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日暮”“烟波”之景烘托诗人的归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和思乡之情。
B.“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回忆了自己青年时代在东南为国征战的场景。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这句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出了诗人在国家战乱之时不受重用、报国无门的苦闷。
D.“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山坡羊·潼关怀古》)这句写作者看到雄伟的宫殿化作尘土,昔日繁华不在了,不禁为之伤感。
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dǒu)牛,声震天地!
B.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yè),像波涛在澎湃。
C.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huǐ)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D.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huái)爬得很高。
3、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所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 、引人注目的可能。
(3)雨后的湿地公园如出浴美人,舟行寂寥的湖面,游人 于氤氲的云气中,如梦如幻,喜不自胜。
(4)实施“小班化”教学,是我市为 “人本”理念和科学发展观,追求优质教育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A.标本 出类拔萃 沉湎 实现 B.标本 鹤立鸡群 沉醉 践行
C.范本 出类拔萃 沉湎 践行 D.范本 鹤立鸡群 沉醉 实现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然而,我不能说生命中的种种磨难是痛苦的,有时候,痛苦也是一种快乐
②要是能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对待这些困难,生命就会变得更加精彩,更加绚烂多姿
③许多人在生命奋斗时,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
④关键看你如何看待,看你有一份怎样的心境
⑤要是以消极颓废的态度对待这些困难,生命只会变得更加黯淡,更加坎坷
A.③②⑤①④ B.③②⑤④① C.④③②⑤① D.①④③②⑤
5、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下面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多一些和谐与温暖, ;多一些真诚与团结, 。
A.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B.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C.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D.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6、下列加点字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具答之 具:详细 复前行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B. 心乐之 乐:快乐 往来翕忽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C.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挑选 遂与外人间隔 遂:于是,就
D.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竟然 此中人语云 语:告诉
7、下列对名著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中傅雷希望儿子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
B.《傅雷家书》是一部苦心孤诣的教子篇,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字里行间充满了父母对儿子的挚爱及期望。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取材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他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历时五年才写成的,书中成功地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8、阅读《晏子使楚》,完成后面小题。
(1)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2)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划线词:
(1)齐之习辞者也(_______)
(2)坐盗(_____)
(3)齐人固善盗乎(_____)
(4)非所与熙也(____________)
(5)反取病焉(______)
(6)其实味不同(______)
【2】翻译:
(1)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3)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楚君臣的谋划,主要是针对晏子,还是针对齐国的?
【4】结尾句“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起何作用?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啥?原文答,并联实际简析。
9、巧题激趣
下面是两首宋人名诗,被拆散杂糅在一起了。你能在五分钟内,把原诗整理抄好,并写出原诗的诗题及作者姓名吗?
暖风红杏游人来满园醉熏屐齿小
墙湖一枝青山楼柴扉久扣西楼外
几时关得汴州作春色苍苔印不开
应怜直把不住休歌舞出山杭州外
10、崇文中学九年级(2)班开展“致敬传统文化”专题学习活动。
活动一:观剧怡情
5月10日下午2:00在学校剧场演出昆剧《浮生六记》,请你以学校团委的名义,发一个通知,邀请全体七年级学生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走进民俗
请写出《朝花夕拾》中一处有关民俗的描写,说说其中寄托了劳动人民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沙龙研讨
学校准备邀请部分文学爱好者,搞一次宋词专题沙龙研讨活动,请你结合宋词的特点,为活动写一段简短而生动的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
(3)蒹葭采采,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
(5)《陈涉世家》中最能反应陈胜叛逆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8)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12、(题文)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 。
13、用阅读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
①日前,记者去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采访。走进学校与学生攀谈几句便发现,他们思维清晰、谈吐流畅。仔细了解后得知,在锡山高中,每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要拥有600万字的阅读量。谈及为何如此,校长唐江澎的话引人深思:“多读书远比会做阅读理解题重要,阅读能让生命更加优雅从容。”因此,我们要用阅读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
②阅读对于儿童成长至关重要。首先,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翻开书籍,和伟大的经典对话,如同打开一个辽阔的精神世界,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培养阅读的兴趣、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对其心灵滋养、审美塑造、知识储备等,均大有裨益。
③用阅读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有书读”是基本要求。有教育学家曾说,当偏僻乡村学校的孩子们有了与中心城市的孩子一样多的优质图书时,他们精神发展的起点就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拉乌彝族乡,拉乌完全小学校长谢红芬常常在周末背上书包,装满精心挑选的书籍,到学生家中和孩子、家长一起读书。对这些孩子而言,一本薄薄的书籍,就能让他们看见更广阔的世界。目前,在一些中西部地区,很多儿童拥有的课外读物数量还很少。如何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多的优质图书,保障他们阅读的权利,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任务。
④在“有书读”的基础上,“读好书”对阅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社交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书籍本身并不缺乏,但大多数孩子依然面临着“该读什么书”“怎样去读书”的困惑。当“浅阅读”“碎阅读”充斥于眼前,如果不增强甄别能力、思考能力,就很容易在无边的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把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前段时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明确课外读物的质量标准,要求学校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这一举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有助于发挥阅读的育人功能。
⑤“有书读”“读好书”的目的是要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阅读是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重要内容,为少年儿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孩子爱上读书、读有所得、读有所乐,需要社会各方协同努力。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在某个固定时间段,放下手中的工作,开展亲子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教师应不断提升阅读鉴赏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开发出适合孩子特点的阅读指导课程;此外,图书馆、书店、书展等公共阅读空间,也应强化配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儿童阅读环境。
⑥用阅读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让他们学会阅读、热爱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丰富心灵,孩子们一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选自2022.4.24《人民日报》)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③段和第④段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14、[甲]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口哪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乙]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丙]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曰周柏,一曰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沧桑几经的风骨,人游其间,总有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却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其余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选自《晋祠》)
【1】对(甲)段文字结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2】《白杨礼赞》运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借白杨树来赞美抗日军民;(乙)段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烈日下柳树的“病态”;(丙)段在介绍左扭柏时,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它高而“扭”的特点。
【3】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主要是描写与________相结合,(丙)段是描写与________相结合,而(乙)段则是比较单一的自然环境描写。
【4】对三段文字描写树的目的与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段是为了体现树的精神,(丙)段是为了突出树的形态特征。
B. (甲)(乙)两段是为了突出树的形态特征,(丙)段是为了体现树的精神。
C. (甲)段突出树的形态,(丙)段体现树的精神,(乙)段突出“烈日”之酷
D. (甲)段体现树的精神,(丙)段突出树的精神,(乙)段突出“烈日”之酷。
15、根据下面提供的名著与关键词,任选一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
A.爱的力量(《傅雷家书》)
B.成长足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自强不息(《平凡的世界》)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
②不得套写、抄袭;
③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