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荆门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黄沙百战穿金甲 (刺穿)

    B.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宿歇  (住宿休息)

    C.其人能应也 (不)

    D.翰林名有素,墨客兴无违。(文人)

  •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指春天)

    B.孔君平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拜访)

    C.其人能应也。(不)

    D.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或许)

  • 3、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蚂蚱(mā  zà) 明晃晃(huǎng) 桃(yīng)

    B.壳(béng) 蚌()   倭瓜()

    C.住(shuān)  草()   地(chǎn

    D.平(liū)  水piáo)   下雨luō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5分)

    (1)诚实是美德,( )做什么,(   )要讲老实话,办老实事。

    (2)四合院的房子与房子之间,( )相互连接,( )各自分开,有分有合

    (3)黄道婆看到黎族人( )棉花种得好,(   )纱也纺得好。

    (4)(   )觉如到的地方,( )有人们幸福稳定的生活。

    (5)   )想参加书法培训班,(   )得主动提出申请。

     

  •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香——______   朴素——______

    韵致——______   润泽——______

  • 6、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汗如雨下”表现出刘伯承________。带有“如”的四字词语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形近字组词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8、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忽作玻璃碎地声。

    3.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

    5.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课文段落,再按要求完成习题。

    威尼斯的小艇(片段)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段落中加点的词语不能说明( )

    A.船夫驾驶小艇得心应手

    B.威尼斯的小艇行动灵活

    C.乘小艇的人感觉不舒服

    D.河道中来往的船只很多

    【2】段落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乘客的感受是为了表现( )

    A.周围的建筑物美 B.乘客没看到景物 C.河道总是很拥挤 D.船夫驾驶技术好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风雪夜中的一盏灯

    我家对面有一座山,山腰上有一所学校,童年,我就在这里上学。

    隔着弯弯曲曲的小河和绿油油的稻田,我的窗户正好对着学校里张老师的窗户,我常常喜欢向那里眺望。每晚,那个窗口都闪烁着灯光。

    那一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天气也格外冷。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早早就钻进了铺得软软的被窝。一觉醒来,我又习惯地向对面山腰望去,透过纷纷扬扬的雪花,张老师的窗口像往常一样闪烁着灯光,在这沉沉的雪夜,这灯光显得分外明亮、耀眼,我猛然想起,张老师的木柴已经烧光了! 这样冷的天,张老师拿什么取暖?我急忙翻身下床,悄悄爬上小楼阁,把大哥留着大年三十炖猪头的好木柴“背”了一捆,向对面山腰跑去。

    赶到老师窗下,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寒风夹着雪花顺着窗棂的缝隙不住往里灌,年久失修的窗扇也在风中不住颤抖着。张老师握着红笔,正在批改作业。他不停地跺脚,还不时放下笔来,往手里哈着热气,灯光照着他清瘦的面庞和冻得发青的嘴唇,他的鼻尖和耳朵冻得通红…… 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贴着窗户,轻轻地叫了一声:“张老师”。他吃惊地抬起头来,认出是我,便急忙打开了门……回到家,我又钻进被窝,还做了一个梦:我梦见张老师穿着厚厚的新棉衣,做在红红的炭火旁给我们批改作业,他的眼睛闪着光,脸上露出了笑容……

    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张老师窗口的灯光却无论风霜雨雪,暑往寒来,每天都亮到深夜。他是在用青春和心血点燃着知识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喜欢( )  前进( )  寒冷( )  急忙( )

    近义词:分外( )  吃惊( )  明亮( )  往常( )

    2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序号上打“√”)

    (1)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为张老师送柴,说明“我”尊敬关心老师。

    (2)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张老师伏案批改作业,说明张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3理解句子的含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难受是因为( )。

    A.张老师冷得厉害。

    B.张老师工作到深夜,实在太辛苦了。

    C.张老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那么恶劣,工作却那么辛苦,会把身体搞垮的

    4“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文章写这一句是为了说明(   )

    A.“我”毕业离校已有多年。

    B.张老师教出了许多学生。

    C.张老师多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培养了许多学生。

    D.在漫长的岁月中,张老师培养了一批批学生。

  • 11、阅读芳草地。

    空城计(节选)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1联系上下文,猜测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_________________

    2)魏兵到时,不可擅动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选文,照样了,梳理故事脉络。

    3读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揣摩司马懿和孔明两人“笑”背后的想法。

    1)司马懿“笑而不信”,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明“笑容可掬”,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空城计”为什么能成功,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神机妙算

    B.司马懿用兵谨慎,生性多疑

    C.诸葛亮用兵谨慎,设有埋伏

    D.司马懿料定诸葛亮不会弄险

    5试想一下:假设魏兵统帅换成司马昭,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能成功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秦岭素有国家中央公园中国绿肺之称,是重要的生态屏障。然而,近年来,秦岭北麓地区不断出现大量违规建设的别墅。自20187月至今,一场雷厉风行的专项整治行动在秦岭北麓西安境内展开,大量违规建设在青山绿水间的私人别墅被拆除

    1读了上面材料,你读出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材料我是从《新闻联播》中看到的。这句话让你想到了哪一句名联?

    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上面材料画线句子中哪个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凡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母亲这才没有作声。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经受   ___ 羞愧   ___ 孔武有力     ___

    【2】当知道“母亲竟然这么轻”,为什么“我”心里会难过?(     

    A.护士没有告诉“我”母亲真实的体重是多少。

    B.母亲负重操劳一生,但身体却是如此瘦弱。

    C.“我”用力过猛,把母亲摔伤了。

    【3】第三自然段中“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的含义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说:“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母亲为什么在儿子的怀抱里流泪了?清谈谈你对此的理解。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想想我们在平时是否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呢。请列出几件事。

    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读文中画“ ”的句子,可以想到的成语是___________

    【2】严监生伸出两个指头要表达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3】严监生的心事赵氏知道,这说明严监生平时生活中具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

    【4】对本文刻画人物时所用的描写方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写几个侄子时,主要用了语言描写。

    B.写赵氏时,主要用了神态、动作描写。

    C.写严监生主要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动作描写主要写了他颈部和手的动作。

    D.严监生弥留时伸着两个指头,属于传神的细节描写。

  • 15、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汉字之忧:《汉字听写大会》的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现实之痛: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 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的现象。(如下面的图片所示)

    一些商家,为了获得关注,把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如下表所示)

    药品广告

    “咳”不容缓

    应是:刻不容缓

    山地车广告

    “骑”乐无穷

    应是:其乐无穷

    补品广告

    “鳖”来无恙

    应是:别来无恙

     

     

    1辨析字形:将图中的错别字改正过来,填在括号里。

    ____改为____  ____改为____  ____改为____

    2整体感知:阅读“汉字之忧”。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认为,“汉字危机”其实是(   )

    A.汉字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让人忧虑

    B.汉字书写和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C.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

    3提取信息:细读“现实之痛”,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汉字危机”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写出三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表看法:保护汉字,迫在眉睫。作为小学生,你可以为捍卫汉字做哪些努力?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院吟

    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子一遍一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根柴棍。村里的人见一方小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带面条了吧?”说得大伙直乐。

    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的。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儿,立了起来。

    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蓝。它盛着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   )了小凳,凑到我的眼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子,携我振奋起来。

    更多的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或者跟了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小院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便充满了小院,香便传遍了村落。左邻右舍的只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1第4段括号里应填的一个最恰当的词是__________

    2第2段写出,“小院”怎样的特点?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出来。______________

    3第2段中,画线的“望着这新鲜的世界”一句,写出了谁的感受?请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统领全篇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第3段中画线的两句话不能前后调换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本文首尾两段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及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内容上看,本文以写___________为主;从写作意图上看,本文重在________

  • 17、阅读加油站

    (一)我们先来看一看孔座。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屈宇之一,最初是由孔子的住处改建而成的。汉代以后,随着孔子影响的扩大,孔庙不断地进行扩建和重修。现在,孔庙大约占地十万平方米,有五殿、一阁、两庑、一坛、两堂、十五碑亭、五十三门坊,各种建筑一共是四百六十六间。从规模上看,相当壮观,令中外游客惊讶不已。

    1.用“”画中文中的数词。 

     

    2.从这些数词,你看到了孔庙的什么特点?

     

    (二)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建于宋代,明代扩建,清代又进行了重修。殿高31米多,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显得特别庄严雄伟。殿四周廊下有28根石柱,都是用整石雕成的。其中后檐和两侧的18 拫石柱,每根都是八面八角,每面刻9条团龙,一共72条,前檐的 10根,每根刻两条盘龙,中间有一颗宝珠,构成了二龙戏珠的生动场面。这一组石柱工艺精湛、造型优美,是国内外少见的艺术瑰宝。

    1. “”画出文中的数量词。

    2. 仔细谈谈,从文章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孔庙的什么特点,请从这段话中找出关键词语。

     

     

     

     

  • 18、课外阅读

    阳光下的守望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 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 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 。A.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 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 凌乱地贴在前额 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②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下,B.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C.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 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 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⑦D.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 怎么样。”

    ⑧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守望:______________

    炙热: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一处描写最让你感动?用“﹏﹏﹏”画出来,并说明为什么感动。

    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ㄚ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读完短文,可以推断出刘姥姥这一人物的身份是( )

    A.封建大家长

    B.农家妇女

    C.孝顺的当家媳妇

    D.娇弱的千金大小姐

    【2】短文写“众人先是发怔”这一细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示例,选取文中的另外一个人物,从“笑”中分析其人物形象。

    例:从史湘云“一口饭都喷了出来”中可以看出,她性格率直,大大咧咧,不会控制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前文有这样一句话: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用“﹏﹏”画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句子练习。

    (1)改为字句和字句。

    战士们好了浮桥。

    字句:

    字句:

    (2)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楚王只好尊重晏子。

    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  

     

  • 21、根据要求改写句子。(4分)

    (1)蜻蜓飞得那么快,我哪里追得上?(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萧红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巨浪打翻了小船。(改写成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不少文从墨客前来茶楼对句。始终没有妙句对出。(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半湾活水千江月(给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作文。(30分)

    题目:今天教室特别静

    要求:记一件事,并把事情的因果情况写清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