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山东德州2025届高三历史下册三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材料表明澶渊之盟(     

    A.使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破坏

    B.导致宋朝财产损失重大

    C.使辽朝获得巨大利益

    D.使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 2、历史学家认为河姆渡居民已经掌握了原始农业。可以直接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在遗址中发现了

    A.大量的打制石器

    B.刻猪纹的黑陶钵

    C.兽骨制作的箭头

    D.人工种植的稻谷

  • 3、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居民遗址

  • 4、下列关于分封制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控制全国广大的土地

    B.诸侯必须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

    C.诸侯向周王贡献财宝和特产

    D.土地和人民归受封诸侯所有

  • 5、都江堰在秦汉时期灌溉蜀、广汉、键为三郡;宋、明时期灌溉十二个县;1949年前可灌溉十四个州县,近300万亩;现在总灌溉面积已达1100万亩。上述材料反映出都江堰(     

    A.顺应自然

    B.结构精巧

    C.造福千秋

    D.功能齐全

  • 6、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隋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予以变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制……”这种制度是(     

    A.郡县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 7、据记载,汴京“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勾栏则从早到晚“全年不歇”。假如你生活在北宋,可以在汴京(     

    A.打赏艺人交子

    B.听辛弃疾的词

    C.为岳飞鸣不平

    D.观赏《窦娥冤》

  • 8、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皇太极

  • 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下列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可为这一论断提供证据的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 10、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县制创立,控制基层

    B.学派林立,繁荣学术

    C.中央集权,创新制度

    D.削藩推行,消除叛乱

  • 11、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剧时,扮演韩非子的同学,所说台词反映的主题是

    A.以法治国

    B.为政以德

    C.崇尚和平

    D.顺其自然

  • 12、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假如你是西域某国负责接待张骞的大臣,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看张骞等人口渴难耐,派人呈上葡萄等水果

    B.为张骞等人送来丝绸衣服以供换

    C.饭后请张骞等人欣赏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

    D.离别时将玻璃、毛织品等送给张骞

     

  • 13、贞观时期,唐太宗推行了一 系列改革举措,下面图示体现的举措是

    A.减省刑罚,主张刑罚为末

    B.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D.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职权

  • 14、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 15、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王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公元前7世纪中期,通过改革,成为中原第一霸主的是

    A. 晋文公

    B. 齐桓公

    C. 秦穆公

    D. 楚庄王

  • 16、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

    A. 东汉时期   B. 西汉时期   C. 秦朝时期   D. 西晋时期

     

  • 17、历史上有位英雄,因率军抗金而为人民所称颂,其位于杭州的墓大门两侧有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忠骨”、“佞臣”分别指的是(     

    A.陆秀夫、忽必烈

    B.岳飞、赵构

    C.文天祥、忽必烈

    D.岳飞、秦桧

  • 18、“以少胜多”、“大败秦军”、“北方再度分裂”,这些信息共同指向(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 19、“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主题之一。下图是某朝代的“疆域四至”示意图,根据示意图能够判断该朝代是(     

    A.夏朝

    B.东汉

    C.秦朝

    D.西汉

  • 20、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一直到现在,农业依然在我们国家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上溯到史前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是新石器时代部落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下列哪一项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

    A.农作物的种植

    B.家畜饲养的出现

    C.磨制石器的发展

    D.骨哨骨笛等的出现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之战后几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____之战后,曹.孙.刘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

  • 22、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______,其代表作______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 23、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中的炎帝和________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24、公元前841年,________与民争利,引发“国人暴动”。

     

  • 25、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 ______(政权)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439年,______(政权)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 26、_______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周王室地位______,大的诸侯势力_______。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_______的地位。

  • 27、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该教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

     

  • 28、

    时间

    BC209

    地点

    大泽乡(安徽宿州)

    领导人

    陈胜、吴广

    原因

    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直接原因

    去渔阳戍守长城,到大泽乡时,遇雨误期当斩

    经过

    攻占陈县,陈胜称王,建立了“_____”政权;后来,陈胜派主力向西进攻,直逼咸阳,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最终失败。

    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对残暴的统治。

     

     

  • 29、_____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 30、东晋画家________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人物和相关称谓及成果连接起来:

    史学家         李时珍            《资治通鉴》

    科学家         司马光            《本草纲目》

    工匠           宋应星             活字印刷

    发明家         李春               赵州桥

    医学家         毕昇              《天工开物》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2)“三家分晋”的“三家”是:

    (3)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的人物是:

    (4)道家学派的开创者是:

    (5)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是: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学会正确认识并评价历史人物,这是历史学习的一个关键问题。所谓“论从史出”,要评价一个人,必须从他所处的历史时期、所做的事情出发来进行判断。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岑参《石犀》

    材料二:……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余秋雨

    材料三:两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曾有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试图创造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他们倡导发起的这段学术争鸣,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里程碑。

    材料四:见下图。

    (1)材料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中提到的人物是哪两位?

    (2)根据材料二,请判断“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中的它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哪项水利工程?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处于哪一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学术繁荣局面,这一局面被称为什么?你能否从“这批渊博学者”中选取一人说说他的贡献?(写出人名及贡献,且两者有联系)根据材料三内容分析,这次“学术争鸣”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4)材料四图一反映了哪位人物?他选择了哪一思想派别的主张创造“理想社会”依据材料四图二、图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