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谐(hé) 应和(hé) 结束(jié) 结了瓜(jié)
B.亡赖(wáng) 卜落(pǔ) 皇冠(guān) 鸡冠花(guān)
C.捣衣(dǎo) 疏通(shū) 朴素(sù) 卧剥莲蓬(bō)
D.构成(gòu) 倘若(tǎng) 绮丽(qí) 田园杂兴(xīng)
2、“面和傅粉,唇若抹朱,腰细膀宽,声雄力猛,白袍银铠,手执长枪”描写的是何人?( )
A. 周瑜 B. 马超 C. 赵云 D. 李典
3、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册:①册子;②量词;③皇帝封爵的命令。
一册书 画册 册封 相册
A.②①③① B.①③②① C.①②③① D.①①③②
4、同样是“吃”,却有不同的说法,在横线上填“吃”的近义词。
1.吃的是液体的东西。 ______
2.吃的是坚硬的东西。 ______
3.用牙齿磨碎食物。 ______
4.不经咀嚼就咽下去。 ______
5.吃一点儿辨辨滋味。 ______
5、小小书法家(看拼音写词语)
zhuā yǎng zāo yāng rèn pí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读拼音,写汉字。
páo xiào jì mò bèng tiào luǒ l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7、补充下列词语,再照样子写词语。
________ ________袅袅 弱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百态 没精________ ________
沧海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翼翼
再写两个“ABCC式”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8、通过综合性学习——《复述信息世界》,我了解到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我们现代社会信息的传递与交流非常地方便快捷,我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 方式进行交流。(每空至少写两个,2分)
9、阅读《草船借箭》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情,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得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只。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只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既然(jí jì) 惩罚(chénɡ chěnɡ) 都督(dōu dū)
【2】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处罚( ) 商量( ) 盼望( ) 推辞( )
【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只。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周瑜的目的是什么?
(2)周瑜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又摆酒招待他,这又说明了什么?
(3)诸葛亮当然明白周瑜的用心,为什么不揭穿他?说明了什么?
10、对比阅读
(一)
一位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是,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 。”
(二)
一次,著名钢琴家李斯特到冬宫(俄国沙皇的宫殿)演奏。演奏开始后,沙皇还在和贵族小姐们聊天儿,于是李斯特停止了演奏。乐声一停,沙皇回过神来,忙问李斯特为什么不弹了。李斯特欠身答道:“陛下说话时,臣理应缄(jiān)默。”
【1】(言外之意) “言外之意”即话里隐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读短文,再做一做练习,体会言外之意的奥妙。
(1)文段(一)末尾少一句话,下面①、②两句话,你认为哪一句放在该处更合适?(_____)
①必须连连脱帽 ②不得不连连脱帽
(2)文段(一)中大师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二)中李斯特的话暗含了一个什么道理?(_____)
①专心、安静地听演奏是对别人的尊重。②作为臣子,必须尊敬陛下。
【2】(拓展迁移)选文中的大师和李斯特在语言运用上都讲究了一定的技巧,都有其言外之意。请你将下列语句中人物的言外之意写出来。
(1)李大华正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小李,你真爱美啊,我刚晾的被单也被你锦上添花了。”
刘阿姨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管漏得厉害,院子里已经积满了水,修理工答应马上就来,结果住户等了大半天才见到他的影子。他懒洋洋地问住户:“现在情况怎么样?”这位住户说:“还好,在等你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游泳!”
这位住户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书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但最可惜的是一本心爱的书。这个晚上没有了书,我怎么过啊?怎么办呢?唉,捡包的人你把东西都拿走也算了,要能把书还给我,我可感谢你呢。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出差时也同在家一样,躺到床上后必然要读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眠。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屋中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权且当作一本书读吗?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台历。那是一份《中外历史知识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就免去了空虚和寂寞,我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1】由短文标题可推知“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惋惜——(______) 难堪——(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_”的句子属于_______描写,表现了________。
【4】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有些傻。那时候家里穷,所以父亲才娶了她。母亲相貌很丑,又傻乎乎的,所以奶奶和父亲都特别不喜欢她,不知什么原因,人们都叫她“傻秀才”。
母亲生下我之后,我被外祖父抱去抚养,而父亲和奶奶从此就不让母亲歇一会儿,常常叫她去割草。不论春夏秋冬,母亲整天忙碌在田野上、山坡上。当从别人口中得知“傻秀才”是自己母亲时,我心里总不是滋味。每次我遇到她时,她总是对我傻笑,而我却和小伙伴一起捉弄她,时常把她割的草撒在地上,而且嘴里不停地喊她“疯秀才、傻秀才”,可她从没把这当一回事。当我考取初中时,她格外高兴。她一看见我,就迅速放下手中的活,拿着镰刀,直起腰,站在地边或田埂上对我笑。她为自己有一个好孩子高兴,而我却视而不见。
记得有一次,放学路上,小伙伴们喊我“小秀才”,嘲笑我有“傻秀才”这样的母亲。我听着实在心烦,就去追打他们,但他们人多,把我摁倒在地上。这时,“傻秀才”恰巧割草回来,看到被打的是我,竟不顾一切地扑了上来。不料,小伙伴们把她摔倒在地,再次向我扑来。这时,她举起了镰刀,大声嘶嚷,好像要拼命似的……这时,我才第一次觉得母亲好可怜,为了自己的儿子——一个未曾开口喊她一声“妈妈”的儿子,她……
可惜不久,母亲因病去世了。一如她那“傻秀才”的奢侈封号,她的葬礼很“奢侈”——一口白棺材和一把伴了她十多年的镰刀……
母亲就这样默默地、满含深情地爱了我十五年,而我喊她“妈妈”只有十五天。她的这份深情,我将怎样回报呢?
(1)短文中画线的句子中第一个引号表示________,第二个引号表示________,破折号表示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面貌——________ 非常——________ 熟视无睹——________
(3)把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
(4)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水乡威尼斯
威尼斯这地方,不像是属于人间的。
来以前,便知道它美。但是,我不曾期盼,它竟美得令人魂飞魄失。
最妙的是,白天的威尼斯和夜晚的威尼斯,有着截然不同的气氛和魅力。
其一:白的威尼斯
热闹,热闹,热闹。
纵横交错的运河上,船只往来不绝。快艇、汽艇、玻璃罩船、无盖舢板,都有。每一艘船,都满满地载着游客。远远望去,窄河如沟、船如落叶,沟水长流而落叶纷纷,一片繁忙景象。
岸上,样式古老的建筑,一幢接一幢排列着。尽管屋子色漆剥落而砖瓦破损,然而,这不但无碍于观瞻,反而平添古雅之气。建筑物间的巷子,当然是窄窄的;路呢,当然是石板铺的。屋子里的人,一站到阳台上,便可以和对户人家亲昵地交谈:而两家的饭香与花香,也趁机窜来窜去,亲热交缠。
广场里,鸽子和游人一样多。卖鲜花与水果的摊子也不算少。
买一公斤桃子,翘起脚来,坐在运河旁边的石级上,把热闹收进眼里,把桃子收进肚里。
这时,耳边飘来了嘹亮的歌声。结实黧黑的船夫,头戴竹笠,双手撑桨;脸呢,笑得连阳光也晃动。歌声来自站在船首的歌手,他中气充沛,歌词由口中流出来时,并没有含糊地涣散在清冷的空气里,依然是一句一句完完整整的,有若浑圆的珍珠,顺顺当当地滑进了别人的耳朵里。听着、看着、啃着,夜就这样不经意地来了。
其二:黑的威尼斯
夜初来时,威尼斯依然像煮沸了的开水,喧喧嚷嚷的,处处是人,处处是声音。夜渐深、人渐少、声渐稀。
子夜过后,天与地,都寂寂无声了。
河,一条一条的河,薄薄地镀着一层一层银色的月光。河上,是拱桥。拱桥之后依然是拱桥、拱桥、拱桥。无穷无尽的拱桥、数不胜数的拱桥。
夜极深,然而,色不沉,它半明不暗。河上的拱桥,便趁机借着暧昧的天色,把它美丽的影子,牢牢地印在河里了。结果呢,河上的拱桥与河下的拱桥,虚实不分地相连在一起,好像是一颗一颗汪着水光的杏形眼珠,含情脉脉地对你凝望。
河水是静止不动的,可是,此刻,你却清清楚楚地听到了水流潺潺的声音。原来呵,河里的水正缓缓地流进了你的内心深处,在那儿铸成了一幅永生不灭的图画!
【1】作者眼中的“水乡威尼斯”是怎样的?在“黑的威尼斯”的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拱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笔下的景物都别有一番情趣,如“两家的饭香与花香,也趁机窜来窜去,亲热交缠”。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这样的句子。
【3】“白的威尼斯”第六段中歌手的歌声有什么特点?本段中加点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还根据“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一故事制作了钥匙扣,你准备在展示时,在其旁边附上故事原文来吸引同学。
醉打蒋门神
施耐庵
①武松约莫也吃过十来处好酒肆,远远地望见了那个林子。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武松径直奔入酒店。
②武松敲着桌子叫道:“打两角酒。”那酒保荡一碗过来,道:“客人尝酒。”武松拿起来闻一闻,摇着头道:“不好,不好!换将来!”酒保见他醉了,又舀些上等酒下来,又荡一碗过来。武松提起来,呷(xiā)了一口,叫道:“这酒也不好,快换来便饶你!”酒保忍气吞声,又荡一碗过来。
③武松吃了道:“这酒略有些意思,你那主人家姓甚么?”酒保答道:“姓蒋。”武松道:“却如何不姓李?”主人家娘子道:“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酒保道:“眼见得是个外乡蛮子,不省得了。休听他放屁。”武松问道:“你说甚么?”酒保道:“我们自说话,客人你休管,自吃酒。”
④武松早把土色布衫脱下,上半截揣在腰里,便把那桶酒只一泼,泼在地上,有几个当撑的酒保,都抢来奔武松。一拳一脚,都被武松打倒了。这几个火家捣子,乖的走了一个。武松道:“那厮必然去报蒋门神来。我就接将去,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
⑤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bō)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⑥武松说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⑦武松道:“第一件,要你便离了快活林回乡去,将一应家火什物,随即交还原主金眼彪施恩。”蒋门神慌忙应道:“依得,依得!”
⑧武松道:“第二件,我如今饶了你起来,你便去央请快活林为头为脑的英雄豪杰,都来与施恩陪话。”蒋门神道:“小人也依得。”
⑨武松道:“第三件,你从今日交割还了,便要你离了这快活林,连夜回乡去,不许你在孟州住。在这里不回去时,我见一遍打你一遍,我见十遍打十遍。轻则打你半死,重则结果了你命你依得么?”蒋门神听了,连声应道:“依得,依得!”
⑩正说之间,只见施恩早到,带领着三二十个悍勇军健,团团拥定武松。武松开话道:“众位高邻都在这里。快活林这座酒店,原是小施管营造的屋宇等项买卖,被这蒋门神倚势豪强,公然夺了,白白地占了他的衣饭。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了不怕!”
⑪蒋门神羞惭满面,自唤了一辆车儿去了,装了行李起身。
(文章有删减)
【1】(词语理解)请你用“√”“×”判断下面对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的猜测是否正确。(语文园地知识点)[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1)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讨野火:找麻烦)( )
(2)白白地占了他的衣饭。(衣饭:衣服和粮食)( )
【2】(词句赏析)请你结合下列加点字词从描写角度赏析下面这段话。
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武松是因为酒保给的酒不好且多次换酒都给的是下等酒,所以才泼了酒,痛打酒保。
B.武松故意放走了一个酒保,是为了让他去报信,自己就可以等着蒋门神自己送上门。
C.联系上下文可以猜测出第⑦段武松所说的“家火什物”指的是家里的各种家具杂物。(语文园地知识点)
D.从第⑩段武松对众位高邻说的话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一个爱打抱不平的人。
【4】(人物形象)对于文中的武松,同学们有不同的评价,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武松老是打打杀杀的,动不动就要取人性命,我觉得他很凶残。
我觉得武松很酷!他有厉害的拳脚功夫,蒋门神那么坏都拿他没办法。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11分)
盼!盼!我盼望妈妈快来医院陪伴我,可是妈妈没来。
我倚在病床上,细心地倾听着病房外的脚步声,眼巴巴地盯着门口,心里充满了委屈。
平时,小伙伴们都羡慕我有一个好妈妈。在他们中间,我曾经夸过海口,我有一个天底下最疼爱女儿的好妈妈,可现在……我不明白,妈妈是那么疼爱我这个独生的娇宝贝,可为什么又总舍不得花时间来陪伴我?每天晚上不是家访就是辅导学生,几次答应带我去公园都没去成。每个星期天都将她班上的那个差生领到家中补课,还给人家吃鸡蛋……可对我却不管不问。平时不说,现在我病了,住院三天,妈妈只来看过我两次,而且每次都是匆匆坐一下就走。她怎么总有忙不完的事?想到这儿,我有些怨恨妈妈了。
突然,一阵轻轻的呼唤打断了我的沉思。“雷雷,吃药了吗?”护士长悄悄走到我的面前。我赌气地蒙上了棉被,眼泪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护士长轻轻地掀开了我的被子,说:“想妈妈了吧?起来,我来给你喂药。“护士长掏出她那雪白的手绢为我擦去泪水。她倒了一杯开水,将药粒弄碎后又加了少许的白糖,喂我喝。等我喝完药后,护士长让我躺下,然后轻轻地拍着我说:”快睡吧,雷蕾,阿姨给你讲故事,听完这个故事,你就睡着了。“阿姨低声地讲着故事,她的声音是那样柔美,眼睛是那样明亮。多像妈妈的眼睛啊!我又想起了自己的妈妈。
妈妈此刻在干什么呢?是在帮学生补课,还是在排练节目?是在批改作业,还是在探望生病的学生?
“妈妈――“一个小孩的哭声传了进来,紧接着一个奶奶抱着一个小孩走了进来。
护士长站了起来,接过了孩子,低下头,紧紧贴着孩子的脸,大滴大滴的泪水涌了进来。
她还在发烧,整整一天没有吃东西,一个劲儿地哭着要妈妈 我 老奶奶无可奈何地说
我流泪了。我忽然明白了:妈妈爱我,护士长爱她的孩子,然而她们更爱她们的事业。我一下子理解了妈妈。我没有理由责怪妈妈。
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我渲染在崇高的母爱之中……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1分)
倚( )呼唤( )探望( )
(2)用“∥“给文章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3分)
(3)“我“为什么流泪了?”我“明白了什么?(2分)
(4)请在第5自然段中找出描写护士长动作的词语,加上点。(2分)
这些动作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第8自然段中找出描写护士长动作的词语加上点。
这些动作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护士长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给第9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1分)
(6)请给短文拟个题目填在横线上。(1分)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第一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2】“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这句话从________面反映了船夫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属于__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体现了________。
【4】“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________。
17、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夹 jiā( ) jiá ( ) 散 sǎn( )sàn ( )
鲜xiān( ) xiǎn ( ) 泊 bó ( ) pō ( )
【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动词,写在横线上。然后用上这些连续动词,仿写一个明确的场景。
(1)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
_____________
(2)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画“______”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对选段第二自然段的理解完成填空。
从人们在夜晚的活动同小艇的联系来写小艇的作用。戏院散场,人们回家需要小艇。随着小艇的“簇拥”——(“ ”)——(“ ”) ——(“ ”),人们从“拥”——(“ ”) ——(“ ”) ——(“ ”),城市也由( )到( ),“沉沉地入睡”。进一步突出了小艇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8、阅读理解。
唯一的听众(节选)
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里人也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我又在家里练琴了。若在以前,妹妹总会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而现在,我已经不在乎了。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着练习。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每天清晨,我都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也一定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了。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了她是个可怜的聋子。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终于有一天,我拉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逼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十二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聋子!”妹妹先是一愣,随即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述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1】作者说:“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人耳聋,听不到“我”难听的拉琴声。
B. “我”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 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 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我”。
【3】为什么作者“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完短文,你觉得老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有什么想对她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你逃不了!”孩子( )追赶( )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地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 )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 )没有命了。( )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 )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地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他刚喊出“三”,孩子就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用“ ”划出描写孩子处于危险处境的句子。这情景,你可以用“ 、 ”等成语来形容。
【3】船长看到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他是怎么做的?这个办法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着船长是个怎样的人?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还有哪些方法来救孩子?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1、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娘,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2)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3、写作小练笔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文《景阳网》的结尾写道:“一步步挨下冈子来。”没看过《水浒传》原著的同学,你能猜到在武松“挨下冈子”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吗?请结合课文内容,拿起笔来写一写,然后找原著读一读,比一比。看过原著的同学,你体会到作者构思的妙处了吗?学习作者的构思,续写一段小故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