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单元课文中那些_______描写令人记忆深刻:《慈母情深》中“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________;《父爱之舟》中逛庙会时父亲给“我”买________,回家后为“我”做________,虽然贫困限制了父亲能提供的物质条件,却丝毫没有减少他对孩子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不管是来自母亲的________,还是来自父亲的________,都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
2.诸葛亮用“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淡泊名利,要有远大的志向。
3.爷爷总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但还是要勤俭节约,‘一粥一饭,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
2、填空。
A.辛弃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雨与清幽的夜色、恬静的气氛和朴素的乡土气息相契合,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B.《七律·长征》中描写取得长征胜利后无比喜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书湖阴先生壁》中通过对景致的描写烘托了庭院主人的勤劳和志趣高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请写出两句你课外积累的表现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领略汉字风采”知识竞赛。
(1)“字之初,本为画”,最初的字就是像画画儿那样造出来的——“依葫芦画瓢”就行了,这样造字的方法就叫作“象形”。你能猜出下面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字吗?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2)“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礼记·中庸》),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后,我国有了最早的统一文字,这种文字是___________。
4、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悬崖(______)(______) 碧空如(______) 可见一(______) 波(______)起伏
水落(______)(______) 百折不(______) 狂风(______)号 (______)不安席
(1)黄河以她粗犷雄伟、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自然品格,孕育出中华民族(______)、勇往直前的伟大品格
(2)(______)的海面上,一只远洋货轮正乘风破浪,全速前进。
(3)一场暴雨刚刚过去,(______),东方的天空架起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5、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味(_____)长 (_____)然(_____)物 (_____) (____)乐道
(_____)空(_____)洗 (_____)落(_____)出 (_____)(_____)匆匆
6、阅读诗词,完成下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
A.首联中的“岱宗”是泰山的别名。 B.颔联“割”字写出了泰山的绵长。
C.颈联描写归鸟,交代了时已薄暮。 D.尾联描写了诗人登上山巅之所见。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课外阅读。
自 嘲
鲁 迅
运交华盖①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②中流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④,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①华盖: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②泛:漂浮。③中流:河中。④成一统:意思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1】“运交华盖”是指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表现鲁迅先生革命立场的句子。
【3】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欲何求”“未敢”是说当时的文人都很胆小,不敢说话。(____)
(2)“闹市”喻指敌人猖獗跋扈、横行霸道的地方。“中流”指水深、急的地方。这联用象征的手法,讲形势非常险恶。(____)
(3)最后两句诗说明作者出于无奈,只好躲进自家的小楼,不再关心政治。(____)
(4)鲁迅自嘲就是戏嘲自己的遭遇,戏嘲自己的境况,也戏嘲敌人对自己的种种迫害。(____)
(5)“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志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诗不仅意味深长,而且形象鲜明。(____)
8、阅读鲁迅的《自嘲》,完成练习。
自 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①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②。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①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②孺子牛: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嬉戏,装牛趴在地上,让儿子骑在背上。这里比喻为人民大众服务。
【1】根据意思写诗句。
(1)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自嘲》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华盖,指像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这里指好的运气。
B.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诗人在检讨、回顾、剖析了自己过去的人生观、战斗姿态后表示对目前情况的自剖、自嘲。
C.诗中这些自嘲中的矛盾、悲哀和伤痛包含着一位伟大人物严于审视自己的自谦、自叹。
【3】对待敌人时,我们应该“_________”;对待人民时,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选择诗句填空)
9、阅读与理解。
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我因特有的珍稀动物。我国古籍中把大熊猫称为“貘”。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思是“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貌相似于猫”。
大熊猫体急丰满,四肢粗壮,尾巴短秃,毛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就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驯,给人以优雅、活泼的感受。
大熊猫分布地域十分狭窄,仅见于我国四川省的岷山、邛崃山和大小凉山,甘肃省的南缘和陕西省秦岭南麓等海拔2000——3500米的山上。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季和春季多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无论晴好阴雨,大熊猫都没有固定的粞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
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千克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千克,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二,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需两年左右时间。
大熊猫( )珍贵,( )它不仅体态可爱,数量稀少,而且是有着约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
【1】在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比较第二自然段和《辞海》中对大熊猫的说明,完成下面表格。
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0.66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
语段 | 说明的内容 | 语言特点 | 表达效果 |
短文第二自然段 | _______ | ______ | ______ |
《辞海》片断 | 平实简洁 | _______ |
【3】读短文第四自然段,按要求作批注。
(1)本段的结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点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短文第五自然段画“ ”的句子,这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香 山 看 叶
郑云云
站在幽静的山谷里,仰头望树,不见红叶。
阳光应当在山外什么地方朗朗照着。那里游人一定如织,红叶也应灿烂如花。正是好秋天气,阳光和游人,谁肯辜负红叶之美?
然而还是这里好,我喜欢这无人的山谷。真要看叶,哪能在热闹的去处?树儿本是世界上最淡泊平和的物种,而我们是人类中甘愿孤独的一群。唯有在静默中的彼此凝望,才能互相明察各自的蜕变。
秋风吹起,很凉很凉,是第几阵秋风?想不分明。只是身上的感觉超常敏锐起来。自知我在看叶,叶亦在看我,举手投足之间,都仿佛在叶无言的包围中。其实,我是知道树的心思都在叶里了。那是树的眼睛。树木用它们望着四季轮回,望着世间万象,望着风雨晨露、日升日落,望着一群又一群灰喜鹊在夕阳下归巢。此时此刻,也在好奇地望着一个女人躲开人群,静静地伫立在它们面前。
山谷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每一片叶如今又成了它的手掌,成千上万的树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我望树,树亦望我。蓝天若水,红叶如鱼。我听见有金属的音响,一阵阵穿越了山林。
1.给文中画“ ”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意。
2.作者为什么要到幽静的山谷看红叶,而不在山外热闹的地方看红叶?
3.第5自然段中,作者实际看到的景物是 ,联想到的是 。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1、课外阅读。
村庄唢呐咏叹调
在村里,奎三叔是很有威望的人,这种威望,很大程度上缘于他是村里最好的唢呐手——是“最好”,而不是“之一”,有多好?有人夸张地说,他的唢呐能使花溅泪、鸟惊心。鸟有没有惊心,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能让我惊心。奎三叔吹唢呐是祖传的,到他这一代是第七代。村里谁家有了红白事,就将奎三叔请去,他吹唢呐不收钱,主家只是管一顿酒,完事后奉上一条烟就行。
在红事上,奎三叔的一把唢呐吹得风生水起。婚娶的人家热热闹间,大红的对联贴起来,人们进进出出,忙并喜悦着,村庄不大,都沾亲带故的,一家的喜事,是大家的喜事,都来帮忙,分工明确,迎客的、炒菜的、端菜的、搬桌椅的、打杂的……各担其青,井然有序。奎三叔别的不忙,只吹他的唢呐。很多孩子围着他,嬉闹着。他用唢呐模仿各种鸟叫,惟妙惟肖,像是一只只鸟藏在了他的唢呐里。新娘子接来后,他的唢呐吹得更响了。《百鸟朝凤》《抬花轿》……一曲接一曲。这唢呐声,像一尾快乐的鱼,游动在村里的大街小巷、村里村外的田野上空,山听了含情,水听了含笑,路上奔跑的狗听了,会停下来朝空中多汪汪几声,喜鹊听了,喳喳得更欢。
老人们听了,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山村从此多了一个媳妇,她在这里扎下根来,与与村里的一个小伙子一起,栽下一柱新的炊烟,将山村本来就悠长的日子,抻得更长。
在白事上,奎三叔的唢呐低沉,声声带泪。办丧事的人家,院外墙上贴着白纸,上面三个字“当大事”,是的,这是逝者最后的一件大事了。逝者家人着素服,鸣鸣咽咽,哭得无比伤心。村里人都来为逝者送行。从此,村庄再无此人,世间再无此人。他或她,将归于一生劳作的泥土,如田野上的一棵草,寂寂然活过,又寂寂然逝去,来和去都无声无息。奎三叔的唢呐呜咽,怆然,让悲者更悲,让病者更痛,即使是一个路人听了,也会心生酸涩。这是给逝者的最好的安魂曲。
在奎三叔的唢呐声里,来的来着,去的去着。在村庄生态的天平上,红事和白事,是两颗质量差不多的砝码。
如今,我早已离开了村庄,在城市里定居下来。奎三叔也老了,把唢呐传给了他的儿子,他的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唢呐吹得行云流水。
唢呐声声,那是吹给村庄的咏叹调。在这咏叹调里,村庄矗立成岁月原野上的一棵老树,一些树叶新生着,而同时一些树叶掉落着。村庄,就这样永远苍老且年轻着。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
行云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_
【2】奎三叔的唢呐声音变化多样,红事时,喷呐声__________;白事时,喷呐声____________。
【3】文章题目为“村庄唢呐咏叹调”中“咏”的是___________,“叹”的是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奎三叔在村里的威望很高,这全因为他是村里最好的唢呐手。
B.奎三叔喜爱吹喷呐,红白事时人们请他去,不收钱,表现了奎三叔善良淳朴的品质。
C.“从此,村庄再无此人,世间再无此人。”一种悲凉的情感透过字里行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D.在村子的红白事里,村民们共欢喜共悲伤,淳朴的民风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12、课外阅读。
一碗水
看见她是一天中午外婆在厨房做饭时,暑假回乡度假的我正在院子里闲来逗猫。
她进来了。我打量着她,一双不合脚的山地鞋上满是泥巴,袜子蜷缩着贴在细弱的脚腕上,腿上没有一处是完好的,大大小小全是蚊虫叮咬的伤疤,足以让人头皮发麻。不合身的裤腿挽到了大腿根,腰间还别着一根黑麻绳,大概是腰带吧。再看那满头黑白相间的枯发,头发后还绾①着一个婴儿拳头大小的发髻,发间的卡子已经生了红锈;脸则像秋刀割过的麦地,只剩下沟壑②纵横。我下意识地从自己原来待的地方往后站了站。
她对我笑了笑,眼神里有点怯懦。人就是这种奇怪的动物,越是当别人尊重自己时,越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我就是其中之一。看着自己整洁有型的外衣,想着自己在她面前风雅、矜持的形象,我有点儿沾沾自喜。
我对外婆说:“有人来了。”外婆探头看了一眼,笑着呜呀呜呀地指手画脚,她也呜呀呜呀地比划着。我被这阵势弄晕了头脑,不解地问:“这谁呀?”
“是个远方的亲戚,是个哑巴,这是走不动了,讨碗水喝。去,拿个碗,给她弄点水喝吧。”
我惊愕地站在那里:“用咱们吃饭的碗?”
外婆手里的厨具叮当作响:“那有啥。”
我万分不情愿。但碍于外婆,我还是从厨房拿了个碗,走到井前准备给她提水。她伸手接过碗,呜呀呜呀和我点头哈腰。当我弯下腰把水从井里提出来时,她没有直接取水喝,而是先把碗洗了洗,然后才咕咚咕咚喝水。她竟然要洗一洗我们的碗!说起来好像夸张,但我当时真的被震住了。
我有点呆了,不知心里是何滋味。是啊,我在都市的地铁看到乞讨的人,儿时的恻隐③之心都已经麻木了;街头看见歌手卖力演唱,曾经支持鼓励的热情都已经消退了。我以为,我有质疑他人的权力;我以为,我有看不起他人的资格,可从此,我知道我错了。就像这位妇女,她也有爱干净的权利,也有着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接收着她呜呀呜呀的道谢,看着她善意真诚的笑容,我感到心虚。
目送她蹒跚远去的背影,外婆说:“你别看她哑巴,可特别勤劳持家,是个好女人。”我仿佛被洞悉④了内心的秘密,窘迫不安。请原谅,我是那么年轻,以致轻狂。若能与你重逢,我定会双手捧碗,发自内心地道一句:“歇歇脚,进来喝碗水吧。”
【注释】①绾(wǎn):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②壑(hè):山沟或大水坑。③恻(cè)隐: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④洞悉:很清楚地知道。
【1】文中“我惊愕地站在那里。”“我”惊愕什么?( )
A.她呜呀呜呀地到我家门前向外婆讨碗水喝。
B.外婆让“我”拿家里吃饭的碗盛水给她喝。
C.她先洗我家里的碗然后才咕咚咕咚地喝水。
D.她微笑地呜呀呜呀地向“我”和外婆道谢。
【2】文中的“她”做了件什么事,把“我”给震住了?( )
A.站到我跟前笑笑
B.走不动讨碗水喝
C.呜呀呜呀的道谢
D.先洗碗再盛水喝
【3】“我下意识地从自己原来待的地方往后站了站”表现出“我”怎样的情绪?( )
A.亲切友好
B.欣赏接纳
C.厌恶排斥
D.恐惧惊慌
【4】“我”万分不情愿拿饭碗盛水给她喝水,表现出“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
A.对外婆待她的不理解。
B.对饭碗的珍惜与爱护。
C.对饭碗盛水的做法不满。
D.对她打心眼里就看不起。
【5】“从哪些地方看出外婆对“她”很熟悉?至少举两个事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读者认为,“她”不可能做出“先洗碗后盛水喝”的举动。你同不同意这种观点?请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①年真的有味儿!特别是略上了年纪的人,说起过去的年味儿来,常常是眉飞色舞,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②年味儿是什么?离家进城几十年了,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儿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每隔两三年,我就会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一下那久违的年味儿。
③年味儿之首,自然就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味儿。在老家,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左邻右舍的娃娃,手里拿着二踢脚、麻雷子、摔炮、拉炮,变着花样放,高一声,低一声,你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硝烟味儿。随着硝烟味儿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特别是除夕夜,那鞭炮几乎要响上一夜,鞭炮味儿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
④每逢过年,各家各户都开始大量地蒸馒头时,几百家同时开火上锅,那新蒸馒头味儿也是相当有气势的。按旧俗“二十六,蒸馒头”,腊月二十六这一天,能干的主妇一大早就起来,一笼接一笼地把馒头、花卷、枣包、豆包蒸出来,然后装进篮子里,吊到梁上,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才开始再蒸新馒头。
⑤北方人说,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尤其是过年,别的东西可以没有,饺子是一定要吃的。这饺子味儿,一是肉馅的香味儿,已够肥的肉馅,还嫌不香,又倒上芝麻香油;二是葱、姜、蒜的辛辣味儿,再加上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剁馅的声音,真是有声有色有味。饺子一吃,年就算过踏实了,心里有底了。
⑥还有一种少不了的年味儿,就是写春联的墨香味儿。过年时人们三五成群,在各家门口品评春联的场景至今让我难忘。
⑦虽然离家几十年了,可是我魂牵梦绕、日思夜想的还是家乡的年味儿。
【1】短文依次写了四种年味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墨香味儿,在这四种年味儿中,_____________是略写部分。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如数家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百家同时开火上锅,那新蒸馒头味儿也是相当有气势的”,从这句话能体会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自然段中的画线语句和短文结尾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起个合适的题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除了春节,中国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也有它特别的“味道”,比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请你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写一段话,说说它有什么味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王寒冰告诉李老师:“张明折下了丁香花枝,看到我后扔到了地上。”张明(辩解 辩论)说丁香花枝本来就在地上,他没有折。
李老师捡起丁香花枝看了看,又抬头看张明——张明没背书包,低着头搓着手。
李老师想:“看来张明的确折了丁香花。他不承认,是担心我会严厉批评他。我应该了解清楚他折丁香花的动机,有针对性地给他讲道理,让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想到这里,李老师(和颜悦色 暴跳如雷)地说:“张明同学从不损坏学校的花草树木,今天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呢?能说说原因吗?”
张明抬起头,说:“我下午放学回到家,奶奶对我说,她下午路过学校,看到校园里的丁香花开了,想起了老家院子里的丁香花,很想老家。我二话没说,跑回了学校……”
李老师拍拍张明的肩头,把花递到张明手里,说:“你是个孝顺的孩子,把花拿回家给奶奶看吧。后面你陪着奶奶来学校看丁香花,但不要折丁香花了。丁香花是给大家看的,大家都应该爱护。”
张明冲李老师鞠了一躬,说:“谢谢老师,我一定照您说的做。”他又转向王寒冰,(忠诚 诚恳)地说:“对不起班长,我不该对你撒谎。今后我跟你一起保护丁香花。”
王寒冰拉着张明的手,说:“我今天说话太激动,请你原谅。”
李老师看着他俩,开心地笑了。
作者:邹士成
【1】用“╲”画出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李老师根据什么判断张明的确折了丁香花?找出有关语句,画上横线。
【3】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方法,表现出李老师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张明为什么摘丁香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老师为什么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把下面两个句子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①我们精心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②地球会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
那票据好像黄叶跳着优美的舞蹈轻轻地落到地上。
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地球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宏伟的建筑,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既然已经“绝迹”了,我怎么可能那么详尽地描述它的夜间视力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新怀疑主义”。(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这里面的价值。(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句意不变。
例如: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2)在勇敢的考察队员面前,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19、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把“说”换个词语表达,使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我的祖国。
新闻背景:从2012年1月1日至今,游客可在天安门观礼台上看升旗、到老字号里目睹传承千百年的制作工艺、在市交管部门零距离“探查”堵车的症结所在……今后,这些原本大门紧闭的旅游资源将逐步被开发出来,北京旅游也将随着整个社会资源的旅游化,迈向“大旅游”时代。
随着社会的进步,旅游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资源被开发,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话要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