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是我国古代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的目录(节选),这部作品应是 ( )
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2、“它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这里的“它”是指
A.都江堰
B.长城
C.故宫
D.圆明园
3、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全国的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 )
A.3世纪前期
B.3世纪后期
C.4世纪前期
D.4世纪后期
4、秦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下列材料可以准确说明( )
材料 | 出处 |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 《资治通鉴》 |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 | 《汉书·百官公卿表》 |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那置守、尉、监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A.地方管理 行政高效
B.法律严苛 赋税沉重
C.疆域辽阔 人口众多
D.中央集权 创新制度
5、《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称霸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国家是:
A.齐桓公、秦国
B.晋文公、秦国
C.齐桓公、齐国
D.楚庄王、秦国
6、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出土了大量的丝织衣物和车马帷帐,其精美程度可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丝织物一争高下。这一考古发现可直接印证( )
A.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时期
B.汉代岭南地区丝织技术的进步
C.丝绸成为南越国民众主要衣料
D.南越国丝织技术来自中原地区
7、以下早期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山顶洞人
8、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而短暂的璀璨辉煌。它的都城在( )。
A. 北京 B. 长安 C. 洛阳 D. 建康
9、下图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
B.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C.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0、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为了巩固统治,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中央,提升六部职权并向皇帝直接负责。为此,朱元璋废除的官制是
A.行省制度和通判
B.三省大部制和中书省
C.丞相制度和六部
D.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11、“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由材料可知唐朝的建立者是( )
A.李渊
B.李世民
C.李建成
D.李隆基
12、追求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家的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A. “祸福相依”
B. “兼爱、非攻”
C. “顺应自然”
D. “仁者爱人”
13、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下面卡片中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帝国的终结》认为“秦,虽死犹存”。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有
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②建立多民族国家③焚书坑儒④统一货币、度量衡⑤开凿灵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15、有人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D.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6、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A.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17、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采取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 )
A.亲自面试县令
B.合并州县
C.建立行省制度
D.重用人才
18、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下列制度创建于西周时期的是
A.分封制 B.科举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19、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以下哪一人物的行为违背了孟子的思想
A.刘邦 B.秦二世 C.吴广 D.陈胜
20、唐玄宗统治后期,宠幸杨贵妃,重用奸臣宦官。唐朝的升平景象急转直下,爆发了大规模动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这场动乱是指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朱温建立后梁
D.陈桥驿兵变
21、唐朝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图中的①____,②____
22、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后期楚国人______,他的学说集中在《______》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23、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 东汉东晋
B. 东汉南宋
C. 蜀东晋
D. 西夏元
24、北宋时期,宋真宗从越南引进一种高产稻种,这种稻种“得米多,价廉,自中产以下皆食”,请问这种是____ 。
25、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___________。
26、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因此享有“_____”的美誉;《_____》的作者是吴承恩,这是一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27、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是__________________。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___________。
28、戚继光领导的_______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_______,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9、暑假,小明带着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实地考查,请你当一名小导游,向他们介绍我们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吧!
(1)第一站来到成都平原,他们要考查与商周同期的青铜文化,请你介绍一下文化遗址的名称_________。
(2)第二站他们来到川西岷江中游,要考查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你将带他们去参观__________。
(3)第三站来到西安,让他们大开眼界,看到了令人惊叹的第八大奇迹,在博物馆欣赏了许多从当地原始居民遗址中出土的石器和彩陶,请你介绍遗址和奇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0、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此战役是______。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此重要战役是______。“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都与一次战役有关,此战役是______。
31、请将历史人物前面的字母填入其相应成就前面的横线上
A、主父偃 B、张仲景 C、华佗 D、蔡伦 E、司马迁
F、释迦牟尼 G、贾思勰 H、祖冲之 I、王羲之 J、顾恺之
1. 圆周率 2. 《史记》
3. 《兰亭集序》 4. 《伤寒杂病论》
5. 推恩令 6. 五禽戏
7. 《齐民要术》 8. 造纸术
9. 佛教 10. 《女史箴图》
32、请你写出战国七雄。
33、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藩镇的分布图
材料二: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清军入关后,虽然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但还没有完成全国真正统一的任务。康熙皇帝经过极大的努力……终于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后期形成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局面带来的影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宋太祖在地方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地方行政区划的创新之处以及其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元朝地方行政区划的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清朝统治者为“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疆、西藏分别做了哪些“努力”?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地方治理的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