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河南安阳2025届高三历史下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他们已会人工取火,还会捕鱼,懂得爱美,死后还要埋葬”,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们属于哪一远古人类(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女娲

  • 2、关于甲骨文(下图),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现:中国商周时期

    B.发现: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C.造字: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D.评价: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文字

  • 3、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它建成后“水早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它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它”是指(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永济渠

  • 4、下列历史事件能在下图所示著作中查找到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曹操统一北方

    C.八王之乱

    D.北魏孝文帝改革

  • 5、下列图片中,能反映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6、采用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和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的造字方法是

    A.象形

    B.形声

    C.会意

    D.假借

  • 7、秦朝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郡县制 B.统一货币、度量衡

    C.统一文字 D.焚书坑儒

  • 8、流行语和关键词是一个时代的标签,在一档文化节目中出了四组关键词,其中最符合秦朝时代特征的一组是( )

    A.诸侯、井田制、甲骨文、青铜 B.皇帝、郡县制、车同轨、长城

    C.匈奴、专卖权、五铢钱儒家 D.内阁、军机处、青花瓷、商帮

  • 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北方民族交融

    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 10、目前我们对山顶洞人研究获得的共识是:他们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还懂得审美……获得这些研究共识的途径是

    A.远古传说

    B.文献记录

    C.考古成就

    D.学者推测

  • 1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

    A. 汉高祖刘邦死后,继任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 战国时期,诸侯不再打着尊王攘夷旗号

    C. 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混战局面

    D. 李冰修建都江堰,使秦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 12、如果你生活在隋朝,要畅游大运河,设计了一条从北往南的路线。下面路线中正确的是

    A.涿郡—洛阳—余杭

    B.洛阳—涿郡—余杭

    C.洛阳—余杭—涿郡

    D.余杭—洛阳—涿郡

  • 13、《后汉书》记载:公元88年汉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以上材料反映东汉中期后( )

    A.外戚专权 B.丞相权力膨胀

    C.宦官专权 D.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 14、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我善于用他们,这是我可以得到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善用他,因此被我打败。”据此可知,刘邦能够取胜的重要原因是(       

    A.擅长谋略

    B.善于用人

    C.约法三章

    D.深得民心

  • 15、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B.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是用磨制石器,过定居生活

    C.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

    D.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生活在长江流域

  • 16、象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之一,深受大众的喜爱,其棋盘中间是“楚河、汉界”。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刘邦

    B.秦始皇、项羽

    C.刘邦、项羽

    D.汉武帝、秦始皇

  • 17、小王同学对“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B. 巨鹿之战,以少胜多

    C. 秦朝统治者向项羽投降

    D. 楚汉之争历时四年

  • 18、隋唐时期医学有很大发展,名医辈出,他们著述丰富、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其中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唐代杰出医学家( )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孙思邈

    D.华佗

  • 19、“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文中的“遗址”应该是(     

    A.山顶洞人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 2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什么朝代(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将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答案卷相应的横线内

    A.墨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     E.荀子

    序号

    人物

    观点主张

    (1)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3)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4)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

    (5)

     

    反对空谈,强调依法治国

     

     

  • 22、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________”;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________”。

  • 23、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_____________”,厉王逃亡。

  • 24、填空题。

    (1)我国最早的人类是________人。

    (2)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________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________朝。

    (4)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的使用。

     

  • 25、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________石窟。

  • 26、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______”;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______(国家)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

  • 27、唐朝时期,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如   和武则天时期,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清朝乾隆帝时期,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 分裂祖国的叛乱。清朝还设置了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 28、东汉时,宦官________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南北朝的杰出科学家________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 29、西汉建国之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______”,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汉武帝派大将 ______、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

  • 30、含义: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________和牛、羊等________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至今已超过16万片,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约4500个,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①孔子           A.休养生息

    ②刘邦           B.有教无类

    ③嬴政           C.派人赴台湾

    ④孙权           D.统一文字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列举我国历史上三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但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5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材料三: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材料一中三国指哪三国?材料一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次战役与“三国”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根据所学回答,北魏把都城迁到了哪里?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分析北魏迁都的原因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