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江苏盐城2025届高二历史下册二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汉武帝在位时,首创了用年号纪年的方式,于公元前140年定年号为“建元”,这一年就是“建元元年”。请算一算,“建元三年”应属于

    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前1世纪

    C.公元1世纪

    D.公元2世纪

  •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

    A.诗赋

    B.前四史

    C.三通四史

    D.四书五经

  • 3、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这种认识主要是基于以下哪一史实

    A. 张骞通西域   B. 鉴真东渡日本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郑和下西洋

  • 4、“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当仁不让于师

    D.因材施教

  • 5、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A.洛阳

    B.刘家港

    C.长安

    D.泉州

  • 6、《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

    A.元谋人 B.炎帝黄帝 C.尧舜禹 D.伏羲女娲

  • 7、西汉初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A.“文景之治”

    B.“百家争鸣”

    C.“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 8、把握时代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对应的时代特征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9、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分别是

    A.青铜器、司母戊鼎

    B.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C.甲骨文、四羊方尊

    D.青铜器、甲骨文

  • 10、用“昙花”来形容隋王朝,一下子就抓住隋朝的基本特征。这个存在30多年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隋朝的基本特征是(       

    A.百家争鸣

    B.节俭盛行

    C.兼容并包

    D.短暂而繁荣

  • 11、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皇朝——隋朝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最不可能出现的内容是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的创设

    C.贞观之治

    D.大运河的开凿

  • 1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下列措施属于商鞅变法的有(     

    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   ④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3、下图又称后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两个儿子祖庚和祖甲为献给“敬爱的母亲戊”而制作,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这个鼎重达832.84千克,高1.33米,口长1.1米,口宽0.79米,壁厚0.06米,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才能完成,这最能说明当时青铜器制造的特点是

    A. 规模宏大   B. 工艺精美   C. 品种繁多   D. 造型独特

  • 14、下图是我国古代某著名工程示意图,下列对此描述最为合理的是(  

    A. 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B. 促进了路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C. 有利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D.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的经济交流。

     

  • 15、《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者是司马迁 B.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

    C.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秦始皇、华佗都被记载在内

  • 16、春秋战国时期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

    B.所有的诸侯国实力均衡

    C.周天子地位不断上升

    D.诸侯定期朝拜周天子

  • 17、宋初,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与当地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共同治理地方事务。其目的是(     

    A.分散地方长官权力

    B.收归军事指挥权

    C.增强地方长官势力

    D.分割宰相行政权

  • 18、“2011中国·都江堰放水节”于4月5日在都江堰渠首隆重开幕。主持修建该水利工程的人是

    A.李冰

    B.贾思勰

    C.李春

    D.李时珍

  • 19、孔子既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后来被他的弟子整理成一本书,该书是

    A.《道德经》 B.《韩非子》 C.《论语》 D.《孙子兵法》

  • 20、汉武帝为了削弱诸侯王权力,实施什么措施?(

    A.设立三公 B.郡县制度 C.推恩令 D.焚书坑儒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________”;山顶洞人已经掌握________钻孔技术。

    (2)半坡原始居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是________,其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________

    (3)炎黄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________,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耕地创造了条件。

    (5)________是中国________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 2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

  • 23、牧野之战后__________ 朝建立,楚汉之争后_________朝建立。

     

  • 24、老子在政治上主张“_____”,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_____》一书。

  • 25、被尊为“书圣”的是___________,被尊为“医圣”的是___________

     

  • 26、618年,________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同年李渊建立唐朝,________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 27、图是《战国七雄示意图》,回答各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

     

    A:   B:   C:   D:

     

  • 28、科举考试影响深远。

    (1)科举考试制度正是诞生于___________帝统治时期。

    (2)科举考试中,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___________

    (3)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___________的繁荣。

  • 29、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对应的内容。

    (1)南宋的都城

    (2)北宋兴起,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3)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30、战国后期李冰主持修建的______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秦朝时开凿的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请把下列成语与相应历史人物连接起来

    退避三舍 赵括

    围魏救赵 廉颇

    负荆请罪 晋文公

    纸上谈兵 孙膑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关的人物

    (1)诗圣——

    (2)北宋的建立者——

    (3)发明活字印刷术——

    (4)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

    (5)领导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杰出首领——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变则兴,不变则衰;变则活,不变则亡。”某班历史活动小组的同学对中国古代史上的“改变”做了一次探究学习,请你参与。

    板块一 图片中的历史

    板块二 歌谣中的历史

    歌谣1: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歌谣2: 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板块三 史料中的历史

    材料1: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2: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恨者。……孝公逝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板块一是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你从中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什么问题?

    (2)板块二两首歌谣所反映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请写出春秋五霸的另外四位霸主。

    (3)齐桓公能成为“第一霸主”和“战国后期秦最强”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据板块三中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5)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6)学习认识感悟:结合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谈谈对改革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