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韩愈,世称“韩昌黎”,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B.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他与老子被后人合称为“老庄”。
C.《礼记》,战国至秦汉时期道家学说的汇编,相传是西汉年间的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文学大家,他的诗取材广泛,形式多样,通俗易懂。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感慨 匍匐 漠不关心
B.废墟 惊讶 刨根问底
C.叮嘱 热忱 拈轻怕重
D.怂勇 突兀 神采亦亦
3、选出有语病的一句( )
A.最近涌现出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短篇小说,人们争相阅读。
B.从此,她满脸愁容有时竟也露出笑容来。
C.夜风吹来,密匝匝的树枝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响声。
D.高大的梧桐树像哨兵似的守护在公路两旁。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拍摄(shè) 震悚(sǔn) 妥帖(tiē) 天涯海角(yá)
B.俯瞰(kàn) 竹篾(miè) 疲惫(bèi) 仙露琼浆(jiāng)
C.矜持(jīn) 咀嚼(jué) 修葺(jí) 姗姗来迟(shān)
D.粗拙(zhuó) 炽热(chì) 譬如(pì) 锲而不舍(qiè)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竺可桢,我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标题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浅显易懂,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B.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他的很多作品都涉及科学领域,因此,他也是这方面的“大腕儿”作家。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D.《小石潭记》《核舟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出自“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6、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昨天他刚被辞退,今天又摔破了头,真是祸不单行。
B.人在年少时往往血气方刚,做事缺乏周密的考虑。
C.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里,住着一对世纪老人,两人并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却相濡以沫度过了83个春秋。
D.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7、下列作品、作家、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壶口瀑布》——梁衡——《梁衡文集》
B.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马丽华——《藏北游历》
C. 《登勃朗峰》——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D. 《一滴水经过丽江》——阿来——《课堂内外》
8、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 蕃:多
B.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C.不蔓不枝 蔓:藤蔓
D.陶后鲜有闻 鲜: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虚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水陆草木之花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何陋之有
④友人惭,下车引之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菊、莲、牡丹就在其中。
B.晋代陶渊明独爱菊花,因为他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逸者,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C.作者唯独喜爱莲花,他认为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美好,寄寓了他的人生追求。
D.世人大多喜爱牡丹,表现了世人对名利、富贵等的追求,流露出作者的鄙视之情。
【4】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古诗阅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这首元曲的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写的是黄昏之景。
【2】有人说,“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温馨恬静的景象,与全诗情感不合。请谈谈你的看法。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但是一会儿天暗了,万lài俱寂,突然一阵大雷雨袭来,夹着倾盆大雨和两声惊天动地的霹雳。大雷雨之后,出现了一幅使我难忘的景色:雷雨一会儿就过去了,天上① 着一色灰云,晦暗、苍白、阴霾的暮色忽然② 到大地上,仿佛③ 着一重严密的灰色纱幕;雨点轻柔而均匀地洒落在树叶上,紫红色的闪电一次又一次地划破铅灰色的天空,远处的隆隆雷声像汹涌澎湃的海涛余波,不断滚滚传来。在这阴森森的氛围中,蓦然间一只夜莺在我窗前的一株枫树上鸣啭起来!在雨中,在闪电中,在隆隆的雷声中,夜莺啼叫得像是一只清脆的银铃,它歌唱得如醉如痴,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这样美的声音。它的歌声在那时而铅灰,时而艳紫的天空的烘托下像一道灿烂的银光在闪闪辉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万lài( )俱寂 阴霾( ) 一重( )
(2)从下面所给的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入文段空缺处。
降临 垂挂 密布
(3)把下面的陈述句变换为问句形式。
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这样美的声音。
(4)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 、 、 的修辞手法。
11、请根据给出的诗句或解释,默写古诗词:
①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②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④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⑤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⑥《夜上受降城闻笛》描绘边塞月色的独特景色,借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读《论语》,学做人。“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_”教会了我们要正确对待荣华富贵,不贪不义之财:“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教导我们人不可不立志。
12、阅读名著选段
选段一:
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A)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B)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选段二:
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
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1)选文中“A”“B”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3)联系整部作品,理解“为了冲破这铁环”中“铁环”的含义并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程中一次冲破“铁环”的经历。
(4)保尔在修铁道工地被疾病击倒后,作为人物B作为党代表来到工地视察,他马上得到这样的结论:“这里的青年都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请问“这样炼成”具体指什么?
1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作者写“我”牵连不断地拔何首乌,是由于( )
A.作者小时候有迷信思想 B.“我”小时候天真、好奇
C.何首乌是上好的中药材 D.告诉读者成仙的方法
【2】对这段话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写了百草园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妙趣横生。
B.文段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突出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
C.文段从多方面多角度写了百草园,色彩鲜明。
D.文段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百草园,生动形象。
【3】在泥墙根一带可以做哪些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4、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宁踏上顶级时装周秀场,显眼的汉字和黄红配色,加上浓厚的中国风设计,使李宁的旧形象被打破了;在美妆领域,老字号百雀羚紧跟步伐实现年轻化转变,尤其是和故宫文创等开启了跨界营销,实现了完美转型。那些你曾经瞧不上的国货,现在深受年轻消费者的追捧。
国潮符合东方美学和传统文化传承的特征,加之产品更加贴近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和需求,既投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展现当下民族自豪感。从设计、性价比到情感价值的展现,都吸引了新一代年轻人。同时,渠道的多元化和碎片化都为国潮的流行加速。随着各大视频、消费平台的崛起,“种草”“拔草”成了年轻人新的消费模式,也让国货消费变得无处不在。
与上一代相比,Z世代(1995~2009年出生的人)人群更习惯于借助互联网了解这个世界,接触和体验其他文化。相比于一成不变,他们喜欢新鲜、有趣的文化体验。相关数据显示:20~29岁年龄段用户最关注国产品牌,其中最大的消费人群是95后,消费额占比达到25.8%以上。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10月28日,有删改)
【材料二】
国潮产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可是,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国潮产品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仍然是浅层次的,往往重其表而轻其里。一些品牌对于国潮的理解还停留在龙凤、图腾、繁体字上,甚至从古代随意挑选一个物件并将其化作具体“符号”印在服饰上,再染上年画风格的配色,就为自己打出国潮的噱头。这些附庸风雅的产品根本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国潮产品。
国潮不是一种简单的包装,而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深度融合。国潮产品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需要在对传统文化认知、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度提炼萃取。毫无疑问,国潮产品的流行很大程度上缘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寻根热情。从文化的现代化演进来看,国潮产品厚植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活泼的时代性。如果把传统文化当作创造经济价值的手段,把国潮产品生产等同于一般的工业化制造,那就矮化了国潮的社会价值与精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9月22日,有删改)
【材料三】
从春节的《唐宫夜宴》、端午的《洛神水赋》,到七夕的《龙门金刚》、中秋的《墨舞中秋》……河南卫视7期“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不仅收获了数十亿流量,在豆瓣等评分网站上更是屡获高分,叫好又叫座。
这家之前并没有太大存在感的二线卫视,在2021年直冲顶流,究竟有何秘籍?
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年轻人产生共鸣和共情,是团队在创作‘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过程中,一直在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以《龙门金刚》为例,总导演路红莉说:“这个节目的基本舞蹈语汇是我们从龙门石窟金刚的石刻上查到的,有据可依。但是舞蹈的编排,包括音乐,就是现代风格的,符合当下的审美潮流。”
为展现龙门石窟金刚形象,《龙门金刚》首先在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实景拍摄,而后调动AR、360度拍摄手法、“子弹时间”等科技手段,扩充想象力和时空,如突出飞天的舞姿等,提升题材本身赋予节目的浪漫气质。
同时,在互动性的传播大趋势下,河南卫视主动挺进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主流社交平台,并加强了商业平台的内容发布频率和互动交流力度。
(选自《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10月,有删改)
【材料四】
你觉得“国潮”元素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选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10月21日)
【1】依据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老字号百雀羚完美转型的原因之一,得益于其和故宫文创等开启了跨界营销,开发品牌联名产品,形成了一股国潮风。
B.国潮产品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不能只是对产品进行一种简单的包装,而是应对传统文化进行进一步的提炼和萃取。
C.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叫好又叫座,原因之一是创作团队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和当代年轻人产生共情共鸣问题的深入研究。
D.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超一半受访者希望国潮元素出现在大众艺术文化产品、老字号的创意再生和传统IP的文创周边产品中。
【2】材料二中画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材料三中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受年轻人追捧的原因是什么?以《龙门金刚》为例,结合材料一、二具体分析。
【4】今夏,河南遭遇大暴雨,身处困境的鸿星尔克(国产运动品牌)默默向灾区捐赠5000万元物资。热心网友们被这一善举感动,冲进鸿星尔克直播间和门店疯狂购买。但也有人吐槽它的产品设计土气,跟不上年轻人的时尚。请结合以上材料,给鸿星尔克支招,助其成为国潮产品。
15、请以“ 的幸福”为题,写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关于人物的词语,如:老师、姥姥、同桌、煎饼摊主阿姨等,使题目完整;②要有明确的中心、合理的顺序、恰当的详略;③不少于 500 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