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牡丹江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词语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蚱蜢(zhà měng) 樱桃(yīng táo) 河蚌(hé fēng)

    B.倭瓜(wō guā) 袭人(xí rén) 水瓢(shuĭ piáo)

    C.铰断((jiăo duàn) 两鬓(liăng bìn) 殉葬(xún zàng)

    D.楷书(xié shū) 顽劣(wán liè) 涧泉(jiàn quán)

  • 2、下面句子中四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下课,同学们就秩序井然地冲出教室。

    B.体育健儿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C.来往船只虽然很多,但他毫不手忙脚乱

    D.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觉。

  •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横线划下来。

    游弋(yì yě) 载人飞船(zǎi zài) 洋溢(yì   刚劲(jìn  jìnɡ)

    戈壁(ɡē ɡě) 凛冽(liè lì)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先解释字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_____________   坚:_____________

    莫:_____________  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识字表写拼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6、请把下面诗句誊抄下来。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__________________

  • 7、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能急转弯。

    (1)对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不管”说明船夫在拥挤的情况下仍能挤过去,侧面衬托了船夫驾船的动作娴熟

    B.“总能”说明船夫能轻松解决行驶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表现了船夫的驾船水平高

    C.“而且”和“还”起递进作用,是对“总能平稳地穿过”的进一步补充

    (2)加点词语是对句中“_____”一词的进一步说明。

  • 8、请根据日常背诵和阅读积累填空。

    (1)____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

    (2)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_

    (3)牧童归云横牛背,______________

    (4)猪八戒照镜子——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

    (6)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溜圆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荼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简单一( )             普通一( )             好像( )

    【2】短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快手刘”戏法变得好?(  )

    A.忽来忽去

    B.翻来翻去

    C.神出鬼没

    【3】“快手刘”是怎样变戏法的?在短文中用“ ”画出来。

  • 10、读文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1这段话写了外祖父与平时不同的表现,平时是_________________,这一次却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表现了外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也写一写一个人与平时不同的表现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  ),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  ),(  )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大虫见(  )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  )。武松一(  ),又(  )在一边。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是四大名著之一《_____》中的重要章节,作者是_____

    2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动词。

    3选段是__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

  • 12、  

         古人的诗文中赞美荷花的确实不少,荷花固然值得赞美,然而,我更爱荷叶。

         如果没有荷叶,只剩下一枝枝光杆的荷花,孤独无依地站着,就显得单调。(   )没有荷叶,(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长不出这些漂亮的荷花。

         看啊,这些荷叶,黑绿、浑圆、厚重。久旱出雨,对于像珍珠一样宝贵的水,它们一点一滴都不沾唇。它们总是小心地把水保存起来,留给湖中的鱼儿。风雨袭来,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打,就是身子翻过来也会忘我地保护荷花。烈日吐火,它们个个撑起绿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荷叶作为药材,可以去热清火。荷叶作为特色的包装材料,不怕水浸,不怕油污。用荷叶煮成粥,碧绿清香,清爽可口……

        当人们指点、欣赏荷花时,荷叶从不计较,不争名,不求利,不出风头,不论地位。它总是默默地奉献着。

        荷叶是美丽的,最吸引我的是它的心灵美。我爱荷花,我更爱荷叶。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文中的这些荷叶,黑绿、浑圆、厚重。写出了荷叶的_______________特点。

    3在短文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第四自然段末尾的“……”表示(  

    A. 表示引文中的省略 B. 表示列举的省略

    C. 表示词语的重复 D. 表示话语未完

    5下面句子运用了两种修辞,正确的一组是( 

    烈日吐火,它们个个撑起绿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A. 比喻  夸张 B. 夸张   拟人 C. 排比  拟人

    6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出文中第二段内容叶与花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荷叶的_______________精神。

    8文章开头和结尾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勇气

        19世纪,在英国的名门公立学校——哈罗学校,常常会出现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事情。

        有一天,一个强悍的高个子男生,拦在一个新生的面前,颐指气使地命令他替自己做事。新生初来乍到,不明白其中的原委,断然拒绝。高个子恼羞成怒,一把揪住了新生的领子,劈头盖脸地打了起来,嘴里还骂骂咧咧:你这小子,为了让你聪明点,我得好好开导你!新生痛得龇牙咧嘴,却并不肯乞怜告饶。

        旁观的学生或者冷眼相看,或者起哄嬉笑,或者一走了之。只有一个外表文弱的男生,看着这欺凌的一幕,眼里渐渐涌出了泪水,终于忍不住嚷起来:你到底还要打他几下才肯罢休!

        高个子朝那个又尖又细的抗议的声音望去,一看也是个瘦弱的新生,就恶狠狠地骂道:“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问这个干吗?

        那个新生用含泪的眼睛盯着他,毫不畏惧地回答:不管你还要打几下,让我替他忍受一半的拳头吧。

        高个子看着他的眼泪,听到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羞愧地停住了手。

        从这以后,学校里反抗恶行暴力的声音开始响亮,帮助弱者的善举也逐渐增多,两个新生也成了莫逆之交。那位被殴打的少年,深感爱与善良的可贵,后来成为英国颇负盛名的大政治家罗伯特·比尔;挺身而出,为陌生弱者分担痛苦的,则是扬名全世界的大诗人拜伦。

        人生旅途中,我们也需要像拜伦一样,在别人只是畏惧地逃避,或幸灾乐祸地观看时,能够拿出罕有的勇气,为了善,为了爱,也为了启迪和震撼那些冷漠的心灵。  

    (1)把下列划线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l________ 

    k________ 

    w________   j________ 

    毫无畏惧

     

    (2)根据已给出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________

    ②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来势凶猛。________  

    (3)作者的描述使罗伯特·比尔与拜伦的性格跃然纸上,你能说说他们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吗?________  

    (4)拜伦对罗伯特·比尔给予帮助的方法是替他忍受一半的拳头,你赞成这种方式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________  

    (5)这篇文章对你的校园生活有启示和帮助吗?把你的感受写下来。________

  • 14、课内阅读。(16分)

    将相和(节选)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 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 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3分)

    (2)这段文字已用“/”分为四层,请概括第二、三层的层意。(4分)

    第一层:写蔺相如献上和氏璧,秦王却并无诚意以城换璧;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层:写秦王无奈,与蔺相如约定举行隆重的换璧典礼。

    (3)文中①②两处都是对蔺相如的________描写,其中,处的中心意思可以用成语“宁为玉碎,____________”来概括,与这段话有关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3分)

    (4)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是为了( );因为蔺相如从秦王“( )”这一表现中,看出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填序号)(2分)

    A.证明和氏璧是无价之宝

    B.拖延时间

    C.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D.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5)这段文字是怎样表现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短文《海上升明月》,完成短文后的题目。

    海上升明月

    四周都静寂了。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船像一只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这里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便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成了一轮皓月。这时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不消说,悬挂在天空的月轮月月依然,年年如此,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

    与晚风、明月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文字描写的。可是真正能够做到与晚风、明月为友的,就只有那些以海为家的人!我虽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了一个海上的过客,也是幸事。

    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我们吃过午餐后在舱面散步,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这红灯并不亮。后来船走了许久,这盏石壁上的灯还是在原处。难道船没有走么?但是我们明明看见船在走。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根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1短文写了两次的海上生明月,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次海上生明月的景象是怎样的,然后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着的句子中“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指的是什么?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次的海上生明月景象,你更喜欢哪一次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  )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  )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谈经验。

    山田本一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仍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千米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这就叫分段实现大目标。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千米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千米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不但……而且……   无论……都……  只要……就……

    2请给这篇文章拟一个题目,并说说拟这个题目的原因。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

    (1)结合短文,“故弄玄虚”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当时许多人认为这个选手在“故弄玄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田本一战胜对手的“智慧”是什么?成功和这种“智慧”有什么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篇文章,你受到了哪些启示?举例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的巴尔扎克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一生都勤奋写作。一把咖啡壶,支持着他一天写十几个小时的文章。

    一次,他写一部小说已经( )写了一个通宵,可他还没有停笔的念头,快到中午时,巴尔扎克累得实在( )不住了。碰巧,有位朋友拜访他,巴尔扎克对他说:“我睡一会儿,请你过一小时后叫醒我。记住啊,就1小时。”朋友点头答应。

    一小时很快就到了。朋友看见巴尔扎克睡得那么香,心想:“他为了挤时间写作,一点儿也不顾及身体,就让他这一次好好睡一觉吧。”于是,这位朋友没有( )把巴尔扎克叫醒。一会儿,巴尔扎克自己醒了,他一看手表,呀!自己竟然睡了近两个小时。他马上生气了。对着朋友吼起来:“你,你,你为什么不叫醒我,你可知道我已经( )了多少时间吗?”巴尔扎克没等朋友解释,径直走到书桌前,头也不抬地飞快地写起来。

    被弄得尴尬的那位朋友,望着巴尔扎克奋笔疾书的背影,无奈地摇着头说:“你呀你,真是惜时如命啊!”

    【1】请把短文的题目补充完整。

    【2】从下面的四组词语中选择一组你认为最合适的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

    A.继续 支持 耐心 延误

    B.持续 支持 忍心 耽误

    C.持续 坚持 信心 耽误

    D.继续 坚持 忍心 延误

    【3】巴尔扎克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4】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

    小萝卜头

    看守特务又和小萝卜头出现在走廊上。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个头的楼栏杆,踮起脚跟,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守特务。

    磁器口。

    磁器口我去耍过一回。小萝卜头又问特务,“不是近处的山,我说的是那边,白云底下的山那边呀!

    北方。

    ,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小萝卜头刚刚转回头,要说什么,突然又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

    ,你看!”

    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这虫子纤细而温柔,透过薄壳还可以看见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

    ,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捉住了一只。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小虫子,惟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口袋,摸出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送给了小萝卜头。小萝卜头打开了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

    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  

    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1仿照例句,写句子。

    例: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

    _______________

    2从哪个动作中你看出小萝卜头非常喜欢小虫子?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3小萝卜头因为___而捉虫子,又因为___而放了虫子。

    4短文表达了小萝卜头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

  • 19、课外阅读

    松树的风格

    我对松树怀有敬仰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用它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息;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粉身碎骨的地步。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填空。

    1)松树的风格是

    2)文章第一自然段讲 ,是采用先     的方法。第二自然段用先   最后 的方法写的。

    3粉身碎骨在文章中指的是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 的修辞,我能仿写一句:  

    2画出文中讲松树用途的句子,再填空。

    松树的叶子      松树的根和枝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树的生命力极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双横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

    2.我想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缩句)

    ________

    3.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仿写)

    __________

    4.热——八月,天多热。鸡耷拉着翅膀,狗吐出了舌头,蝉不知如何是好。(照样子,把意思写具体)

    冷——_____________

    5.玩累了,就在树下找个地方睡着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写作

    本单元的课文,在描写景物时,或以动衬静,或景随时变,或移步换景,都将景物写得灵动别致。请你以“我喜爱的一处景象”为题,写一篇短文,写出你的行踪和某种景象的动态之美。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