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北京买来的礼物。
B.看到同志们的认真负责,我深受教育。
C.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
A.年节将近,民众纷纷采办年货,摩肩接踵的人群把整条街挤得水泄不通。
B.卢沟桥上的那些石头狮子雕刻得惟妙惟肖,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观看。
C.期末考试之前,老师要求我们遵守考试纪律,做一个坦荡如砥的人。
D.走过街巷,破落之景让人触目伤怀,步履沉重。
3、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滞笨(zhì) 屏障 深恶痛疾(wù) 语无伦次
B.吞噬(shì) 取缔 锲而不舍(qì) 妇儒皆知
C.迸溅(bìng) 斑斓 气冲斗牛(dǒu) 仙露琼桨
D.殷红(yīn) 妥贴 鲜为人知(xiǎn) 姗姗来迟
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怪诞不经 由然而生 沾轻怕重 咄咄逼人
B.恍然大悟 花枝招展 参差不齐 人迹罕至
C.骇人听闻 迫不及待 小心翼翼 眉开眼笑
D.畏罪潜逃 刨根问底 神通广大 神采奕奕
5、(题文)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选聘(pìn) 挚友(zhì) 燕然勒功(yàn)
B. 亵渎(xiè) 卓越(zhuō) 心不在焉(yān)
C. 诧异(chà) 震悚(sǒnɡ) 颠沛流离(pèi)
D. 字帖(tiě) 商酌(zhuó) 锲而不舍(qiè)
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在家”和“他在黑板上写字”中的“在”词性相同,都是介词,连接前后两句的“和”字属于连词。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C.长妈妈是鲁迅先生儿时的保姆,鲁迅对其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D.“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这是一个排比句。
7、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B. 八年后记者重访地震重灾区,只见居民住宅鳞次栉比,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处处呈现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
C. 小明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废寝忘食。
D. 李老师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真是处心积虑。
8、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
A.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B.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C.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D.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颓然乎其间者 岈然洼然 B.泉香而酒洌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C.是日更定矣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D.缘溪行 缘染溪
【3】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第一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描写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先写滁人之游,接着写太守设宴,众宾宴饮之乐。最后写太守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所以“滁人游”是四幅图的基础与核心。
B.(甲)文以“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体现儒家的传统思想。
C.(乙)文一开始,作者就表明了被贬后的忧惧、苦闷心情,这与游山玩水的赏心乐事恰成鲜明对比,给“山水之乐”定下了一个悲凉情调。
D.(乙)文作者欲写昔日未见西山,先写昔日得见诸山,然后笔锋一转,写西山之游,既是昔日游遍诸山的继续,又是一系列新的宴游的开始。紧扣“始得”,前后照应,匠心独具。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5】甲乙两文都是游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分别指出。
9、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偶 题
朱 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
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1】【1】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
【2】【2】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 “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 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D. 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10、七(1)班开展“文明出行”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同学们发现市民闯红灯现象时有发生。你们小组对市民闯红灯的原因进行了调查、梳理(见下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向同学们进行介绍。(请注意条理和主次)
闯红灯原因 | 有急事 | 看到没有车 | 看到别人闯 | 习惯了 |
闯红灯人数 | 12 | 86 | 369 | 84 |
(2)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值勤时,一位闯红灯的大叔不服交警的劝阻和处罚,还掏出一张100元钞票对交警说:“不用找了,我再闯50块钱的。”你将如何对其进行规劝?
11、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① ,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③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 ,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⑤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 》)
⑥ ,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⑦欲将轻骑逐, 。(卢纶《塞下曲》)
⑧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安静点儿!”一个声音叫道;说话的不是米勒小姐,而是一位高级教师,一个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的人,衣服穿得很漂亮,但脸色有些阴沉。她坐在桌子的一边,坐在另一张桌子旁边的是一个比较健壮的女士。我想找头天晚上看见的那位小姐,却没找到,看不见她。米勒小姐坐在我那张桌子的另一边。一位看上去像个外国人的古怪的老太太坐在另一张桌子的旁边,后来我才知道,她是法语教师。做了一个很长的祷告,唱了一首赞美诗;随后,一个仆人给教师们端来了茶点,早饭就开始了。
【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_____(作者)写的长篇小说的《_____》
【2】这篇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1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生物的“技术”
信鸽为什么能够准确无误地回归老家?虽然信鸽为人们服务已历时二千余年,但是人们直到最近才能开 回答这个问题。
前不久,有一个外国科学家带着五只鸽子,到离家很远的地方放飞,它们都准确地回了家。后来,这位科学家在每一只鸽子的翅膀下系上一小块磁石。到同一地点去放飞,结果五只鸽子只有一只飞回了家,其余的都没有能够飞回来。这个实验说明,鸽子【甲】能够从陌生的地方飞回来,是【乙】它是依靠地球磁场的磁力线来定向的,【丙】在它的翅膀下系上一块磁石,扰乱了它对地球磁场“感觉”,以致迷失了方向。【丁】原来鸽子竟是一位掌握地球磁场的飞行家,它掌握了这种“技术”,因而赢得了“信使”的美名。
其实,在自然界中掌握物理技术的生物不在少数。
我国云南省的大理,有一个蝴蝶泉,相传每年四月二十五日,总有数不清的蝴蝶从四面八方前来聚会,构成一幅奇妙绚丽的图景。这样多的蝴蝶,为什么能够聚在一起?据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蝴蝶之间是通过无线电联系的,蝴蝶头部的一对触角就是天线。蝴蝶放出的电磁波,能传播得很远,它的同类用触角收到这“无线电话”以后,就会确定对方在什么地方,而前去聚会。
蝙蝠的体内有超声波发射器(甲)超声波,用来(乙)周围空间,(丙)被探索物的方向和距离,(丁)出它是什么。这种超声波发射器的灵敏度和可靠度,超过人类目前能够制造同类仪器。蝙蝠喜欢捕食夜蛾,但是夜蛾却时常能逃避它的袭击,因为夜蛾身上装有微弱的超声波接收器,能够接收到蝙蝠发射的超声波。
响尾蛇能感觉到红外线的辐射。某些深海的鱼类好像一架精确的电压、电流计,灵敏度几乎达到几亿分之一安培。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各种生物所掌握的“技术”奥秘。“仿生学”这门新兴的科学就这样诞生了。
人们已经开始记录鱼类和鸟兽发出的超声波,在捕鱼和狩猎时,把超声波放出来,使鱼和鸟兽自投罗网。发送使鸟类惊恐的超声波的器具,目前已经出现在飞机场上,用以吓走干扰飞行的鸟群,也可以用来代替“稻草人”惊吓害鸟,守卫果实和庄稼。人们从各种生物的磁学、电学、超声波、无线电通讯等“装置”中,将能找到进一步提高人类制造的同类装置的灵敏度和可靠度,找到减少能量消耗和缩小体积的途径。大自然为我们的科学研究作了多么好的安排!
【1】在第二段的【甲】【乙】【丙】【丁】处填入最恰当的一项虚词。( )
A.所以 因为 只有 才
B.所以 因为 一旦 就
C.如果 由于 只要 就
D.如果 由于 只有 才
【2】第二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三种?
【3】第三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大理蝴蝶泉,相传每年四月二十五日,总有数不清的蝴蝶从四面八方前来聚会,这是为什么?
【5】在第五段的(甲)(乙)(丙)(丁)处填入最恰当的一项动词( )。
A. 发射 摸清 确定 辨别
B.放射 确定 辨别 探索
C.发射 探索 确定 辨别
D.放射 辨别 探索 确定
【6】本文在介绍生物的“技术”时,举了哪些例子?
14、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蓝色的老宅
⑴某日,一只猫在屋脊上行走。猫的脚步,该是有多么轻巧。但还是有一片蓝瓦被它踩落下来,“啪”地落地了。这片几百年前的手工制品慢镜头般地悠然而下,在檐下锃亮的红色地砖上悄悄地一响,原地碎成一朵蓝菊的模样。
⑵母亲的老宅,原先是处庙宇,始建年代已不可考。老宅由神庙到民宅,实属降格,其改动当然也不小。小时候懵懂,见把旧房子一点一点改造得贴近现代和流行,每次都高兴得欢呼雀跃。人到中年,心情却渐渐不同。我开始痛惜它仅余的原物:墙和瓦顶。
⑶墙是青砖所砌,顶为蓝瓦所覆。砖和瓦都细密有序,暗含着无声的语言。人若沉下心来,可以听得到老宅在时间深处的低唱。
⑷清明未到的时候,雨已经开始下了。大大小小的雨点斜刷在砖墙上,像遇墙而入的精灵,只在墙面上留下不规则的细碎湿点如一块蓝印花布的模样,最终,整面墙全湿了,变出一种簇新的深蓝,却始终不见水流顺墙而下,我想这古物该是有多么干渴呢。但是,它又是有生命的。喝饱了水,就可以变回年轻变出鲜艳,这却是人的生命办不到的。
⑸瓦顶就更加耐人寻味。
⑹晴好的日子,蓝瓦哑默静悄且凝滞不动,浮头托着一朵一朵皎白的轻云,如同鱼群在电视画面里一个静止的截图。而一到雨季,银亮的水珠在瓦面上蹦跳碰撞不止,整个瓦顶上如同开了锅似的白汽弥漫,呈现出十足动感,仿佛那湿漉漉的瓦变成蓝鱼游动起来了。
⑺屋脊上还或蹲或坐着些活泼的小兽。除了脸朝外盘踞在屋脊两端的我知道叫“鸱吻”之外,别的我并不能识。传说鸱吻是龙之九子之一,喜欢四处观望,同时兼有行雨防火之能,古建筑多为土木结构,最是怕火,所以特地请它来这里坐镇。庙宇远高于民宅,鸱吻坐于屋脊两端,一者有消防之用,二者能遂其远望之愿。而我觉得:它还看守着这些蓝色的鱼,使其各安其份不得随意行动,所以这处由庙而宅的古建筑才得以几百年流传。南朝四百八十寺,能有几座传到今?损毁的原因,多因火:天火或者战火。而这座蓝色的老宅却安然穿越几百年时空,从未遭受过火厄。我感激这静坐守护的鸱吻。
⑻中国古人崇尚俭朴。除了顶尖的贵族阶层和少数名寺之外,民间建筑不用五颜六色的琉璃瓦,老宅也不例外。它的前身虽是庙宇,但是除了体量轩敞之外,通体青砖蓝瓦,色调朴素而优雅,绝无艳俗浮华。我们兄妹小的时候,常常在这廊檐下端碗吃饭。这里冬暖夏凉,遮风挡雨,又对着满院子异香扑鼻的花草,是最好不过的餐厅,下雨的时候无处可去,它甚至容得下我们的追逐嬉闹。而今,兄妹四人各自成家立业,有如飞鸟离开了这蓝色的古宅,父亲也于九年前撒手人寰,偌大的宅子里,就剩了母亲一人。
⑼母亲经常搬一把椅子在廊檐下静坐。灰白的头发和慈爱的神情使我觉得:她已经与这处古宅融为了一体。宅子太老了,偶有滴漏。曾经有人提议:把它的房顶揭了,做一个新顶子吧。母亲断然拒绝了。
⑽母亲近年有点耳背,蓝瓦落地的声音她没有理会。我赶忙悄悄地把几块花瓣似的瓦片拾起来,拿报纸一包。匆忙之间我瞥见,这不是房顶上普通的瓦,是檐口的“瓦当”,桃形,上有美丽的云纹。心里不由得一呆,又一痛。瓦便与人一般,身份贵贱各不同。众生虽都有一命,草民去了无声无息,科学家艺术家凋零则会引得嗟声如潮,手握乾坤的大人物去世,尚且要昭告天下、降半旗什么的。这偌大的屋顶,瓦片无计其数,檐口的瓦当却就这么有数的几枚,这损失,难以形容,何况我又不能告诉人,别人听了莫名其妙,母亲听了心痛难忍。那么这个悲痛,只有我一人来当。
⑾也不能怨那只闯祸的猫。只要鸱吻允许,它当然可以在瓦顶上行走。瓦当的跌落,应该是天意。
⑿抬眼打量这蓝色的老宅,檐口缺了一个瓦当,似乎人掉了一颗牙齿,痛不痛的不说,多少有碍美观。老宅却是神色自若,一副风过水无痕的安然。母亲在屋里睡着了,也是平静的鼻息。生命在流逝,在我们的不经意间。
⒀打开报纸再看这瓦当残片,见它的断茬处竟是一线惊艳的土蓝,同时闻到远古泥土的气息,清晰地传来。
(注释)瓦当: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起到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1】作者说老宅是蓝色的,依据选文,说说“我”从老宅的蓝色里获得了哪些感受?
【2】第⑴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章第⑹段画线句子所用的比喻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4】阅读第⑿段加线句子,结合全文,说说老宅为什么能安然地面对这一切?
15、阅读以下文字材料,完成作文。
一粒种子顶开岩石,破土而出,表现的是坚韧不屈、生机勃勃的力量;一位老师投来关怀的一瞥,是激励你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力量。力量有时是一句话,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它给你带来无穷的勇气;力量有时是一本书,当你困惑彷徨是,它会拨开你心灵的迷雾;力量也可以是长辈的一次批评,妈妈的一个电话,父亲的一根白发,同桌的一张卡片,邻居的一声问候……
请以“力量”为话题,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1)把题目写在横线上,然后作文。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人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