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新疆乌鲁木齐2025届高二历史下册三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大秦帝国2:纵横》讲述了商鞅变法后日趋强大的秦国惠文王时期,年轻的秦国国君果断任用张仪,再一次君臣携手,纵横捭阖,一次次突破外交困局和险局,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在商鞅变法中,对农业生产起促进作用的措施是(     

    A.改革户籍制度

    B.鼓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确立县制

  • 2、电视剧《封神榜》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巨鹿之战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 3、观察如图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A. 唐朝时没有统一的货币

    B. 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C. 中国古代金币流通的时间长、范围广

    D. 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 4、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资料卡片,卡片中的朝代是

    A.秦朝 B.新朝 C.西汉 D.东汉

  • 5、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称为“开元盛世”。“开元盛世”时期在位的皇帝是(     

    A.武则天

    B.唐太宗

    C.唐玄宗

    D.隋炀帝

  • 6、与北宋并立的辽国政权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       

    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 7、古书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得益于(

    A.大禹治水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商鞅变法的实施 D.都江堰的修建

  • 8、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唐朝

  • 9、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工艺精湛,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_____朝的。

    A.夏四羊方尊

    B.商司母戊鼎

    C.西周司母戊鼎

    D.商大盂鼎

  • 10、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 )

    A.道法儒墨 B.儒道墨法 C.儒法道墨 D.墨儒法道

  • 11、小明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会盟”“鉴真东渡”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D.中华文明的起源

  • 12、济南核酸检测贴纸火爆泉城,下图贴纸上的历史人物可以用于探究学习的主题是(     

    A.汉赋的兴起

    B.唐诗的繁荣

    C.宋词的发展

    D.元曲的流行

  • 13、如下图是我国境内某一早期人类的头部复原图,关于这一早期人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着群居生活   B. 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C. 会使用天然火   D.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14、张程在《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中介绍了公元6世纪末隋朝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宛若“昙花一现”。导致隋朝短暂而亡的主要原因是

    A.外戚宦官专权

    B.大臣结党营私

    C.隋炀帝的暴政

    D.隋朝刑法残酷

  • 15、“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评论的是(     

    A.唐招提寺和鉴真

    B.隋朝大运河和隋文帝

    C.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

    D.赵州桥和李春

  • 16、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半坡遗址成堆粟米的发现便是证据之一。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

    A.珠江流域 B.长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黑龙江流域

  • 17、下列事件标志着“家天下 代替“公天下” 的是(  

    A.擒杀蚩尤 B.夏朝建立 C.启继禹位 D.禅让出现

  • 18、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发明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 19、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灿烂的文明包括(   

    青铜制作工艺高超创造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广泛使用铁制农具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20、下面是某同学做的课堂笔记,通过笔记内容可以确定他学习的主题是(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巨鹿之战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夏启继承了禹的位置,标志着____________。夏朝建立了_________制定了______,设置_____,还制定了_______,称为________

  • 22、孔子思想由其弟子整理记录在《_____》一书中;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形成了_____的局面。

  • 23、光武帝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 24、改进造纸术,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的是________

  • 25、图一是"二里头遗址宫殿复原图",这复原的是_____(朝代)的宫殿。图二文物是商代铸造的青铜器,它的名称是____

  • 26、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 ______(政权)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439年,______(政权)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 27、________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________

  • 28、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________的统治;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________、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 29、填充题

    (1)221年,________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2)266年,司马懿的孙子___________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3)317年,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________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

    (4)________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力排众议于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 30、写出下图人物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朝代 建立时间 都城 重大事件 亡国之君

    夏 公元前1046年 镐京   盘庚迁殷 桀

    商 公元前1600年 阳城   开创世袭制   周幽王

    西周 公元前2070年   亳 国人暴动 纣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填表题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造就了一批具有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在中国古代矗立起一座高大的思想文化丰碑。根据所学知识将下表补充完整。

    中国古代  思想发展简表

    时代

    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春秋

    仁、礼

    战国

    孟子

    战国

    礼治

    李斯

    焚书坑儒

    西汉

    董仲舒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个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材料二  一个人起什么名字,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春秋时期,许多人常常以“牛”“耕”作为名、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字子耕。

    材料三  凡是经过改革的国家,就其国内情况而论,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权;但是就全中国来说,却出现了七个割据称雄的国家。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租税……七个强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进行得更剧烈了,战争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了。

    ——杨宽《中国断代史系列·战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王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

    (3)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评价战国时期的这些战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