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驼鸟
B.电茼
C.属于
D.火剑
2、“金字塔用大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底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较
3、下面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真藏 秉性 能书善画
B.漂泊 偶尔 颇负盛名
C.唯独 玷污 唐诗宋祠
D.郑重 训斥 缕缕悠香
4、拼音乐园。(给加点字注音)
城阙(______) 歧路(______)
五津(______) 宦游人(______)
5、填空。
1.老舍看到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想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________之情。
2.《周易》中有句话说的是“天行健,______________。”我们奋斗的脚步永远都不停止,而岳飞在《满江红》中发出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悲切!”我们是新时代少年,更要争分夺秒,好好学习。
3.语言是一门艺术,杨氏子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孔君平刮目相看;晏子看到城门旁边的洞口,说了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楚王立即大开城门迎他进去;而杰奎琳的“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则保住了信息、拯救了全家的性命。在生活中,掌握了语言的艺术,就能得到更多快乐。
4.“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两个字就是一句话,这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禹锡在《浪淘沙》中写道:“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小童”是古诗词中常见的形象:“草铺横野六七里,________。”、“最喜小儿无赖,________。”“蓬头稚子学垂纶,__________。”
6. 《景阳冈》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人们也称这段故事为《____》。故事因_________而起,结果真就遇到了老虎。这武松用本领高强,将老虎伤人的“____、____、____、”三招一一化解,故事的结果是___________。武松后来也是“逼上梁山”,成为“___________”之一,跟着_____、_____、_____等人,揭竿起义,并成为义军骨干。
6、像( )一般的雪,像( )一般的雪,像( )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7、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填空。(填序号)
①孔夫子搬家——____________ ②外甥打灯笼——____________
③咸菜烧豆腐——____________ ④梁山泊的军师——____________
⑤四月的冰河——____________ ⑥隔着门缝吹喇叭——____________
1.这家百年老店虽然开在巷子里,但是连许多外乡人都知道,真是“_______”啊!
2.我本来很看好我校足球队的,可自从开赛以来,球队是“_______”,真令人失望。
3.听了老师的讲解,我的思路被打开了,正如“_______”,不一会儿就把这道题解答出来了。
4.服务员走过来问他吃什么,他头也不抬:“_______。”服务员一笑,转身奔向后厨。
5.才才废寝忘食地发明了一个能洗碗的小玩意儿,可这对我们来说,完全是“_______”啊!
6.哥哥严肃地说:“我们‘_______’,你要是把我的新书弄坏了,可是要赔的!”
8、比一比,再组词
甘________ 暇________ 郎________ 敛________
柑________ 瑕________ 朗________ 脸________
9、附加题。
读《西游记》中的片段,完成相关练习。
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诀念咒,摇身一变,变作一个海东青,飕的一翅,钻在云眼里,倒飞下来,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嗛眼。那牛王也知是孙行者变化,急忙抖抖翅,变作一只黄鹰,返来嗛海东青。行者又变作一个乌凤,专一赶黄鹰。牛王识得,又变作一只白鹤,长唳一声,向南飞去。行者立定,抖抖翎毛,又变作一只丹凤,高鸣一声。那白鹤见凤是鸟王,诸禽不敢妄动,刷的一翅,淬下山崖,将身一变,变作一只香獐,乜乜些些,在崖前吃草。行者认得,也就落下翅来,变作一只饿虎,剪尾跑蹄,要来赶獐作食。魔王慌了手脚,又变作一只金钱花斑的大豹,要伤饿虎。行者见了,迎着风,把头一幌,又变作一只金眼狻猊,声如霹雳,铁额铜头,复转身要食大豹。牛王着了急,又变作一个人熊,放开脚,就来擒那狻猊。行者打个滚,就变作一只赖象,鼻似长蛇,牙如竹笋,撒开鼻子,要去卷那人熊。
【1】请给选文加以个恰当的题目:______
【2】选文中孙悟空与牛魔王斗法千变万化,请将他们的变化梳理在下面的鱼骨图上。
【3】你认为孙悟空和牛魔王谁的法力更高强?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告”字上画一头“牛”
①小时候酷爱猜谜。有人曾问我:“一口咬掉牛尾巴’,这是个什么字?”我想,这一定是“牛”字后面跟个“口”字,而“牛”没有尾巴,整个字不就成了“告”字吗?果然被我猜中。
②《经典释文》中说:“告上曰告,发下曰诰。”“告”是以下达上,而“诰”是以上传下,两者的使用范围是不一样的。所谓“祷告”,是在神灵或祖宗面前念念有词;“禀告”是向君主或上司呈报下情;“控告”,是向代表国家政权的司法机关检举揭发……这些用法,都和“告”的本义有关后来的实际使用中,“告”的这一特点逐渐淡化,“告”可以用来泛指表达、诉说,不太计较上下之别。而且,“告”的行为可以和“告”的内容直接组合,如告成、告贷、告负、告急、告竣、告老、告假……因为可以广而“告”之,“告”成了一个高产语素。
【1】“一口咬掉牛尾巴”的谜底是:_______。
【2】把词语填进相对性的括号里。
祷告 禀告 控告
_______向代表国家政权的司法机关检举揭发
_______向君主或上司呈报下情
_______在神灵或祖宗面前念念有词
【3】下列有关“告”和“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告”是以下达上,“诰”是以上传下。
B.“告”和“诰”都有告诉的意思。
C.“告”已无表达、诉说之意。
D.“告”和“诰”的使用范围是不一样的。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酸楚。那时候,家里穷得丁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小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锅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过得非常清贫。
有一年“六一”,学校说庆祝儿童节,每人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第二天,我的手里多了一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回家的路上,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有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有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大馒头!“你看,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地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贫困( ) 辛酸( ) 披星戴月( )
【2】联系上下文填空。
文中第2自然段写“妹妹笑了”,原因是_____“娘也笑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第3自然段中的“故伎重演”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画出短文第3自然段中的两处心理活动描写。
【5】“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为什么说“我”的童年结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与困难掰腕子
父亲十多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当时,家里的日子过得很凄凉。为了能挣些口粮,奶奶一狠心,把父亲送到后草地换粮的车队。
换粮回来的半道上,骡子病了。给牲口看病的工夫,父亲在一家车马店耽搁了一天多的时间。第二天下午,父亲只好一个人往回赶。天越来越黑,风也越刮越大。地上的积雪被扬得四散,天地之间灰茫茫的,看不清前头的路。父亲打算走到前边的一个村庄,找一个地方住下来,但是往前走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看不到那个村庄。
天已经彻底黑了,又走了不知多少路,还是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影。父亲觉得,一定是迷路了。他把车上所有御寒的东西,都胡乱地穿在自己身上,又把两条麻袋片,搭在了还有些虚弱的骡子身上。天气越来越冷了,刺骨的寒风发着呜呜的怪响,毫无遮拦地穿透父亲的衣服,深入到父亲的骨髓深处。
父亲后来回忆说,他当时连车也不敢坐,也不敢选择一个背风的地方藏起来。他说,那种时候,人和牲口要是一停下来,很快就冻僵了。父亲牵着骡子,明明知道已经迷路了,还是义无反顾地往前走,他知道走下去就能活下来。然而那一次,命运好像偏偏和他作对。车走着走着,突然掉进了一个雪窟窿,父亲爬到车底下,清理了积雪,自己帮着边辕,狠命地吆喝着牲口,一连试了几次,车就是出不来。风越刮越大,后半夜更是冷得难耐。有几次,父亲想舍弃了车和牲口,自己一个人逃命。但是,一想到家里,好几口子人指望着换回去的东西活命,他就不敢再想这些。后来,父亲把车上的东西都卸下来,空车出来,再把东西装上去。父亲说,他当时冻得瑟瑟发抖而又筋疲力尽,也不知道什么力量促使他还能搬得动上百斤的盛满小麦的麻包……
第二天天亮,父亲发现自己赶着车在雪地上转了无数个圈,而前面的村庄,就在一里远的地方。
以后的岁月,父亲偶尔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总是意味深长地说,人这一辈子,谁都会遇到点难事,关键是要学会和它掰腕子—再大的困难,只要心里不松劲,掰腕子永远输不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义无反顾:____________ 意味深长:___________
【2】父亲遇到了哪些困难?父亲是怎样“与困难掰腕子”的?(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情境,揣摩第4段画线句,说说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促使着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5段写“第二天天亮”后父亲所发现的情境,父亲当时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任何一个人在生活、学习中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你是怎样与困难“掰腕子”—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美丽的大草原
我生在天津,却是在科尔沁草原上长大的。
科尔沁草原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南端,那里地势平坦,水草茂盛,是个天然牧然。
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太阳高挂空中,万缕金光温柔地抚摸着群山、草原。春风在碧蓝如洗的天空中放牧着白云。霍林河唱着欢乐的歌儿,哗哗地流向草原深处,流向天边……
春雨轻洒,草儿发芽,大地青绿一色。白蘑菇般的蒙古包点缀在绿草如菌的草原上,格外醒目。听,牧羊姑娘那动听的歌声在草原上回荡。瞧,骏马奔腾,牛羊成群。看,迎春花从睡梦中醒来了,它在微微春风中拼命摇动枝叶,摇呀摇,摇出了一朵朵金灿灿的小黄花,在青春的陪衬下,恰似一块巨大的翡翠嵌入了点点黄金。整个草原如诗如画。
夏天,一场大雨过后,草原上的各种花儿,一夜之间都绽开了笑脸。那白的如雪,粉的像霞,红的似火,黄的胜金,整个草原像一座五彩缤纷的大花园,惹得蝴蝶、蜜蜂在百花丛中狂歌乱舞。哟,萨日朗花也开了,它那五片细长通红的花瓣向下弯曲着,像一盏盏红灯笼。这时,我就最喜欢和小伙伴们高举着一把把萨日朗花在草原上嬉戏。
秋天,青草枯黄,百花调零,只有野菊花开得正旺。山坡上、公路旁,那一墩墩、一簇簇的野菊花在秋风中摇曳,散发出淡淡香气。
八月中秋,第一场雪降临草原的时候,大自然告诉我们,草原的冬天来了。从此以后,鹅毛般的大雪便是草原的常客。大雪过后,山川大地一片银白,无比壮观。那没膝深的大雪给上下班的人们带来了许多不便,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诸多乐趣。我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我们的叫声、笑声,惊飞了麻雀,吓跑了寒冷。
自从我离开内蒙古之后,再也看不到草原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了。可我多么想你呀,美丽的大草原!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万缕金光(lǚ nǚ) 奔腾(tén ténɡ)
嵌入(kàn qiàn) 绽开(dìnɡ zhàn)
摇曳(ɡě yè) 没膝(méi mò)
(2)词组连线。
地势 平坦 惊飞 寒冷
冰雪 融化 吓跑 草原
水草 复苏 放牧 枝叶
万物 茂盛 流向 麻雀
骏马 奔腾 摇动 牛羊
(3)抄写本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自己仿造一句。
①运用比喻的句子:
仿照句子:
②运用排比的句子:
仿造句子:
③运用拟人的句子:
仿造句子:
(4)文章首尾呼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草原怎样的思想感情?
14、阅读课文段落,再按要求完成习题。
威尼斯的小艇(片段)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段落中加点的词语不能说明( )
A.船夫驾驶小艇得心应手
B.威尼斯的小艇行动灵活
C.乘小艇的人感觉不舒服
D.河道中来往的船只很多
【2】段落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乘客的感受是为了表现( )
A.周围的建筑物美 B.乘客没看到景物 C.河道总是很拥挤 D.船夫驾驶技术好
15、课内阅读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祖父的园子》选自__________(填书名),作者是_____。
【2】选文第二段是围绕哪两句话写的?用“﹏﹏﹏”画出来。这一选段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在作者心中,园子里的 是自由的, 是自由的, 也是自由的。
【3】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想象园子里的景物仿写句子)
___________了,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
【4】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正是因为孩童的调皮天真,所以感觉园中的一切都是好玩的,都是活的。
B.作者既写出了园中的生机,也表达了自己的快乐之情。
C.作者能拥有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不仅是因为有园子,更多的是因为有祖父。
D.祖父任由园子里的一切自由生长,说明祖父很懒惰。
16、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1】这段话出自《________》,文中的“玄德”是( ),“孔明”是( )。
【2】在这部名著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放大你的优点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羞涩地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 青年还是不好意思地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会计怎么样?” 父亲的朋友接连地发问,青年都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似乎一无所长,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
“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吧,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呀。”青年羞愧地写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年轻人□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把名字写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哦,我能把名字写得叫人称赞,那我就能把字写漂亮,能把字写漂亮,我就能把文章写得好看……受到鼓励的青年,一点点地放大着自己的优点,兴奋得他脚步立刻轻松起来。
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世间许多平凡之辈,都拥有一些诸如“能把名字写好”这类小小的优点,但由于自卑等原因常常被忽略了,更不要说是一点点地放大它了,这实在是人生的遗憾。须知:每个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都蕴藏着一座金矿,只要肯挖掘,沿着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一丝优点的暗示,也会挖出令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
道理是再简单不过了———许多的成功,都源于找到了自身的优点,并努力地将其放大,放大成超越自己和他人的明显优势……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平凡——( ) 自卑——( ) 轻松——(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家喻户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乎其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十一自然段加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4】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______________
【5】世间许多平凡之辈,都拥有一些”能把名字写好“这类小小的优点。相信你身上也有不少优点,请举三例说明。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
【6】说说你从文中获得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18、短文(一)
秦兵马俑(片段)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gān gàn)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mó mú)氛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在 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国千乘的宏伟(姿势 气势),形象在(展示 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 再)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在文中括号内正确的答案下面画上对号。(3分)
(2)片段的第一自然段中,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兵马俑特征,就是( )。为了突出这个特征,作者不仅写了所见,而且写了气相。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这样写的好处是( )
19、阅读
自由快乐的园子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文段中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园子里的动植物们过着__________的生活。
仿照文段中画“_____”的句子补充下面的句子。
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借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植物,表现了园子里__________的生活。
【3】文段中“愿意”一词多次出现,这体现出园子中的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
A.自由 B.无人管
20、写句子,把句子写生动。
1.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
2.太阳落山了。(改为拟人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1)他接过钞票。(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说,他并没有恶意,可是他们能换得开那张大钞票。(改为直接引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家全都不明白严监生的意思,只有赵氏知道严监生的意思。(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我奶奶退休了。奶奶经常去居委会为大家服务。(连成一句话)
(2)孙明特别喜欢踢足球和篮球。(修改病句)
(3)我散步。(扩句)
(4)小燕子在屋檐下唱着歌,告诉人们春天来了。(仿写句子)
23、习作。(30分)
童年是什么?童年是外婆的摇篮曲,是沙滩上的“城堡”,是夜晚的“萤火虫”,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当回首往事,童年仿佛是一首动听的歌,让我们快乐,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拥有更多收获。请以“童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挚。字数4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