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广西防城港2025届高二历史下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如果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写碑文,下列哪一项可提供参考(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大力发展科举制,重视发展生产,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 2、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国家

    ②春秋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③晋文公采纳管仲的建议进行改革,使晋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④兼并战争是给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从客观上看,有利于国家走向统

    ⑤春秋时期,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交融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主要的外交活动有

    ①推进与主要大国的关系   ②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加强国际合作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 4、孔子提倡,不管一个人是何等的身份地位,不管这个人是贫穷还是富贵,不管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他都可以跟大家一样,平等的接受教育。这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反对苛政

    C.有教无类

    D.兼爱、非攻

  • 5、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这一“主轴”最初的起点是

    A.洛阳

    B.长安

    C.成都

    D.建康

  • 6、对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表述,最能体现当时社会发展特点的是:

    ①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        ②体现了田园诗的意境

    ③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④兼容了道教的艺术风格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7、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其中最著名的传说人物是

    ①尧②黄帝③舜④炎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8、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

    A.   B.   C.   D.

     

  • 9、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因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大提高印刷效率而被誉为“当代毕昇”。历史上毕昇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D.转轮排字

  • 10、下列维新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

    A.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 11、作为养蚕抽丝技术的发明者,华夏文明的奠基人,唐朝人赵蕤为她写的碑文是:“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她就是

    A. 嫘祖

    B. 女娲

    C.

    D.

  • 12、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凿在古代的重要作用是(   

    A. 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B. 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C. 结束了我国南北分裂割据的局面   D. 便于帝王的南下游玩

     

  • 13、“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吃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这些顺口溜反映了当时农村(     

    A.农民悠闲的生活方式

    B.农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民非常喜欢公共食堂

  • 14、古诗云:“天空野烧连垓下,落日苍烟接沛中。唯有磨旗踪迹异,年年常见白云封”。与该诗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七国之乱   B. 陈胜、吴广起义

    C. 黄巾起义   D. 楚汉相争

  • 15、在中国远古的传说中,涌现了许多杰出的领袖人物。为了了解这一时期的伟人事迹,我们可到下列哪一地方参观学习

    A.

    B.

    C.

    D.

  • 16、某班历史小组设计黑板报,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流”,请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 17、电视剧《汉武大帝》中主父偃使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的建议是

    A. “推恩令”

    B. 加强监察制度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分封制

  • 18、根据如图所示西周等级示意图所示,正确的选项是

    A.从上往下,第四层起是劳动者

    B.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广大平民

    C.卿大夫的地位属于最低一层的统治者

    D.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像金字塔压在广大平民和奴隶身上

  • 19、夏启之后,王位世袭制中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据此可知,王位世袭制

    A.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发展

    B.阻碍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发展

    C.与宗法血缘的关系密切

    D.避免了王位传承中的夺权现象

  • 20、科学证明,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在这个进化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使用天然火

    B.直立行走

    C.劳动

    D.语言的产生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的是董仲舒。

    判断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

  • 22、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提出了“_________”的口号,最后被明军将领__________和清军联合绞杀了。

  • 23、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________

  • 24、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使得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下表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请你将下列序号填入表格相应位置,并归纳商鞅变法体现在哪三个方面。①军功②世袭特权③耕织④土地自由买卖⑤县制⑥度量衡

  • 25、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_____

  •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主持修建都江堰的秦国蜀郡郡守。________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________

    (3)被后世称为“医圣”的东汉名医。________

    (4)西晋的建立者。________

     

  • 27、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遗址。在探讨解决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去____遗址实地考察。

  • 28、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_______

  • 29、商朝是我国_________文化灿烂时期,与商周同期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___文化。

     

  • 30、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作者 作品

    罗贯中 《西游记》

    施耐庵 《红楼梦》

    吴承恩 《三国演义》

    曹雪芹 《水浒传》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东汉时负责治理黄河的著名水利专家是_________

    (2)辅佐齐桓公进行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_________

    (3)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_________

    (4)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_________

    (5)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首领是_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001—1500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

    ——数据来源于《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举世皆知的……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英国哲学家培根《新工具》

    材料三 (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中国的前现代生产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公元1001—1500年,中国科技发明的数量占比如何?

    (2)依据材料二,列举“举世皆知的这三种发明”,并概括其作用。

    (3)依据材料三,概括“李约瑟之谜”的原因。中西方差距为何不断拉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