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新疆克拉玛依中考二模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选出依次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1)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________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2)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________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3)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________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A. 放弃 探求 缺乏   B. 丢弃 探求 缺少

    C. 抛弃 探究 缺乏   D. 放弃 探索 缺欠

  • 2、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按结构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标题、导语、主体、背景都是一般消息不可缺少的。《新闻二则》,重点刻画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让人从中感到人民革命战争的必然胜利。

    B.《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通过对吕伟在亚运会上的惊天一跳进行描写,表现了其高超的跳水技巧。文章最后借用印度观众的话,表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C.《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朝花夕拾》。文中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鲁迅 “弃医从文”的原因。

    D.《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苏轼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于一炉,表达了自己复杂而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和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D.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 4、下面文段中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庆阳市镇原县书画家邓相儒的书法作品,重行草,并以草书闻名书坛。他的草书作品,点画飞动,线条蓬勃,笔法中既有细腻的纵横意,又有委婉的抒情性,颇值得揣摩和玩味。他擅长临摹毛主席的诗词,道道古拙,大气磅礴,落笔古雅,气韵生动,法度谨严,特色鲜明,让人感受到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

    A. 闻名   B. 细腻   C. 大气磅礴   D. 雅俗共赏

  • 5、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居易集》。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B.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明代文学家。

    C.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王勃,唐朝初年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D.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

  •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粗犷     家俱城     沧海一粟     戛然而止

    B.脉搏     名信片     再接再厉     脱颖而出

    C.寒暄     口头禅     克不容缓     左右逢源

    D.追溯     座右铭     世外桃源     金榜题名

  • 7、小佳同学认真收听了习总书记2023年新年贺词,备受鼓舞,对其中部分内容的一些字音字形进行了整理归纳,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注意同音字、多音字造成的误读,比如“拘泥(nì)”应为“拘泥(ní)”,“信手拈(zhān)来”应为“信手拈(niān)来”。

    B.注意前后鼻音的误读,如:“沁(qìn)园春”不能读成“沁(qìng)园春” ,“持之以恒( héng)”应为“持之以恒( hén)”。

    C.注意形近字的误写,如:“可望而不可即”不要写成“可望而不可既”“契合” 应为“锲合”,“萧索”应为“箫索”。

    D.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心无旁鹜”应为“心无旁骛”,“郑重其是”应为“郑重其事”。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划分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A.夫君 B.吾日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

    好之者不如______之者 不亦_______

    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   淫慢则不能励精 ______

    3翻译下面句子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句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修辞手法角度)

    5两文都谈到  _________  ,______ 和惜时。

    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  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的春季,当时,辛弃疾任江东抚司参议官,是江东留守叶衡的部属。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写赏心亭所见所感,下片宕开,虽着笔轻快,实则发自积郁。

    B.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表现了词人无边的怅惘,无穷的感慨,寄托深远。

    C.“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鸟愁是虚,人愁是实,体现人愁之深。

    D.本词表达了作者对在赏心亭离开叶丞相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句“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的妙处。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请根据你积累的文言知识和音乐常识选择填空(选填代号)

    A B C D

    古代的音乐讲究八音,即金石土木丝竹匏革。金,如钟、铃类;石,如____类;土,如缶、埙类;_____,如琴、瑟类;____,如管、箫类;匏,如笙、芋类;革,如____类。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根据要求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一文意境优美,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和饱含感情的语言再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作者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处处扣住“月”字来写,其中侧面写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表现作者惆怅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请概括《西游记》中白龙马成为取经队伍成员的过程及其在取经过程中的作用。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记叙文阅读

    陪着母亲看花开花落

    崔修建

    ①68岁的母亲刚刚搬到城里不到半年,竟然被医生宣判得了老年痴呆症。他一时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因为他心目中的母亲一向是坚韧的,那么多的磨难都没有击倒过她。然而,他现在必须要面对这样的事实——老年痴呆症正将母亲一点点地拉入越来越痛苦的死亡之旅,母亲开始失忆。几个月后,竟连她最疼爱的儿子也不认识了。

    ②母亲的这一生实在是太辛苦了,在黄土高原上那个贫瘠的小山村,母亲三十五岁失去丈夫,一个人守着几亩薄地,苦苦地拉扯着三个孩子,不但让他们健康地长大,还把他们都送进了大学,漏雨的寒舍竟成了山村远近闻名的“大学生之家”,还让三个孩子在外面各自打出一片令人羡慕的天地。最小的他如今已是一家大公司的总裁,自从母亲住进城里,他就开始减少工作上的应酬,努力地多挤出一些时间陪母亲。母亲生病后,他连工作的时间都大大地压缩了,除了特别重要的事情到公司去处理一下,他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母亲,他想陪着母亲走完生命最后这一段让人心疼的路。

    ③他想尽一切办法,期望唤醒母亲的记忆,然而,可恶的病魔似乎有意难为他,母亲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任他怎样竭尽全力。给她洗脚时,看到她那木然的样子,他心酸得直想大哭一番。

    ④唯一让他感到有些欣慰的是,母亲对他摆到阳台上的那一盆盆花,似乎有着一种特别的喜爱。每天都在忙着为它们浇水、松土、修剪……然后,就呆呆地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那些花,眼睛里闪着慈祥的光亮。

    ⑤每每此时,他也会安静地坐在母亲身旁,一会儿看看母亲,一会儿看看那些姹紫嫣红的花朵,细细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柔柔地拂着面颊,听着时光流动的声音,他的思绪不禁肆意地漫散开来。

    ⑥他记忆里母亲一向喜欢花的,无论是爬满栅栏的牵牛花,还是后院的刺梅,连那金黄的蒲公英和紫色的打碗花,她都喜欢得不得了。她曾说,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那时他正是被梦想激励的翩翩少年,无暇也不愿去慢慢地赏花,自然无法读出藏在花里的奥妙意蕴。时间久了,那些鲜亮的花朵,仿佛都懂母亲和他的绵密的心思,在他们母子深情满怀的注视中,有的开得淡然,有的开得热烈,有的开得急促,有的开得从容,有的开得繁盛,有的开得朴拙……每一种花似乎都在展示着一种生命的样式,都在讲述着一段生命的故事。与花朝夕相守,渐渐地,他挥走了弥漫心头的伤感。他知道:痴呆的母亲依然是幸福的,虽然很多很多的人间往事,她都已经无法记起,但她慈爱的眼里有花,静谧的心里有花,她那如花一样丰富的情感,只是她无法与人交流而已。

    ⑦在陪伴母亲看花开花落的日子里,他疏于公司的管理,丧失了几次重要的商机。但他丝毫不后悔,他跟最好的朋友说:“其实,不是我在陪母亲,而是母亲在陪我。伟大的母亲在她生命的最后历程里,仍然在默默地教我理解生命的要义。”

    ⑧一瓣瓣的花开,一瓣瓣的花落,在那些平凡琐屑的日子里,在那些绚丽张扬的日子里,面对那一对心意绵绵的母子,我们除了奉上一份由衷的敬佩,还应该轻叩心扉:我们是否仍有一份从容看花的心情,是否仍有一份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著?

    【1】请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分析母亲的形象。

    【2】假如把文题改为“我的母亲”好不好?为什么?

    【3】怎样理解第⑥段中“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在文中的含义?

    【4】按要求品析语言。

    (1)他挥走了弥漫心头的伤感。(从加点词表达效果的角度)

    (2)细细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柔柔地拂着面颊,听着时光流动的声音,他的思绪不禁肆意地漫散开来。(从修辞的角度)

    【5】阅读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自身的经历,谈谈你的感想。

  • 14、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到的渴望和梦想。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②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大吃社垢。一个衣服褴楼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奶,速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地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柏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壯蛎壳扔到海里,

    ③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④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⑤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福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⑥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⑦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⑧父亲说:“……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1】文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作用。

    【2】这篇小说是以一个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并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的,从选段内容来看,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请以《那一次,我真 》(将题目补充完整)为题,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600字。

    写法指导:

    ①括号里可填入恰当的词语,如“快乐”“难过”“后悔”“高兴”等。

    ②以记事为主,注意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并且能将事写得清楚、完整,并且有重点。③注意开头、结尾与标题照应,叙述中要有表达情感的语句,这样才能扣住题目,也能让叙写的事件蕴含丰富的感情。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