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你在棚架上看瓜藤___一天可以长出几寸___你到竹子林___高梁地里听声音___在叭叭的声响里___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2.我一边想___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___戴上雨帽___又抖抖袖子___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___直到妈妈一声喊___蕾蕾___你疯啦___嫌身上没长痱子吗___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___
2、补充诗句。
(1)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_____。
(2)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
(4)_____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5)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6)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8)____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3、用一个字写出下列成语的共同点。
(1)肃然无声 悄无声息 万籁俱寂 鸦雀无声 ( )
(2)极目远眺 屏息凝视 东张西望 亲眼目睹 ( )
(3)各抒己见 议论纷纷 畅所欲言 自言自语 ( )
(4)豁然开朗 恍然大悟 茅塞顿开 灵光乍现 ( )
(5)兴高采烈 手舞足蹈 眉开眼笑 笑逐颜开 ( )
4、扩充词语。
5、积累运用。(括号里填作者)
(1)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_________。——( )
(2)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
(4)鞠躬尽瘁,__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 )
6、古诗词对比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范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给诗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打“√”。
新:(①柳叶格外清新 ②新种的柳树) 故人:(①故乡的人 ②老朋友)
【2】《送元二使安西》的后两句中“______”字表明了酒已经劝了多次,喝了多杯。“劝”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思想感情。
【3】《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__,从“______”可以看出来。《别董大》中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B.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C.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牵挂担忧的感情。
D.《别董大》情感豪迈、乐观;《送元二使安西》情感虽带惆怅,却不悲伤。
7、阅读诗歌片段内容,回答问题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根据诗意,在括号内填写适当的关联词。
有的人______活着,______他已经死了;有的人______死了,_______他还活着。
【2】本小节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含义全然不同,请将正确的理解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填序号)。
A.作者的鄙视和轻蔑 B.作者的肯定和赞美 C.作者的痛恨和咒骂 D.作者的惋惜和怀念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____________, 第二个“活”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_____________,第二个“死”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小院的夏天
邻家的葡萄藤悄悄地翻过院墙,
带须的嫩尖偷看我的小窗。
窗上的牵牛花爬上瓦檐,
太阳透过青叶在我的桌上洒下绿光。
一只蜜蜂飞进小屋嗡嗡地歌唱,
推开窗子又吹来茉莉花的清香。
【1】从这首小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我们感受到作者把动植物当作了人来写。
【2】这首诗应该用( )的语调和语速朗诵。
A.激昂、快速
B.悲伤、缓慢
C.可怜、缓慢
D.愉悦、中速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全诗通过蜜蜂、牵牛花、阳光、葡萄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构成了美丽的画面。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
C.“带须的嫩尖偷看我的小窗”和“推开窗子又吹来茉莉花的清香”两句是从视觉角度来描写的。
D.作者由窗外写到窗内,读起来很有层次感。
9、读小面的文章。
系在风琴线上的童年
(1)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经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天际,使我蓦然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
(2)不是吹,我们男孩虽未能如女孩子般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这巧夺天工的风筝!我们偷偷找来竹篾(miè),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我们把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gū lu)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他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然后用大团大团的做放线,一头儿系在风筝上,一头儿缠在一个线拐子上。
(3)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yǐ lǐ)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4)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伙伴们有的忙着给风筝纸涂上闪金光的东西,有的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风筝尾巴上,还有的……在众人羡慕的眼神和惊叹声里,风筝飘飘洒洒上了天,也把一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而那晚,我的风筝就像和我赌气似的,任我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尽管万般懊恼沮丧,但也绝没有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而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我的风筝又重新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5)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经悄然离去,可风筝的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6)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本文围绕“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两件事。
【2】短文第(2)段详细介绍了我们制作风筝的过程,请您用简洁的语言完成下列填空。
做风筝的过程:找来竹篾→______→糊纸涂色→______
【3】第(4)自然段,作者用很多方法写出“我们”放飞风筝时的情景,请找一处进行批注。
所找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作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5)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放风筝承载着童年的快乐,常常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B.已经逝去的童年,在记忆中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却是永难忘怀。
C.作者虽然对童年放风筝充满美好的回忆,但是对于放风筝失败还是感到无比惋惜的。
【5】文中第(3)、(4)自然段,随着风筝的变化作者心情也在不断变化,请找出来完成填空。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6】短文的最后一段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五十年的坚守
有一个小男孩,几(jǐ jī)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智力低下的落后生。即使到了中学八年级,他的各门主课仍然没有起色:拉丁文、代数、英文全不及格,物理竟然考了0分!
同学们不只是不喜欢他,而是似乎从来就没有注意到他,就是在大厅里遇到他,对他说一声“哈罗”都极为罕见。幸运的是,在这些挫败之外,小男孩还有一样聊以自慰的东西:他酷爱的绘画。尽管在中学期间,他提供给年鉴的漫画全被拒用了,小男孩依然坚信自己的艺术天赋。他一告别学校,就斗(dòu dǒu)胆来到迪斯尼工作室,向他们递交了自己的绘画作品。但他再次遭到了残酷的拒绝。
历经一次次挫败,小男孩并没有放弃。他决定用卡通的方式来记述自己的遭遇——一个所有人眼中的失败者和一无所成者。
这个小男孩名叫查尔斯·舒尔茨,后来他画的史努比风行世界几十年,从而成为史努比永远的父亲。
其实,绝大多数的人在没有机会也没有舞台去展现天赋的时候便默认了自己的普普通通。而查尔斯也是这样。他与大多数人唯一的不同在于,他用50年的时间坚守了自己的那份天赋。
【1】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1)姑且用来安慰自己。(_____)
(2)没有一点成就。(_____)
【3】写出文中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守——(_____) 拒绝——(_____)
【4】读读文中画线句子并填空。
(1)句子中的破折号起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2)句中的“自己”是_______________。
【5】小男孩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翠鸟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人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逮它很不容易呀!”我们只好打消了这个想法。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第一自然段写了翠鸟头上的羽毛是_______,眼睛________,嘴巴________。
【2】画句子。
(1)用“ ”画出能体现翠鸟有耐心的一个句子。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
【3】“小鱼悄悄……锐利的眼睛”这两句把_______和_______对比,突出了翠鸟动作______的特点。
【4】你从“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句话知道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手榴弹。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ー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居高临下________
(2)粉身碎骨________
【2】用“ ”画出选段中的比喻句。
【3】从“抢前一步”“夺过”“猛地举起”“砸”这几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整本书阅读
这一天,她正跪在那里虔诚地向上帝祷告,外祖父闯了进来,吼道:“上帝来了!老婆子,着火了!”
“什么?啊!”外祖母“腾”地一下从地板上跳了起来,飞奔而去。
“叶芙格妮娅,把圣像拿下来!”“娜塔莉娅,快给孩子们穿衣服!”外祖母大声地指挥着。
外祖父则只是在那里哀号。我跑进厨房。向着院子的厨房被照得金光闪闪,地板上飘动着闪闪烁烁的红光。雅可夫舅舅一边穿靴子,一边乱跳好像地上的黄光烫了他的脚似的。他大喊:“是米希加放的火!他跑啦!”
“混蛋,你放屁!”外祖母大声申斥着他,出手一推,他几乎摔倒。
……
外祖母头顶一条空口袋,身披马被,飞也似地冲进了火海,她大叫着:“混蛋们,硫酸盐,要爆炸了!”
“啊,格里高里,快拉住她,快!”“哎,这下她算完啦……”外祖父狂叫着。
外祖母又钻了出来,躬身快步,两手端着一大桶硫酸盐,浑身上下都在冒烟。“老头子,快把马牵走!”
外祖母哑着嗓子叫喊:“还不快给我脱下来,瞎拉,我都快着了!”
格里高里用铁锹铲起大块儿大块的雪往染坊里扔着。舅舅们拿着斧头在他身边乱蹦乱跳。外祖父在忙着往外祖母身上撒雪。外祖母把那个桶塞到雪堆里之后,打开了大门,向跑进来的人们鞠着躬:“各街坊邻居,快救救这大火吧!马上就要烧到仓库了,我们家就要被烧光了,你们也会遭殃的!来吧,把仓库的顶子扒掉,把干草都扔出去!格里高里,快!雅可夫,别瞎跑,把斧头拿来,铁锹也拿来!各位各位,行行好吧,上帝保佑!”
外祖母的表现就像这场大火本身一样特别好玩。大火好像抓住了她这个一身黑衣服的人,走到哪儿都把她照得通亮。
她东奔西跑,指挥着所有的人。
【1】这个片段节选自长篇小说《_____》,作者是_____。
【2】故事中的小主人公是_____。
【3】这篇小说是以_____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给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上了一层_____的色彩。
14、课内阅读。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 )到,( )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文中的“余”字的意思是什么?试写两个与它意思相同的字。
2.根据上下文内容,在文中两个括号内各填一个字。
3.写出“不待解说,自晓其义”这句话的大意。
4.读书要善于积累。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了吗?请任意写一句。
5.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小学生,你对读书一定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请谈一谈你的读书体会。
15、按要求写句子。
(一)蒙娜丽莎美丽动人。
(1)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下列词语组成两个意思不同的句子。
队伍 的 不 那么长 一定 赴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写反问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保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 )自由战死沙场,( )给贵族老爷们取乐而死于角斗场。(填关联词)
(2)一个奴隶用斧子把锁着的铁门砍开。(改为被字句)
(3)( )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蚂蚁的触角( )摆动得特别厉害。(填关联词)
(4)老虎的吼声特别大。(改为夸张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地球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宏伟的建筑,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为比喻句
(1)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
(2)会场上乱成了一团。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然而,大家不得不忍着悲痛劝花甲暮年的老人:“海子没给您二老丢脸。”
改为陈述句。
(2)他这样关心我,我十分感动。
改为反问句。
21、习作。
剪纸是装点生活的民间艺术品,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令人赏心悦目,表达着人们美好的祝愿。下面的剪纸作品,勾起了你对哪个传统节日的回忆?把你在那天参加节日活动的亲身经历写出来,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