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
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政权
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
D.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2、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A.刘徽
B.韩非子
C.祖冲之
D.华佗
3、“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和县猿人
4、如下图反映的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对此图表述正确的是( )
A.诸侯割据频繁发生
B.迎来“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C.皇帝年老造成乱象
D.成为东汉后期衰落的重要原因
5、《旧唐书·第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橼……人烟断绝,千里萧条”这段材料描述的唐朝持续八年的战乱是
A.潘镇割据
B.八王之乱
C.马嵬兵变
D.安史之乱
6、有人说他是“世界征服者”,有人说他是“千年风云第一人”,有人说他是世界历史上取得最伟大成功的人物,他开创了有史以来版图最大的帝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就是“一代天骄”( )
A.阿保机
B.成吉思汗
C.阿骨打
D.元昊
7、下列人物中,率军攻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A. 陈胜
B. 吴广
C. 刘邦
D. 项羽
8、元朝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其中管辖台湾地区的机构是( )
A.宣政院
B.北庭都元帅府
C.澎湖巡检司
D.行中书省
9、相传隋朝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要去观赏.可是首都到扬州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他便发动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你对于这段材料的看法是( )
A. 材料是假的,不足以为证
B. 正确说明了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原因
C. 材料是真的,可以作为对隋炀帝考察依据
D. 材料真假无需考证但是开凿大运河是真实的
10、元朝统一中国是在
A.1206年 B.1271年 C.1276年 D.1279年
11、以下史实中,最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是
①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②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③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 ④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13、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观察下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工艺流程图
A.造纸 B.炼铁 C.纺织 D.制瓷
14、淝水之战是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当时前秦战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不习水战
B.情报泄漏
C.不得人心
D.实力太弱
15、下列史实中,能够反映出唐朝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 )
①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④订立澶渊之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身”,又主张人们要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才能。孔子强调的是( )
A.治国的策略
B.对生活的热忱
C.个人的修养
D.为人处世原则
17、某中学在美化校园、设计古代文化名人长廊的时候,尚缺一座农学方面的人物塑像,应该选取哪一个人物原型比较合适( )
A.蔡伦
B.祖冲之
C.贾思勰
D.张仲景
18、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此举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使西汉国力达到鼎盛
19、“文景之治”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清明的统治时期。下列与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文帝和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B.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汉文帝和汉景帝奖励耕作,关心农桑
D.“文景之治”的出现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也有很大的关系
20、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族建立的一个朝代,历经十帝,享国一百八十九年。灭亡西夏的是( )
A.辽
B.金
C.南宋
D.蒙古政权
21、编制图表题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将隋唐
时期统治者发展科举制的措施编制成一个学习表格。(要求包括以下项目:朝代、统治者、措施。)
22、______被后世尊称“医圣”,他写成《伤寒杂病论》,提出“治未病”理论; ______是东汉名医,他发明“麻沸散”辅助手术治疗,还主张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23、秦朝的都城________;西周的都城________。
24、淝水之战概况:
(1)大战时间:公元______年
(2)交战双方:____与_______
(3)结果:东晋以________,大败前秦。
25、郑和下西洋
①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_____,国力雄厚。
②目的:提高_____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③时间:从1405年到_____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④到达地区: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东海岸和_____沿岸。
⑤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_____与_____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6、宋代时期,书画名家群星璀璨,艺术成就异彩纷呈。其中,大画家 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苏轼、 、米芾、蔡襄,书法精妙,各具特色,人称“宋四家”。
27、历史名人是我们的学习榜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识别下列三位历史人物,按要求完成下表填写。
28、齐、楚、秦、燕、( )、魏、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兴趣小组在复习汉武帝时列出了以下知识结构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填写相应内容,完成以知识结构图。
30、吐蕃是我国___族的祖先,641年唐朝的_________远嫁吐蕃赞普___________,成为佳话。
31、连线题
朝代 建立时间 都城 重大事件 亡国之君
夏 公元前1046年 镐京 盘庚迁殷 桀
商 公元前1600年 阳城 开创世袭制 周幽王
西周 公元前2070年 亳 国人暴动 纣
32、战国时期七个国家的国名
33、历史无言,精神不朽。今天,我们再度回首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是为了记住先辈们的热血,珍惜今天的和平。
材料一: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材料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从此,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材料二:下图是《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字仪式的大型雕塑
(2)材料二再现的历史场景出现于何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材料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肩负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习近平
(3)中朝人民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
年份 | 雇农 | 贫农 | 中农 | 富农 | 新富农 | 地主 | 其他 |
1948年 | 86 | 197 | 116 | 18 | 0 | 27 | 2 |
1953年 | 3 | 74 | 355 | 0 | 4 | 0 | 7 |
(4)通过材料四,感受到土地改革给农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5)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你有什么感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