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庄子——以“法”治国
B.荀子——“兼爱”“非攻”
C.韩非——无为而治
D.孟子——“仁政”和“民贵君轻”
2、以下选项符合三国鼎立局面形势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3、公元前209年夏,在大泽乡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领导这次起义的领袖是
A.陈胜 B.项羽 C.刘邦 D.张角
4、“战国时期,他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从此,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材料中的“他”是
A.伊尹
B.商鞅
C.李冰
D.管仲
5、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促进了思想觉醒,推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下面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老子——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B.墨子——墨家——“兼爱”、“非攻”
C.韩非子——兵家——法治、中央集权
D.孟子——儒家——仁政、民贵君轻
6、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主要是因为
A.雨水充沛 B.气候干燥
C.室外温度低 D.室外温度高
7、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对应的思想流派正确的是
A.甲—墨、乙-法、丙-儒、丁-道
B.甲—儒、乙-法、丙-道、丁-墨
C.甲—道、乙-法、丙-儒、丁-墨
D.甲—墨、乙-法、丙-道、丁-儒
8、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A. 皇帝
B. 炎帝
C. 黄帝炎帝
D. 尧
9、辽、宋、夏、金时期最突出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其中,建立了西夏政权的是(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10、你如果要实地考察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应该去( )
A.云南元谋县
B.陕西西安
C.北京周口店
D.浙江余姚
11、西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虽出现过太康之治的盛世局面,但在短暂辉煌过后,便迅速地衰败下去。导致西晋速亡的原因主要有
①匈奴的内迁 ②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③统治集团腐朽 ④皇族间连年混战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贾思勰——《齐民要术》
B.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C.王羲之——《女史箴图》
D.顾恺之——《洛神赋图》
13、孝文帝曾下令:“图谶(指宣扬迷信的预言、预兆书籍)之兴起于三季。即非经国之典徒为妖邪所凭。自今图谶、纬及名曰……一皆焚之。”这表明孝文帝( )
A.对鲜卑民族文化的推崇
B.有选择性地学习中原文化
C.规定官员学习汉族典籍
D.立志让鲜卑民族移风易俗
14、“天下之统一,势也。”历史上,秦朝统一“天下”发生在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3世纪早期
C.公元前2世纪晚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15、下表玉米传入中国时间的研究分析略表,据下表的内容可知,玉米
著作 | 作者 | 时间 | 记载内容 |
《农政全书》 | 徐光启 | 明代 | 中国最早称呼其为“玉米” |
《金瓶梅》 | 兰陵笑笑生 | 明代 | 记载“玉米面鹅油蒸饼”的做法 |
A.在中国得到广泛种植
B.传入中国有多个源头
C.最迟在明代传入中国
D.成为中国人主要食粮
16、下列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唐朝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B.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吐蕃赞普上书唐皇帝说,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D.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17、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工艺精湛。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利簋
18、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右图所示为根据化石复原的我国某遗址的远古人类头像,其特点有“距今约70万-20万年”、“直立行走”、“学会使用火”等。这一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19、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与此同时,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20、唐朝创制的闻名于世界的瓷器珍品是( )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唐三彩
21、唐太宗在位20多年,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他统治的局面历史上称______________。
22、隋朝大运河人工开凿了四条水渠,分别是__________、通济渠、__________、江南河。
23、相传在黄帝时期,________创造文字,________会缫丝,擅长纺织。
24、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灿烂辉煌。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图表。
表一:
领域 | 时代 | 人物 | 成就 |
造纸 | 西汉 |
| 发明造纸术 |
东汉 | ①________ | 改进造纸术 | |
医学 | 东汉 | 张仲景“医圣” | 《②________》 |
③________ | “麻沸散”、“五禽戏” | ||
史学 | 西汉 | 司马迁 | 《史记》历史地位:④________ |
表二:
领域 | 朝代 | 人物 | 主要成就 |
农学 | 北朝 | ①________ | 《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
数学 | 南朝 | ②________ |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
书法 | 曹魏 | 钟繇“书法名家” | 楷书《宣示表》 |
东晋 | 王羲之“书圣” | 行书《③________》 | |
雕塑 | 北朝 |
|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④________ |
25、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古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的政治制度是________。
(2)汉武帝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________。
(3)曹操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在经济上采取了一项措施,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这项措施是________。
26、《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中①处是________(地名);《丝绸之路示意图》中②处是________(地名)。
27、________是曹军和孙刘联军之间的战役,此战为北方统一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公元383年,________爆发,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
2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①北魏建立:4世纪后期,_______建立。
②北魏统一北方:439年统一____,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北方出现了______的趋势。
29、读图回答问题:
(1)图A的名称是 ,出土于 遗址;
图B的名称是 ,出土于 遗址。
(2)由图得知,原始农耕时代陶器主要有两种,即 和
30、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西域设置__________,它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31、用直线将下列朝代和建立者、以及都城连在一起
唐朝 朱元璋 临安
北宋 忽必烈 长安
南宋 赵 构 东京
元朝 赵匡胤 大都
明朝 李 渊 应天
32、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 。
33、在古代社会,中国历史上的“治”与“乱”总是如影相伴,循环交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忘也忽焉。
——《左转·庄公十一年》
材料二 “文景之治”扭转了汉初以来经济凋敝、政局动荡的局面,代之以“吏安其官,民乐其业,蓄积岁增,户口寝息”……的安定、繁荣景象,奠定了西汉盛世的坚实基础。
材料三 东汉时期的社会乱象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汤”与“纣”是哪个政权的君主?材料一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2)阅读材料二指出,汉文帝、汉景帝采取哪些措施“扭转了汉初以来经济凋敝、政局动荡的局面”?请列举一例与“文景之治”类似的治世局面。
(3)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三中的社会乱象。这一现象造成了怎样的恶劣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