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图像与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表示加热一定量的碳酸钙固体
B.表示一定量的镁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表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
D.表示相同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
2、下列劳动实践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 劳动实践 | 化学知识 |
A | 用铅笔芯制作电极 | 石墨有导电性 |
B | 回收铝制易拉罐 | 铝易与氧气反应 |
C | 用干布擦净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 | 防止铁生锈 |
D | 用天然气作燃料生火做饭 | 天然气的成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 |
A.A
B.B
C.C
D.D
3、鉴别、检验、除杂与分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分离CO和CO2 | 将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 |
B | 鉴别木炭粉和二氧化锰 | 观察颜色 |
C | 检验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 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
D | 除去N2中混有的O2 | 将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粉 |
A.A
B.B
C.C
D.D
4、有关工业制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氧气和氮气的密度不同
B.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
C.工业制得的氧气是纯净物
D.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 B.向盛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镁粉 | C.向等浓度、等质量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铝和镁 | D.木炭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加热 |
A.A
B.B
C.C
D.D
6、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N2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稀有气体含量少,没有利用价值
D.O2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7、我国正在研发新一代大推力、无毒、无污染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你推测该火箭选择的燃料为
A.甲烷
B.汽油
C.煤粉
D.液氢
8、《开学第一课》提到武夷山的生态茶园,创造性提出了“茶豆油菜套作”的绿色生态模式,以下关于绿茶制作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自然晾晒,去除露水
B.高温,破坏酶的活性
C.通过外力作用将叶片揉碎
D.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
9、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B.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10、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以下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11、下列物质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锌粒
B.黄铜
C.赤铁矿
D.生铁
12、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出行方便,大力提倡开私家车出行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
C.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
D.青少年饮用的高钙奶中的“钙”是指钙原子
13、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词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4、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错误的是
A.①表示的是阴离子
B.②对应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C.③对应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D.①②③表示同种元素的微粒
15、燃烧和灭火方法的正确使用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
B.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辟隔离带,原理是隔离可燃物
C.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厨房燃气泄漏,要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16、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
B.不明物体着火时,应立即用水浇灭
C.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隔氧又降温
D.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
17、分子和原子根本区别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在运动原子不会运动
C.分子大,原子小
D.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
18、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气燃烧
B.钢铁生锈
C.葡萄酿酒
D.酒精挥发
19、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两个氢原子:H2
B.三个氮分子:3N2
C.铝离子:Al+3
D.硫酸钠:NaSO4
20、规范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倾倒液体
C.熄灭酒精灯
D.检查装置气密性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物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该物质一定含C、H、O元素
B.某物质能发生分解反应——该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某气体能使燃烧的小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CO2
D.厨房内天然气泄漏时——一定要立刻打开排气扇
22、如图为电解水的装置,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加快反应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端接电源正极
B.甲中气体的质量约为乙的8倍
C.稀硫酸在该反应中做催化剂
D.电解后,溶液的pH会减小
2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相关性质对应正确的是
A.金刚石作装饰品——硬度大
B.二氧化碳可以灭火——不可燃、不支持燃烧
C.石墨作润滑剂——可以导电
D.金属铜作导线——有光泽
24、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实践项目与所述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 劳动实践项目 | 化学知识 |
A | 借助筷子将酒倒入瓶口较细的容器中 | 筷子可用于搅拌液体 |
B | 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晒 |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
C | 用干冰在舞台上产生云雾景象 | 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
D | 用洁厕灵(含盐酸)除垢(含CaCO3) | 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 |
A.A
B.B
C.C
D.D
25、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所以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就是催化剂
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26、某硝酸铵样品,经测定其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仍为35%,则一定含有下列杂质中的
A.CO(NH2)2
B.NH4HCO3
C.NH4Cl
D.(NH4)2SO4
27、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物质
化学物质 | 物质组成(化学式) | 构成物质的粒子(用符号) | 物质的类别 |
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 | ____ | ______ | ______ |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 _____ | ______ | ______ |
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 |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28、用如图装置进行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
步骤1、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
步骤2、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1)升温至260℃时,对比②③的实验现象,能证明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
(3)升温至260℃后,欲使②中的红磷燃烧,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29、回答下列问题:
(1)为防止“佝偻病”的发生,我们应多食用含______多的食物。
(2)“夜盲症”的病人应多食用含______的食物。
(3)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重金属盐中毒,可立即大量服用______解毒。
(4)豆浆里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向煮沸的豆浆里滴入MgCl2溶液,马上产生______状沉淀,说明盐能使蛋白质的溶解性变______。
30、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C3N4/CQDs),能利用太阳光分解水,原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过程将___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保持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氯化钠是由______构成。(填化学符号)
32、化学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
(1)生活中常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2)制备手机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硅属于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 NaClO。工业上制备 NaClO的反应原理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4)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原因是活性炭具有_____________性。
(5)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
33、写出下列化学用语
(1)2个硅原子______。
(2)标出硫酸根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4、二氧化碳的利与弊利
利:___________(要求不可燃、不助燃和密度比空气大);其固体“干冰”做__________剂;__________肥料。
弊:引起________等。
防治温室效应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__。
A.酸奶
B.玉米糊
C.冰水
D.可乐
(2)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水的体积为______mL
(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甲______ 乙(填﹥、﹦、﹤)。
②t2℃时,将50g的甲物质加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__g。
③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___(填甲、乙)
④若将甲从甲、乙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通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
36、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1个铜原子_____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 ③2个水分子_____ ④氧化铝_____
37、探究石灰石煅烧实验。
(1)煅烧石灰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欲证明石灰石煅烧生成二氧化碳,下列实验中可行的是_____(填编号)。
(3)为探究石灰石煅烧后的分解情况,去煅烧后的固体分别做了四个实验: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甲 | 取样于试管中,加水 | 白色不溶物 |
乙 | 取样于试管中,先加水,再滴加酚酞 | 白色不溶物,红色溶液 |
丙 | 取样于试管中,先加水,再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 _____ |
丁 | 取样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 | 有气泡 |
I、能证明石灰石部分分解的实验是_____(填实验编号)。
II、乙实验中白色不溶物中所含的钙元素质量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煅烧前石灰石中 钙元素质量。
38、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甲烷(CH4)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数字②的仪器名称:_____。
(2)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请填装置字母代号)。
(3)有人提出收集甲烷时最好选用D装置而不是E装置,你认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
(4)写出甲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应当选取的制取和收集装置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9、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很多重要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1)挤出浓氨水,A 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___________。设计 A、B 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2)100mL 的水与 100mL 的酒精混合后,总体积______________(填“﹤”、“﹥”、“﹦”)200m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哪支容易推压?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84”消毒液可用于宾馆、家庭等的卫生消毒,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可由下列反应制得:,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