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广西百色2025届高二历史下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中体现的科举制,使普通的读书人也能走上仕途。这体现了科举制度(       

    A.促进了贵族与底层平民阶层相互转化和流动

    B.从此实现了人才选拔真正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C.扩大了官员的选拔范围,扩大了统治基础

    D.彻底废除了世袭贵族的特权

  • 2、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C.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史料

  • 3、历史上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

    A.西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中后期

    D.南宋

  • 4、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

    (1)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2)手工业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

    (3)商业活动活跃,金属货币广泛流通(4)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A.(1)(2)(4) B.(1)(2)(3) C.(1)(3)(4) D.(2)(3)(4)

  • 5、某中学在美化校园、设计古代文化名人长廊的时候,尚缺一座农学方面的人物塑像,应该选取哪一个人物原型比较合适(     

    A.蔡伦

    B.祖冲之

    C.贾思勰

    D.张仲景

  • 6、东汉后期交替专权是( )

    A. 外戚和将军 B. 外戚和宦官 C. 将军和宦官 D. 将军和豪强

  • 7、“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朝代的建立有关?(  )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 8、决定东汉末年“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垓下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

  • 9、“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礼记》里的这段描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商汤灭夏

    B.奴隶社会结束

    C.舜传位给禹

    D.禹传位给启

  • 10、五代十国时期,与南方九个政权并列的北方政权是(     

    A.后周

    B.后梁

    C.后唐

    D.北汉

  • 11、后世尊称品格高尚、智慧高超的古人为“圣”。请问,“书圣”是指(     

    A.杜甫

    B.顾恺之

    C.王羲之

    D.郦道元

  • 12、隋朝在历代古运河的基础上,开通大运河。大运河开通后,“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这反映了大运河

    A.提高了隋朝的造船技术

    B.结束了南北的分裂局面

    C.推进了国家统一

    D.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 13、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

    A. 曹魏   B. 东晋   C. 西晋   D. 前秦

  • 14、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博士说:“隋朝之所以兴盛有四个原因,第一是统一,第二是制度,第三是工程,第四是国际秩序。”这里的制度主要是(     

    A.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B.禅让制,郡县制

    C.世袭制,分封制

    D.行省制,君主制

  • 15、司马光的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这一编年体史书是(     

    A.《论语》

    B.《全唐诗》

    C.《窦娥冤》

    D.《资治通鉴》

  • 16、据统计,秦朝全国人口约2000万,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这说明秦朝(       

    A.赋税沉重

    B.徭役、兵役繁重

    C.刑罚残酷

    D.统治者好大喜功

  • 17、2021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八个国家宪法日,当今社会,法制思想深入人心。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学派代表是(     

    A.孟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

  • 18、“迹其性本强悍,勇不顾亲,而能畏义而好贤,屈己以从谏,刻厉矫揉,力于为善,此所以致贞观之治也。”宋代史学家范祖禹这段话称颂的是(     

    A.隋文帝

    B.宋太祖

    C.唐太宗

    D.唐玄宗

  • 19、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唐太宗认为人君就是船,百姓就是水

    B.唐太宗能吸取隋亡的教训,懂得为君之道

    C.唐太宗认为损害百姓利益会要他的命

    D.唐太宗认为舟和水不能分离

  • 20、秦朝时,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应该携带的货币是

    A.铲形币 B.刀形币 C.圆形方孔半两钱 D.蚁鼻钱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西起________,东到辽东;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起点是从________出发。

  • 22、文物识别。在表格中填写下列各图文物或想象图的名称以及使用的远古居民。

  • 23、作用:商鞅变法使________国力大增,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24、火的发现和人工取火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体格状况、生存质量、寿命长短乃至面部特征。下图所示与火的发现和发明有关的人类分别是?(请将正确答案对应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相应方框中。)

  • 25、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主持修建了都江堰——______

    (2)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______

    (3)反抗秦残暴统治在大泽乡起义——______

  • 26、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 靖康之变   B. 南宋建立   C. 岳飞遇害   D. 绍兴和议

     

  • 27、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_____”;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___,南宋灭亡。

  • 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我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给美国联军以迎头痛击……

    (1)材料反映的战争是______________。这场战争中,我军的司令员是______________

    (2)这场战争中,有一场著名的战役,打得异常惨烈,它是_______________。在这场战役中,出现了一名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战斗英雄,他是______________

    (3)这场战争中,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举一例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_________________

  • 29、2012年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 )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 30、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 ______主持,在成都平原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派人开凿了 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西方列强挟坚船利炮,先后对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迭遭破坏。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连线:

    1842年   《马关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1年   《南京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1895年   《辛丑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举出三国建立者及都城。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材料四: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材料五: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阅读材料回答:   

    (1) 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4)材料四中的“选贤与能”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5)材料五中的“大人世及以为礼”讲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是从谁开始?

    (6)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过渡,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请你结合史实发表自己的见解。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