坐在上面微闭双眼体验飞机头等舱和高速铁路飞驰的旅途快感。
⑨如今,老朱除了几个仍处于战乱状态的国家外,差不多游遍了全球。下一步他准备把放大的月球和火星图铺在客厅里,实现他太空旅行的新打算。当然,他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先得进行一番高强度的体能训练。
(作者:劳马 选自《人民文学》2015年第5期)
【1】班级同学对老朱的“游览”进行了概括,请你依据选文,填写空白处的内容。
①三年前:用地图铺成的地面,每天“周游”于国与国之间。
②后来有了新举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③段说“用地图铺成的地面……经不起脚的丈量”,第⑧段又说“当作地毯的世界地图巨大”,二者是不是矛盾?请谈谈你的理由。
【3】小天同学认为老朱具有“天下家国”的情怀。你同意小天同学的想法吗?请结合老朱的具体事例,说说你的看法。
15、题目:奔跑吧,少年
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