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每组词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爱惜时间 扮演角色 迎风飘扬 雨雾笼罩 B. 爱护备至 互相配合 掩护战友 眺望远方 C. 崎岖的地图 坚毅的光芒 解决错误 提高态度
2、杨氏之子人物形象出自( )
A.《封神演义》 B.《水浒传》 C.《世说新语》 D.《西游记》
3、“毛子人”在呼兰河指( )
A.本地人
B.外地人
C.京城人
D.外国人
4、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刷子李刷浆时,徒弟曹小三的心情是跌宕起伏的:一开始,没有发现白点,曹小三觉得师傅是shén shèng(______)不可qīn fàn(______)的;点烟时,发现了裤子上的白点,他觉得师傅的形象hōng rán dǎo tā(______)了;最后,知道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曹小三彻底fā zhèng fā shǎ(______)了!
5、按原文填空。
1.碧玉妆成一树高,_________________。
2.我躺在________,_______天空。__________天空里________无数________的星。_____在动,________也在动,它们是_______,真是______。
6、根据人体部位的比喻义填词语。
例:各国(首脑)参加了这次会议。
(1)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这件事终于有了( )
(2)她是班里的文艺( )
(3)他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情同(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自相矛盾》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时期的______家________。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
2.《跳水》的作者是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这篇课文记叙了在____________上发生的故事。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____________,用枪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____________。船长表现出的______、______、______源于他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他极大的人格魅力。
8、《猴王出世》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______》,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 。石猴被群猴拜为猴王,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10分)
第 一 次
马路旁的行(háng xíng)人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简直还没满一周岁。他长着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的……但两条腿的主人——小男孩,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猛烈),而且信心十足。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了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缘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然而小男孩又收回了跨出的那一步,他似乎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又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而孩子的妈妈并没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舞、鼓励)说:“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终于,孩子的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小胖脸同时(裂开、绽开)了笑容。“好一个登山者!”胡子爷爷幽默地说。他又摸摸孩子的头说:“一开头有困难,但坚持就能胜利。祝贺你成功!”
(1)划掉括号里不合适的读音和词语。(2分)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失败( ) 后退( ) 消耗( ) 容易( )
(3)概括写出下面三种人的态度:(不能重复 )(3分)
①老奶奶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②妈妈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胡子爷爷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中“第一个高地”具体指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赞同文中妈妈的做法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本梳理。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鹆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小胖子是怎么摔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嘎子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走马观花的含义并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只见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捉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说:“科学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莱特兄弟的科学幻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莱特兄弟幻想变成了怎样的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科学幻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中,他们是如何努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zhī zhǐ)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dào dǎo)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短文选自课文《________》威尼斯是________(国家)北部的一座________。
【2】用“\”画去文中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3】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操纵自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忙脚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会联系上下文,补充威尼斯的景色或人们的活动。
我的眼睛忙极了,我看到_________;看到_________;还看到_________……
【6】短文是围绕“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句话来写的,这是一个_______句。船夫的驾驶技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拓展阅读
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个发生在西藏(zàng cáng)的故事。过去,藏北有一个老猎人,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随身携带的一顶小帐篷就是他的家。
有一天早晨,他从帐篷里出来,突然看见对面不远处的草地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赶紧转(zhuǎn zhuàn)身拿来猎枪,瞄准了那只藏羚羊。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好像知道自己逃不掉了,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 请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向前走了几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泪水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 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扳着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他明白藏羚羊下跪是在向他(乞求 请求)饶命。但是,打猎的生活早已使他的心变得冷冰冰的。他双眼一闭,扣动了扳机。随着枪声,那只藏羚羊栽倒在地,它倒下去的时候,仍然保持着跪拜的姿势,两行泪痕也清晰可见。
那天,老猎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当即把猎物开膛、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呈现)着那只藏羚羊临死的样子。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印象最深的瞬间。夜里,他久久难以入睡,双手也好像一直在颤抖„„
第二天,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剖开了那只藏羚羊的腹腔。突然,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刀子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已经成型的小藏羚羊!原来,藏羚羊跪拜是为了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啊!老猎人的心颤抖了,他对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
后来,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1】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______”上。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和音节,打“√”。
【3】“形容心神不定”可用文中“ __________ ”一词来概括。
【4】请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颤抖( )懊悔( ) 反义词:清晰( )消失( )
【5】你认为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句子,“夜里,他久久难以入睡,双手也好像一直在颤抖„„第二天,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剖开了那只藏羚羊的腹腔。”想一想当时:老猎人当时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藏羚羊为什么向老人下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第一次说害怕
我一直都觉得父亲是这个世上最胆大的人。
我刚上小学时,父亲在一所学校的食堂里做饭。晚饭一做好,父亲便急匆匆地往回赶。冬天天黑得早,走夜路。山路两旁全是黑森森、遮天蔽日的茂密松树林。我曾问过父亲摸黑走山路害怕吗,父亲(神气十足 底气十足)地回答说:“不害怕,我胆大!”
从我10岁起,每年的暑假都要陪父亲去30多里外卖熟山芋。那时,乡下夜晚的路上永远都是见不到一丝灯光的,且两旁总是有很多坟墓,这一座,那一座,胡乱地堆着。特别是一些新坟,坟头上的白幡都没有被撤掉,总会在夜风中发出哗哗的声音,让人不寒而栗。但父亲还是不怕,每次带着我走过坟旁,他都像什么也没看到一样,“我胆大”,他总是这样告诉我。
后来,父亲怕影响我学习,便不让我陪他去了。母亲不放心,每次都要和我出去送送他。黑夜中,我和母亲站在村口的高地处,父亲则独自打着手电筒上路。每隔几分钟,我就大声地喊父亲,父亲听到后会回应一下。没走多远,他便会隔着(寂静 平静)的夜空,对我和母亲大声喊道:“你们回去睡觉吧!
我工作后,父亲一直在外打工,我非常不解。直到跟我生活在一起的母亲告诉我,父亲本来是打算留在老家的,养点儿鸡,带来给我补补身体。可是,当他回到多年不曾回去的老家时,却发现屋边上居然新葬了一个坟。父亲对母亲说,他怕,晚上不敢一个人睡在空荡荡的三间老屋里,于是决定(继续 连续)外出打工。
那是我30多年来第一次听见父亲说怕。我也一下子清醒过来当年父亲走山路,过坟堆,一定也是怕的,只是他将这种怕深深地了(隐蔽 隐藏)在心底,不让孩子和妻子知道。因为他深知,肩头上的家庭重担不允许他胆小,所以他用“我胆大”将一切恐惧轻描淡写掉,完成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责任。
现在父亲老了,他放下挑了几十年的重担这才承认自己也是胆小的。
【1】选出文中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
【2】本文是依据______和______的先后顺序来记叙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_______的场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
【4】“我”工作后,父亲为什么还一直在外打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哪处细节描写最让你感动?并说说你对这处细节描写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风光。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对最后一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陶醉了。
B. 作者借物喻人,间接赞美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C. 草原上的牛马多,突出了草原景色的特点。
16、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暴雨
云还没铺满了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猛然突然)变成黑夜了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揭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s6u)有劲,使人(颤抖发抖哆嗦)。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的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雨滴雨雾)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尘埃灰尘),土里微带着雨气。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几个,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匀了满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竖着斜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连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被襄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斜落直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躺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分不开,空中的河往下落,地上的河横流,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1. 把文中括号内不合适的词划去。
2.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寻觅( )灰蒙蒙()
惊奇( )迷蒙( )
3. 文中有几处写到风,请你用“—”画出来。
4. 文中写了风雨中的几种事物?请依次写出。
5. 下面是对文_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所写的内容是雨前的情景。
B. 文章主要写了下雨的经过。
C. 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头到尾都是围绕“风” “雨”来写的。
8. 仔细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思考,“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说明了什么?
17、课外阅读。
南京的秋
①南京的秋是短暂的。正因为短暂,古城的每一寸秋意都变得灿烂。因为短暂,南京的秋成为了生命中一次弥足珍贵的守候,成为了岁月里一场翘首期盼的等待。
②在秋风的吹拂下,整座古城的色调变成了暖暖的金黄或者橙红,仿佛一位慈祥的老者抿了一口浓郁的高粱红,脸颊上泛起了满足的红晕。是的,漫步在这样的色韵里,你是会不由自主地陶醉的。明净的天空下,硕大的梧桐叶悠然飘落,层层叠叠地铺满了街道,充满了隔世的诗情画意,光与影在纵横交错的叶片间穿越或折射着,堆砌出浓重的油彩,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油画中。
③这个季节,携一壶淡淡的菊花茶,在甘熙大院的回廊里坐下,你会感到无比的惬意。看池沼中几尾游鱼安静地吐着泡儿,它们仿佛也感受到了秋日的寂静,悄悄收敛了盛夏时节欢腾跳跃的身姿。一夜霜降,嘈杂的蝉鸣渐渐稀疏了,偶有微黄的杂草间一两声苍老的鸣唱。蝉是这个季节最后的歌者,尽管薄薄的翼翅阻挡不了袭来的西风,但它们仍旧自不量力,高居树梢,餐风饮露,从不委身于人间的烟火。这时候的天空也是安静的,天淡淡地蓝着,那么高,那么开阔。
④南京的秋天也是婉约伤感的。台城下的烟柳总有太多的故事想对游人诉说,它们在轻柔的雨中湿润了眼睑,饮泣着六朝如梦的回忆,那些浑厚的钟声,那些艳丽的词曲,都化作了胭脂井畔的叹息,渐渐淡忘在了斜风细雨之中。“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秋雨中的古城怀念那个叫作李煜的君王,他在瑟瑟的秋风中尝尽了国破家亡的凄苦,背井离乡去了北国。他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让江南故土从此变得善感而多情。
⑤南京的秋天也回荡着黄钟大吕之声。明孝陵斑驳的神道上浸染着银杏的金黄,那一尊尊神兽静默地屹立了六百余年,你忍不住伸手抚摩它们粗糙的脊背,于是感到一股力量从冰凉的石块内迸发而出,沿着指尖一根根细微的血脉流淌到体内。深秋的紫金山上,有太多的风景值得你去品读,高耸的雪松守护着一代先驱的足迹,浑厚有力的“博爱”二字在清凉的空气里愈发让人心生敬佩。更有那漫山遍野的红枫,将青翠的山峦一夜之间染成了鲜艳的红,一层层叠加出历史的厚重,让你惊叹这座金粉之都竟能如此豪情万丈,迸发出磅礴大气的手笔。
⑥有一种美甘醇如酒,厚重温暖,色泽和香味都积淀得那么纯粹和深沉,浓得有些化不开。这种美,正属于南京的秋天,属于秋天的南京。
【1】阅读全文,概括说说南京的秋天有哪些特点,对的打“√”,错的打“×”。
(1)色彩斑斓_____ (2)安静惬意_____
(3)漫长持久_____ (4)婉约伤感_____
(5)厚重大气_____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在秋风的吹拂下,整座古城的色调变成了暖暖的金黄或者橙红,仿佛一位慈祥的老者抿了一口浓郁的高粱红,脸颊上泛起了满足的红晕。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秋风中的古城比作“_________”,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古城秋日里_________的色韵,表达了作者对古城浓重秋色的____________之情。
(2)第⑤段中加点的“磅礴大气的手笔”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下面的句子属于静态描写的是( )
A.这时候的天空也是安静的,天淡淡地蓝着,那么高,那么开阔。
B.看池沼中几尾游鱼安静地吐着泡儿,它们仿佛也感受到了秋日的寂静,悄悄收敛了盛夏时节欢腾跳跃的身姿。
【4】对“这种美,正属于南京的秋天,属于秋天的南京”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强调了南京古城秋日里独有的美。
B.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内心对南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这句话说明了南京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它的秋天也是独一无二的。
18、阅读综合训练。
爱国将领吉鸿昌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他,要他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
就义那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 )地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1】梳理文章内容,补全思维导图。
敌人 | 妄图吓唬 | 亲自审问 | ____ |
吉鸿昌 | 平静以对 | ____ | 壮烈赴死 |
【2】联系上下文,透过人物的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
(1)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
(2)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我读懂了:“平静”是因为____________,“厉声”是因为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里补充一个恰当的词语。
【4】读画波浪线的部分,试分析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①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②曹操得知江上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早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联系上下文,理解“虚实”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①是关于人物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描写,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诸葛亮当时内心的___________。画线句子②主要是关于人物的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曹操________的特点。
【3】了解人物的思维,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请你思考诸葛亮一系列行动的动机:选在“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是为了___________;“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是为了___________。由此看出诸葛亮是个__________的人。
【4】“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这句话运用___________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模仿秀
(1)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仿写句子)
愿意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愿意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
(2)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
22、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
改为“把”字句 。
(2)山洪从山谷里涌了出来。
改写成比喻句,表现洪水来势凶猛: 。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改为肯定句: 。
(5)《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
修改为病句: 。
(6)捐出70元钱。 能帮助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用关联词语把两句子连成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你听说过或在影视剧中看过哪些爱国人物的故事?他(她)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请以“我眼中的 ”为题,写一写他(她)的事迹及你的感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