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现存最早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大明历》
D.《道德经》
2、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体系,帝国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导途凿空”的外拓和“互通并举”等措施。这表现在
A.北讨匈奴、南征北战、开凿灵渠
B.联络月氏、北击匈奴、通婚和亲
C.修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
D.开凿灵渠、收复河套、开发象郡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材料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
A.禅让制使得国家长治久安 B.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D.夏朝时,天下为公
4、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考察战国七雄中秦的位置是
A.最偏西 B.最偏东 C.最偏南 D.最偏北
5、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三国时孙吴建都
A.成都 B.洛阳 C.建康 D.建业
6、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
A.文学艺术发展繁荣
B.封建制度开始确立
C.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7、1553年,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西方殖民者是( )
A.葡萄牙
B.荷兰
C.沙俄
D.日本
8、位于咱们桂林兴安县境内的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2007年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请说出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9、下列措施与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有关的是( )
A.废除丞相 B.设立三司六部
C.设立东厂 D.设立中书省
10、远古时期,实行的是“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这种制度叫做
A.传位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继承制
11、“和而不同”是和谐哲学的精髓,是处理民族关系所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下列史实有利于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有(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③唐与新罗关系友好,来往密切④唐太宗被周边各族首领尊奉“天可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中国在17世纪30年代诞生了一部著作。这部著作传到西方后,令欧洲人惊奇不已,称它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著作是( )
A. 《天工开物》
B. 《农政全书》
C. 《本草纲目》
D. 《农书》
13、如下图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是1300多年前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唐朝统治者是武则天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唐朝对吐蕃的管辖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来的道教尊为教主,在泉州的清源山上有著名的老君岩,就是为了纪念他而雕刻的。那么,他的观点主要记载在哪一部古籍中
A.《战国》 B.《春秋》 C.《论语》 D.《道德经》
15、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诗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对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的评述( )
A.客观辩证
B.认识片面
C.与史实不符
D.主观臆断
16、下列内容符合历史发展顺序的是
A.私有制—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国家
B.私有制—生产力的发展—国家—阶级
C.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国家—阶级
D.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
17、一位历史老师在讲解某知识点时,出示了以下三幅图片。这位老师讲解的主题最有可能是唐朝( )
A.繁荣的经济
B.和谐的民族关系
C.多彩的文学艺术
D.丰富的社会生活
18、学期末某班举办历史手抄报设计活动,在“历史辨析栏目”中有下列四句话,其中最能反映春秋时期政治特点的句子是
A.国力强盛,社会安定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19、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下图所示战役带来的影响是
A.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使得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D.结束了南北分裂的状态
20、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1、作用:商鞅变法使________国力大增,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2、西汉的都城是________。
23、世界上最总的兵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4、下图是《明长城示意图》,请填出图中长城东西两个端点的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25、西汉的建立者是________,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局势,汉高祖采取了________政策。
26、两宋时期,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由越南传入的____,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期推广到东南地区: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____》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有关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27、《______》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的作者是______。
28、618年,______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9、河姆渡人的房屋特征是________,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农业工具以________最为典型,家畜以________为主。
30、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________,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
31、
A.南昌起义(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八七会议(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三湾改编( )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D.秋收起义(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E.古田会议(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32、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及代表人物
33、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资料搜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识图分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
【角色扮演】
(2)根据材料二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理解学习】
(3)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探究争鸣】
(4)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刘芳和黄鹏产生了分歧。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方法探究】
(5)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