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泰州举办老街旅游文化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B.洪宗礼先生说,没有实践,教材编写便缺了源头活水。
C.诈骗分子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法。
D.《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语言是否通顺是衡量一篇好作文的最基本的标准。
B. 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C. 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练笔,使我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
D. 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五颜六色的彩旗和欢呼声。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充满人生哲理的名言出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B.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戏剧,剧本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从作品内容的性质上讲,它是一部具有讽刺性的喜剧。
C.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句出自《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今年3月21日是春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即写这个时段的生活场景。春分跟清明、谷雨、端午、夏至一样,是农历24节气之一。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是2018年举世瞩目的大事。
B.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 得知偶像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小明连续两天废寝忘食,上课总是走神,就连老师点他名都没有听到。
D. 当竺可桢之子、88岁高龄的竺安先生向浙大捐赠56册竺可桢日记手稿时,现场嘉宾肃然起敬,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本指《楚辞》里的《国风》和《诗经》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左迁”,指降低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C.“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以叙事、描写,也可抒情、议论,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在文体上都属于“记”。
D.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为两小时。旧时每晚八点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6、下列关于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大多数动词意义实在,较好把握;有一些动词用法比较特别,需要特别注意。如“能够”“可能”“应该”等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后面;“上来”“回去”“起来”等动词往往放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后面,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B.《金色花》作者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代表作《飞鸟集》、《吉檀迦利》。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描绘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儿童对母亲的热爱和依恋。
C.《植树的牧羊人》是一篇小说,作者:让•乔诺,法国作家。用第一人称叙事,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告诉人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坚持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
D.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如:拜读、奉陪、垂青、屈尊、雅正。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如:家兄、舍妹、拙见、犬子、寒舍。
7、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多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C.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D.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寄情山水,写出了传诵千古的文章《醉翁亭记》。文中展现了琅琊山美景,并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滁人游、太守宴、禽鸟乐、太守醉,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8、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suí)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2】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久而益敬 益:更加
B.远近称之 称:称赞,赞许
C.孤往者尝为邺令 尝:尝试
D.周公不师孔子 师:学习,效法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远近称之/送孟浩然之广陵
B.孔子亦不师周公/不亦乐乎
C.弱者抚之以仁/可以为师矣
D.异世而出/人不知而不愠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
(1)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宋代】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所写的情境。
【2】下阕哪一句是对“醉里挑灯看剑”中“醉”字的呼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0、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__________)
(2)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__________)
(3)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__________)
11、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3)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4)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5)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7)《〈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1)①A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A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②B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B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
上面两个片段都是《水浒传》中精彩的打虎场面,请你根据描述,说出其中A、B两个打虎英雄分别是谁。
A:_________ B:_________
(2)“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情节。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 情节:__________________
(3)C相了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这段文字中的C的姓名是_______;在名著中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关于C的另两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一个茶缸》,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茶缸
霍 丰
①上小学时的一天,吃过早饭,妈妈从里屋拿出一个白底红字的搪瓷茶缸,郑重其事地对我说:“爸爸从朝鲜给你带来了礼物。”我高兴地接过茶缸,沉甸甸的,好厚实呀!
②我把茶缸捧在手里,仔细端详起来。茶缸通体以雪白的瓷釉为底色,“抗美援朝、保家卫国”8个鲜红的美术字格外让人心动;左边的华表与下方的红色天安门图案将这8个红字半围了起来;茶缸另一面的红色大字是“赠给最可爱的人”,最下方同样是一排小红字“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茶缸的缸口比一般的茶缸要大,沿着缸口有一圈浅蓝色的彩带,上面雕有一只接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我不禁佩服起茶缸的设计者和工人师傅了:把茶缸设计得这般耐看,还制作得这么结实。我恨不得立刻用这个茶缸喝水,时刻把它带在身边,形影不离。
③得到这个茶缸后,它就一直陪伴着我,跟我常住北京,后又南下海南岛,北上黑龙江,还去过四川的农村、云南的阿瓦山寨……
④上中学时,我在北京第十三中住校生活。这茶缸曾陪我参加过修丰沙铁路的勤工俭学、大兴和昌平的下乡劳动。记得在昌平县史各庄,学校组织连夜行军。当时,我把茶缸拴在背包带上。我听到后面的同学嘀咕:“这不是志愿军的茶缸吗?”“嗯,他爸肯定打过美国鬼子!”这话真让我心里美滋滋的,我不由地抖抖肩,感受一下身后缸子的晃动。
⑤1962年,我到重庆上军医大学,这茶缸跟我参加了重庆至遵义——重走长征路的野营拉练,还和我一起在四川南溪县大观公社与贫下中农共同生活了7个月。那么多年下来,虽然我一直小心使用,可还是难免磕磕碰碰。最初是茶缸底部被磕掉一块白色的瓷釉,露出里面黑色的铸铁层,如一块黑色的“伤疤”。久而久之,“伤疤”被锈蚀出一个小洞,缸子开始漏水,完全不能使用了。当时,握着这破损的茶缸,我真是心疼又无奈。想起学校大门外有维修各种物件的小摊儿,我便拿起茶缸去碰碰运气。
⑥守摊的老师傅面容清癯,鼻子上架着一副圆圆的黑边眼镜。他接过我递上来的茶缸,扶了扶眼镜,仔细端详了一阵,赞叹了一句:“好厚的料子啊!”然后他的眼睛透过镜片盯着我问:“是你老汉儿的吧?”“嗯,是我爸爸给我的。”“这就对喽!”老人似乎对自己的推断很满意。说着就利索地忙起来,他先是用锉刀和砂纸打磨,又将“伤口”冲洗、晾干后,用焊锡把洞口封死,然后打磨得平整光滑。A.一切准备停当后,老师傅从内衣口袋掏出一个纸包,取出一块巧克力糖大小的白色东西。老师傅笑着说:“好马配好鞍,给你用点好瓷釉。”他用烙铁将瓷釉片化开,涂在修补的地方。这样,除了修补的地方颜色略微显黄外,缸体还是那么洁白,红字还是那么显眼。老师傅真是“妙手回春”啊!我激动地掏出钱包,准备多付给老师傅一些钱。谁知道,他竟然死活不收,还说愿意为志愿军茶缸尽义务。在我的坚持下,最后老师傅只象征性地收了一元钱。临别,还留下一句话:“只要我在这儿,茶缸坏了包修。”
⑦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冬天,我乘火车去四川内江,上车后习惯地把茶缸放在车窗前的小桌上。这时,对面一位穿褪色棉军装的中年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吃力地从包里抓了一把茶叶放进茶缸。他的茶缸被整个染成了黄褐色,看不清原来的样子了。可细一端详,那茶缸的大小、高矮、形状显然都和我的茶缸相似,尤其在茶缸把手上方,隐隐约约现出我熟悉的“和平鸽”图形。我暗想,这人莫非与抗美援朝有关?我和他攀谈起来。他果真是一名志愿军老兵,还参加过上甘岭战役,被凝固汽油弹烧伤致残。老兵乐观豁达,特别健谈。我告诉他,我父亲也是上甘岭战役的参加者,缸子就是他送给我的。老兵说他一上车就认出了这个缸子,并马上像对待战友一样,举起自己的缸子和我干杯。一路上,老兵没有给我和乘客们讲战争的残酷情景,也没有讲自己英勇的战斗经历,只讲了几个他在朝鲜经历的小故事,那真实生动的情节深深感染了大家。
⑧火车开始减速,内江车站就要到了。此时,这位志愿军老兵的坚韧、乐观已深深地打动了我。眼看就要分离,心中依依不舍,我突然想为他做点什么。我双手捧起我的茶缸,对老兵说:“如果您不介意,这缸子留给您。”老兵诧异地问:“你舍得吗?那你用啥子?”我说:“您连命都舍得,我还有啥舍不得的?再说,我们部队配发了茶缸,有的用。”“哦,那就谢谢你了。”老兵没再推辞,接过茶缸说:“老家县里博物馆多次向我征集过这个缸子,我没舍得,这回可以考虑把它捐出去了。”车停了,我起身紧握了一下他那满是疤痕的双手,告别下车。
⑨站在月台上,我注视着窗口为老兵送行。B.他用袖子擦去车窗上的雾水,颤抖着半站立起身,左手举起茶缸,右手挥了挥,向我致意。那茶缸上“赠给最可爱的人”几个红字,真真切切,分外耀眼。火车开动了,那张朴实的笑脸渐渐远去,我在心中真诚地为这位志愿军老兵祝福,同时我也很庆幸,这个茶缸真正回到了“最可爱的人”身边。
【1】本文围绕“一个茶缸”讲述了许多有关的事情。请你将横线内容补充完整。
上小学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中学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大学后,茶缸陪着我重走长征路和深入农村生活;
大学期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以后,我在火车上偶遇一位志愿军老兵,将茶缸送给了他。
【2】文中两处画线语句都是对人物的描写,请你简要分析它们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3】阅读后,有同学对文章结尾处“我”将形影不离的茶缸送给了志愿军老兵感到不解。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这个结尾的理解。
14、阅读《世上最温暖的花》,完成小题。
世上最温暖的花
①儿时的家乡,到处种的都是棉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开出一地的明朗,温馨着大地和农人的心。春天,刚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人们就开始不停地忙碌了。记忆中,母亲好像天天泡在棉田里,双手染满了棉叶的颜色,衣裤鞋子沾满泥水,全身上下都带着棉田里特有的气息。
②在盛夏的热风中,棉花很快就长成了茂密的灌木林,等到棉花开花时,棉田里则是另一番景象。棉花的花儿美如蝶翅,颜色不一,红的,白的,娇艳柔嫩。有趣的是每一朵花的底部都包裹着一个棉桃,初如豌豆,逐日渐长,直至变成一个硕大的桃子形状,那花儿才黯然谢去。等到了秋天,棉桃绽开,白色的橘瓣一样的果肉呈现眼前时,那才是真正的开花了,是它一生丰厚的积蓄在展示。
③最喜欢那满田的棉桃吐蕊了,放眼望去,似乎是天上的云不小心走失了,一下子掉进棉花地一样。等大多数花朵全白了,母亲带着我一起去摘棉花。棉田里,母亲头裹方巾腰系棉兜,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瓣,一捏,就将一朵棉花收进棉兜里。母亲的神情专注,动作娴熟,腰间的布兜也越来越鼓,看上去宛若幸福的孕妇,通体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④刚摘的棉花是潮湿的,还要在灿烂的晴天暴晒两日。它们薄薄地摊开来,像天上的朵朵白云落到门前。有时候我也会帮忙翻晒,让每一点棉絮都尽情吸收阳光的味道和温暖,棉花的清香也会混合着一股湿漉漉的水汽时不时地撩着鼻翼。等忙完一阵后,母亲会瞅个时间,忙着弹棉花、套棉被、缝棉衣、做棉鞋。柔韧的棉裹起秋阳的味道,母亲的手掖了又掖,拍了又拍,看着平坦温厚的棉被和胖嘟嘟的棉衣,她的心里好像就有了着落。
⑤母亲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寒冷,留下了温暖。穿着母亲做的棉衣,哪怕是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里,依然温暖而又幸福。等我有了女儿后,每到冬天女儿都会穿着母亲做的小碎花棉裤棉袄,不罩外衣,中式的棉袄有些溜肩,使女孩子看上去清秀而娇好,一张小脸反而生动起来。
⑥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棉不断,母爱不断,温暖不止。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只要有了棉,就有了温暖,就有了热度。
(摘自《思维与智慧》)
【1】下列词语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气息 B.棉衣 C.翻晒 D.秋阳
【2】结合文意,写出第④段加点词语“有了着落”的含义。
柔韧的棉裹起秋阳的味道,母亲的手掖了又掖,拍了又拍,看着平坦温厚的棉被和胖嘟嘟的棉衣,她的心里好像就有了着落。
【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进行赏析。
最喜欢那满田的棉桃吐蕊了,放眼望去,似乎是天上的云不小心走失了,一下子掉进棉花地一样。
【4】请结合全文,理解题目“世上最温暖的花”的含义。
15、根据要求作文。
这是一个拍照的年代。一张照片,可以记录伟人的挥手瞬间;也可以留下孩子的纯真笑脸。一张照片,是友情的证明,是亲情的温馨,是旧时美好的回忆,也许也是一段痛苦的经历。每一张照片背后都会有一个故事。
请以“照片”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字数不少于600字;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