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山处处埋忠骨》记叙了毛主席得知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消息后,他当时的心情和所作出的决定,歌颂了( )
A.毛主席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B.毛主席以身作则,不搞特殊的高尚情操。
C.毛主席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崇高品质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
D.毛主席心疼孩子的父爱之情。
2、给下列横线上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 )
A.斟酒 B.将酒置壶内,放于火上使热。
【2】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 )
A.闭上眼睛,蹲下身体 B.睁开眼睛,蹲下身体。
3、《金字塔》一文中由眼前的金字塔,作者产生了哪些奇妙的联想?( )
A.联想到金字塔汉文译名中的“金”的由来。
B.由金字塔想到了它极高的价值,它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C.金字塔的白昼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
D.夕阳下的金字塔展现出一片迷人的金色。
4、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养(______)处(______) 半(_______)半(______) (______)拳(_______)掌
(______)机(______)算 (______)(_____)起敬 (______)夜(______)更
5、根据学习积累和课文内容填空。
(1)君子______,小人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有一颗会怜悯别人的善良的心是仁义之人的最高境界。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其中描写了作者归心似箭的诗句是:_____,____。
(3)在居家上网课期间,小明总是借上课的名义去偷玩电脑游戏,父母屡教不改,老师知道后用《朱子语类》的一句名言教育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游子吟》一诗,诗人以小草自喻,表达了浓浓亲恩难以报答情感的两句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中的童年真美,有“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种瓜儿童:有“_________,______”的吹笛儿童。
6、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审视(______) 尊重(______) 慰问(______)
(______)的审视 (______)的尊重 (______)的慰问
7、我会填。
1.《勇者的面对》全文以(______)为明线,以(______)为暗线,记叙了中国女孩对日本青年山崎产生的影响。
2.我认为课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是勇者,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查字典的知识填空。(3分)
如果查“舒”字,应查( )部,再查( )画。“舒展”一词的含义有:①伸展张开;不卷缩;不皱。②(身心)安适;舒适。下列句子中的“舒展”应选哪种解释,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荷叶舒展着,发出清香。( )
(2)在祖父的园子里,我自由快乐,心情舒展。( )
(3)登上长城,放眼望去,只感到胸怀舒展,无比兴奋。( )
(4)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
9、阅读《晏子使楚》选段,完成练习。
晏子使楚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选文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王吩咐打开城门,迎接晏子是因为( )
A. 楚王不敢得罪晏子,怕齐国派兵来攻打楚国。
B. 晏子的话迫使楚王必须打开城门,否则就承认了楚国是“狗国”。
【3】选文第二自然段写楚王刚见到晏子时的表情时,用的词是“ ”,体现了他 。写晏子的表情时,用的词是“ ”,体现了他 。
【4】选文第二自然段中晏子的话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珍珠!嗨,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
“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
【1】结尾处,“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它”指代什么?孩子们为什么“重新”去找“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珍珠的形成过程中,你会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鲁智深告别长老,背上包裹,挎了戒刀,提了禅杖,随同两个和尚来到酸枣门外的菜园。
菜园附近有二三十个赌博成性的无赖,经常到园里偷菜,听说来了新人接管菜园,就打算给他个下马威。鲁智深走进菜园想巡视一下,那二三十个无赖拿着果盒、酒礼,嬉皮笑脸地走过来,说:“听说来了新住持,我们前来祝贺。”鲁智深不知是计,随他们走到粪池边来。无赖中有两个为首的,一个叫过街鼠张三,一个叫青草蛇李四,他们带着一群喽啰跪拜说:“俺特来为师父作贺!”鲁智深让他们进房坐,他们执意不肯,只等鲁智深上前来扶,他们好照计行事。①鲁智深粗中有细,心里早就怀疑,心想:“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上前来,莫非想捉弄我?这倒是虎口拔牙!”鲁智深大步走上前去,那张三、李四便说:“参拜师父!”说着便向前去,一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鲁智深不等他俩沾身,早飞起右脚,腾地把李四踢下粪坑;张三正想跑,鲁智深又飞起左脚,将他也踢了下去。后边那二三十个无赖惊得目瞪口呆,正想逃,忽听鲁智深一声吼:“不许动,谁走我就让谁下去!”小喽啰们都不敢动弹了。这时张三、李四从粪坑里探出头来,两人一身臭屎,头发上爬满蛆虫,哆嗦着向鲁智深求饶。②鲁智深哈哈大笑道:“罢了,罢了!饶了你等。你们快把这俩个拉出来去洗洗。”
没多久,张三李四收拾干净后在鲁智深面前长跪不起,要认鲁智深为师父。鲁智深说:“你们这二三十人算得了什么,就是千军万马,俺也敢杀进杀出。”这帮无赖连连称是,拜谢了鲁智深便回家去了。
第二天,这帮无赖买了酒宴请鲁智深。正喝得高兴,忽听有乌鸦哇哇地叫,大家都齐声说:“老鸦叫,祸来到。”鲁智深问:“为什么要这么说?”一个种地僧人笑着说:“都是因为墙角边杨柳树上新添了一个老鸦窝,一群老鸦每天从早叫到晚。”众人纷纷说:“搬个梯子把它拆了算了。”大家一边说一边走了出来,鲁智深也跟着到外面去看,果然杨柳树上有个老鸦窝。
大家抬头望着那老鸦窝,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如何上树拆窝。③只见鲁智深走到树前,上下打量了一下,脱了衣服,弯下身子,右手在下,左手搂住树干,把腰只一挺,那棵大树便被连根拔起。
那众无赖见了,佩服得拜倒在地,惊叹不已:“师父不是凡人,是真罗汉,如果没有千万斤的力气,怎能拔得起这杨柳?”
【1】把短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短文记叙了鲁智深来到菜园后,先是______,接着第二天______,让众无赖佩服得拜倒在地。
【2】选择。(单选)
①联系上下文猜猜,“他们带着一群喽啰跪拜”“小喽啰们都不敢动弹了”中,“喽啰”的意思是(______)
A.张三、李四带的礼品B.张三、李四用的武器C.张三、李四带领的手下们
②文中有三处画线语句,其中对鲁智深的语言描写是(______),动作描写是(______),心理活动描写是(______)
A.第①处 B.第②处 C.第③处
③读最后一处画线语句,联系上下文思考,这句描写主要表现了鲁智深怎样的特点(______)
A.幽默风趣 B.力大无比 C.卖弄炫耀
【3】你喜欢文中鲁智深这个人物吗?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
①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被激怒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
②“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③□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④“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⑤“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1】在第③段的“□”中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第①段中加点词“摸”“捏”“搜”表现出两个兵士的____________;加点词“拿着”“拉出”“拉开”“抛掷”表现出两个兵士的____________。
【3】选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两个兵士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要浓墨重彩地描写两个国民党兵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会阅读。
花木兰(节选)
……
刘大哥:唉!
花木兰:刘大哥,你为何叹气呀?难道你不愿从军?
刘大哥:倒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我想来想去,觉得男子太吃亏了。
花木兰:这话怎么讲?
刘大哥:你想,我们男子要从军打仗,出生入死,可是女子呢,整天呆在家里坐享清闲,事事都要男子干。你说我们男子不是太亏了吗?
花木兰:刘大哥,你这话就太不合情理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到边关打仗杀敌,女子在家,白天耕田种地,夜晚纺纱织布,不分昼夜,辛勤劳作。你想,将士们吃的粮食是谁种的?你看,咱们身上的鞋袜衣衫,哪一件不是女子千针万线缝出来的呀?
李大哥、张大哥:花兄弟说得对,女子也是劳苦功高哇!
刘大哥:(恍然大悟)我想错了,多谢各位指教!
【1】写出文中含有反义关系的两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选文的体裁是 ,它是由剧中人物的 、 、 和舞台指示组成的。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
【3】花木兰用哪些具体事例说明女子也是劳苦功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到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淸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里,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门后,看到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第⑤自然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 )
A.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B.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者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C.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2】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老师的笑,对两次笑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次看到小女孩的狼狈样子笑了;第一次看到小女孩很幸福笑了。
B.第一次为了消除小女孩的恐惧,安抚小女孩受惊吓的心灵,体现出老师的善解人意;第一次听到女孩所说及看到女孩现在幸福的样子,想到当年自己的闪念是正确的.从内心里感到欣慰,幸福地笑了。
C.第一次为了能让小女孩跟自己回家,想帮助小女解除困境而笑,第二次是为自己当年做的善举而自豪地笑了。
【3】“改变一生的闪念”中“闪念”指的是( )
A.大脑中忽然出现的念头。
B.这位老师想去看看是不是如自己所想的一样。
C.我的老帅听到电话里小女孩的哭声和别人的呵斥声预料到发生的事情,想去帮助小女孩解除困境,是一种善举。
【4】从哪儿可以看出这闪念改变了小女孩的一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老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了一大堆话”,请你想象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中最可能说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让生命化蛹为蝶
一个小孩,相貌丑陋,说话口吃,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局部麻痹,嘴角畸形,所以他讲话时嘴巴总是歪向一边,还有一只耳朵失聪。
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这孩子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看着嘴巴和舌头被石子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抱着他流着眼泪说:“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陪着你。”懂事的他替妈妈擦着眼泪说:“妈妈,书上说,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冲破束缚它的茧之后才变成的。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后来,他能流利地讲话了。因为他的勤奋和善良,他中学毕业时,不仅取得了优异成绩,还获得了良好的人缘。
1993年10月,他参加全国总理大选,他的对手居心叵(pǒ)测地利用电视广告夸张他的脸部缺陷,然后写上这样的广告词:“你要这样的人来当你的总理吗?”但是,这种极不道德的、带有人格侮辱的攻击,招致大部分选民的愤怒和谴(qiǎn)责。他的成长经历被人们知道后,赢得了选民极大的同情和尊敬。他说的“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的竞选口号,使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并在1997年再次获胜,连任总理,人们亲切地称他是“蝴蝶总理”。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的总理让·克雷蒂安。
是的,有些东西我们无法改变,比如低微的门第,丑陋的相貌,痛苦的遭遇。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茧”。但有些东西则人人都可以选择,比如自尊、自信、毅力、勇气,它们是帮助我们穿破命运之茧、由蛹化蝶的生命之剑。
【1】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简单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人们亲切地称他是“蝴蝶总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束缚我们的“茧”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帮助我们冲破命运之茧,由蛹化蝶的生命之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感悟?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náo)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1】“伸手缩颈”“抓耳挠腮”形象刻画了猴群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
【2】“猴性顽劣”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段中可以看出,石猴成为美猴王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拉着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唐僧道:“寻甚人?”八戒道:“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好行者,拽开步,走近前观看。那怪物: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颠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撇,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谅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有甚话说了罢!”
【1】解释词语。
莫要胡说:_________________
断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选自《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片段? ( )
A.奇緣女儿国
B.三打白骨精
C.大战黄袍怪
【3】短文中,“行者”是指( )。还写了妖精、( )、( )这几个人物形象。
【4】画“____”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_描写,“怪物”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后,你认为唐僧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选段,回答问题。(12分)
爸爸和它讲好价钱了。人在xiè méi( ),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哩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来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总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幼稚的心灵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不喝以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jì mò( )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学,你的想法更美些。”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划上“——”(2分)
磨(mó mò) 嚼(jué jiáo) 系(jì xì) 沾(nián zhān)
(2)在括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2分)
(3)用“﹏”画出描写骆驼外貌和咀嚼时样子的句子(1分)
用“—”画出说明骆驼能沉得住气的句子。(1分)
(4)就骆驼脖子底下系铃铛这个问题,“我”和大人的想法是不同的:
“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爸爸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你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爸爸说:“你的想法更美些。”的理由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汉字赞》选段,回答问题。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1】观察/辨别字体,根据文段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
A.楷书 B.草书 C.小篆 D.甲骨文 E.行书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你能猜出这个用繁体字书写的词语是什么吗?写在括号内。
愛國——(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生活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商场:轻仓处理( ) 全场八拆( ) 饭店:供应早歺( ) 稀饭曼头( )
20、按要求写句子。(5分,每句1分)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
(2)星期五下午我们在体育馆里体操大赛。(修改病句)
——————————————————————————————
(3)母亲不识字。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
(4)她哭得伤心极了,流了很多眼泪。(改成夸张句)
——————————————————————————————
(5)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缩句)
——————————————————————————————
21、按要求写句子。
(1)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了主席台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我说:“你好好养病吧,我已经向你的老师请假了。”(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你在生活中一定遇到过有趣的人,经历过有趣的事,见过有趣的物品……相信这一幕幕有意思的画面,一定让你印象深刻吧!请以“有趣”为主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内容具体,表达通顺,富有画面感;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