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名副其实的世界名帅里皮加盟中超联赛,中国体坛为之一震,对中国足球而言是件好事。
B.在“中国梦”“强军梦”的感召下,他见异思迁,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归国参军。
C.正是您的坚持与不懈努力,才创造了一个永垂不朽的传奇。
D.在越野障碍技巧赛上,摩托车飞跃巨石如履平地。
2、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
A.我国出土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新年在故宫博物院公开展出。
B.经过整顿,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场不再互相拥挤。
C.他发现自己买的是件“水货”衬衣,很是生气,于是就叫出租车回去了。
D.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家醅(pēi) 凛冽(lǐng) 戈壁滩(gē) 锲而不舍(qiè)
B. 裸露(lù) 迁徙(xǐ) 脂粉奁(lián) 长吁短叹(xū)
C. 酷肖(xiāo) 胆怯(qiè) 秫秸秆(shú) 颔首低眉(hán)
D. 侏儒(rú) 绯红(fēi) 城隍庙(huáng) 龙吟凤哕(suì)
4、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今年全国过各地“热”情高涨,屡屡出现因热射病死亡的个案。热射病究竟是个什么病?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热射病也会出现,比如蒸桑拿、泡温泉,如果蒸泡时间过长,不及时补水,一样会出现热射病。
①这时候体温会异常增高,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②发生热射病时,下丘脑失去对体温的调节和控制,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的生理机制散热
③它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人体体温出现异常导致的疾病
④通俗地讲,中暑的终极就是热射病
⑤下丘脑负责人体的体温调节,有了它,不管外界温度如何变化,我们的体温都能保持在36~37摄氏度之间
A.④③⑤②①
B.④③①⑤②
C.⑤③①④②
D.⑤③②④①
5、下列选择有误的两项( )( )
A.《经典常谈》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讲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B.《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涉及范围广,需要要选择理性的、目的强的选择性阅读法进行阅读。
C.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的,《尚书》记言,《春秋》记事。
D.《史记》和《汉书》在中国史书上占据重要地位,作者分别是东汉司马迁和西汉班固。
6、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条商业街冷冷清清的,显然没落了,昔日店家门庭若市的盛况已不复存在。
B.细看如今我们所居住的城市,道路豁然开朗、街道整洁,市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
C.《阳光下的法庭》这部电视剧中扑朔迷离的案情、跌宕起伏的剧情深深地吸引了我。
D.设计师们自出心裁设计的浦北县“世界长寿之乡”吉祥物,体现了浦北长寿之乡的特点。
7、(题文)课文中的“我”面对父亲穿过铁道时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我”流泪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父亲的感激和思念。
B. 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和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
C. 对自己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深深忏悔。
D. “我”舍不得离开父亲。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①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②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③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②曩:从前。③幽潜:指幽居避世。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凡二株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生去___________________
(3)距慧庆一里许___________________ (4)虚名之不足恃____________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余 昼 闲 无 事 独 行 野 外 因 叩 门 而 入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
(2)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
【4】文中写两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9、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 【乙】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
【注释】①杜二甫即诗人杜甫。②徂徕(cú lái):山名。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颈联回顾了友人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两人相见恨晚之意。
B.甲诗中“悲”字贯穿全篇,感人至深;乙诗中的“明”字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
C.乙诗尾联中的“飞蓬”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征蓬”一样,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同是送别诗,甲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而感伤的,乙诗则充满豪放与乐观开朗的情调。
【2】甲乙两首诗中都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近日,全市各地正在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你们学校也在行动。
(1)(诵诗文)一位同学选择《江城子·密州出猎》参加朗读比赛。准备过程中,关于第一句话“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重音处理,大家有不同的意见。你同意哪种看法,选出来并陈述理由。
A.老夫聊发少年狂 B.老夫聊发少年狂
(2)(寻节气)在历代的诗词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四季的气息,寻觅到二十四节气的踪影、请依据语境判断,下列诗句空白处应填入的节气名称是( )
①蒹葭苍苍, 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②微雨众卉新,一雷 始、田家几口闲,耕种从此起,(韦应物)
③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 。(宋琬)
A.白露 惊蛰 春分 B.寒露 雨水 春分
C.寒露 立春 立夏 D.白露 惊蛰 小暑
(3)(改对联)一位同学读到一则报道:南京夫子宙景区平江桥下是十里秦淮,最近市民章先生陪朋友在河上游船时,发现桥墩上刻着的一副对联有点不对劲,对联上写着“鱼龙变化地,飞翔鸾凤天”。这位同学查阅了资料,发现这副对联出自清代著名戏曲家李渔,下联是对的。请你根据下联推断出正确的上联: ,飞翔鸾凤天。
(4)(辨书法)学校要开设《说文解字》这门校本课程,想从以下三幅字中选一幅作为封面题字,你喜欢哪一幅?请写出书体名称并用一个四字短语说明理由。
说文解字説文解字
第①幅:赵孟頫 第②幅:单晓天 第③幅:颜真卿
我喜次第 幅。书体名称: 说明理由:
1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子曰:“ ,可以为师矣”
(2)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登高远眺,万物皆于脚下。这时的你心中便自然会涌起“ , 。”的豪迈气概。(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
(4)《观沧海》中,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作者展开丰富奇特想像的诗句是:日月之行 , 若出其里。
(5)默写王安石《登飞来峰》
12、学校举行“一部名著,一部成长史”主题读书活动。小语和小文发现: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他(她)的生活环境有着很重要的关系。请你仔细阅读下列表格中的文字,辨别它们分别是谁的生活环境,字里行间能看出他(她)怎样的形象特征,并填在表格中。
环境描写 | 人物 | 形象特点 |
曾经有无数次,我被叫到这件房间里受罚或训斥。还是过去那张四脚大床,悬着琥珀色帐慢;依旧是那张梳妆台,那条安乐椅,那张脚凳。在那张脚凳上,我无数次地被罚跪,请求宽恕我并未犯下的过错。 | “我”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是一间图书馆。里面摆放着镶铜的高大的紫檀书架,书架的底部是宽大舒服的沙发……电光照耀着屋子里的一切,光源来自天花板上四个磨砂半圆球灯泡。书架上的一万两千册书是他与陆地的唯一联系。 | 他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正确对待人生的“阴影”
周燕虎 程敬尧
①面对一名受到挫折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战士,指导员没有太多言语,而是在一张纸上随手画了一个几何图形,让这名战士求阴影部分面积。不一会儿工夫,战士就利索地给出了答案,还告诉指导员求阴影面积有“等积转化法”“整体求差法”“分割求和法”等多种方法。“只要方法运用得当,题目再难也能迎刃而解”——看着指导员微笑的脸庞,这名战士忽然似有所悟,随后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②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林肯22岁经商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4岁再从商再失败,终于25岁竞选州议员当选了,然而26岁订婚没多久未婚妻病逝。29岁到49岁中10次参加竞选仅两次当选。但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调整状态提升自己,终于在1860年总统选举中胜出。人生路上,总会遇到顺逆之境、进退之间等各种情形与变故。如果对功名利禄放不下,生命就会在功名利禄中打转转;对是非得失放不下,生命就会在是非得失里受折磨;对悲欢离合放不下,就会在悲欢离合中苦苦挣扎。久而久之,心情就会变得阴郁,心灵深处便会因此形成一定范围的“阴影”,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打不起精神。见到不顺眼的人、遇到不顺心的事,心头便生出无名之火,搞得身边的人无所适从,从而对你敬而远之。
③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阳光和阴影总是相伴相随,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生路上的常态。没有谁脚下的路,能够一直平坦;没有谁头顶的天,能够永远蔚蓝。阴云密布、风吹雨打,承载的是生命的厚重;阳光灿烂、风和日丽,体现的是岁月的美好。正因如此,世界万物才会绚丽多姿,人类生活才会丰富多彩。然而,我们承认和接受阴影的存在,却不能任其长期存在。如果阴影总是充斥我们的心灵空间,生活的负荷便会变多加重,人生之舟即使不沉没,也难免要搁浅。
④当我们为生活的烦恼感到困惑,承受不住压力时,不妨试着给生活打开一扇窗,试着放下那些芜杂与纷繁,放下所有的负累和羁绊,心头不挂愁绪、不染尘埃、不患得失,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观察事物的美好、品悟生活的精彩。常给郁郁寡欢的情绪晒晒太阳,心灵深处就会阳光普照,我们也会变得旷达起来。苏轼被贬谪到海南时,人生境遇已达谷底。天气闷热潮湿,他挥毫泼墨经常汗流浃背,但他从来不以为意“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便很好地表明了他的心境,后人称赞苏轼,“用最差的砚台,写出了最好的诗词”。相反,如果我们紧闭心门,总是一腔怨天尤人的悲观情绪,不仅难以走出生活的困扰,还可能把生活的小阴影变成生命的大阴影,让工作中的小困惑变成事业的大跟头,给人生种下失败的种子。
⑤其实,正确对待人生“阴影”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转化、自我释怀、自我解压的过程,也是一个锤炼自己、塑造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心中有景,才能春暖花开、花香四溢;心中有光,才能轻松洒脱、步履铿锵。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烦恼,我们须学会把雨湿衣襟当成平常事,把雪花飘零看作好风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成败得失,不为花开花落而感伤,不为云卷云舒而失意。如此,眼前的世界便会芬芳明明起来,生活的挫折就会成为奋斗的动力,化为美轮美奂的光影,从而一身轻松地走向诗和远方。
(选自《解放军报》2022年2月8日)
【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请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本文论证条理清晰,请你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3】请结合全文的内容,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人生的“阴影”。
1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押韵,也叫压韵、谐韵,是一种诗文创作的修饰技巧,即将韵母互相谐音的文字放在诗文固定的地方(一般在句尾),诗文读起来就十分顺口、悦耳,这种现象就叫做押韵。
②押韵是一种高效的信息组块策略——组块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信息加工成小的整体,方便记忆。诗歌句尾之间的押韵将内容和声音关联在一起,使我们能够用声音来记忆句子,减少了文字信息的陌生感,降低了认知难度,也减轻了短期记忆力的负担。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①可能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古诗,尤其是格律非常规整的律诗,即使我们不了解诗句背后的含义,那些美妙的韵脚读来也会令人齿颊留香。为什么押韵的语句会让我们产生舒服的体验呢?
②认知神经科学家克里斯蒂安·奥伯迈尔曾系统研究诗歌的韵律会如何影响人们的审美和情感体验。在实验中,科学家让实验对象仔细聆听精心设计的诗歌,然后让他们给这些诗歌从多个维度进行量化打分,如对诗歌的喜好程度、体验到的愉悦水平等。统计分析后,他们发现,和那些不押韵的诗歌相比,人们能从诗歌的韵律中感受到更多的愉悦感。
③美国的传播学家沃尔特·翁写过一本书叫《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主要研究“口语套话”,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顺口溜”。他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人们对口语套话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也就是说,顺口溜能绕开人的心理防线,直接溜进人的脑子里去。毫无疑问,“口语套话”明显地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传播效果。
④比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乍一听到如此精悍又押韵的句子,你会怀疑它是假的,还是会过耳不忘、深信不疑?我相信大部分人在还没来得及质疑之前,就已经不假思索、同时毫不费力地把它记下来了。
——摘自《为什么押韵的句子听起来特别舒服?》
[材料三]
①在现实生活、语文教学中,应当怎样对待古诗词的读音争议?
②北京大学教授孙玉文认为,古音是古代一个共时的语音系统,今天的学者虽然可以根据语音发展规律构拟出古音,但是如果照此读诗,大多数人听不懂,反而丧失了语言基本的交流功能。而且历代读古诗文,其实也都是按照当时通用的读音来读的。所以,诵读古诗词还是应提倡使用普通话读音。
③在广州大学教授吴相洲看来,阅读古诗词使用古音还是普通话需要平衡把握,遵循两个原则:其一,韵脚部分如需押韵,要照顾古音读法,声律坏了就不成为诗词。其二,不同音代表不同含义的字应读古音,如“一骑”的“骑”(jì) ,代表一人一马,读成“qí”意思就错了。
④吉林大学沈文凡救授认为,“唐诗宋词中所有读音都严格按照古音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沈文凡表示,重要的是让今人在阅读古诗文的时候能够体会到声律之美,领悟作诗在语音方面的规律。今人作诗可以押普通话的韵,但吟诵古诗时,押韵处要变读。“关键是要符合诗歌规律。中国留存了许多有文字记载的韵书,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一定要继承。”
⑤韵律在文学表现中有其重要作用,比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乌殷勤为探看。”每一句的结尾都有共同的韵脚的“an” ,顺着韵脚的指引,我们能够发现,这种押韵使诗歌彰显出缠绵悱恻、迷蒙凄美之感,升华了整首诗的意境,可见韵律在文学表现中有其重要作用。
——摘自《尊重韵味还是尊重标准——古诗词读音究竟怎么定》
【1】材料一和链接材料都是有关押韵的内涵,你更喜欢哪种表达,说出你的理由。
[链接材料]
押韵是让同一个音在作品语句中的同一个位置上反复吐纳,音感上的回传与深化,能调动起情感的迸发,夯实意境,灵动结构。如果说意象是作品的根本,那音律就是作品的“守护神”,意境和音律处理好了,作品在表达的力度上无形中便拥有那么一种震撼力。
【2】“斜”字的普通话读音为“xié” ,根据语音发展的规律构拟的古音为“xiá”,按照材料三的观点,你认为下列两首诗中加点的两个“斜”字分别该怎么读?为什么?
柳老春深日又斜,任他飞向别人家。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
——白居易《杨柳枝》
风翻朱里幕,雨冷通中枕。耿耿背斜灯,秋床一人寝。
——白居易《禁中秋宿》
【3】综合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押韵是在诗文固定的地方(一般在句尾)用上韵母相互谐音的文字的一种技巧。
B.克里斯蒂安·奥伯迈尔的研究发现,和那些不押韵的诗歌相比,人们能从诗歌的韵律中感受到更多的愉悦感。
C.顺口溜之所以能绕开人的心理防线,其重要原因是它押韵。
D.面对古诗词中的语音争议,材料三认为要遵循古音的读法。
【4】为什么押韵的语句会让人产生舒服的阅读体验?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条概述。
15、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举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荫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
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